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周易

——推天道以明人事之書

作者介紹

對《周易》的作者說法不一,傳說伏羲氏畫卦,周文王作彖辭,孔子作傳,不見得可靠。據(jù)近人研究,它可能產(chǎn)生于殷周之際,是對于古代卜卦的記錄,經(jīng)過較長時間的積累而成。而其中的傳等形成于戰(zhàn)國晚期,是多人合手而成的。

經(jīng)典概述

《周易》,又稱《易經(jīng)》,簡稱《易》,包括“經(jīng)”和“傳”兩部分。“經(jīng)”的部分主要包含卦象、卦辭和爻辭。“傳”的部分主要包含彖傳、象傳、文言、系辭傳、說卦傳、序卦傳和雜卦傳等,古稱“十翼”。從不同的角度而言,它是古代的卜筮學(xué)、哲學(xué)、預(yù)測學(xué)、信息學(xué)、系統(tǒng)學(xué)、倫理學(xué)、宇宙代數(shù)學(xué)的混合產(chǎn)物。它涉及到天文、地理、氣象、歷法、數(shù)學(xué)、物理、化學(xué)、生物、醫(yī)學(xué)、武術(shù)、煉丹、養(yǎng)生、哲學(xué)、歷史、文學(xué)、藝術(shù)、教育、民俗、心理、倫理、軍事、宗教、卜筮等等領(lǐng)域。它還有許多有價值的方法和思想:如簡單性原則、相似性原則、循環(huán)原則以及穩(wěn)定與不穩(wěn)定、無窮演化的思想等等。

宋代程頤、朱熹注釋的《周易》

《周易》認(rèn)為,陰陽是天地、萬物的總起源,自然界與人及動物沒有什么兩樣,也是由兩性相交產(chǎn)生的。萬物在陰陽兩勢力的矛盾中產(chǎn)生變化,而變化的形式就是通過交感。《周易》認(rèn)為世界上沒有東西不在變化。變化又是有階段性的,發(fā)展到最后階段,就會帶來相反的結(jié)果,“物極”就要走向反面。

《易傳》是《易經(jīng)》的解釋。它包括《彖》上下、《象》上下、《系辭》上下、《文言》、《說卦》、《序卦》、《雜卦》,也稱《十翼》。《彖》是對卦辭的解釋。《象》是對爻象和爻辭的解釋。《系辭》總論《易經(jīng)》的基本觀點,闡發(fā)這些基本觀點如何應(yīng)用于自然和社會。《文言》專論乾、坤兩卦的基本概念。《說卦》論述六十四卦的排列秩序。《雜卦》說明卦名的意義及其相互關(guān)系。

《易傳》的基本思想:(一)“—”“--”宇宙存在論,“—”為陽爻,“--”為陰爻。宇宙存在說的觀點:第一,八卦產(chǎn)生不是人類主體思維之虛構(gòu),它來自人們“近取諸身、遠(yuǎn)取諸物”,是對宇宙客觀存在的認(rèn)識。第二,八卦論說宇宙生成存在的邏輯思維,是從人的生命之源,來推演宇宙其他事物之源與其變化。男女交而生人,故宇宙亦在交合中產(chǎn)生。第三,宇宙是對立統(tǒng)一體。第四,八卦用對立統(tǒng)一解釋事物的普遍性質(zhì)。六十四卦來自八卦之重疊,八卦最終取自陰(--)陽(—)二符號,(—)(--)二符號是對六十四卦所闡述的各種具體事物的普通性質(zhì)的抽象化,(—) (--)抽象的對立統(tǒng)一物,代表了事物的普通性質(zhì)。(二)“變則通”的宇宙發(fā)展論。第一,《易傳》肯定事物都在發(fā)展變化中存在,“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第二,變化是事物吉兇的征兆。第三,事物的變化的原因是事物間相互交感的矛盾運動。(三)《易傳》社會學(xué)說:《易傳》對自然的揭示,為人類社會管理提供了摹擬的依據(jù)。在孔子看來,有一種本質(zhì)無邊的東西存在,那就是天(乾)一定在上,地(坤)一定在下,在上者必尊,在下者必卑。這種上下有序,尊卑有別的思想,便形成了儒家政治思想的基礎(chǔ)。

秋窗讀易圖 南宋 劉松年

《周易》一書自從問世以來,便成為士大夫的必讀書,觀卦象、玩卦辭,將人生哲理結(jié)合本身生活經(jīng)歷一一加以發(fā)揮,以便更好地修身養(yǎng)性,陶冶性情。秋窗讀《易》,足見《易》中境界之宏偉。

《周易》把“道”作為宇宙的本體,如履卦九二爻辭有:“履道坦坦,幽人貞吉。”隨卦九四爻辭:“有孚在,道以明,何咎。”這里所講的“道”,就是作為宇宙本體的“道”。“十翼”對于《周易》所提出的作為宇宙本體的“道”可以說是理解很深刻、發(fā)揮很透徹的,超越了《周易》作者的水平。

