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孤獨地幸福一生

——斯賓諾莎(1632~1677年)

1632年11月24日,斯賓諾莎出生于荷蘭的阿姆斯特丹,他的全名是巴魯赫·德·斯賓諾莎,那個“德”字是他爺爺因經商成功而獲得的貴族稱號,整個家族一直將它承襲了下來。

斯賓諾莎的父親也是一名商人,而且比上一輩更成功,他曾被委任為猶太人公會會長,還做過阿姆斯特丹猶太人學校校長,并在海運中大牟其利。可是,生意場上的成功卻無法保證家庭生活的圓滿。他先后娶了3房妻室,前兩個年紀輕輕就死了,哲學家斯賓諾莎是他第二個妻子所生。

斯賓諾莎剛剛6歲,親生母親便去世了,這無疑給他的心靈帶來了巨大的創傷和打擊,成年后那種深深的孤獨感也許就從這時候開始養成。

不過,斯賓諾莎的繼母對待小斯賓諾莎相當溫柔。這位血統上的猶太人改奉了天主教,并把自己的宗教思想也傳了一些給她撫養的繼子。

與繼母不同,斯賓諾莎的父親可是個非常虔誠的猶太教徒,他把將兒子培養成未來的拉比看作是自己神圣的使命。打斯賓諾莎能聽懂話開始,一有機會,他就要對兒子講述猶太先祖們的故事。從偉大的摩西如何帶領他的子民逃出埃及人的魔掌,到大衛時代的美好生活,當然也免不了猶太人遭受的種種苦難。多年以后,斯賓諾莎還清晰地記得他童年時所聽過的每一個故事,并常常以此舉例。

稍大一點,斯賓諾莎在傳統守舊、封閉刻板的猶太教會學校里得到了兩位教師的欣賞。一位極力維護正統禮教,督促學生多多閱讀猶太人的傳統寶典;另一位則很開明,還把一些愿意同猶太人來往的基督徒介紹給學生們認識。他們倆對年輕的斯賓諾莎都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尤其是前者,他成功地將斯賓諾莎塞進了故紙堆,而斯賓諾莎對那些散發著霉味的羊皮紙書也表現出了極高的領悟力,這讓老人家既驚又喜,并公開宣稱斯賓諾莎將會成為阿姆斯特丹最出色的拉比。

斯賓諾莎像

斯賓諾莎被猶太教會開除教籍后,一直過著隱居的生活,通過通信方式將他的思想傳播到歐洲各地。

生意興隆的父親看到兒子也有出息當然最高興了,他還打算讓聰明的兒子來繼承家族生意,說不定能成為所羅門第二呢。當同父異母的哥哥死后,斯賓諾莎便成了獨子,更被看成是家里未來的支柱。父親正式將他引進阿姆斯特丹的商業圈,將他培養成為一名新星。

頭兩年,生意格外紅火,父親認為這是兒子帶來的福氣,不由十分得意。然而,斯賓諾莎并不安心于成天與錢打交道,他和一群同樣古怪的年輕朋友們經常聚集在一起討論哲學問題。也就在此時,他遇到了法國古典語言學者恩德。

于是,斯賓諾莎師從于恩德學習拉丁文,他還有另一個目的——追求恩德老師聰明博學又漂亮的女兒。隨著知識的一日日增長,他對漂亮助教的愛情也一天天加深,最后,他終于鼓足勇氣向她求婚了。可皮膚黝黑的他沒能成為姑娘心中的白馬王子,可憐的斯賓諾莎求婚失敗。

《論理學》(1677年),斯賓諾莎著。該書不僅探討了倫理學問題,而且探討了整個哲學問題。其特點在于采用歐幾里德幾何學論證方式,每一論證開始都是特定的定義和公理,然后才是論證本身。

