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開國與固權(11)
- 三千年來誰著史:明清時期的進退定律
- 冷成金
- 4956字
- 2016-05-13 15:50:43
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發生了一件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事件。武宗下朝,撿到了一張匿名揭帖(揭發信),其內容是揭發劉瑾罪狀的。武宗看了,未加理會,就交給了劉瑾。劉瑾一看勃然大怒,以為是朝中大臣所為,當即假傳圣旨,命朝中大臣一律到奉天門跪倒。第一排跪的是翰林官,屬劉瑾的親信,劉瑾指著他們問:“你們可曾誣告我?”翰林官領頭的伏地哭泣道:“內官優待我們,我們正感激不盡,怎敢誣陷劉公公?!眲㈣头抛吡诉@些人。第二排是御史官,他們見前面的脫難而去,也想學乖,說道:“我們臺官知道朝廷法度,哪敢誣陷好人!”劉瑾卻獰笑道:“你們都是好人,唯我是奸賊,既然恨我,站出來就是了,何必偷偷摸摸?!闭f完,徑直入內。
當時烈日炎炎,酷暑難擋,眾官跪在那里久了,年老體弱者就中暑暈倒,這三百余名各色官吏,竟跪在地下一動也不敢動。太監李榮看不過去,就讓小太監拿來冰瓜,擲給他們,讓他們吃了解渴去暑,并告訴他們說:“劉公公進去久了,大家不妨直直腰身。”
眾人連忙站起來改換一下姿勢,并吃瓜解渴,瓜未吃完,劉瑾就來了,大家一見,忙又扔下手中冰瓜,一齊跪倒。太監黃偉見了,不太服氣,說了幾句抱不平的話,結果,李榮和黃偉第二天全都丟了差使。
眾官跪了一天,又被打入錦衣衛獄中,當晚病者二百余人,死者三人。李東陽上書營救眾官,劉瑾也弄清了揭帖為一宦官所寫,才賣個人情,放了眾官。
劉瑾在京城胡作非為,他的心腹黨羽在全國各地也橫行不法,引得天怒人怨。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夏天,明宗室安化王受劉瑾黨羽逼迫,殺了此人,起兵反叛,發檄文聲討劉瑾。憲宗讓都御史楊一清帶兵平叛,命張永做監軍。張永雖屬“八虎”之一,但劉瑾專權,張永日益不滿。平叛之后,張永拉住楊一清的手說:“此次平叛全仗你的威德,如果發生內亂,又該怎樣呢?”楊一清遲疑不敢答,張永就在手心里寫一“瑾”字,楊一清會意,兩人心意相通。
劉瑾聽信相士之言,說他的幾個侄孫輩皆有帝王之相,劉瑾就準備謀反。張永對這一切有所耳聞,只是無由達知憲宗。在班師回朝之時,憲宗為楊一清、張永舉行慶賀宴會,一直喝到了深夜,劉瑾有事先回去了,張永就趁機向憲宗奏明了劉瑾的十七條罪狀及謀反日期,憲宗尚不在意,醉醺醺地說:“今日無事,明日再說罷!”張永說:“明日不僅我們成了齏粉,陛下也成了齏粉了?!睉椬谶€不在意,恰在這時,一個太監奔入報道:“萬歲不好了,劉瑾要謀反了,外人多半已經知曉,只瞞著陛下呢!”憲宗一驚,嚇醒了酒,就派張永帶禁軍捉拿劉瑾。
張永即發禁軍,出東華門,包圍了菜廠劉瑾的家,假稱皇上急詔,把劉瑾騙出,當即捆見皇上。第二天,憲宗還沒想把他殺頭,只是送他到鳳陽居住,但抄家時的發現卻不能不讓昏庸的憲宗清醒了。抄家得金二十四萬錠,又五萬七千八百兩,元寶五百萬錠,一百五十八萬三千六百兩,寶石二斗,珍奇異寶,不計其數。這還罷了,更有偽造玉璽一枚,八爪龍袍四件,蟒衣四百七十件,衣甲千余,弓弩五百。劉瑾經常持在手里的扇子的扇柄上竟藏有兩把匕首。
