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9章 中國近世史前編(6)

俄羅斯的起源,在西洋歷史上,亦不甚清楚。據說:他們當唐末,居于今列寧格勒之南,莫斯科之北,北鄰瑞典、挪威,有喚做柳利哥的,兄弟三人,始收撫種人,立為部落。柳利哥舊居之地,有遏而羅斯之稱,遂以為其部落之名。又說:遏而羅斯是櫓聲。古時瑞、挪國人,專事鈔掠,駕舟四出,柳利哥亦盜魁,故其地有此名(據《元史譯文證補》)。此說系屬附會,顯而易見。據《唐書·四裔傳》:突厥之北,有國名駁馬,又稱弊剌,又稱遏羅支(《唐書》謂駁馬之稱,由其‘馬色皆駁’,當系中國人稱之之辭。遏羅支當系其本名)。其地北極于海,人貌多似結骨,而語不相通。結骨,又稱黠戛斯,即漢時的堅昆,元時的吉利吉思。《唐書》稱其牙在青山。青山之東,有水名劍河,劍河即《元史》的謙河,為今葉尼塞上源的華克穆河(亦據《元史譯文證補》)。《唐書》說結骨“人皆長大赤發,晳面,綠瞳”,正是高加索人的樣子。其北,似即俄舊居之地。此說如確,則俄人本是亞洲部族,移殖歐洲,到近代,才轉向亞洲侵略的了。俄羅斯,《元秘史》作斡魯速。《元史》作阿羅思,亦作斡羅斯。蒙古西征時,為其所征服。屬拔都(元太祖長子術赤之子。西北諸部,本多其所平定)之后統轄。其后拔都后裔分裂。15世紀中,俄人叛蒙古自立。至葡萄牙人通過好望角時,蒙古諸部,幾于盡為所滅。此時的吉利吉思人,亦稱為哥薩克(Kazak,中國舊稱為哈薩克),其酋長月馬克(yermak)附俄,為之東略。征服鄂畢河城的失必兒(Sibir),獻其地于俄國。時在1580年,即明神宗萬歷八年,其后托波兒斯克、托穆斯克、葉尼塞斯克、雅庫次克、鄂霍次克等,次第建立。1639年,即明思宗崇禎十二年,遂達到鄂霍次克海。歐洲人開拓殖民地,從沒有如此容易的。1649年,即清世祖順治六年,俄人建雅克薩城于黑龍江外。1658年,即清順治十五年,又于其西筑尼布楚城。哥薩克的遠征隊,屢次剽掠黑龍江流域的土人。

清朝的先世,輾轉于今依蘭、長白之間(依蘭舊三姓,長白舊興京)。其地本不過今遼、吉一隅,黑龍江下流,清朝稱其地為東海部,實在到太宗時代,才漸次征服的。然清朝對于黑龍江流域的實力,自較俄國為強。特因中原未定,無暇顧及東北,俄國的探險隊,遂得乘機侵略。清圣祖康熙九年(1670),嘗致書尼布楚守將,請其約束邊人,并交還逃酋罕帖木兒(什勒喀河外土酋。因俄入侵掠來降,怨清人待遇薄,復奔俄)。尼布楚守將許之,然不能實行。1675年,即康熙十四年,俄皇遣使到中國來,議通商劃界。圣祖答之以書。又因俄人不通中國文字,未有結果。康熙二十年(1681),三藩既平,圣祖乃決意用兵,命戶部尚書伊桑阿赴寧古塔造大船。并筑齊齊哈爾、墨爾根兩城。置十驛以通餉。二十四年(1685),命都統彭春以陸軍1萬、水軍5000圍雅克薩。俄將奔尼布楚,清兵毀其城而還。俄將途遇援兵,復還其地,筑壘以守。明年,圣祖又命黑龍江將軍薩布素,以兵8000圍之,未下。先是圣祖因荷蘭人致書俄皇,及是,俄皇的復書適到,允許約束邊人,劃定疆界,請先釋雅克薩之圍,圣祖亦許之。乃派內大臣索額圖等,和俄使費耀多羅會議于尼布楚。時清使從兵甚多,而俄使從兵頗為單薄,會議決裂,勢將啟釁。俄人知不能與清敵,乃如清人之意以和。議定條約:西以額爾古納河,東以格爾必齊河以東,以外興安嶺為界,嶺南諸川,入黑龍江的,都屬中國,嶺以北屬俄。再毀雅克薩城而還。此時俄人的侵略東方,全是哥薩克人所為,俄國國家,因鞭長莫及,不能為其后援,故其勢不能與中國敵。劃界問題,雖已告一段落,通商問題,尚未解決。康熙三十二年(1693),俄使伊德斯(Ides)來,圣祖許俄商三年一至北京,人數以200為限,留住北京的俄羅斯館,以80日為限,而免其稅。旋因俄人請派學生,學習中國語言文字,又為之設立俄羅斯教習館。

