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體使用手冊:彩圖白金版(彩圖精裝)
- 謝杏林
- 9503字
- 2019-01-02 18:25:47
第四章 呼吸系統
◎機體在新陳代謝的過程中要不斷消耗氧氣,同時生成二氧化碳,這一與外界環境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稱之為呼吸。我們把參與完成呼吸過程的相關生理器官統稱為呼吸系統,呼吸系統主要包括呼吸道和肺等。
鼻
鼻位于面部中央,是人體呼吸道的起始部,又是嗅覺器官。鼻由外鼻、鼻腔和鼻竇3部分組成。
外鼻由鼻骨、鼻軟骨和軟組織組成。外鼻突出于面部,容易受到外傷。鼻尖與鼻翼軟組織與皮膚粘連甚緊,如果發炎則很疼痛,這也是痤瘡、酒糟鼻的好發部位。外鼻的靜脈血匯流海綿竇,如炎癥處理不當,可引起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等并發癥。
鼻腔是呼吸道的大門,是人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通道。鼻腔位于顱前下方,從鼻前孔到鼻后孔止。正中有鼻中隔將它分為左右兩小半間,鼻前孔與外界相通,鼻后孔通過鼻咽部、咽部、喉部與氣管和肺相通。鼻腔分為兩部分,前為鼻前庭,后為鼻腔本部。鼻腔為骨結構,表面被覆黏膜,其外側壁表面凸凹不平,有上、中、下鼻甲突入鼻腔,各鼻甲下方各有一裂隙,分別稱為上、中、下鼻道。

◎鼻腔的構造。
人的鼻腔因有較大面積的鼻黏膜和彎曲復雜的鼻腔通道,以及含有特殊的嗅覺細胞和豐富的毛細血管網、纖毛,除具有呼吸作用外,還對吸入的空氣起加溫、濕潤、抗菌和凈化灰塵作用,并產生嗅覺及共鳴等生理功能。

◎可以在室內放置植物以保持室內濕度,減少鼻腔干燥感,對鼻子有好處。
鼻竇有4對,即額竇、篩竇、上頜竇及蝶竇。鼻竇均為空腔,與鼻腔相連,又稱為副鼻腔。
1 常見健康問題
鼻出血
生活中,鼻出血很常見,尤其在氣候干燥的地方更容易發生。出血量過大時,可出現頭暈、口渴、乏力、面色蒼白、出冷汗、心慌、血壓下降,以致休克。
鼻出血的病因可分為局部病因和全身病因兩類。局部病因包括外傷,鼻中隔偏曲,鼻腔、鼻竇、鼻咽部腫瘤等。凡可引起動脈壓或靜脈壓增高、出血凝血功能障礙或血管張力改變的全身疾病,均可引起鼻出血。例如急性傳染病,心血管疾病,血液病,營養障礙或維生素缺乏,肝、脾、腎等慢性疾病以及風濕熱等,汞、磷、砷等化學物質中毒,鼻腔黏膜受到有害氣體的刺激和腐蝕等。

◎鼻出血是常見的癥狀,患者不必驚慌,可冷靜應對。
急救
當鼻腔發生出血時,可按如下方法緊急處理。
患者應保持冷靜,千萬不要緊張,因為精神緊張,會導致血壓升高而加劇出血。
患者張口呼吸,用拇指或示指緊握兩側鼻翼數分鐘,一般壓5~10分鐘多能自行凝固止血,或用手指按壓前發際正中線下3~6厘米處10~15分鐘,亦可止血。
可用冰塊、濕冷毛巾、冰袋等敷患者前額或鼻梁處或后頸部,促使末端血管遇冷收縮止血。濕冷毛巾或冰塊要經常更換,使局部保持較低溫度。
將云南白藥粉吹入出血鼻腔,可局部止血;也可用腎上腺素、麻黃素少量滴鼻,需要注意的是此法高血壓患者禁用。
可試用舉手止血法,左鼻孔出血舉右臂,右鼻孔出血舉左臂,兩鼻孔出血舉雙臂,血止后稍停片刻再將手臂放下。舉臂時身體要挺直,舉起的手臂與地面垂直。