憲宗見了這些,驚出了一身冷汗,才知劉瑾果然謀反。劉瑾被凌遲處死,親族十五人連坐誅死。爪牙張彩、焦芳等人也遭極刑。至此,這位“立地皇帝”去當地下皇帝去了。
【評議】
古時江南有一首小曲,感嘆人心不足,倒很生動,不妨錄下:
終日奔忙只為饑,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綾羅身上穿,抬頭卻嫌房室低。蓋了高樓與大廈,床前缺少美貌妻。嬌妻美妾都娶下,忽慮出門沒馬騎。買得高頭金鞍馬,馬前馬后少跟隨。招了家人數十個,有錢沒勢被人欺。時來運轉做知縣,抱怨官小職位卑。做過尚書升閣老,朝思暮想要登基。一朝南面做天子,東征西討打蠻夷。四海萬國都降服,想和神仙下象棋。洞賓陪他把棋下,吩咐快做上天梯。上天梯子未做起,閻王發牌鬼來催。
若非此人大限到,升到天上還嫌低。玉皇大帝讓他做,定嫌天宮不華麗。
真乃“人心不足蛇吞象”,對權勢富貴貪得無厭的追求,是否也是人性的弱點之一呢?當然,如果把上面的小曲看成是對事業的無止境的追求,當然是有進步意義的,但問題是兩者風馬牛不相及,劉瑾的一生作為正是這支小曲的絕好注腳,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官場也正好拿來做注腳,而又有幾人像追求個人的權勢一樣,希望把衣食不周的人間地獄變成幸福美滿的人間天堂呢?
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權之為用,實在不可小看,因而,對極重實際的傳統中國人來講,拜權、抓權、弄權,是他們重要的人生信條之一。無權者想有權,有權者要保權,幾千年的封建史,圍繞一個“權”字演出了無數的人間慘劇。
權是什么呢?權者,把柄也。難道權柄真是推動歷史前進的杠桿嗎?
魏忠賢之謎
【引言】
拜死人而不拜活人,這也是中國的傳統之一??鬃?、孟子可以算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圣人了,到清朝時,孔子的頭銜已被加到“大成至圣文宣王”的高度,對其地位、聲望和功德的尊崇是無以復加的了,但孔子、孟子生前卻是十分可憐,有時竟像喪家之犬,無處可投,到老了才算明白,還是回家寫書去吧,用今天的話說,叫做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但其死后可就了不得了,仿佛古董一般,年代越久,就越珍貴。
拜古人自然并不奇怪,也許是因為后人終于發現了古人的價值,也許是因為古人不再會犯錯誤,也許是因為古人隨你怎么說他也不會爭論,更重要的也許是因為推崇古人對自己的地位、名譽不會有損害,所以要拜古人。
但今人不能拜。為什么呢?一是因為今人未死,誰知他犯不犯錯誤,今日拜了,明天犯了錯誤怎么辦?還是等蓋棺論定再說為好。二是因為今人太近,看不清楚,若拜錯了,豈不荒唐。三是因為拜了今人,豈不貶了自己,這妒嫉心一起,就拜不成了。所以,當你發現新出來一個楷模人物供大家學習時,一查檔案,多是死了。
