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識人心理學:用人先識人,識人先察心(3)

為了應對這種不利局面,領導者一定要學會辨識人的原則和方法。在與人接觸時,必須對其進行全方位的細致觀察,用已經掌握的方法評判對方,不要輕易做任何不切實際的假設,比如在心底里猜測對方性格開朗、心地善良等。用主觀情緒評判一個人,很容易產生偏差,導致嚴重失誤。有些狡猾的人更會利用這一弱點,騙取對方的信任,用他人的善良達到自己的目的。這些人總是喜歡采取陽奉陰違,笑里藏刀的方式,對領導者來說是一種潛在的危險。

生活中,我們可以掌握一些方法來辨別這樣的小人。看到一些人表現出和你相似的神態,流露出對你的崇拜和尊重,并刻意將自己的經歷往你身上靠攏,那么就要提高警惕。有時候,不管你所說的觀點是否有失偏頗,他都會無條件地支持和迎合,你也要保持戒備心理,因為對方可能正在逐步實施某種計劃,企圖達到一些更符合自己利益的目的。

管理心理學啟示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僅憑第一印象判斷人,以貌取人往往帶來無法彌補的錯誤。三國時,孫權見到龐統相貌丑陋,心中頗有幾分不快,又見他傲慢不羈,更是十分厭煩。最后,這位廣納人才的孫權竟然把與諸葛亮齊名的龐統拒之門外,盡管魯肅苦口婆心地好言相勸,但他仍然不予理睬,致使自己失去了一名奇才。拿破侖身材矮小,卻曾經稱霸整個歐洲讓人驚嘆這名“小矮子”的巨大能力;馬云其貌不揚,如今卻成為中外聞名的商界奇才,讓人嘖嘖稱贊。

身為領導,一定要學會辨別人才,更要擺脫“第一印象”的怪圈,沒有深入的了解,絕不輕易地評判他人。第一印象往往是形成偏見的基礎,偏見效應往往是第一印象的加深和拓展。在職場中,很多領導者相信第一印象,覺得自己識人有術,絕不會看走眼。但實踐證明,因第一印象而在用人上造成失誤的,古往今來不乏其例。所以,管理者既要注重第一印象,又要盡量避免因單純相信第一印象而造成用人上的失誤。

007.通過比較可以找到你所需的人

俗話說,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這在人才的選擇上非常重要。通過比較可以找到稱心如意的人才,既能識人之短,又能更好地鑒別人才。比較是人們認識事物的基礎,是揭示是無差別、認清事物本質的重要思維方法。通過比較,我們能很直觀地找出二者的差異,權衡之下做出最佳的選擇。正所謂“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將比較的方法運用到領導識別人才上面,一定能有意料不到的收獲。

高明的領導者常常會將幾個同類人才放在一起進行考查,鑒別他們身上的共同點和差異之處,從而加深對他們的了解。在比較方法上,有橫向比較、縱向比較和正反比較。所謂橫向比較,就是從空間上將兩個人放在一起進行考察,在對比中鑒別優劣。這種方法以其中的某一個對象為參照系,選擇基本情況相似的同類人才進行比較,區分出二者之間的優劣程度。

縱向比較則是從時間上出發,對一個人的過去和現在加以考察,看他在時間的推移中產生的變化。通常,縱向比較要求領導從一個人的變化中尋其未來的發展方向,因為任何人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都會在不斷地發展中變化。這也要求領導不能憑印象看人,而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人才。

在團隊管理中,“正反比較”就是將一個人的正面意見和反面意見相比較,在求同存異中尋找最佳方案。通常,我們對一個人的看法會時常改變,通過收集不同的意見,求得最終正確的一致看法。一時拿不準的事情,不妨多聽取不同的意見,絕不匆忙地下結論。

明朝初年,李善長被罷免宰相職位,朱元璋積極物色宰相人選。當他向劉伯溫問及楊寬如何時,劉伯溫說:“楊寬有宰相之相卻無宰相之器。他難以做到公平地處理事務,更難以公正地評判是非。”朱元璋又問及汪廣洋如何,劉伯溫說道:“此人氣度狹小,較之楊寬有過之無不及。”當朱元璋問到胡惟庸時,劉伯溫說:“此人就如同一匹駕車的駿馬,臣擔心他走得太急,容易把車駕翻。”朱元璋想了想說:“既然如此,實在是沒有可選的人了。我思前想后,沒有比你更合適的人了。”劉伯溫聽罷,立即說道:“不可不可,臣嫉惡如仇,性情剛烈,容易感情用事,又沒有處理事務的耐心,讓我做宰相實在是不合適。”

事后,朱元璋無可奈何,只能將眾人分別任命同的職務。起初,他還任命胡惟庸做了幾年宰相,但最終失敗。由此可見劉伯溫知己又知人,通過將自己與他人的比較,細數了眾人的優缺點,為皇帝用人出謀劃策,提供了有效參考。

朱元璋曾為攻打元軍的主將任命問題困惑不已,手下的常遇春和徐達都是戰功赫赫的大將,實在是難以區分出優劣。最后,朱元璋仔細分析了二人的優劣,發現常遇春極為沖動,而徐達深思熟慮,遇事往往三思而行。權衡再三,朱元璋決定任命徐達為主帥。做出這樣的決定,朱元璋是有充分考慮的:徐達做事謹慎,容易考慮周全,在戰事上這是一個難得的優點,也是一個臨陣破敵的主帥所必備的素質。常遇春雖然勇猛善戰,但性情沖動,如果做了主帥,很容易在關鍵時刻造成失敗。后來,在徐達的帶領下,明軍直搗大都,鞏固了明王朝的江山。