哲學辭典

泛神論

泛神論的字面意義就是“一切都是神”,是把神等同于宇宙或自然的一種思維方式。泛神論強調整個現實的統一性,強調這種統一的神圣性。宗教泛神論往往帶有神秘色彩,聲稱通過直覺來體驗神。作為一個理性主義者,斯賓諾莎認為神、人和物質世界都是一種實體的組成部分,萬事萬物,無論是物質性的還是精神性的,都是神的衍生物。除了斯賓諾莎外,泛神論哲學家還包括費希特、謝林和黑格爾。

另一方面,大西洋上的海盜令斯賓諾莎家的生意損失慘重。斯賓諾莎的父親從此一蹶不振,整日愁眉緊鎖,郁郁寡歡。兩年不到,他又遭受了更沉重的打擊:唯一的兒子被猶太教會開除了,這種懲罰對猶太人而言絕不亞于,甚至重于死刑判決。

其實,斯賓諾莎的思想早已發生了變化。

因為,恩德不敬神是出了名的,他還大方地將這些思想傳給弟子,故此,無論在基督教徒還是在猶太教徒眼中,他都是個“大壞蛋”。

斯賓諾莎也變得同老師一樣,不但有異端思想,還毫不隱晦地宣揚出來。他甚至付諸行動,不再履行猶太教各種儀式,包括神圣的安息日。

斯賓諾莎以打磨鏡片為生,同時維持著哲學研究的強烈興趣,但常期打磨鏡片嚴重影響了他的身體健康。

這引起了公憤。

幾位猶太長老找到斯賓諾莎,對他說,只要他表面上保持對猶太教的忠誠,他們將愿意給他一筆年金。這筆不小的款項對日漸窘迫的斯賓諾莎家族來說,真可謂雪中送炭,但斯賓諾莎斷然拒絕了。

1656年7月27日,一只巨大的號角在猶太教堂的屋頂上發出沉悶的嗚嗚聲,教堂里面燭火輝煌,如夢境一般,許多身穿黑衣服的人肅立著,神情分外嚴厲。一個白發蒼蒼、胡子長長的老拉比,捏著一張大紙,以極其嚴肅甚至痛苦的聲音宣布將斯賓諾莎開除教籍。

讀罷,教堂里一時陷入了無邊的寂靜,大家都屏住了呼吸,仿佛在等待世界末日的來臨。緊接著,蠟燭被一一吹滅,一片黑暗,仿佛世界末日已經來臨。而斯賓諾莎作為猶太人的末日確實真的來臨了。

打從那天起,他成了世界上最孤獨的人。

那一年,斯賓諾莎僅24歲。

斯賓諾莎的父親公開聲明與他斷絕父子關系,父親失去了最后的兒子,兒子也再沒有了經濟來源,只好自謀生路。與許多學者們不同,斯賓諾莎一輩子沒靠學問吃飯,靠的是打磨鏡片的手藝。

“用雙手謀取世俗的物品,用頭腦獲得神圣的思想。”

斯賓諾莎對其他教條皆不信奉,卻唯獨一絲不茍地遵循著這一條。

海德堡大學建于1386年,是德國最古老的大學。1673年,該大學為斯賓諾莎提供了哲學教授的席位,卻遭到了他的拒絕。

據比較熟悉的人講,他“每個季度都要仔細地算一次賬,以便能把錢不多不少正好花到年底。他對房東說,他就像一條蛇用嘴咬住了尾巴,意思是說剩下的只有一個零。”斯賓諾莎自己說,只有這樣的日子才“能給我寧靜和喜悅”。

這是一個天堂般的世界,一個偉大的簡單和純潔的世界,人類有權進入這個世界,但是對它懷有敬畏和崇敬之情。這種人與自然合一的觀點以及理性主義的泛神論思想,在斯賓諾莎的著作中同樣可以看到。

他盡量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在那間無人理睬的閣樓里,蜘蛛是他唯一的伙伴。每當沉思得頭腦發脹、寫得手腕發酸時,他便會抬起頭來,看看他的“孩子們”。要是它們織成了一張網,他就會像自己寫出了一篇好文章似的笑咧了嘴。