精華內(nèi)容

【原文】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譯文】

《象傳》說:天道剛健,君子取法天道,自強不息。

【原文】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譯文】

《象傳》說:地勢柔順,君子取法大地厚德載物。

【原文】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

【譯文】

積善的人家,必然多福慶,積不善的人家,必然多災(zāi)殃。臣弒君,兒弒父,不是一朝一夕的緣故,它所以變成這樣是漸成的,是由可以察覺卻沒有早點察覺造成的。《周易》說:“踩上霜,堅冰也將來臨”,大概說的就是這種事物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吧。

【原文】

九三 無平不陂,無往不復(fù);艱貞,無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譯文】

九三 沒有哪種平坦,永遠(yuǎn)不會傾斜,沒有哪種失去,永遠(yuǎn)不會得回;事情艱難也要堅守正道,自然是無害的;不用憂慮無法取信于人,生活是會變富足的。

【原文】

《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

【譯文】

《彖傳》說:《謙》卦是亨通的。天道屈尊向下,照耀成就地上的萬物,地道謙遜卑下,從而使得地氣得以上升。天道減損盈滿的,補充謙虛的;地道毀壞盈滿的,增益謙虛的;鬼神道傷害盈滿的,造福謙虛的;人道厭惡盈滿的,喜愛謙虛的。秉守謙虛,居尊位時是光榮,居卑位時也不會遭人羞辱,這就是君子的好結(jié)果。

【原文】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內(nèi),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家人有嚴(yán)君焉,父母之謂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文王演易

【譯文】

《彖傳》說:《家人》卦的象征是,女子在家居正位守正道,男子在外居正位守正道,男女各守其位,這就是天地陰陽的大義。家中有嚴(yán)明的君長,這就是父和母。如果父有父樣,子有子樣,兄有兄樣,弟有弟樣,夫有夫樣,婦有婦樣,家道就端正了。家道端正了,天下也就定了。

【原文】

《象》曰:上火下澤,《睽》。君子以同而異。

【譯文】

《象傳》說:上火下澤,這就是《睽》卦的象征。君子取法《睽》卦,掌握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道理。

【原文】

《象》曰:風(fēng)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譯文】

《象傳》說:風(fēng)和雷,這就是《益》卦的象征。君子取法《益》卦,見了善行就學(xué)習(xí),有了過失就改正。

【原文】

《彖》曰:豐,大也。明以動,故豐。“王假之”,尚大也;“勿憂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

【譯文】

《彖傳》說:豐,象征豐大。如離明動而上行,君子可使事業(yè)如太陽升至高空,所以能夠盛大。“王假之”,這是說君主崇尚豐大;“勿憂宜日中”,這是說君主宜以豐盛之德普照天下。太陽升中就西斜,月亮滿了就虧缺,天地的盈缺,都是隨著時間消長的,何況人呢,何況鬼神呢?

【原文】

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yè)。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貴。備物致用,立功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賾索隱,鉤深致遠(yuǎn),以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則之;天地變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兇,圣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辭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兇,所以斷也。

【譯文】

所以《周易》有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通過八卦可以判定吉兇。趨吉避兇可以產(chǎn)生大事業(yè)。所以能夠效法的對象沒有比天地更大的,靈活變通沒有比四季更顯著的,高懸的各種物體的光明沒有比日月更亮的,地位崇高沒有比富貴更高的。預(yù)備物質(zhì)供人使用,付出功勞制成器具,以利于天下的人,沒有比圣人更偉大的。探求繁雜隱晦、深奧久遠(yuǎn)的事理,來判定天下的吉兇,并且成就天下的勤勉的事業(yè)的,沒有比蓍龜更大的。所以上天生出蓍龜這樣的神物,圣人就取法它創(chuàng)立筮法。天地萬物變化無窮,圣人就取法它形成卦變。上天顯現(xiàn)種種天象,顯明吉兇,圣人就用卦象象征它。黃河出現(xiàn)龍圖,洛水出現(xiàn)龜書,圣人就取法它創(chuàng)造了八卦和《九疇》。《周易》有四象,是用來顯示事物變化的,系辭,是用來告訴人們卦爻的含義的,在系辭中確定吉兇,是用來裁斷人們的行動去向的。

四象

四象是指陰陽消長的四種特征,分別是老陽、老陰、少陽、少陰。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安县| 新晃| 武汉市| 高淳县| 鹤峰县| 灵川县| 库尔勒市| 新民市| 洮南市| 新绛县| 朝阳县| 四子王旗| 泰州市| 邯郸市| 合水县| 兴文县| 杭州市| 云安县| 康平县| 沐川县| 迁安市| 都昌县| 霞浦县| 成安县| 文水县| 威信县| 南丰县| 高邑县| 益阳市| 莒南县| 平凉市| 抚远县| 华宁县| 唐海县| 清水河县| 沙洋县| 精河县| 太仓市| 东平县| 绵竹市| 玛纳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