內蒙古在明末,即被清人征服。外蒙古喀爾喀部,則到康熙年間,還不過羈縻。康熙二十七年(1688),準噶爾噶爾丹侵喀爾喀,喀爾喀三汗潰走漠南(車臣、土謝圖、札薩克圖三汗。三音諾顏汗本隸札薩克圖汗,后來清朝嘉其功,因使獨立為一部,喀爾喀自此始為四部),圣祖命科爾沁部假以牧地,為之出兵擊破噶爾丹。三十六年(1697),噶爾丹自殺,三汗還治漠北。自經此次戰爭后,外蒙古全然服屬于清。蒙俄疆界,亦即成為中俄疆界問題。雍正五年(1727),兩國在恰克圖訂立條約。自額爾古納河以西,至齊克達奇蘭,以楚庫河為界。自此以西,以博木沙奈嶺為界,而以烏帶河地方,為兩國間甌脫之地。以恰克圖、尼布楚為互市之地。高宗乾隆二年(1737),命停止北京互市,專在恰克圖,恰克圖更形重要了。乾隆二十年(1755),準噶爾為清廷所破,天山北路,全入版圖。二十四年(1759),又平天山南路,蔥嶺西北諸國,朝貢服屬的很多,于是中國西北境,亦生與俄國交界的問題,然迄未從事劃分。直到咸豐年間,黑龍江外割讓以后,才漸次訂約。

第四章 鴉片戰爭和咸豐戊午、庚申之役

第一節 鴉片戰爭和五口通商

鴉片戰爭是近世史上中西沖突的第一件事,這件事從表面上看來,是因通商上的隔閡深了,借燒煙而爆發的,論其實,則是中西的文化,差異得甚了,自塞而趨于通,不可免的沖突的初步。

通商之事,為官與商大利之所在,而于普通人民則無利,上章已經說過了,因此,官吏既懼外商與人民沖突,引起事端,又溺于利而不能絕。又是時的西人,頗為強悍,倘使嚴行拒絕,也是要惹起事端的。而又不懂事,習慣于不辦事,不能持平處理外人的事件,乃悉將其責委之于商人。商人則乘機圖利,剝削外商,而通商上的隔閡,遂成非有大變動,不能改革之局。

