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從“現在還有什么可以吃”談起

“三聚氰胺”奶粉,“蘇丹紅”鴨蛋,“吊白塊”面粉……層出不窮的問題食品中到底潛伏著多少危機?

我們身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飲食陷阱,它們涉及的不僅僅是兒童奶粉、洋快餐之類的專向性食品,更多的是“米面油鹽醬醋茶”這些我們每天都要接觸的食物。例如,對變質桂圓用二氧化硫“整舊如新”、對陳米或變質大米用礦物油“化妝”、火腿因用敵敵畏滅蒼蠅而殘留農藥、將蘇丹紅加入飼料中產出紅心鴨蛋、甲魚和桂花魚用孔雀石綠治病;用地溝油來加工食品、用過氧化苯甲酰增白面粉、在果凍和糕點中添加合成色素、用甲醛水發魷魚和蹄筋以延長保質期……這些事例不免引起消費者無奈的感慨:中國人還有什么東西可以吃!

曾經有一篇文章,題目為《中國的快餐為什么競爭不過肯德基和麥當勞》,文章中說“中式快餐的衛生狀況讓人擔憂。不僅忽視店內照明、環境清潔和食品加工的透明度,就連餐具的基本衛生都難以保障,更別提所提供的食品是不是經得起衛生推敲了。另外,原材料使用的不透明,以及湯面的過分油膩,這些都讓消費者對它的衛生狀況擔憂,因而顧客日稀。”

知識鏈接

天然食品≠安全食品

純天然蜂蜜、純天然茶葉……隨著消費者對商品質量安全要求的提高,不少產品打起了“天然”牌招攬顧客。天然食品,是指那些生長在自然界中,未經加工或僅經過少量加工的食品,有人認為天然食品是富有營養、利于健康的安全食品。其實不然,在一項科學檢測中發現,一些天然的原料中也存在多種有害物質,如亞硝酸鹽、生物堿、某些酶類以及農藥等,這是因為污染無處不在,動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會受到污染,而且植物為了抵抗更兇的病蟲害,自身也會產生一些有毒的化學物質。所以,天然食品絕不等于安全、衛生的綠色食品,注意鑒別食品的成分才是關鍵。

看過這些之后,不禁讓人沉思。近年來,由于國人不重視食品安全和衛生導致了各種疾病的流行,緣于2003 年SARS 的漫延似乎給人敲響了警鐘,最近有所抬頭的肝炎和肺結核、腸道疾病等都和人們不正確、不安全的飲食習慣有關。

食品安全問題已經發展成了一個社會問題,要徹底避開這些不良的影響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我們掌握幾個大的原則,融會貫通,并管好自己的嘴,還是能夠做到安全飲食的。


國內食品面臨的安全問題

中國對200余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食品的合格率多年來始終保持在99.8%以上,充分說明我們在食品出口安全問題上是高度負責任的。這要歸功于我們國家6000余家食品檢驗機構付出的努力,對6000多個出口食品原料的種植養殖基地進行備案,形成了監督檢查管理機制,建立了260多個出口食品質量安全示范區。

然而,中國自己的食品安全卻始終是個大問題,最新面臨的問題就是有害投入品。有害投入品的功能花樣翻新,危害面較大。現在有害投入品的功能,不僅是為了降低成本,還包括改變顏色、形狀、口感等,并不斷開發“新的功能”。例如,為了提高銷售價格,某地十多家養雞場竟在雞飼料里添加了加麗素紅(色素)以生產所謂“紅心土雞蛋”;為防止蒼蠅污染,竟在火腿上噴敵敵畏;為使蠶蛹顯得新鮮,竟給蠶蛹噴敵敵畏,使之不住搖頭;在魚池中加入激素,使魚保持活力,不斷游動;給屠宰前的生豬喂鹽,使之口渴喝水,以增加肉中水分等。

很多有名的企業打著金字招牌卻制售不安全食品,一些不法分子將普通的甚至是污染的食品進行包裝,貼上“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質量安全食品”的標簽,或打著著名品牌的招牌,進入超市高價出售,利用品牌、超市的信譽度和影響力,欺騙消費者。

目前,很多的低營養品代替高營養品的情況主要出現在農村市場。由于廣大農村尤其是經濟落后的偏遠地區收入水平較低,監管力度較弱,加上農民食品安全意識普遍不強、鑒別能力差,給制假售假者提供了一個寬松的環境。于是,一些不法分子將假冒偽劣和有害物超標食品的銷售重點,由城市轉向農村。


