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醫學健康百科全書
- 常學輝
- 2019-01-02 17:23:11
第一節 人體結構
骨骼
人體骨骼共有206塊。上肢骨共有64塊,每側是32塊;下肢骨共有62塊,每側是31塊,頭顱骨有29塊,脊柱骨有26塊,胸部骨有25塊。只有少數人的骨塊數目微有不同。
?骨的形成
胎兒早期,頭顱所含的真正骨塊很少,大多數骨塊是由“軟骨”所構成。軟骨轉化為骨塊的過程叫“骨化”。在X光照射下,唯一能顯示出來的地方就是骨塊形成的地方(軟骨幾乎是看不出的),故能輕易地查出骨化現象。在股骨、肱骨及指骨等長骨中,骨骺區的骨塊生長情況最充分。
·頭顱
頭顱由許多骨塊結合而成,形成一個堅硬的結構以保護腦及中樞神經,并作為顏面組織的基礎。

頭顱骨正面觀

頭顱骨側面觀
頭顱骨由29塊骨頭構成。
·骨骼
男性與女性骨骼的差異,主要在于骨盆形狀。
胛舌骨肌下腹和鎖骨之間是肩胛舌骨肌鎖骨三角,又稱鎖骨上大窩或三角。體型較瘦者,在胸鎖乳突肌起端兩頭之間,還可看到鎖骨上小窩或三角。
·面前區
面部的血供主要來自頸內動脈的分支。面動脈經咬肌前緣上行,并以其終末支內眥動脈與眼動脈的分支鼻動脈吻合。在面部,面動脈發出成對的分支分布到唇部。面側區由面動脈和面橫動脈共同營養,后者源自顳淺動脈。面前區深層由上頜動脈的終末支眶下動脈營養。
表情肌由面神經分支支配,分支包括顳支、顴支、頰支和下頜緣支。
面部的皮膚感覺由三叉神經的分支——眼神經、上頜神經和下頜神經管理。眼神經分出額神經、淚腺神經和鼻睫神經司管面部皮膚感覺。

眶區、眶隔、血管與神經示意圖
1.眶隔
2.面動靜脈
3.內眥動靜脈
4.瞼內側韌帶
5.鼻背動靜脈
6.滑車上動脈
7.滑車下神經
8.滑車上神經
9.靜脈
10.眶上神經內
11.眶上神經外
12.眶上動脈
13.淚腺神經
14.眶下神經
15.眶下動脈

頭頸部正面示意圖

頭頸部側面示意圖
?骨骼的構造成分和作用
人體的骨架由206塊骨組成,加上肌肉和關節構成了整個運動系統。有了它,我們就可以通過有力的運動來接觸外部世界,或用四肢做出極其細微的運動。骨骼將人體支撐起來,賦予人體外形,并且包裹和保護了內部器官。另外骨骼儲存礦物質,骨內含有造血的骨髓。
·脊柱
貫穿人體中央的一串堅固而可彎曲的骨。脊柱由許多以關節相連的脊椎骨構成。每個關節只容許小量的運動,但全部加起來便能使脊柱彎曲自如。從側面看,脊柱呈4個生理彎曲,這有助于增強脊柱、平衡身體并吸收運動中的顛簸。

人體骨骼示意圖
·脊椎骨
構成脊柱的骨塊。一塊脊椎骨包含一塊短的柱狀骨,稱為椎體,連接在一個稱為椎弓或神經弓的環形弓上。椎體有助于承受人體的重量。椎弓可保護脊髓,后者貫穿稱為脊椎孔的空間。椎弓具有若干骨質突起,稱為棘突。它們形成與其他脊椎骨之間的關節,并固定肌肉。脊柱具有24塊分離的脊椎骨和9塊部分或全部融合在一起的脊椎骨。
·關節的種類
骨骼中各骨之間的連接是由關節完成的。關節有好幾種:固定關節(骨縫)將骨塊牢牢地結合在一起,頭顱即是用固定關節結合在一起的許多骨塊;部分活動關節具有某種程度的伸縮性,脊柱的骨塊即是由這種關節結合起來的;自由活動關節在好幾個活動面上能提供更大的伸縮性,肩部骨塊就是如此。

關節結構示意圖
·脊背、脊髓和脊神經
脊背是以脊柱為中心而形成的。背脊能夠彎曲、反轉的原因是因為脊柱是由小骨聯結而成的。在脊柱的內部有中樞神經系統的脊髓,兩側許多神經的分枝左右對稱而延伸。
?肌肉
正常的人體中,有名稱的肌肉在600塊以上。每塊肌肉皆由緊密聯結的肌肉纖維構成,其長度由幾毫米(如牽動眼球的肌肉)到30厘米不等(如臀部肌肉)。骨骼肌的兩端直接或經由一條肌腱與一塊骨頭相連。
·肌肉的種類
肌肉基本有兩種:能控制的肌肉,稱為隨意肌、橫紋肌肉或稱為骨骼肌。不能控制的肌肉,稱為平滑肌、自主肌或不隨意肌。雖然心臟肌肉不受控制,但通常單獨歸入一類——心肌。
·頭部及頸部肌肉
面部肌肉可以產生與飲食及頭部姿勢有關的各種運動。此外,表情也是許多肌肉協調動作而做出的。
放松狀態肌肉纖維的長度較長,收縮狀態的肌肉纖維長度較短。