◎鼻息肉在鼻腔中的位置圖。
鼻息肉
鼻息肉是成人中的常見病,常發生在中鼻甲游離緣篩竇區及上頜竇出口處。鼻息肉的外形很像瘤子,但它不是瘤組織,而是由慢性炎癥長期刺激或過敏反應使鼻黏膜高度水腫,使靜脈及淋巴液回流受阻,引起組織間隙擴張、發生不可逆的水腫,最后形成息肉。
主要癥狀是隨息肉體積增大或數量的增多而鼻阻塞逐漸加重。說話帶鼻音,頭悶脹不適,多為膿性鼻腔,如與過敏有關可流清水樣涕。由于息肉增生充滿了鼻腔,甚至可露出鼻孔之外。有的可將鼻腔撐大,形成向外膨隆的形狀,醫學上稱為“蛙鼻”。如果經常鼻出血,且患者年齡大,有少數可發生癌變,應提高警惕。
目前唯一的治療辦法是手術切除。對患有嚴重全身性疾病者,手術應慎重或延緩。
2 保健和護理
鼻是人體呼吸道的入口,它是具有很多功能的調節器,對吸入的空氣起凈化、調溫、濕潤的作用。人一旦抵抗力下降,或受風邪,聚集在鼻腔的致病菌就興風作浪,引起鼻黏膜病變。病菌如果通過鼻腔侵入喉、氣管、肺,則可致喉炎、氣管炎、肺炎的發生。因此,我們要保護好鼻子,尤其是在呼吸道疾病易發的冬、春季節。
常見的保護鼻子的方法

咽喉
咽喉就是人們平常說的喉嚨。它是一條肌性管子,內壁是黏膜,長約13厘米,從鼻子后面直通到食管口,同時屬于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兩個不同的系統。空氣和食物都要從咽喉經過,而不會發生錯亂,實在非常奇妙。

◎咽喉部的結構。
咽喉分為3個部分。最上面的與鼻腔連接的部分是鼻咽,新鮮空氣以及鼻子和鼻竇分泌的黏液都從這里向下流。中間的部分是口咽,是咽喉中最寬的一段,從口腔的軟腭之下開始,空氣和食物的運輸系統在這里會合。最下面的部分是喉咽,呼吸道和消化道從這里分開。呼吸道從咽喉后面開始向前彎到喉頭,就是聲帶所在之處。喉頭通向氣管,氣管通到肺部。食管在氣管的后面,與氣管平行,通到胃部。由于呼吸道和消化道互相交叉,我們或許以為食物和水常常會走錯路,其實這種情況很少發生。
常見健康問題
咽喉腫痛
咽喉腫痛是一種臨床癥狀,凡患有急性或者慢性咽炎、喉炎、扁桃體炎、扁桃體周圍膿腫、皰疹性咽喉炎、咽喉膿腫等,均可引起咽喉局部的腫痛。
防治

◎防治咽喉腫痛,宜多吃清淡的蔬菜瓜果,還可以加上點醋,效果卓著。
飲食上需注意下列宜忌:宜吃清淡多汁的各種新鮮蔬菜瓜果,具有散風清熱、生津利咽作用的食物,具有清瀉肺熱胃火作用的食物,具有養陰降火作用的食物;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性屬溫熱上火的食物,煎炒香燥傷陰的食物,黏糯滋膩的食物,以及忌煙與酒。

◎急性咽炎的主要癥狀是咽部紅腫、灼熱疼痛
下面介紹幾個治療咽喉腫痛的偏方:食醋治療。若咽喉腫痛用醋加同量的水漱口即可減輕疼痛。
炒鹽治療。將鹽炒熱,吹入喉中,吐出涎水,可消炎止痛。
生梨治療。常吃生梨能防治口舌生瘡和咽喉腫痛。
絲瓜汁治療。嫩絲瓜搗爛擠汁,頻頻含漱,可治咽喉腫痛。
酸梅治療。酸梅是天然的潤喉藥。因為酸梅的果酸及鹽分可以殺菌且能生津止渴,吃酸梅時不斷流出的口水可以滋潤發炎的部位,對咽喉痛很有效。
咽炎
依據病程的長短和病理改變性質的不同,咽炎分為急性咽炎、慢性咽炎兩大類。
癥狀
急性咽炎的主要癥狀是咽部紅腫、灼熱疼痛、喉中有堵塞感、吞咽疼痛不利、聲音嘶啞等。治療時,宜選用疏風解表藥,同時加用清熱利咽藥物。
慢性咽炎多是由急性咽炎治療不徹底轉化而來的,也有因反復感冒、虛火上炎、灼傷肺陰、熏蒸咽喉所造成的。主要癥狀有咽部異物感,癢而作咳,無痰,聲音或嘶啞或變調。此時治療著重養陰清肺。
喉炎
喉炎是喉黏膜及黏膜下層組織的炎癥。臨床上以劇咳及喉部腫脹、增溫和疼痛為特征。常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
癥狀
急性喉炎是喉黏膜的急性卡他性炎癥,常繼發于急性鼻炎、鼻竇炎、急性咽炎,為整個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也可單獨發生。

