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神親自挑選的宗教改革者

——馬丁·路德(1483~1546年)

在德意志東部一個小山村薩克森的愛斯里本住著一對夫婦。男的正直、勤儉、忠實,甚至有些固執,他喜歡讀書,在勞作之余常以此為消遣;女的謙卑得具有虔敬婦人的一切美德,她尤其敬畏神靈,鄰人多視她為模范,爭相效法。

1483年11月10日晚11時,夫婦倆喜得一子,他們的第一個想法就是要將這孩子奉獻給神,于是給他取名馬丁·路德。

14歲時,路德即被送往外地獨自求學。貧窮孩子的生活需要自我改善,每當饑餓難忍之時,他便逐門唱歌乞食。有一天,三戶人家都拒給食物,他只好預備禁食一天。回行走到喬治廣場,他呆立在一家富戶門前沉思起來,暗中落淚,悲切非凡。忽然,大門開了,一位貴婦走出來,請他進去,給他飯吃。原來,這位夫人曾多次見過少年路德參加宗教聚會,他的歌聲與虔誠引起了她的注意和關懷。剛才,她聽見了鄰居的粗話,看他憂愁地站在門口,便出來幫他。她的丈夫也十分喜歡這個少年,沒過幾天就邀他同住。

這樣,在路德茫然無知的時候,神開啟了一家基督徒的心和門。

吃穿不愁了,路德的心境漸漸平和,性格也愉快開朗起來。

后來,他順利地走進了大學課堂。20歲的一天,他在圖書館信手翻閱,一本拉丁文的《圣經》引起了他的特別注意。他默默地念著書名,驚奇地發現這許多頁、許多章、許多卷的神的話語,都是他從未想到過的,他的心頓時狂跳起來。他不斷地到圖書館借閱這本寶貝,感到真理的光芒開始照亮他的心田。

不久,獲得學士學位的路德因勞累過度生了一場大病,幾臨死地。許多朋友前來探望,其中有一個可敬的神甫,很早就注意到路德的才學。路德向他吐露心聲:“我將不久于人世了。”神甫溫柔地答道:“我可愛的學士!壯膽吧!你病不致死,我們的神要用你來安慰許多人。因為神把十字架擱在他所愛的人身上,凡忍耐背負的必得大智慧。”這些話深深地印在了路德的心里。

康復后的路德從《圣經》、疾病和神甫的話中品味出了一種新的昭示。

馬丁·路德像

1517~1522年路德發起宗教改革運動,并在運動中成為領袖人物,有許多仰慕者和跟從者。他反對羅馬天主教獨身傳統,于1525年同修女凱瑟琳結婚。路德晚年的健康不佳,但他仍勤奮寫作。

1505年夏,已在愛爾福特大學攻讀完文學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的路德回鄉探親。本來,他覺得應當致力于研究法律,以完成父親的愿望。可在返校途中突遭暴風雨,電光閃爍,一個火球落在了他的腳前,他受到驚嚇雙膝猛地跪倒在地。他以為那是死神在傳喚,便暗自立誓:“神若拯救我脫離危險,我就撇下整個世界專心侍奉神。”他踉蹌地從地上爬起來,蹣跚地繼續朝前走去。雖然恐懼還在心間回蕩,可他最終獲得了安全。于是,他真的決意投入修道院,讓修士的生活來拯救靈魂,讓他這個罪人變成圣人,從而達到永生。

宗教改革時期,路德派與天主教正在討論一些分歧的觀點。

要割斷人間的一切關系豈是易事?路德也多次心如刀絞,可他心意已決,便邀來朋友歡敘“最后的晚餐”。這是路德向俗世辭別之夜,神在召喚他,他必須棄絕一切。從此不再交友,而將結伴修士;不再談笑風生,而將打坐沉思;不再高歌時曲,而將靜聆鐘聲。席間有音樂助興,朋友們舉杯暢飲,滿意之極。這時,路德將內情和盤托出,朋友們驚訝無比,竭力勸阻,可一切徒然。

當晚,路德離開寓所,只攜兩本書,獨自在深夜叩開了奧古斯丁派修院的大門。這是1505年8月17日,路德年方二十有一。

終于與神同在了!

翌日,路德把剩下的東西都送給了朋友,留作紀念。朋友們包圍修院兩天,希望路德能自己走出來,卻都敗興而歸。

一個月后,路德修書稟告父母,父親復函表示憤怒,并申明脫離父子關系。路德不為所動。

然而,修士們處處鄙視他,刁難他,叫他干最重的活兒,當最苦的差,還不給飯吃,讓他自己去沿街乞討。路德一切順從,卻仍然千方百計尋找機會去領悟《圣經》中神的旨意。

畫中將教皇制度比喻為魔鬼向地獄運送靈魂的運輸車,表達了新教在教皇制度問題上的觀點。

為覓求圣潔,他曾七周未合眼睡覺,過著嚴肅的苦行生活。他企圖用禁食、抑欲、守夜來克制肉體,如囚犯一般關在房里,不斷與邪情惡欲斗爭。

神引他來此認識自己,可他仍然充滿了恐懼,在心靈上和生活中都看不到圣潔的影子,路德幾乎完全失望了。

修院的圍墻掩蔽了滔天大罪,也埋沒了高貴美德。偶有一個真正與神交往的人被召出院,他的生活立刻發出光輝,警照世人。

1507年5月2日,已經入院兩年的路德受封為神甫。翌年底又被調往威騰堡大學任物理學和辯證學教授。

1510年,他被派赴羅馬做七個修院的代表,覲見教皇。

他滿以為羅馬是圣潔的中心,可剛走到意大利的富原,就發現了驚人的丑事。波河邊,彭尼狄克派的修院招待了他。修院富麗堂皇,修士衣著華貴、飲食精致。路德十分不解,起初他閉口不言,等到進餐時看見滿桌肉食,不禁問道:“教會和教皇,怎么不禁止這些東西?”

