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孔子言行錄——《論語》

《論語》是記載孔子和他們的弟子們言行的典籍,全書20篇508章,一萬余字,現存20篇492章。一般認為,《論語》是由孔子弟子所輯錄。

孔子與《論語》

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由他開創的儒家學派在歷史上產生過深遠影響,儒家文化一直是封建時代中華民族的主體文化。但是孔子“述而不作”,沒有留下完整、系統的學術專著。兩千多年間,只有一部記錄了孔子及其學生的言論與事跡的語錄體著作流傳了下來,這就是《論語》。

此書共20篇,492章,總約一萬余字。這些文字,是我們今天研究孔子思想最寶貴的材料。

對于何以書名《論語》,諸家說法不一。一般認為,“論”是“論纂”,“語”是“語言”,因此,“論語”就是把孔子及其弟子的對話“論纂”起來的意思。《論語》各篇都以每篇開始的兩字或三字為篇名。如第一篇的第一章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為首句,于是第一篇便定名為“學而篇”;第二十篇以“堯曰”開頭,因此第二十篇便稱為“堯曰篇”。

《論語》的編纂,約始于春秋末年,而成書于戰國初年。

孔子像

孔子其人

孔子生平大略

少年貧賤,勤奮好學。

青年時已博學多藝,開始授徒。

中年時入朝為官,魯國因此大治。

其道不行,周游列國,歷經坎坷。

回到魯國,整理遺產,聚徒授業。

圣人離世,光照千古。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歷史上對孔子的生卒年月一直爭論不休,但意見相差也不過一兩年。大多學者認為是生于公元前551年(周靈王二十一年,魯襄公二十二年),死于公元前479年(周敬王四十一年,魯哀公十六年),享年73歲。

孔子是殷商的苗裔。周武王滅殷商后,封殷商的微子啟于宋。孔子的祖先便是宋國的宗室。后來家世衰微,失掉了貴族的地位。孔子的父親叔梁紇,曾做過魯國鄹地(今山東曲阜縣境內)的地方長官,在孔子三歲那年就去世了。孔子從小與寡母相依為命。孔子曾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子罕》)他不得不從事各種勞動,廣泛地接觸了下層社會。

30歲前后,孔子開始收徒講學,創辦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私學,孔子以“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培養了“賢人七十,弟子三千”。50歲時,孔子在魯國做官,先后做過中都宰(中都的長官)、司空和大司寇(主管司法),但時間不長,終因魯國的動亂而離開了魯國。此后他周游列國,到過衛、曹、宋、陳、蔡等國,向各國君主宣傳自己建立社會秩序、尊重人愛護人的主張,但都沒有被采用。68歲,孔子又返回魯國,開始專心于教育和整理、傳授古代文化的工作。中華上古文化正是因為有了孔子才流傳下來、普及開來,前人說:“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孔子的光輝永遠不會熄滅。

《論語》的內容

《論語》的內容非常豐富,涉及社會與人的各個方面,有人譽之為“東方的圣經”,并不為過。《論語》的核心內容是“仁”。它既是孔子理想中最高的政治原則,又是最高的道德準則。“仁”的根本含義則是“仁者愛人”(《顏淵》)。

“忠恕”是由“仁”派生出來的,忠恕之道的基本要求是以誠待人,推己及人。具體內容是,己立立人,己達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衛靈公》)。由此中國人形成了“四海之內皆兄弟”(《顏淵》)的寬廣情懷。

“仁”推廣到政治就是“仁政”。孔子認為治理好國家,君主一定要重視人品、道德,要講究信用,愛護民眾,這是治國的基本原則。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學而》)。

《論語》中,講到“仁”109次,講到“禮”75次。孔子認為有了“仁”的本質還要通過“禮”的實踐而達到全社會的遵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汤原县| 清水县| 郁南县| 德昌县| 湟中县| 鹤峰县| 蕉岭县| 张家界市| 屏南县| 苏州市| 安岳县| 湖北省| 体育| 大渡口区| 舒兰市| 福海县| 兴义市| 黄浦区| 五台县| 宜宾市| 闸北区| 上蔡县| 丰宁| 铁岭市| 荆州市| 石楼县| 武汉市| 富平县| 改则县| 交城县| 镇赉县| 霍邱县| 云和县| 沅陵县| 梁平县| 衡东县| 老河口市| 太谷县| 泽州县| 五原县| 荆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