◎慢性喉炎主要表現為聲帶的慢性炎性病變。
慢性喉炎是一種常見的喉部疾病,主要表現為聲帶的慢性炎性病變。慢性喉炎主要表現為聲嘶、喉部分泌物增多等。可分為慢性單純性喉炎、肥厚性喉炎、萎縮性喉炎、結節性喉炎(聲帶小結)。
防治
慢性喉炎。讓聲帶多休息,忌大聲喊叫;使用抗生素和類固醇激素,若同時用霧化吸入治療本病,效果更好、更快。
急性喉炎。及時治療急性喉炎,防止演變成慢性;防止過度用嗓,對于教師、文藝工作者等要注意正確的發聲方法,感冒期間尤需注意;戒除煙酒嗜好,積極治療鄰近器官病變;用蒸汽吸入、霧化吸入或超短波治療,消除炎癥;聲帶息肉或時間較長的聲帶小結,可通過手術摘除。
氣管、支氣管
氣管呈筒狀,位于喉的下方,由15~20個半環狀軟骨和韌帶連結而成,長11~13 厘米,向下進入胸腔后分為左、右支氣管,然后繼續分支呈樹枝狀,直至肺泡。

◎支氣管。
氣管和支氣管是呼吸氣體出入的通道。氣管的上部在頸部,當咽喉阻塞造成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時,常在此段做氣管切開進行搶救。
氣管的支氣管內層的黏膜內含有黏液腺,分泌黏液。當呼吸道發炎時,分泌物增多,故病人咯出的痰量也增加。黏膜表面有一層纖毛上皮,纖毛有節律地做定向波動,能將其表面的分泌物和塵粒、病菌等推向咽喉腔,然后咯出。

◎氣管的結構。
氣管與食管上方均與咽部有接屬關系,呼吸時,通向氣管的氣道開放,飲食咽下時,食物通道開放,氣道關閉,不致發生差錯。臨床上,在鼻飼插胃管或進行胃鏡檢查時,常需患者配合做咽下動作,以防誤入氣管,引起嗆憋,危及生命。日常生活中,飲食時忌大喊大笑,也是為了防止食物誤入氣管造成窒息。
1 常見健康問題
慢性支氣管炎
慢性支氣管炎是指氣管、支氣管黏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臨床上以咳嗽、咯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復發作的慢性過程為特征。病情若緩慢進展,常并發阻塞性肺氣腫,甚至肺動脈高壓、肺原性心臟病。它是一種常見病,尤以老年人多見,且男性多于女性。
病因
吸煙。
感染因素。感染是慢性支氣管炎發生發展的重要因素,主要為病毒和細菌感染。
理化因素。如刺激性煙霧、粉塵、大氣污染的慢性刺激,常為慢性支氣管炎的誘因之一。
氣候。寒冷常為慢性支氣管炎發作的重要原因和誘因。
過敏因素。

◎環境污染和大氣粉塵的刺激是誘發慢性支氣管炎的原因之一。

◎嚴寒的天氣是慢性支氣管炎發作的誘因之一。
呼吸道局部防御及免疫功能減低。
植物神經功能失調。
癥狀
多緩慢起病,病程較長,因反復急性發作而加重。主要癥狀有慢性咳嗽、咯痰、喘息。開始癥狀輕微,如吸煙、接觸有害氣體、過度勞累、氣候變化或變冷感冒后,則引起急性發作或加重。或由上呼吸道感染遷延不愈,演變發展為慢性支氣管炎。到夏天氣候轉暖時多可自然緩解。
防治
平時以加強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抵抗力,預防復發為主。此外,應自覺戒煙,避免和減少各種誘發因素。
針對慢性支氣管炎的病因、病期和反復發作的特點,采取防治結合的綜合措施。在急性發作期和慢性遷延期應以控制感染和祛痰、鎮咳為主。伴發喘息時,應給予解痙平喘的治療。
急性支氣管炎
急性支氣管炎屬于支氣管黏膜的急性炎癥,大多由上呼吸道感染時病毒或細菌向下蔓延引起,也可由某些理化因素或過敏原因刺激造成。
癥狀
初期有發熱、畏寒、頭痛、全身不適等感冒癥狀,2~3日后即緩解。并有刺激性干咳伴少許黏液,偶帶血絲,出現膿痰為細菌性感染癥狀,常伴胸骨后鈍痛、胸悶。年老體弱者或原有心肺疾病者,可誘致原發病加重。
防治

