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平衡陰陽,體質養生的宗旨

◎中醫講究陰陽平衡,平衡是中醫養生的總原則,是中西醫的根本區別。西醫認為細菌是引起疾病的源頭,主張撲滅所有細菌,而中醫則認為即使不消滅細菌,只要人體內的細菌和機體達成了某種程度的平衡,人體自然會健康強壯起來。

法于陰陽,和于術數—健康長壽的根本

在《黃帝內經》中,岐伯提出了中醫養生方法的總原則,即“法于陰陽,和于術數”。所謂“法于陰陽”,就是按照自然界的變化規律而起居生活,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隨四季的變化而適當增減衣被等。所謂“和于術數”,就是根據正確的養生保健方法進行調養鍛煉,如心理平衡、生活規律、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不過度勞累等。

◎中醫講究陰陽平衡,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這是健康長壽的根本。

數千年前所提出的這些原則,講起來通俗易懂,方法也簡單易行,但要真正做到卻并不容易。因為,人們往往是在失去健康的時候才懂得健康的重要,快要失去生命的時候才知道生命的可貴。近年來,老年疾病的年輕化,中青年猝死人數的增加,都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希望那些不注重自身健康的人要學會“法于陰陽,和于術數”,不要等到失去健康再后悔不已。

上面提到一個陰陽的概念,而且在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聽到,那么到底什么是陰陽呢?陰陽其實是我國古代的哲學概念,是事物相互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它是自然界的規律,世界萬物的綱領,事物變化的根源,事物產生、消滅的根本。它認為陰陽是處處存在的,凡是明亮的、興奮的、強壯的、熱的、運動的、上面的、外面的事物,都是“陽”;而凡是屬于陰暗的、沮喪的、衰弱的、冷的、靜的、下面的、里面的事物則都是“陰”。

◎“陰陽”的收藏也相當于人體內部的新陳代謝,是吸收和釋放的過程,陰的收藏是合成代謝,而陽卻是分解代謝。合成代謝從能量角度看是一個吸能、儲能過程。

陰陽學說被廣泛應用于中醫學。中醫學上認為“陰”代表儲存的能源,具體到形上包括血、津液、骨、肉,性別中的雌性等;而“陽”則代表能源的消耗,是可以通過人體表面看到的生命活力,無形的氣、衛、火,性別中的雄性等都屬于陽。“陽”的生命活力靠的是內在因素的推動,即“陰”的存儲。

判斷體質,從辨別陰陽開始

養生保健,要視人體質之陰陽強弱,分別采用不同的方法,才能有所收益。人之體質陰陽強弱與患病情況有很大關系。“人之形有厚薄,氣有盛衰,臟有寒熱,所受之邪,每從其人之臟氣而化,故生病各異也。是以或從虛化,或從實化,或從寒化,或從熱化……物盛從化,理固然也”這段話是說人的形體有胖瘦、體質有強弱、腑臟有偏寒偏熱的不同。所受的病邪,也都根據每人的體質、臟腑之寒熱而各不相同。或成為虛癥,或成為實證,或成為寒證,或成為熱癥。就好比水與火,水多了火就會滅,火盛了則水就會干枯,事物總是根據充盛一方的轉化而變化。也就是說,不同的體質偏愛不同的疾病。

◎中醫認為判斷一個人的體質,應從辨別陰陽開始,然后根據人體的陰陽強弱,采取不同的方法養生。

幾種常見的體質

以上說的只是大概情況,人們常說“瘦人多火”,“肥人多痰”,“陽盛體質的人,感邪后易熱化;陰盛體質的人,感邪后易寒化”。即是指得陰虛陽旺及陰盛陽虛兩種體質。

養護體質的“中庸之道”—中醫的平衡觀

中國是一個講究中庸之道的國家,很多人理解中庸就是既不突出也不落后,既不說好也不說壞,有點像和事老的角色,因而對其大肆批判。其實,中國的中庸之道是一種平衡,是一種美。自然界講究生態平衡,為人處世方面講究平衡,我們的人體內部也講求一個平衡,這樣才能和諧,才能長久。

《黃帝內經》中講到“中央生濕,濕生土……其蟲倮。”“倮蟲”,就是人,即沒有毛的動物。人為倮蟲,五行屬土,而土生于中央,這個中央既非南北,也不是東西,雖然東西南北都有土,但是只有中央的土才是集合了東西南北土的特點,又把土散向東西南北,處于中間又無處不在,這就是土的本性。

《黃帝內經》又講:“中央黃色,入通于脾。”這里的中央黃色就是土的顏色,黃色居于七彩色帶的中央。在中醫的五行論中,肝屬木,肺屬金,心屬火,腎屬水,分主春、秋、夏、冬。而五行屬土的脾臟沒有季節可主,但脾又是哪個季節都主十八天,毫無偏向,也是“中庸之道”的體現。

◎陰陽平衡是傳統中庸之道的一個具體表現。

也有一種說法講脾主長夏。長夏就是夏季和秋季之間濕熱最重的那一段時間,正好處在一年的中間。這同樣反映了土既在中間又在四方,不偏不倚的特點。人就是五行屬土的一種動物,所以人身上同樣有這種特點,這就是我們傳統文化中的“中庸”。

人體中的氣血也是一對陰陽,血為陰為體,氣為陽為用。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氣不足,易得淤積之病,如腫瘤、血栓等;氣太過,易得腦出血之類的病。所以,只有氣血平衡,人才能健康。

正因為人體內部有著深刻的“中庸之道”,相互約束,相互制衡,人類才得以千百年地生存下來,沒有像任何一種動物或植物一樣湮滅絕跡。

現在有很多人不理解中醫,認為中醫不科學,因為中醫不可能像西醫那樣提供各種精確的數據,或者拍一長串片子讓你看到自己身體的某一部位,中醫只是通過望、聞、問、切就能斷定一個人的身體發生了什么變化,這不是太玄了嗎?其實,這正是中醫的高明之處,中醫講究陰陽平衡,五行相克,一物降一物,有因必有果,這就是中庸之道的魅力。因此,中醫靠的是悟性,不可能一個人看了幾本書、學了一些理論就能掌握中醫的精髓。

◎中醫的高明之處是講究陰陽平衡,五行相克,一物降一物,有因必有果,這也是中庸之道的魅力所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道| 松江区| 南京市| 景谷| 东至县| 洛隆县| 汾西县| 文山县| 搜索| 永登县| 巴彦淖尔市| 永定县| 道真| 长汀县| 禹州市| 勃利县| 南雄市| 磴口县| 福安市| 四川省| 府谷县| 同德县| 中卫市| 且末县| 遵义县| 桦甸市| 虞城县| 余庆县| 巫溪县| 康定县| 鲁山县| 临江市| 江永县| 永靖县| 惠东县| 内黄县| 陕西省| 蓝山县| 平遥县| 东方市| 鹤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