他竟準備公布這些不軌行為,主人們大為不滿,覺得滅口為妙。幸虧有人暗中通風報信,路德才迅速離去,免去一死。

經過炎熱中的長途旅行,路德終于到達了七山之城。他是何等的興奮,雙膝跪下:“圣羅馬,我要向你致敬!”他遍訪各禮拜堂,對一切見聞均感興趣,虔敬地奉行各種圣規。但他看到的卻是神甫不虔不敬,修士不分高低,教堂的門扉破損、圍墻火焚。

路德滿懷憂愁和憤怒離開了羅馬,回到威騰堡,一頭栽進《圣經》中。

要脫離數世紀的黑暗,哪有那么容易!

1512年10月19日,路德獲領神學博士頭銜。他的使命是專心研讀《圣經》,并受大學之托,奉教皇之命,慎重立誓于神前:“我誓必全力保衛福音真理。”

這成了路德改教的前兆。

1517年10月31日,路德勇敢地走近禮拜堂,在大門上張貼了反對贖罪券的95條論綱。對于“一旦聽到錢幣在功德庫中落下的聲音,靈魂就會從煉獄里跳起”的公開丑聞,他明確表示,要將真理置于光天化日之下。他原本并不要激起什么革命,可沒想到口口相傳,全城都震動起來。

1534年出版的由馬丁·路德所譯《舊約》的卷首插圖。

不久,路德收到教皇諭旨,傳他到羅馬受審。朋友們紛紛勸阻無效,路德毅然前行。他與羅馬教廷短兵相接,仍義正詞嚴:“這就是我的立場,我別無選擇!”

1518年11月28日,路德發表言論,要求公斷此事。羅馬教會的神學家約翰·艾克同路德展開了大論戰,在路德唇槍舌劍、咄咄逼人的攻勢之下,艾克狼狽不堪地敗下陣去。

1520年6月15日,懷恨在心的艾克等人極力慫恿,教廷終于批準了著名的訓諭,限定路德必須在60天內悔過,否則判決他及其跟隨者為異端分子,并指令逮捕他們。路德將訓諭當眾投入火中,消息也迅速傳開了。

一些有權勢的朋友、支持者和同情者在路德被定罪以后紛紛伸出援手,他們假裝綁架了路德,卻把他隱藏在了瓦特堡。

敵人們以為路德若沒死去,也已經與世隔絕,不料新的印刷術使他的大量著作廣泛地傳播開來。他還把《圣經》翻譯成德文,讓神的書成為百姓的書。

哲學家小傳

路德的父親時常邀請傳道教師來家中暢敘,在這樣的熏陶之下,路德從小就盼望自己將來也能成為一個有高深學問的人。路德的母親也經常告誡他:“兒子,你要畏懼上帝啊!在黑暗罪惡中游蕩的人,將受到雷擊和天禍。愿圣安妮保佑我們!”過于嚴厲的雙親使路德變得十分怯弱,他自己也在晚年這樣說:“他們滿以為自己所做的是對的,可他們不能分辨何時何處該如何懲罰。責罰雖然是必需的,但是蘋果該與刑杖并施。”

不僅如此,他對學校的記憶也充滿了恐怖。他說:“學校是監牢和地獄,校長是暴君和劊子手。”提起某個早晨在學校里被連續鞭打15次,他依然咬牙切齒。那時,他唯一的宗教情緒就是懼怕,每次聽見“耶穌基督”,他就嚇得臉色慘白,對他來說,救世主只是一位容易生氣的法官。

1564年初,重病的路德講了四次道,到2月17日的晚餐桌上,他提及了許多關于快要離世的事情。飯后,他退入寢室休息,站在窗邊默默禱告了好久。然后,他倒在床上,睡了一個半小時,醒來便開始禱告:

“我將我的靈魂交到你手里。哦!主啊!真理的神啊!你已經救贖了我。”

接著,他又睡了大約一小時,醒來后再三申述這句話,又閉眼倒在枕上。

朋友們設法喚醒他,問:“你是否至死堅信你所傳的?”

路德睜開雙眼,堅決而清楚地答道:“是的!”

他重新倒下睡去,呼吸越來越弱,最后一聲長嘆,離世歸西。

2月22日,他的遺體被葬在威騰堡禮拜堂的講臺下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依安县| 汶川县| 徐州市| 崇明县| 昭通市| 阿城市| 曲靖市| 丰都县| 马公市| 藁城市| 孝感市| 康乐县| 迁西县| 白朗县| 泾源县| 武功县| 昌都县| 图木舒克市| 林州市| 惠东县| 大洼县| 峡江县| 上高县| 明水县| 霍邱县| 淳安县| 台南县| 洛川县| 南皮县| 阿鲁科尔沁旗| 陆河县| 九台市| 贵港市| 黄石市| 和硕县| 雅安市| 兰州市| 梧州市| 布尔津县| 阿城市| 福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