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圖說哲學(超值全彩白金版)作者名: 龔耕 彭克慧 陸杰峰本章字數: 3637字更新時間: 2019-01-02 17:22:10
心靈的白板
——洛克(1632~1704年)
洛克的哲學,無疑是一種容易了解的平凡哲學,也是一種通俗的哲學。洛克不愿接受過高的公職,他更愿潛心于哲學研究。直到那一年的冬季,他病得相當厲害,才寫信給朋友,希望歇一歇:“我不僅囚禁在房子里,而且也囚禁在椅子上,以致沒有人像我一樣真正過著這樣一種很少活動的生活?!?/p>
洛克出生的那一年,伽利略發表了關于地心說的評論;洛克5歲的時候,笛卡兒發表了《方法論》。由此,歐洲的知識界開始發生變化,中世紀的經院哲學逐漸被新科學取代,這也是洛克后來的朋友牛頓和波義耳所發展起來的一次激動人心的理智革命。
洛克進的是教會學院,讀的是亞里士多德和托馬斯·阿奎那的著作,這些再神圣不過的經典卻令他感到乏味極了。他曾寫信給一個同學,說他上大學是浪費時間,簡直一無所獲。不過,他憑著聰明的頭腦取得了優異成績,并得以畢業留校,教授學生們必修的希臘語課程。
洛克一直非常贊賞父親對他的培養方式:小時候,父親對他嚴加管教;成人后,父親成為他的親密朋友。就在這時,極為慈愛的父親得肺病去世,洛克唯一的哥哥很快也被上天擄走,而母親早在洛克咿呀學語的時候就離開了他。他默默地承受著這一系列的打擊,在父親小筆遺產的幫助下,全心全意地做他自己熱愛的事——科學研究。
洛克僅憑一把手術刀打開了阿什利的胸腔,成功地清除干凈了大腫瘤,醫好了阿什利久治不愈的怪病。阿什利是“輝格黨”的領袖人物,為感激救命之恩,他請求洛克離開牛津到倫敦去做他的秘書兼家庭醫生。阿什利十分信任洛克的為人與才能,據他的孫子回憶:“我的祖父對洛克先生極為尊敬。他認為洛克是一位偉大的人,正如他在醫學上的經歷一樣。他認為洛克的醫學才能只是他所有才能中最微小的一部分。他鼓勵洛克把思想轉到其他方面,不要在其家庭和某些特殊朋友之外去行使醫術。他敦促洛克去研究宗教和國家的世俗事務,以及與國家大事有關的一切事情。洛克在這些方面都極為成功。因此,我的祖父很快就把他作為一位朋友來對待,這些方面的所有事情都與他商量。”
洛克的命運從此改變,他以牛津為基地,隨著阿什利潮漲潮落。沒人知道他們究竟有多深的關系,據洛克的一位同事說:“他過著一種機巧的和讓人難以捉摸的生活……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什么時候走的,或者什么時候回來?!?/p>
哲學家小傳
醫學是洛克最初選擇的研究方向之一,雖然他一輩子都沒空正式掛牌行醫,可連當時全英國都有名的醫生西頓漢姆也欽佩他的醫術高明。當西頓漢姆發明了醫治奪去過許多海員生命的熱病新療法時,為使人們相信它的有效性,他自豪地說:“你們知道,我的方法已經為一個對此問題進行過透徹研究的人做出了大量的證明,我指的是洛克先生。他是我們大家的朋友。如果我們考慮到他的天才、洞察力和正確判斷,或他在道德上的嚴肅,我敢肯定地說,在當代,他幾乎是超乎任何人之上的,很少有人可以與他相提并論?!?/p>
當阿什利受控被捕、后逃往荷蘭隱居去世時,在國王的威逼下,牛津不得不呈請洛克主動辭職,洛克只好也逃往荷蘭,以范·登·林登醫生的假名藏匿了起來。英國王室曾一度要求荷蘭政府引渡洛克回國,國王甚至建議洛克應該進行道歉,但都遭到了拒絕:“由于沒有因犯罪而感到內疚,所以不能表示道歉?!?/p>
洛克安靜地在荷蘭進行著他的沉思與探索。有一次,某個俱樂部在討論人類的理解力,結果越討論越糊涂,越讓人感覺其深奧,洛克毅然決定寫一部關于此問題的專著,于是便有了后來“思想編年史上偉大的獨立宣言”——《人類理解論》。
當那場被羅素稱為“一切革命中最溫和而又最成功的”“光榮革命”爆發后,洛克終于結束了流放生涯,可他卻給荷蘭的朋友寫信說:
“我幾乎覺得我好像是離開了我自己的國家和親屬,因為那些把我們連在一起的紐帶比血脈之親還要強大,而這些紐帶在你們中間隨處可見?!?/p>
返回英格蘭后,洛克的主要著作接連出版,《論宗教寬容》、《政府論》、《基督教的合理性》以及《人類理解論》。一石激起千層浪,《人類理解論》雖然遭到了保守派、舊理論的猛烈攻擊,卻在群眾雪亮的眼睛中被譯成歐洲各國文字,像一陣春風吹遍了歐羅巴。
洛克喜歡反比,有些眼睛需要配戴眼鏡才能看清物體,但是戴眼鏡的人們不能夠因此就斷言,如果不戴眼鏡就沒人能看得清楚。
有人聲稱世界是由一只大象支撐的。那么,是什么支撐著大象呢?此人說是烏龜。于是,洛克諷刺說,如果那人思考了“實體”這個詞,他將無需這些動物。
運用同樣的筆法,洛克又說:“上帝既然供給人以認知的本領,他便不必再把那些天賦的觀念印在他們心中了;正如他給了人以理性、手臂、材料以后,便不必再為人建筑橋梁和房屋一樣?!?/p>
洛克曾說,人的心靈本是一張白紙,沒有任何記號,不帶任何觀念,又豈會生來就有上帝的觀念呢?既然空無所有,那就可以隨意填繪任何東西了,后天得來的經驗便讓這塊潔白無瑕的漢白玉沾染上許許多多的意識了。