1670年,斯賓諾莎匿名出版了《神學政治論》,這一夜成名并不只意味著榮譽。面對謾罵和面對贊美一樣,他一般都不大理會。不過,當他曾經的一個學生——現在卻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寫信來質問他:

“你以為你終于發現了真正的哲學?你怎么知道你的哲學是過去、現在、將來世界上所有哲學中最好的呢?且不管將來還會出現什么,你是否已經研究過了在這里、在印度、在世界各地所教授的全部古代和現代哲學呢?就算你把它們全都看了一遍,你又怎么知道你選擇的是最好的呢?……你怎么竟敢把自己凌駕于主教、先知、使徒、殉道者、學者和懺悔者們之上呢?你是地球上的一條可憐蟲,甚至可以說是供蛆蟲享用的尸骸和灰塵,你怎么能用惡劣不堪的瀆神言論對抗永恒的智慧呢?你那魯莽滅裂、精神錯亂、可嘆可憐、人人詛咒的學說究竟有什么根據呢?何等窮兇極惡的自高自大居然使你自我膨脹到這種程度,竟敢對天主教徒自己也宣稱不可理解的神秘事物下判斷呢?”

斯賓諾莎忍無可忍,出其不意地回信反駁了一下:“你以為你終于發現了最好的宗教,或者說是最好的老師,并對他們深信不疑?你怎么知道他們是過去、現在、將來所有宗教、老師中最好的呢?你是否已經研究過了在這里、在印度、在世界各地所教授的全部的古代和現代宗教呢?就算你已經把它們全都很好地看了一遍,你又怎么知道你選擇的是最好的呢?”

這一年,斯賓諾莎受一個好朋友的邀請,搬到了海牙市,此人就是荷蘭資產階級民主派領袖維特。維特由衷地敬重斯賓諾莎的學問和人品,斯賓諾莎也在維特身上感受到了優秀統治者的品質。兩年后,維特被一伙受君主派煽動的市民殺害,斯賓諾莎傷心欲狂、極度憤慨,曾試圖到出事地點張貼標語,以示抗議,甚至想沖出去同那些暴民拼個你死我活,幸虧與他感情頗好的房東將他鎖在房間里才使得他免于一死。

不久,法國與荷蘭兵戎相見,法軍統帥孔代親王聽說了斯賓諾莎的大名,便去信請他前往兵營一晤。斯賓諾莎也想趁機勸法國與荷蘭化干戈為玉帛,就在與荷蘭政府商談后去了法國兵營。這一下可惹出了麻煩,那些嫉恨他的人大肆造謠,說他是要把荷蘭賣給法國。沒等斯賓諾莎回來,便有一些市民鼓噪著要宰了他,跟維特當初的情景極其相似。可斯賓諾莎毫不畏懼:他是個哲學家,不害怕死亡;他也只是個哲學家,豈會害人呢!市民們明白過來后才放了他。

其實,這時的斯賓諾莎也已經是日薄西山了,長期磨制鏡片的勞作嚴重損害了他的身體健康,那些玻璃粉末兒帶來的病毒已經將他的肺徹底摧毀了。

1677年2月21日,一個寒冷的日子,剛好是星期天。平時將斯賓諾莎照顧得很好的房東看到他似乎好了一點,便去教堂做禮拜了。等回來時,哲學家的生命之光已經熄滅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信阳市| 札达县| 大安市| 珲春市| 茂名市| 高要市| 栖霞市| 北海市| 开阳县| 噶尔县| 都安| 隆德县| 麻江县| 南充市| 乡城县| 隆安县| 长春市| 莎车县| 梁河县| 松潘县| 武陟县| 都匀市| 勃利县| 永善县| 河北省| 云和县| 道真| 万安县| 德令哈市| 婺源县| 遂平县| 水富县| 巴彦县| 化州市| 新宾| 鹤岗市| 且末县| 察哈| 游戏| 宁化县| 天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