◎急性支氣管炎引發的支氣管變化。
加強體育鍛煉,進行耐寒訓練。
保持空氣流通,室內空氣新鮮。
加強勞動保護,減少有毒物質接觸。
藥物治療:發熱時應多飲水,注意休息,體溫高于38℃時服用退熱藥,如阿司匹林、百服寧等;細菌感染時可選擇適當抗菌藥物,口服頭孢菌素、大環內酯類藥物等。
支氣管哮喘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常見的變態反應性疾病。因為氣管及支氣管對各種刺激物的易感性增高而容易引起支氣管平滑肌痙攣、黏膜腫脹、分泌物增多,導致氣管管腔狹窄而發病。目前研究認為過敏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是哮喘發病的兩大主要因素。
過敏性支氣管哮喘可有明顯的過敏原接觸史,或與季節有關。發病前常常有鼻咽癢、眼癢、打噴嚏、流鼻涕和咳嗽等黏膜過敏表現。病情發展比較迅速,會出現胸悶、有緊迫感、呼吸困難,患者多被迫坐起,兩手前撐,兩肩聳起,額部冒汗,可有干咳,嚴重時出現紫紺,可自然緩解或經治療而緩解。支氣管哮喘常在夜間或晨起時發病。
過敏性支氣管哮喘在長期反復發作的過程中,會使呼吸道受損,抵抗力降低,容易合并呼吸道感染,以至于在過敏因素的基礎上逐漸附加感染因素,使癥狀變復雜而形成支氣管哮喘。持續的氣道阻塞除了引起肺氣腫外,還可引起肺動脈高壓和肺心病,最終可導致呼吸衰竭和循環衰竭。對哮喘病人來說,最嚴重的威脅就是猝死。患者在幾分鐘至數小時內突發嚴重迅速的哮喘,在來不及進行有效治療前就呼吸心搏驟停而死亡。因此,針對支氣管哮喘的預防與保健措施尤為重要。
為了預防支氣管哮喘,應當去除致病因素,遠離過敏原,適當加強身體鍛煉,以增強體質。運動方式因人而異,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如爬山、打太極拳,可以適當吃一些具有清除自由基、增強免疫、改善過敏體質等作用的保健品來增強免疫功能;情緒應當保持樂觀,不要過度緊張和憂郁。不要過度勞累,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如吸煙、飲酒、生活無規律等。在日常起居上要注意保持居室的環境衛生,內衣及被褥要常洗常曬,室內空氣要流通。如對花粉、冷空氣過敏則要在春、秋、冬季注意保護自己。如是花粉傳播季節,則應少進行戶外活動,特別是在公園里。對冷空氣過敏的人,冬季外出時要戴口罩。另外,哮喘病人應仔細摸索自己的飲食致敏規律,在飲食上要盡量清淡,少吃辛辣及油炸食物,遠離致敏物質,慎吃海鮮等易導致過敏的食品。

◎爬山是預防支氣管哮喘的好方法。
2 保健和護理
日常生活中,進食時忌大喊大笑,防止食物誤入氣管造成窒息。
平時注意保暖。

◎哮喘病人不宜吃海鮮等易導致過敏的食物。
居住的室內要經常開窗,保持空氣流通、干燥。
加強體育鍛煉,進行耐寒訓練。多用冷水洗手、洗臉和揉搓鼻部。天氣好時在室外慢跑、做廣播操或打太極拳等,天氣不好時可在室內用冷水擦身。
慢性支氣管炎易在春季發作,宜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補腎、養肺的食物,如枇杷、橘子、梨、蓮子、百合、大棗、核桃、蜂蜜等,有助于減輕癥狀。飲食宜清淡,忌食海腥、油膩食物。俗話說“魚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蔥、蒜等,過甜、過咸食物也應少吃,以免刺激呼吸道。