如今,吃到更多的是加工食品

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物質空前豐富的時代,相對一個世紀以前,食品的生產、流通和消費完全不同。以前是自給自足的小農耕時代,食物比較安全,但現在我們的健康和生命卻受到了來自食物的威脅。隨著時代的進步、生活用具的便利,我們可以吃到世界各地的食物;有了冰箱和冷藏車,能把魚肉蛋奶存很久;有了冷庫和保鮮劑,能一年四季吃到水果;有了大棚和暖房,可以四季種植蔬菜。

更加需要注意的是各種加工方法和包裝方法,讓人們可以吃到很多高度加工食品。這些食品貨架期長達幾個月甚至一兩年,吃起來非常方便,但是樣子和天然食品已經完全不一樣,認不出來到底是什么做的,也不知道其中到底加了些什么。它的味道可以用精制糖、有機酸、香精、香料和增鮮劑來增強,它的顏色可以用色素來改變,它的口感可以用增稠劑、起酥油、淀粉水解物、植脂末等來改變。

因為這些加工食品的存在,人們也變得空前的懶惰。很多人甚至不肯自己買菜做飯,總是買那些一撕開包裝就吃的加工食品,或者只需要用微波爐加熱一下就能吃的食品,要么就干脆叫外賣。這些人很少接觸新鮮天然的食品,把食品的安全和營養責任完全交給了加工企業和超市。


食物讓激素失調,帶來無盡的煩惱

激素分布在身體每個角落,穿梭在幾乎所有細胞之中。沒有激素,再好的營養沒辦法進入到細胞里面去,細胞本身的生化反應無法進行,能量代謝無法實現,細胞與細胞之間的聯系也無法建立。在美國廣泛使用的一些激素,在歐洲則被嚴令禁止。但是利益能毀掉很多商人的道德底線,他們為了加快牲畜的成長,為了提高奶牛產奶量,都在給這些動物的飼料里添加一些激素。迄今為止,我們已經從很多醫學報告中看到,乳腺癌、纖維瘤、卵巢癌、宮頸癌、前列腺癌和睪丸癌、子宮內膜異位等都與飲食中攝入了過量的激素有關。

1. 4∶3∶3飲食

我們大多數人,或吃錯了食物,或者吃對了食物但搭配比例錯了。4∶3 ∶3其實描述的是一種保持機體正常或較高的代謝速率以及平衡激素的飲食方式。4∶3∶3是為每個人的不同需求而個體化的平衡營養計劃。不論是正餐還是點心,都是以4∶3∶3的糖類、蛋白質和脂肪的比例來營養機體,從而保持激素平衡的。4∶3∶3并不是將焦點集中在熱量攝取量的精確度上,而是聚焦在飲食平衡上,是對食物、血糖以及胰島素的一種總體認識。

4∶3∶3飲食的核心是圍繞著對修復及保護人體必需的六種營養素——糖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以及水的認識。每次,你若根據4∶3∶3食譜進食,食物中所包含的糖類就會為大腦提供葡萄糖;蛋白質則會提供必需的氨基酸來修復及重建機體,同時還促使胰高血糖的釋放;而脂肪提供的脂肪酸,是控制血糖、激素的生成及運作的主要物質。

2.平衡激素的飲食

幾乎所有的水果、蔬菜和谷物中都含有植物雌激素,但是,只有當植物雌激素以我們所說的異黃酮的形式存在時,對人體才最有益處。黃豆、小扁豆和鷹嘴豆等豆類食品中就富含大量異黃酮。豆類食品食用方便,是非常美味的佐餐食品。不過,多數豆類在煮食前,需要浸泡一會兒,有時甚至需要浸泡一個晚上。當然,我們現在也可以從大多數超市中買到各種有機罐裝的成品豆子,這對我們食用豆類食品增添了許多方便。

日本一項研究發現,黃豆至少含有五種抑制癌細胞的復合物。此項研究主要集中在乳腺癌方面,因為日本女性乳腺癌的發病率只占全部病例的1/6,但是,當她們來到西方國家生活后,其乳腺癌發病率就大幅度上升,基本達到和西方國家女性的發病率一樣。究其原因,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日本人飲食中黃豆所占的比重較其他國家要大。

植物雌激素食品對雌激素的平衡起著極其重要的控制作用,科學研究表明,植物雌激素對激素能起到一種良好的平衡作用。所以,日常飲食中含有植物雌激素的食物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當你患有纖維瘤、子宮內膜異位或乳房腫塊等對雌激素偏高較敏感的病癥時。植物雌激素還可以減緩經期癥狀,并幫助周期太短的女性延長月經周期。