當然了,最好是古人、今人都不拜,只取“拿來主義”。不過這里不是討論對待古今圣賢的方法,而是挖掘中國古代的傳統。然而,中國的傳統實在是復雜之至,你剛自鳴得意地找出一條“規律”來,立刻就會有大量的反證涌來。就說中國人只拜古人、不拜今人的這一傳統吧,誰若說沒有特殊情況,就會被魏忠賢不客氣地打上一記響亮的耳光。
【事典】
魏忠賢是何許人也?他是明代熹宗時期的太監,而且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太監之一,他組織了一個中國歷史上最大的閹黨。在他活著的時候,全國許多地方都為他設了祠堂,塑了他的金身,香火祭拜,即立了所謂的生祠。祠堂本是為亡靈而設,魏忠賢敢立生祠,倒也算得是思想解放。更有甚者,還有無恥文人竟提出要把魏忠賢的生祠與孔、孟的祠堂建在一起,共享香火祭祀。如此看來,誰若說中國人缺乏想象力,只怕不妥。
魏忠賢何以能立生祠?這里有一個復雜而又簡單的過程。魏忠賢,河間肅寧(今河北)人,生于明穆宗隆慶二年(公元1568年)。
魏忠賢自小一副無賴潑皮的品性,從來不務正業,斗雞走狗、騎馬射箭,無所不好,其中最精的一招,就是賭博。年長后娶了一馬姓女子,并生了一個女孩,但仍一如既往,并不改悔。有一次,他又與人賭博,大概是手氣不佳,平時是他贏多輸少,這次卻是只輸不贏,不僅將所攜之資輸個精光,還欠了一屁股債。旁邊的諸人嘲笑挖苦,后來又催債太緊,以至氣憤難忍。魏忠賢想來想去,覺得自己一無所長,要想出人頭地,實在比登天還難。也許是福至心靈,魏忠賢腦中靈光一閃,覺得憑著自己的機靈潑賴勁,如果進宮服侍皇子皇孫、公主、王妃什么的,或許可以發跡。他把心一橫,自己動手閹割了自己的生殖器,經過一番出生入死的苦熬,終于大功告成,進宮投在了同姓太監魏朝的門下。魏忠賢既是背負著宏圖大志入宮,自然處處用心。他傾力巴結魏朝,和魏朝結為兄弟,討得了魏朝的歡心。不久,魏朝就把他送到王才人處,讓他主管王才人的伙食。王才人是神宗的妃子,熹宗的親生母親,他利用辦膳的機會,盡可能地接近熹宗。
熹宗是一個十分喜歡玩弄小巧東西的人,魏忠賢見他生性愛好嬉游,他就別出心裁,制作或是搜羅了一些獅蠻繡球、雙龍賽龍等東西,經常奉獻給熹宗,誘導熹宗游樂,弄得熹宗簡直離不了魏忠賢。
熹宗即位之后,魏忠賢當然成了心腹太監。就在這時,他遇到了一塊絆腳石,這就是他所投靠的魏朝。
原來,魏朝與熹宗的乳母客氏的關系非常密切。客氏年輕守寡,后進宮乳養熹宗,熹宗長大以后,客氏便在宮中閑住。據說,客氏長得十分漂亮,又兼年輕,有些耐不住寂寞,就與魏朝做了“對食者”。
所謂“對食”,是古代宮中的一種太監和宮女配合方式。太監凈身以后,雖然不具備男子的功能,但仍喜歡接近女子,得寵的太監便可結交一名宮女,由她照顧衣食起居,或者是由皇上特別賜予,令他們建立家庭。其實這是虛凰假鳳,并非真夫妻,稱對方為“對食者”,稱這種關系為“對食”。魏朝因受寵于熹宗,由熹宗恩準與客氏“對食”。
客氏其人當時在宮中有很大的勢力。由于客氏善于討好,弄得太后十分喜歡她,她十八歲被選入宮,兩年后丈夫病死,她就長留宮中,她和熹宗的感情很好,熹宗即位后,就封她為奉圣夫人,其子侯國興和其弟客光先也被封為錦衣衛千戶。
如果能抓住客氏,魏忠賢就能更上一個大臺階,于是,他翻臉不認魏朝,拼命巴結討好客氏。魏忠賢善于揣摸女人的心理,很快地得到了客氏的喜歡。