◎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可多食梨,枇杷,核桃,橘子等祛痰清肺的食物,這對緩解病情有好處。
肺

◎肺的工作機制。
肺是最重要的呼吸器官,氣體交換就是在肺中進行的。小支氣管一再分支,到了肺泡管的末端是一個囊狀構造,也就是肺泡。肺泡是由單層細胞構成,小到要用顯微鏡才看得到,所以肺是由多達30億個肺泡所組成的,如果把一個肺臟的所有肺泡面積加起來,可能比一間教室還大!肺泡在小支氣管旁排列成串,就像是一串葡萄圍繞在枝上一樣,這些成串的肺泡,叫做小葉,很多小葉集合起來就構成肺葉。左肺由兩片肺葉構成,右肺由3片肺葉構成。正常人在休息狀態時,每分鐘進出肺泡的氣體量大約是4升,每分鐘流經肺泡微血管的血量可達5升。在激烈運動時,氣體進出肺部的數量可增加30~40倍,而血流量可增加5~6倍。在人體的新陳代謝過程中,需要經常不斷地從環境中攝取氧氣,并排出二氧化碳。而人與環境的這種交換離不開肺,肺組織里有一套結構巧妙的換氣站。在人們吸入空氣時,空氣經鼻、咽、喉、氣管、支氣管的清潔、濕潤和加溫作用,最后到達呼吸結構的末端即肺泡。肺泡與毛細血管的血液之間有一道薄薄的膜相隔,只允許氧氣和二氧化碳自由通過,其他一律擋駕。氧經肺泡,進入毛細血管,進而至動脈流遍全身。二氧化碳由靜脈經毛細血管,到肺泡,經肺排出體外。如此反復呼吸,人體就能源源不斷地從外界獲取氧氣,排出二氧化碳。
1 常見健康問題
肺是呼吸系統的一部分,功能是進行氣體交換。良好的肺功能是維持生命的保障。肺是胸腔內最大的臟器,也是胸外科中病變種類和發病數量最多的器官。肺部常見的疾病有氣胸、肺氣腫、肺炎和肺癌等。
氣胸
自發性氣胸的發病率很高,部分病例可在首次發病后第1個月內復發。如果沒有有效的預防措施,5年內的復發率,原發性自發氣胸為28%,繼發性氣胸為43%。
氣胸的癥狀取決于氣胸形成的速度、肺受壓迫的程度和原有疾病的嚴重程度。多數患者發病前可有用力咳嗽、運動或負重等誘因。典型癥狀是在氣胸同側胸部突然發生胸痛,繼以出現胸悶、氣急、呼吸困難和刺激性咳嗽。

◎肺泡就像一串串葡萄圍繞在小支氣管上,30億個肺泡組成了肺。
手術治療可以降低氣胸的復發率,但并不能根治。氣胸手術后應該做好自我護理,減少復發機會。手術后應盡可能在舒適安靜的環境下臥床休息;避免用力和屏氣動作,保持大便通暢,2天以上未解大便應采取有效措施;氣胸出院后3~6個月不要做牽拉動作和擴胸運動,以防誘發氣胸;還要預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劇烈咳嗽。

◎氣胸示意圖 氣胸是發病率很高的肺部疾病之一。
有研究發現,人們聽音樂時將音量調得很大不僅會影響自己的耳朵和周圍的鄰居,還有個更可怕的后果,那就是會使自己患上氣胸。有氣胸病史的人更要注意避免到劇院、電影院等有可能出現高分貝音量的公共場所。

◎研究表明,過于大聲的音樂會誘發氣胸,有氣胸史者應避免去劇院、電影院等場所。
肺氣腫
肺氣腫是由某些肺部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引起的,其中絕大多數由慢性支氣管炎引起。
肺氣腫的主要表現為進行性氣急。初起時僅在勞動或上樓時氣急,后來在一般活動或平地行走,甚至說話、穿衣乃至休息時也有氣急。病情嚴重時,因低氧口唇及指端出現紫紺。肺氣腫到了后期可發展為肺心病。