英國的對華貿易,本為東印度公司所專。1834年,即清宣宗道光十四年,其專利權才被取消。先是英商和中國的交涉,都由東印度公司的代表人負責,中國謂之大班。公行知公司的專利權將被取消,請于總督:說散商不便制馭,請知照英國,再派大班來粵。英人卻派了一個商務監督來,其人為律勞卑(William John LordNapier),既到中國之后,即入居廣州的商館(行商為英商所備居住之處),要求會見總督,總督盧坤以舊無此例,命其在請旨得許之先,住居澳門。律勞卑不肯,盧坤以停止貿易相迫脅。律勞卑不得已,退還澳門,旋因患瘧而死。律勞卑東來時,英政府訓令其和中國官員交涉,須要和善,勿得惹起中國人民的惡感;英民當守中國的法律,其宗旨還很和平。律勞卑深受刺激,才說和中國交涉,非用武力不可。惡化的形勢,漸漸地開始了。律勞卑死后,德庇時(John Francis Davis)、羅白生(Sir George Robinson)相繼為商務監督,和中國交涉,都很軟弱。德庇時時,英商曾聯名上書國王,請求改派大員,以武力改良待遇,英政府仍未采用。1836年,即道光十六年,甲必丹·義律(Captain Elliot)代為監督,由行商為之轉遞稟帖,稱其為英國在華最高的長官。明年,總督鄧廷楨,奏請許其如大班之例,到省照料,不得逾期逗留。朝議許之。四月,義律始至廣州,報告英政府,英政府令其不得再用稟帖。而其時禁煙事起,中國命其禁止商人販運鴉片,形勢頗為嚴重。義律遂回澳門,建議英政府說:非用武力,不能得平等的待遇。禁煙形勢嚴重,將引起戰禍。于是英政府訓令東方艦隊,保護在華英人的利益。1838年,即道光十八年,英國艦隊來粵示威,交涉漸次惡化了。

鴉片輸入,遠起唐末。然其時系作藥用。直至明代,西班牙人將美洲的煙草,移植菲律賓,后遂輸入中國。吸食煙草時,有一種將鴉片加入同熬,謂之鴉片煙(罌粟之名,初見于《開寶本草》。開寶系宋太祖年號,自公元969至975年。其物一名阿夫容。據近人說,即阿拉伯語Afon的音譯,故知其為大食人所輸入。清世宗《雍正朱批諭旨》:七年〈1929〉,有漳州知府李國治,拿得行戶陳遠私販鴉片34斤,擬以軍罪。巡撫劉世明親訊,傳藥商認驗。僉稱此系藥材,為治痢必須之品,惟加入煙草同熬,始成鴉片煙。劉世明以李國治故入人罪,具本題參。可見當時鴉片尚不能離煙草而單獨吸食)。后又變為單獨吸食,詒害頗巨。雍正時已有禁例。然其時鴉片由葡萄牙人輸入,為數并不多,至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獎勵種植,而輸入始日增月盛。高宗乾隆末年,粵督奏請禁止。仁宗嘉慶初,又申明禁令。鴉片遂變為無稅的貨,輸入轉難制馭。道光時輸入達3萬箱(煙箱之重量不同,以100斤的為多,價約四五百元)。國民吸食者日多(劉韻珂寫給人家的信,說黃巖一邑,白晝無人,竟成鬼市,雖或言之過甚,然吸食者必不少)。而中國是時,沒有這許多出口貨與之相抵,只得輸出銀兩,銀是清代用為貨幣的,官吏征收錢糧,鹽商賣鹽,所收的都是銅錢,及其解交國庫,則都須換成銀兩。銀錢相易,前此都有盈余,此時則不克賠累,影響于財政頗巨。于是嚴禁之議復起。