人體肌肉正面圖
神經系統
神經系統是一個巨大復雜的網狀系統,控制著人類生活和行為的每一方面。這個系統交織遍布全身,接收、破譯并對從外界及自身得到的信息采取行動??刂七@一網狀系統的是中樞神經系統,它包括腦和脊髓。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主要與感覺和主動行為有關。
?神經細胞
神經系統的基本功能單位是神經細胞(又稱神經元),從含有細胞核的細胞體分支出的突起向各個方向延伸。細胞最長的突起是軸突,它傳導著向外傳出的信號。其余的突起是樹突,數量不等,主要接收從其他細胞傳來的信息。
?周圍神經系統
周圍神經系統包括12對腦神經和31對脊神經。神經元分為傳入神經元和傳出神經元。傳入神經元負責攜帶信號傳向中樞神經系統,而向外傳播的信號是由傳出神經元傳導的。一組組傳入纖維從脊椎骨間的空隙進入脊髓形成脊神經后根;傳出纖維也從同樣的間隙以脊神經前根的形式離開脊髓。周圍神經系統的傳出纖維可劃分為軀體神經系統和自主神經系統。軀體神經纖維激活對骨骼肌或隨意肌的控制,而自主神經纖維對平滑肌或不隨意肌起作用,也對心肌和多種內部器官和腺體起作用。

神經元構造
?自主神經系統
自主神經系統與無意識功能有關,可被進一步分類為交感神經系統和副交感神經系統。這兩種成分經常存在于同一個腺體或器官,彼此相互拮抗。一般地說,交感部分在需要快速行動時起作用,而副交感神經可以拮抗交感神經。自主神經系統調節正常情況下無意識的生理活動,比如呼吸、心率、血液流動、體溫控制、消化、腺體分泌及排泄。
?腦與神經
腦是中空的,其內有4個互相連接的空腔,叫作腦室。腦室里面充滿了一種叫腦脊液的液體。腦室與脊髓中央下行的細長腔相連。腦被包在由顱骨形成的堅硬顱腔里面。腦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兩個大腦半球、小腦及腦干。大腦半球內含將近90%的腦組織,由復雜的神經組織皺褶所組成,其皺褶的全部表面約有一張報紙那么大。與肌肉協調有關的小腦,位于大腦兩個半球后下方,也由神經細胞組成,并且也為兩個半球。長約75毫米的腦干,將腦部其他部分與脊髓相連,含有控制“自律”功能的神經中樞。
·顱神經

腦部結構示意圖
由腦底伸向身體各部位的顱神經共有12對。有幾條較重要的神經將主要感覺器官的信息帶到腦部去。例如,視神經將視覺信息由眼睛傳到腦部去,腦部則對這些信息加以協調及解釋。

很小的腦,最早的人類——南猿比唯一存活下來的人類——晚期智人的腦部小。

稍大的腦,170萬年前的直立人的腦容量大約是南猿的2倍。

很大的腦,晚期智人的頭骨腦容量為1200~1600毫升,是南猿的3倍左右。
循環系統
循環系統負責將血液運往身體各器官組織。動脈將血液從心臟運出去,靜脈再把血液運回到心臟來。
?心肺與血管
心臟幾乎完全由肌肉組成,大約有緊握的拳頭大小。它大致位于胸部中央,其中2/3部分位于胸骨左邊,另外1/3位于右邊。肺位于心臟兩側,左肺較右肺略小。在左右肺之中,大約含有3億個微小的肺泡,其表面的總面積有一個網球場那么大。肺部上端與頸根部的鎖骨齊平,而肺的底部由于呼吸的緣故,在第十肋至第八肋間移動。

腦底的動脈
1.頸內動脈
2.虹吸部
3.大腦前動脈
4.胼胝體周圍動脈
5.胼胝體膝
6.額底內側動脈
7.額支
8.胼胝體緣支
9.旁中央動脈
10.大腦中動脈
11.島葉支
12.外側額底支
13.顳支
14.頂葉
15.大腦后動脈
16.眼動脈
?胸部
由胸內觀察,可見肺部(部分呼吸系統)與心臟(部分循環系統)之間的錯綜復雜的聯系情況。

心臟血管外觀參考圖

心臟結構圖
1.左心房
2.右心房
3.心耳
4.上腔靜脈口
5.下腔靜脈口
6.下腔靜脈瓣
7.冠狀竇口
8.右心室
9.左心室
10.肉柱
11.右心室前乳頭肌
12.房室瓣
13.肺動脈干
14.主動脈
15.主動脈瓣
16.二尖瓣