◎抽煙對肺的傷害巨大,戒煙可預防肺氣腫。
由于肺功能遭到損害,單純靠藥物治療不能解決肺氣腫。進行腹式呼吸鍛煉增強膈肌活動能力、提高肺通氣量,可以改善癥狀。鍛煉時采取坐姿,一手放在胸前,一手放在腹部,吸氣時用鼻吸入,盡量將腹部挺出;呼氣時用口呼出,做吹口哨樣,將腹部內收,反復進行。另外,還可以通過練太極拳、氣功等來改善肺功能。此外,戒煙和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可以預防肺氣腫。
肺氣腫病人適宜溫和的飲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品,如辣椒、花椒、大蔥、大蒜、生姜等,不宜吃過熱或過涼的食品。肺氣腫的病人由于呼吸困難或哮喘,常伴有食欲不振、惡心等癥狀,胃黏膜常處于充血狀態,所以不思飲食,應多吃一些易消化、富有營養的食品。
保持烹調環境的清潔非常重要。爆炒或煎炸時油溫過高產生的刺激性煙霧對人體有害,可引起刺激性咳嗽和哮喘,加重肺氣腫。應采用煮、清燉、蒸、燜、熬等方法,這些烹調方法,不產生刺激性煙霧,同時有濕化空氣的作用,有利于呼吸道健康。
肺炎
肺炎是肺實質的炎癥,可由多種病原體引起,如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其他如放射性因素、化學因素、過敏因素等亦能引起肺炎。
按炎癥的解剖部位可分為大葉性、小葉性和間質性肺炎;按病程可分為急性和慢性肺炎;按病因可分為病毒性、細菌性、支原體性、立克次體性、真菌性、寄生蟲性、過敏性、化學性、放射性肺炎。其中以細菌性肺炎最為常見,而肺炎雙球菌性肺炎約占80%~95%。

◎肺炎示意圖 肺炎是由多種病原體引起的炎癥,臨床表現為發熱、持久干咳、呼吸急促等。
肺炎是常見病,老年人或機體免疫力低下者并發肺炎時,死亡率尤高。臨床上有發熱、心悸、氣促、肺浸潤、炎癥體征等表現。肺炎治愈后肺部一般不留瘢痕,可以恢復原來的結構和功能。
進入春季,一定要避免感冒、勞累、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心臟病、吸煙等,否則肺炎雙球菌會乘機侵入人體,引起肺炎、中耳炎、鼻竇炎、腦膜炎、心內膜炎、敗血癥等。出現肺炎的癥狀要及時上醫院就診。
防治
飲食應由生鮮的蔬果構成。可以喝大量的果汁,液體有助于消除肺內的分泌物。用純果汁和蒸餾水都有幫助。飲食宜營養豐富,清淡,易消化;應避免乳制品(酸奶除外)、糖、白面粉產品、咖啡、各種茶(除了藥草茶以外)、香煙、酒。

◎常喝各種新鮮的果汁可以有效預防肺炎。
冷敷。肺炎一般都伴有高熱,此時,可以用一個冰袋放在患者的頭上,以降低體溫、緩解不適,也可以用酒精擦浴或用溫水擦浴,同時要多飲水。

◎保持居室空氣流通,少去人多的公共場所可以有效預防肺炎。
多通風換氣。在易發病的冬春季節應保持居室的空氣流通,少去人多的公共場所,以避免細菌感染。
適當運動。平時應注意鍛煉身體增強抗病能力,免疫力低下是感染肺炎的主要原因。
增加空氣濕度。用加濕器產生冷的水汽對肺炎有幫助,也可以在胸口熱敷,可減輕疼痛。
2 保健和護理
中醫認為,秋令與肺氣相應,秋天燥邪與寒邪最易傷肺。呼吸系統的慢性疾病也多在秋末天氣較冷時復發,所以秋季保健以養肺為先。
多喝水,以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
洗浴有利于血液循環,使肺臟與皮膚氣血流暢,發揮潤膚、潤肺之作用。
進入秋天后,一日三餐之食物宜以養陰生津之品為主,如芝麻、蜂蜜、梨、葡萄、蓮子、銀耳、蘿卜等,少吃辛辣燥熱之品。必要時可服補品,但應清補,不可大補。平時虛衰之人,宜進食人參、黃芪、山藥、大棗、蓮子、百合、甘草等補脾益肺,增強抗病能力,利于肺系疾病之防治。
強健肺臟的最佳方法是體育鍛煉,如散步、體操、氣功等。
注意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適當進補,增強機體抵抗力,預防風寒等外邪傷肺,避免感冒。
防止便秘,保持肺氣宣通。