比較的方法在領導的工作中占據了重要地位,但需要注意把握比較的科學性原則,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做出科學決策。當然,使用比較的方法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切忌單項因素的比較。在比較兩種事物時,不能僅從一件事情中隨意抽取一些單項因素就匆忙做出結論。通常,領導必須統觀全局,將相關的因素加在一起比較,從而做出全面的分析和判斷。

其次,參與比較的兩個人應該是能力相當的,否則不具可比性。有些人簡單地拿年輕人與干了十幾年的老員工相比較,得出所謂“姜還是老的辣”的觀點,因此不敢選用那些年輕人才,這就是犯了糊涂的表現。基礎不同的人,比的起點也應不同。

最后,比較的兩種事物必須是同一類的,在同一標準下進行比較,不能風馬牛不相及,沒有任何聯系的事物完全不具備可比性。在比較時,領導必須采用科學的方法,科學的態度。比較那些可以比較的人,并用科學的方法分析,最后做出正確的決策。

管理心理學啟示

人才形形色色,雖然難以鑒別,但只要把他們放在一起,個人的優點、缺點就一目了然。現代領導識才用人時可以運用這種方法,比如當你想要辦一個項目時,一定會有很多人主動請纓,紛紛獻策,這時你就需要擦亮眼睛,慎重地比較他們之間的優劣之處,選擇最優秀的人去做。

比較法是將人才進行歸類、篩選的基本方法。有了比較才有了鑒別,但僅僅一次的比較存在很大的誤差,畢竟人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人也是不斷成長的。領導者要準確識別變化中的人,反復、多次地運用比較方法,得出最符合實際的結果,才能把人看得更準。

008.優秀的人才都經得起折騰

經常有一些員工抱怨老板愛折騰,剛在崗位上還沒待滿一年就要求調到新崗位上,又要重新熟悉市場,重新熟悉顧客,著實累人。很多員工認為老板瞎折騰,讓人員頻繁變動,浪費了人力物力。尤其是在業務成熟期,大范圍的人員變動會把人心搞散,對公司未來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其實,優秀的員工需要折騰,而且要經得起折騰。

折騰是對一個員工的考驗,看你是否忠于公司,忠于老板。不忠心的人無法得到重用,如果不折騰,老板怎么能知道你是否是忠誠的呢?所謂患難見真情,朋友如此,企業對員工更是如此。企業在危急關頭,更容易看出哪些是忠心的員工。所以,一些老板就會人為地制造危機,而折騰就是很好的檢驗忠誠度的方式。

在企業中,老板承擔的風險最大,企業倒閉了,老板虧空了財產,那就是死路一條。而員工的損失相對較小,他們可以卷鋪蓋到別的公司打工。所以,很多老板不容易相信他人。老板對人的信任是逐步積累起來的。他要時刻觀察員工的表現,你表現得好,老板就會多信任你。想要成為優秀的員工,必須要經得起折騰和考驗。在公司折騰的過程中,會逐步淘汰一些渾水摸魚的員工,最終留下來的則是優秀的人才。

聯想集團的前總裁柳傳志有一句名言,“折騰是檢驗人才的唯一標準。”柳傳志為了培養接班人楊元慶,隔一段時間就給他換一個崗位,不斷地折騰他,折騰了十幾年,終于將楊元慶培養成了人才。

1988年,楊元慶剛剛進入聯想,他從底層一個不起眼的銷售員做起,推著自行車,騎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1992年,楊元慶被任命為計算機輔助設備部的總經理。1994年,又被任命為微機事業部的總經理。

1996年,柳傳志在會議室里當著眾人的面,毫不客氣地將楊元慶罵了一頓。事后,楊元慶回憶當時的場景說:“如果當時的我只有年輕氣盛的想法,缺少妥協溫和的處事方法,聯想也沒有今天的成績。”到了2001年,37歲的楊元慶正式出任聯想集團總裁兼CEO。漫長的歲月中,柳傳志為了磨煉楊元慶的意志,幾經折騰,終于將他培養成了合格的繼承人。

喜歡折騰是大多數成功企業家的共性,因為只有通過這樣的辦法,才能尋找到隱藏在群體中的好員工。柳傳志曾經說過,一個管理人員不能固守一個位置不動,這個工作做得好,換了一個部門要是還能做得好,這個人才能升職,才有能力承擔更重要的工作。

曾在美的公司任職的張權對折騰也別有一番感受,他曾在事業部審計監察科任職,后來又調到電子科技公司任財務部長,最后升職為美的制冷財務管理部總監。在美的工作的這些年頭,張權轉戰過多個崗位,他深切體會到突破心智模式的重要性。張權曾笑談道:“人才就是被折騰出來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留坝县| 大安市| 周至县| 浪卡子县| 礼泉县| 洛扎县| 博乐市| 大埔区| 江陵县| 德清县| 荔浦县| 内乡县| 海丰县| 会昌县| 蓝田县| 昆明市| 开封市| 于都县| 南溪县| 安西县| 荔波县| 巴楚县| 台山市| 茶陵县| 贡觉县| 新丰县| 黑山县| 新巴尔虎左旗| 长岭县| 广平县| 永清县| 许昌县| 陆丰市| 沙洋县| 泸溪县| 濮阳市| 页游| 临澧县| 红河县| 永州市| 河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