血液流通路線簡圖
血液在封閉的路線之中循環。氣體交換在肺部進行,由肺部出來的血液經過心臟泵往全身各處,然后再回到肺部。
呼吸系統
肺中血液的氧化,各組織使用氧和產生二氧化碳,及在肺中清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過程,被稱為呼吸。肋間肌和膈肌的收縮增大了胸腔容積,使我們吸入氣體;反之,我們呼出氣體。呼吸系統沿氣管下行,氣管在肺中分成越來越小的細支氣管,最后形成肺泡,在肺泡里血液和氣體緊密接觸,使二氧化碳和氧氣得以自由交換。

心、肺及肺泡示意圖

空氣為了平衡壓力,往往會從氣壓高的地方移至氣壓低的地方。借著橫膈活塞式的運作,當肺中的氣壓下降時,外面的空氣就流進來。相反地,肺的氣壓升高時,內部的空氣就往外跑。平靜呼吸時,其吸氣時空氣的流通時速是6.4千米,相當于風的速度。
軀干
由脊柱、肋骨和肩胛骨及覆在骨骼上的肌肉等組織構成,其可被橫膈分為胸部和腹部。軀干的上部是胸部,內有心臟及肺臟。橫膈的邊緣附著于胸廓的底部。腹部有消化系統及泌尿系統。腹部下方是由髖骨組成的骨盆。
消化系統
消化道是一條從口腔延伸到肛門的管道。食物從口腔下移,通過食道(長約25厘米)到達胃部(容量大約是1.5升)。食物在胃中停留一段時間后,又到達十二指腸,細小的肝管及胰管將來自肝和胰的消化液運到十二指腸。食物主要是在接下來的小腸(長5米)中被消化吸收的,然后是2.5米長的大腸,向下進入直腸,最后抵達肛門。

消化系統示意圖

胃部示意圖
淋巴系統
淋巴系統遍布全身,可把細胞之間的空間中過多的流體,引入兩條導管,再排入血液。淋巴系統是單向的,可將流體送回血液中,但不能從血液中收集流體。
淋巴系統還輔助免疫系統,抵抗感染。淋巴液是一種從血液中衍生出來的液體,色澤透明或呈淺枯草色,在比靜脈和動脈細小的淋巴管內流動。淋巴有兩項主要的功能:一是把某些物質(如脂肪)及其他化學物質輸送到全身各處去,二是幫助人體抗御疾病。
淋巴結嵌于淋巴管間,有過濾淋巴液的作用。

胰腺
胰臟是產生消化液并調節血糖濃度的細長的器官,幾乎呈水平狀位于胃的下面。它同時為消化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組成部分。分泌酶以用于消化的胰細胞,形成外分泌腺,稱為腺泡。一個腺泡由一簇細胞構成,其透過一條稱為胰管的導管將胰液釋放入十二指腸。產生激素的胰細胞則是內分泌腺,稱為胰島。胰島素和抗胰島素就是由胰島所生產的激素。這兩種激素合力控制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胰島直接將激素釋放到血流中。

胰腺腺泡
胰腺內分泌腺由數團細胞構成,稱為胰島。胰島主要有三種細胞——a細胞、b細胞、d細胞。在這些細胞的周圍有若干組外分泌腺,稱為腺泡。腺泡向通往胰管的小導管中分泌消化酶。
脾臟是淋巴系統中最大的器官,有制造淋巴細胞,破壞衰老的血細胞的作用。
內分泌系統

女性全身內分泌腺概況
內分泌系統包括9種主要腺體,分散在全身。這些腺體共同產生數十種化學物質,稱為激素。它利用化學回饋來調節身體許多作用的速率,并在生長和有性生殖中擔任關鍵的任務。
泌尿生殖系統
泌尿系統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組成。負責將細胞攝取養分及熱量之后代謝出來的廢物和水分一起排出體外。
膀胱將來自腎臟的尿液儲存起來,并經由尿道將尿液排出體外。男性的尿道大約有25厘米長,但女性的尿道則只有2毫米長。下腹部器官有時候被叫作盆腔器官,因為它們位于杯形的髖骨(骨盆)內。
?腎
排出廢物并控制水分的排泄器官。人體內有兩個腎,外形如豆,呈褐色,其位置在腹部的后方附近。腎從血液中以尿液的形式排出廢物、鹽分和水。每個腎含有100萬以上的微小過濾器,稱為腎小球,緊密地聚集在一起。在腎外部的皮質內,液體由血液當中濾出,然后進入腎小球。在腎內部的髓質內,身體所需的大部分物質被血液重新吸收。腎小球中存留的液體排入稱為輸尿管的導管中,然后再壓送到膀胱中。
健康小貼士
腎臟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排出代謝產生的廢物。此外,它在維持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中也起重要作用。腎臟生成尿液要經過三道程序:①腎小球的過濾作用;②腎小管和集合管選擇性重吸收;③腎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與排泄。
?男性生殖器官
除了看得見的陰囊(內有兩個睪丸)及陰莖之外,男性生殖器官還包括腹內的腺體及導管。

男性生殖系統
?女性生殖器官
女性生殖系統可分內生殖器官和外生殖器官,分別指生殖系統在體內不可見的部分和體外可見的部分。外生殖器包括陰阜、大陰唇、小陰唇、陰蒂、陰道前庭,內生殖器包括陰道、子輸卵管、卵巢。

女性生殖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