◎中醫認為,秋季是養肺的季節,而強健肺臟的最佳方法是鍛煉。
常笑宣肺。笑能促進體內器官健康,對肺特別有益。笑時胸肌伸展,胸廓擴張,肺活量增加,可以消除疲勞、驅除抑郁、解除胸悶、恢復體力。
注意室內保持一定濕度,避免劇烈運動使人大汗淋漓,耗津傷液。此外,還應特別注意保持內心平靜,以保養肺氣。
扁桃體
扁桃體位于人的口腔中,左右各一,在口咽兩側、腭舌弓和腭咽弓之間的三角形間隙內,是咽部最大的淋巴組織。
扁桃體是人體的一個重要器官,具有免疫功能,它們處于外源性病菌入侵機體的“前沿陣地”,是保護上呼吸道乃至整個機體免受病菌入侵的“哨兵”,被稱為人體的免疫活性器官。每個扁桃體每天排向咽腔的淋巴細胞大約有1000萬個,這些淋巴細胞匯集成一個圓環狀,可消滅、吞噬外來病菌,以防其侵入機體。當機體某些部位受到感染時,扁桃體和脾臟以及機體的其他淋巴組織協同作戰,使整個機體產生免疫。
扁桃體處于機體“前沿地帶”,也是“多事地帶”。當機體抵抗力降低時,細菌便會侵犯扁桃體,引起扁桃體發炎。癥狀表現為咽喉疼痛,在吃東西或咳嗽時疼痛加重,有時候還可以引起耳朵疼痛和聽力下降。
扁桃體炎如果經常發作,會變成慢性扁桃體炎,容易繼發全身感染,如心肌炎、腎炎、風濕性關節炎等。此種情況下,扁桃體又成了全身疾病的“罪魁禍首”。

◎扁桃體炎示意圖。
常見健康問題
扁桃體炎
扁桃體發炎的原因是由于細菌或病毒的感染,其中細菌感染更多見。病原菌多為溶血性鏈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這些細菌通常存在于人的咽部和扁桃體隱窩內,在正常情況下,扁桃體表面上皮組織是完整的,黏液腺能不斷分泌黏液,可將細菌和脫落的上皮細胞從隱窩口排出,因此保持著機體的健康。當機體因過度疲勞、受涼、局部受到物理或化學因素的影響后,抵抗力下降時,扁桃體的血供減少,腺體分泌功能下降,上皮防御能力降低,細菌即乘虛而入,滋生繁殖,致使扁桃體發炎。
防治
預防扁桃體發炎,關鍵在于提高機體的整體素質,加強體育鍛煉。
注意飲食營養和口腔衛生。
避免過度疲勞,勞逸結合,保證每日睡眠時間。
隨時增減衣服,避免受寒受涼。
不濫用抗生素。
患有扁桃體炎者,應盡量不出門,嚴重的患者要多休息并攝取適當的水分。有些人反復感染,扁桃體變得腫大,也有些人的扁桃體先天就較大,經常感染后更大。有時會影響呼吸,或造成睡覺時鼾聲很大,甚至影響睡眠質量,可考慮做扁桃體切除手術。
聲帶
聲帶像兩片韭菜葉,左右各一片,邊緣薄、齊且直,半透明,堅韌而有彈性。聲帶的長度因性別、年齡而異。
小孩子的聲帶長6~8毫米,女子的長15~20毫米,男子的長20~25毫米。發聲時,聲帶黏膜就像麥浪那樣此起彼伏地運動著。特別是發中音時,這種波浪運動就更明顯。
聲帶的長度各不相同,所以男子就有低音、中音、次中音和高音的分別;女子則分為低音、中音、高音和最高音4種。而在每種聲音范圍內還有不同的音域。
如果說話時間經常過久,就會出現聲音嘶啞。聲音嘶啞,是聲帶需要休息的一個小小提示,我們不能忽視。如果持續嘶啞超過2周以上,最好找耳鼻喉科醫生檢查與治療。
有時候,我們也會突然變成“啞巴”。這種情況最常見于急性喉炎,主要是由于說話過多、吃了過咸的東西導致了聲帶急性充血,經過一段時間休息或者一般的治療是可以恢復的。
一般而言,噤聲休息是治療聲音嘶啞、失音的最佳方法。

◎呼吸時聲門會打開,空氣得以順利通過。在發聲時,空氣會撞擊關閉的聲門,使得聲帶振動,形成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