私運為大利之所在,能否用快刀斬亂麻的手段,一切禁絕,頗成問題(當時鴉片躉船,都停泊外洋,而其行銷之暢如故,包買的謂之窯口,傳遞的謂之快蟹,關汛都受其賄賂,為之包庇。道光六年〈1826〉,粵督李鴻賓專設水師巡緝,巡船所受規銀,日且逾萬。十三年〈1833〉,盧坤督粵,把它裁掉。至十七年〈1837〉,鄧廷楨又行恢復,巡船之受賄如故,而且更立新陋規,每煙一萬箱,須另進他們數百箱。不但置諸不問,并有代運進口的)。而對外方面,通商上的癥結深了,能否一切不顧,專辦禁煙,亦成問題(作《中西紀事》的夏燮,眼光是很舊的,然而他論禁煙之事,亦說不宜同時斷絕通商。且說晁錯策七國,削之反速而禍小,不削反遲而禍大,當時情事,適當其反。西人萬里而來,不過圖利,若使其有利可得,戰禍或竟可消弭于無形。可見當時戰事,燒煙其名,爭通商之利其實,為眾所共知)。所以當時太常寺少卿許乃濟一奏,頗主緩和(乃濟仍主開禁收稅,但只準以貨物交易,不許用銀,官員、士子、兵丁禁吸,余不問,且許栽種)。然積弊須以漸除,固是一理,要用迅雷疾風的手段,加以震懾掃蕩,然后爬羅剔抉的工作,乃得繼之而進行,亦是一理。林則徐在當時,大約是主張后者的,至于對外的關系,則非當時所知,總以為前此辦理的不善,由于官吏的畏葸不負責任。于是嚴厲的行動,就開始了。

當時朝臣的議論,多數主張激烈,宣宗命疆臣籌議,亦都主張嚴厲,而湖廣總督林則徐,言之尤激。乃派則徐為欽差大臣,赴粵查辦。道光十九年,即1839年,則徐到廣州,強迫英商交出鴉片20283箱,把它悉數焚毀(當時銷毀之法,系于海灘挑成二池,前設涵洞,后通水溝,先由溝道引水入池,撒鹽其中,次投箱中煙土,再拋石炭煮之,煙炭湯沸,顆粒悉盡,潮退,開放涵洞,隨浪入海,然后刷滌池底,不留涓滴。歷23日始盡。外人觀者,皆嘆其公正無私)。又布告外商:入口貿易的,要具夾帶鴉片,船貨充公,人即正法的甘結。別國商人都遵令,惟英商不可。旋又有外國水兵,在九龍尖沙村,殺死中國人林維喜。則徐命英人交出兇犯。義律許懸賞緝兇,撫恤死者家屬。則徐不許,下令斷絕英人接濟,并令葡萄牙人逐出英人,不得留居澳門,英人遂退居船上。時英政府尚未決意用兵,而印度總督,派船二艘來華,義律乃率之入九龍,強買食物而去。是役也,中國兵死者3人,傷者6人。英商因相持久,損失不資,意見分歧,義律乃托葡萄牙人轉圜,請刪甘結中人即正法一語,余愿照辦。則徐仍不許,而命水師提督關天培,以兵船強迫英人交出殺林維喜的兇手,戰斗之下,中國兵船多傷,退入虎門。則徐遂下令,停止英人貿易。

時英國政府亦傾向用兵,議會中雖分強硬、緩和兩派,畢竟以9票的多數,通過對前此的損害,要求賠償,后此的安全,要求保障。乃調印度、好望角的兵1.5萬,命伯麥(Colonel Sir Gordon Bremer)統率前來,以喬治·懿律(George Elliot)為議和專使,甲必丹·義律為副使。共有軍艦16艘、大炮540尊、武裝汽船4艘、運輸船27艘。船皆高大(裕謙言英船寬三四五丈,長二三四十丈,厚尺余,較國內兵船及閩廣大號商船,均大至倍蓰),炮之射程亦遠。中國則尚用舊式的炮和鳥槍,兵士亦乏訓練,勝負之數,不待戰而可見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喜德县| 浮梁县| 威宁| 陈巴尔虎旗| 东乡县| 萝北县| 嘉义市| 正宁县| 渝中区| 河曲县| 潮安县| 南投县| 石城县| 三穗县| 山丹县| 尉犁县| 江阴市| 汤阴县| 右玉县| 辉南县| 正阳县| 格尔木市| 嘉黎县| 昔阳县| 哈巴河县| 罗城| 璧山县| 渝北区| 临沭县| 平原县| 隆德县| 乌拉特后旗| 尚义县| 南丹县| 三门峡市| 阿荣旗| 贵南县| 枝江市| 汤原县| 民乐县| 吉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