洛克像
洛克精通醫學、化學,1688年成為皇家學會會員,后參加輝格黨活動。詹姆士二世復辟期間,流亡法國,五年后因“光榮革命”成功回國,任政府部長等職。此后一直住在倫敦。
洛克的作品充滿理智,冷靜無情,理性幾乎把一個人提高到與天使相等的地位,而當一個人拋開了理性時,他雜亂的心靈可以使他墮落得比野獸遠為殘暴。洛克也擁有深厚長久的友誼,并因對孩子富有愛心而常給自己帶來麻煩。

洛克認為,人出生時,大腦就像一張白紙,未來的發展全系于受教育的程度,即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教育獲得解放。而讓·斯藤的這幅畫作《學校里的男生女生》描繪了具有諷刺意義的教室情景。
大多數人在獲得學識的時候,卻丟掉了常識——即人類共同復興的常識。他們變得高傲、貴族式的孤獨,認為他們的知識是珍貴的和容易揮發掉的香水,必須小心地珍藏,以免它漏掉或蒸發。但是洛克接納所有的人進入他開放的思想天地。他邀請一切具有一對健康的鼻孔,能自由地呼吸新鮮空氣的人,讓大家分享他知識的芬芳,都從中受益。
動亂不居的時代令洛克反感,也令洛克無奈。
英國經過7年內戰成為共和國時,洛克才17歲,他的父親也曾參加國會軍隊與?;受娮鲬?。11年后,英國恢復成為一個君主制國家。不久,信奉新教的英格蘭對天主教國王不滿,于是發動了一場標志著絕對專制政權在英國結束的“和平革命”,洛克在其中扮演了不容忽視的角色。
與此同時,全歐洲陷入了一種宗教的緊張狀態之中。“三十年戰爭”結束后留下了一個慘遭破壞的德國,信奉天主教的法國成為歐洲大陸的主要力量,由“太陽王”路易十四統治,而他似乎還準備入侵新教國家荷蘭。面對這一切,洛克卻是一個主張宗教寬容的思想家,為理性的基督教模式辯護。
哲學辭典
經驗論
經驗論又稱經驗主義,主張經驗是一切知識或觀念的唯一來源,片面強調經驗和感性認識的作用和確實性,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貶低乃至否定理性認識的作用和確定性的理論。作為認識論概念的經驗,只指與理性認識相區別的一個認識階段、認識形式,即感性認識。有的哲學家將經驗分成外部經驗和內部經驗:前者是感覺,后者即內省,一切知識都從這兩種經驗獲得。經驗論者在哲學基本立場上雖有唯物與唯心之分,但在貫徹經驗論的原則上卻是一致的,并與唯理論和先驗論相對立。在西方哲學中,最早提出經驗論思想的是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居勒尼學派的哲學家,而伊壁鳩魯則首先明確而較為詳細地提出經驗論的認識原則。中世紀溫和的實在論者托馬斯·阿奎那比較重視經驗,有某種經驗論因素。文藝復興時期,一些具有唯物主義傾向的科學家和自然哲學家,是經驗論的直接前導。17世紀經驗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國的培根、霍布斯、洛克等,他們肯定感覺經驗是外界對象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深入地研究和論證了觀念的來源,建立了知識的發生學,從而有力地批判了天賦觀念論。洛克并不是哲學史上第一個經驗主義者,但從他那個時代起,他就被認為是經驗主義的主要奠基者。
洛克就是這樣積極地參與社會變革,也嚴肅地反思著這些變革的意義。時代的暴力深刻地影響了他的世界觀:一方面需要避免極端狂熱的激情,另一方面又要避免悲觀的懷疑主義。他反對獨裁、教條和對個人自由思想的壓制,表現出一種理智平和的生活態度,最重要的是,他揭示了以道德作為自由的推動力。他還提出,知識應該植根于個體經驗而不是教條或權威,政治權力不是基于權威而是基于同意,他的政治哲學被銘刻在了美國憲法之中,而他在自己的墓碑上刻下了他自己寫的墓志銘:
“約翰·洛克長眠于此。如果你好奇他是一個怎樣的人,那么答案就是:他是一個滿足于謙虛的人,一個致力于尋求真理的訓練有素的學者。對此,你們可以從其著作中得知,他的著作比之碑文上令人生疑的頌揚之詞,將更為忠實地告訴你們有關他的一切。他的德行,即使有一些,既不足以說明他的聲望,也不配做你們的典范。讓他的罪惡隨他一起埋葬吧!德行的范例,福音書中業已有了;罪惡的范例,仍以沒有為好;必死的范例,所在皆是,你們可以從之汲取教益。他生于1632年8月29日,死于1704年10月28日。這塊本身亦將蝕滅的石碑即是證明。

《人類理智論》(1689年),洛克著。該書系統研究了人類理性的本質和范圍,共用20年時間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