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8章 生命之最:從精神分析大廳邁入哲學殿堂
- 第7章 趨附與背離:精神分析史中的恩怨滄桑
- 第6章 有一個地方,你心里的一切秘密都在那里
- 第5章 歷經磨難,終推開精神分析的大門
- 第4章 生命的重心:忠貞的愛情和負責任的工作
- 第3章 人生的相遇:每個人的出現都是為了給你上一課
第1章 序言
一本書讀懂弗洛伊德
時光倒流到公元1856年的夏天,在奧地利一個美麗的小鎮弗賴堡(現屬捷克)中,誕生了一個小男孩。誰也不會想到,幾十年以后,這個小男孩會成為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他就是西方心理學大師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他創立的精神分析心理學科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弗洛伊德是猶太人,一直以來,《圣經》就是猶太人的精神食糧。弗洛伊德也不例外,他剛一識字便迷上了圣經里的故事。小弗洛伊德一遍又一遍翻看這本書,那些反映猶太人創造力的故事開啟了他的智慧。
兒時的弗洛伊德對醫生這一職業并無偏好,他從未幻想過自己要做一名醫生。當翻看圣經時,他腦子里思索的是“為什么人類遭遇滅頂之災時,諾亞卻能唯一獲得上帝的蒙恩?”“為什么約伯遭遇各種天災人禍卻依然堅強?”顯然,哲學思想在小弗洛伊德的精神世界已開始萌芽。
經過長期的思索,弗洛伊德得出結論:“對于一個積極的進取者來說,再怎么受到排擠,他還是能在社會的某個角落尋得一塊立身之地。”這個結論也成了弗洛伊德人生的信條。
雖然是舉世聞名的精神病學家和心理學家,但弗洛伊德的一生并非一帆風順。
兒時,父親要經商養家,所以經常忽略他,但小弗洛伊德并不感到失落。他上課時潛心學習,課余時間便沉醉在圣經的故事里。圣經讓他的精神世界變得充實而豐盈,寂寥、失落、痛苦在這份充實面前變得那么微不足道。
考入大學后,周圍人因為他猶太人的身份而排擠他,試圖將他擠出他們的圈子。但弗洛伊德并不因此而自卑,充實的精神世界讓他覺得自己的出身和種族問題根本不是羞恥的標志。
親人的忽略和周圍人的排擠不但沒有擊垮弗洛伊德,反而培養了他獨立的判斷力。這份獨立的判斷力,也是后來弗洛伊德創立精神分析學說的一個重要因素。
當他在醫學上堅守自己開創的路徑時,人們指責他固執己見,以偏概全;當他嘗試精神分析時,許多人不但強烈反對,而且還妄加猜測他將法國著名心理學家的觀點竊為己有。
面對指責和反對,弗洛伊德并沒有妥協和放棄,而是始終秉持獨立的判斷力,一直堅定地走在精神分析學說的路上。他的堅持讓他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成就。
他提出“潛意識”“自我”“本我”“超我”“俄狄浦斯情結”“心理防衛機制”等理論概念,這些理論在心理學研究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他對人類心理的深刻理解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心理學研究領域;他創立的精神分析學說從根本上改變了世人對人類本性的看法。
如果說這樣一個潛心于學術研究的人是一個呆板的人,那就錯了。事實上,弗洛伊德是一個對生活、對愛情賦予濃烈感情的人。
為了看望未婚妻,弗洛伊德中斷馬上就要出成果的古柯堿研究工作。后來他的朋友用他的研究向公眾做了演證,從而成為古柯堿用于局部麻醉的發明者。如果不中斷研究的話,這個研究成果應該是弗洛伊德的。作為醫學科研工作者,研究成果是多么重要啊!但弗洛伊德對此并不感到遺憾,他覺得生命中愛情和事業同樣重要。
弗洛伊德一直醉心于精神分析研究,但當家庭需要他履行自己在生活中作為一個丈夫、一個父親所應承擔的責任時,他當即開業行醫,掙錢養家,并為此中斷醫學研究長達五年。
這就是飽受爭議和批判的弗洛伊德!為了愛人和家人,他放緩科研的腳步,甚至放棄科研成果;為了病人,他堅持自己的研究和判斷,即使面對無端的指責和猜忌也不放棄。
1939年9月23日,在美麗的倫敦,弗洛伊德掙脫了長達16年的癌癥折磨,悄然離開了人世。一代精神分析大師走完了他特立獨行的一生,他什么都沒有帶走,卻給世人留下許多有名的著作。
這些著作對幾乎所有的人文學科和精神領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世人對人類思想的觀念發生了徹底的革命。
弗洛伊德去世將近百年,世人依然對他充滿了探索的渴望。但一直以來,弗洛伊德的著作以晦澀難懂讓讀者望而卻步,而那些能夠讀下去的人也只是看到他在醫學研究方面的論述,對他本人的人生經歷和心路歷程知之甚少。這本書,力圖向讀者們展示一個有著超強毅力和獨立判斷力、樂觀又積極、對生活充滿熱情的弗洛伊德,以求幫助大家更好地讀懂弗洛伊德和他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