魏忠賢與魏朝兩人爭風吃醋,竟大打出手,魏朝力怯,被魏忠賢打了數下,魏朝就拉著客氏跑出去,魏忠賢隨后緊追。邊追邊吵,直追到乾清宮外,熹宗在睡夢中被驚醒,出來一看,才知兩人爭奪客氏。熹宗大笑道:“你們兩人爭一婦人,也有意思,這事我不便強斷,還是由客氏自擇吧!”客氏選擇了魏忠賢。魏朝羞慚而出,被熹宗派到鳳陽去看守皇陵,不久就被魏忠賢和客氏害死。
魏忠賢與客氏做了假夫妻,在客氏的支持下,兩人施展出了渾身的手段,開始討好皇帝,攫取權力,網羅黨羽,為非作歹。司禮監是掌握宮廷禮儀制度和皇帝奏章的部門,十分重要,而司禮監中的秉筆太監更是“掌筆桿子的”,其位置之重要,可想而知。本來這一職務應由為人正直、做事恭謹而又富于學問的人擔任,魏忠賢的品德是否符合要求先不說,可他并不識字,沒有這一硬的條件,竟然在客氏的支持下當上了秉筆太監,熹宗的荒唐可想而知,客氏的“能力”也可想而知。
魏忠賢朝夕侍奉于皇帝左右,對熹宗的秉性喜好摸得一清二楚,真可謂對癥下藥,權勢也就逐日大了起來。原來,熹宗皇帝和其他藝術家皇帝、淫棍皇帝、暴君皇帝大不一樣,他是一個匠人皇帝,其實這么說還不夠,應說他是一個木匠迷皇帝。熹宗確實很聰明,本匠活上的天分尤其高,他不僅能制作一般的木器,還能蓋房子,刷油漆。對于一些小的機巧,尤其喜愛,刀鋸斧鑿之類,樣樣精通。他曾在宮中仿照乾清宮造了一座小宮殿,還造了蹴圓堂五間,種種玲瓏小玩物,也造了不少。他在引繩削墨的時候,聚精會神,絕不分心,若遇別人打擾,當然就不厭其煩了。魏忠賢總是摸準時刻,趁他沉浸于匠人之樂時去奏事,于是,熹宗就給他一句話:“朕知道了,你照章辦理就是了?!蔽褐屹t就可假借君命,肆意胡為。
魏忠賢與客氏二人的行徑,也引起了許多內官和大臣的不滿。司禮監王安持正不阿,從內廷參劾魏忠賢和客氏,御史從外廷參劾,熹宗無奈,只好讓客氏出宮而居,把魏忠賢交給王安詰問。但熹宗平時依靠這兩人慣了,無此二人,簡直寢不安席,食不甘味。客氏又與魏忠賢設計,害了王安,從此二人更無憂慮。
為了更牢地把握權威,魏忠賢想建立他親手指揮的軍隊。他串通外臣,讓他們寫奏章倡議開內操,經皇上批準,魏忠賢就從錦衣衛中選拔了幾千兵士,配備火器,在紫禁城內日夜操練。魏忠賢把自己的親信安插在軍中,牢牢地控制住了軍權。這支軍隊在宮內鳴槍放炮地操練,竟把尚未滿月的皇子驚死。后來人數增加到一萬多人,勢力更加龐大。
一天,熹宗來視察這支軍隊,魏忠賢就讓太監在熹宗的面前試放火銃,不料火銃爆炸,不僅炸爛了太監的手,還差點傷了熹宗。熹宗此人倒也大度,不僅不以為意,還嘻嘻而笑,若無其事。但不知他是真的不在乎呢,還是懼怕魏忠賢。
這二人架空皇帝,威懾后妃,引起了張皇后的不滿。張皇后曾多次訓斥客氏,并想將她處死,多虧了熹宗說情解釋,客氏才得以保住性命。從此,魏忠賢和客氏對張皇后恨之入骨,他們誣告張皇后不是張國紀的親生女兒,買通了一個死囚犯,要他供稱張皇后是自己所生,見熹宗不信,他倆又誣告張皇后的父親謀反,并想立客氏的侄女為皇后。又未得逞??褪蟼芍獜埢屎髴言?,就派心腹宮女去做手腳,在替她捶腰時傷及胎氣,令張皇后流產。張皇后所生的三男二女,均被魏忠賢害死,造成了熹宗無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