當雌激素偏低時,人體所攝入的黃豆會增加人體雌激素水平;當雌激素偏高時,攝入的黃豆又會幫助降低人體雌激素水平。這就是為什么黃豆可以幫助更年期女性穩定情緒(一般認為,更年期雌激素分泌不足),并且還可以降低乳腺癌的發生率(乳腺癌往往是由于雌激素分泌過多造成)的原因。

3.雄激素缺乏綜合征

中年男性如果經常出現乏力、失眠、健忘、性欲降低等癥狀,可能是患上了男性更年期綜合征(或稱雄激素缺乏綜合征),可適當多吃些動物內臟。動物內臟含有較多的膽固醇,而膽固醇是合成性激素的重要成分。此外,它還含有腎上腺素和性激素,能促進精原細胞的分裂和成熟。


鋪天蓋地的食品污染

食品污染是指食品及其原料在生產和加工過程中,因農藥、廢水、污水、各種食品添加劑及病蟲害和家畜疫病所引起的污染,以及霉菌毒素引起的食品霉變,運輸、包裝材料中有毒物質和多氯聯苯、苯并芘所造成的污染。

食品的污染源也有很多方面,下面我們具體來看:

1.人為

在食品加工、存儲過程中人為性的摻假、制假。如糧食中摻入的沙石、肉中注入的水、奶粉中摻入大量的糖。

2.土壤

土壤里有很多致病菌,常見的就有蠟樣芽孢桿菌、變形桿菌、肉毒桿菌和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所以,食品在進行加工時,必須徹底清洗掉食物上的土壤和其他污物成分。

3.昆蟲

蒼蠅和昆蟲在傳播疾病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鑒于蒼蠅的覓食習慣總是由一處飛往另一處,很可能從很臟的地方飛來又直接落到食品上,其對食品帶來的污染是顯而易見的。其他昆蟲同樣很容易把臟物攜帶到食物上引起類似的污染,有些還可能引起食物明顯的腐敗。因此,食品加工場所應有防蠅及其他昆蟲的設施。

4.寵物和其他動物

動物的胃腸道存在致病菌的現象很普遍,例如:從牛、家畜、鳥類、甲魚、嚙齒類動物和許多野生動物中分離出沙門氏菌和其他致病菌是很正常的現象。因此,在餐飲經營中,任何的動物糞便、體表污染物都可能污染食物。老鼠和其他嚙齒類動物能傳播許多疾病,通過它們的尿和糞便,或在啃咬食物時的唾液可將病原傳播給食物,因此,食品加工場所嚴禁飼養動物。

5.海產品

許多地方的海洋受到污染,污染的來源包括人的排泄物或由受污染的河流排入大海的污水。魚和貝殼類,尤其是軟體動物貝殼類易被病原體感染。軟體動物在過濾海水獲取食物的同時,它們也感染了病原體。如果生吃貝殼類,很容易受到感染。

由于海洋的污染,近海水產品感染致病微生物的可能性很高。因此,不應提倡生吃海產品。最安全的食用方式是燒熟煮透。

6.蛋類

雞蛋蛋殼上容易感染沙門氏菌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手在拿取和打雞蛋的過程中已被污染,所以在處理生雞蛋后應洗手。在加工蛋糕等糕點類食品時,應首先對蛋殼進行清洗消毒,以免蛋殼表面的沙氏菌污染食品。


家庭防范食品污染的方法

食品污染無處不在,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怎樣保證自己吃到干凈新鮮的食物呢?這就要求我們購買和儲存食物的時候要掌握一些小技巧,避開食品污染源,盡量做到入口的食物干凈健康。

一般來說,家庭防范食品污染可采取如下措施:

1.安全選購食品

要購買沒有污染和雜質、沒有變色及變味且符合衛生標準的食物,不買已知被污染的食物;

正確識別標簽,查看標簽內容是否清晰、齊全。

2.正確加工保存食品

易腐敗的食品要隨買隨加工,加工過的食品最好馬上吃掉;

當準備食用已存放了一段時間的食物時,要將食物再次加熱到100℃以上;

不喝生水、不食用未經加工的牛奶;剩飯的保存時間,以不隔餐為宜,早剩午吃,午剩晚吃,盡量縮短在5~6小時;

新鮮的雞蛋產品應該儲存在5℃或5℃以下,冷凍雞蛋儲存在-18℃或-18℃以下;

沒有包裹冰層的魚和貝類水產品,應在24小時內使用;

低溫和空氣流通,是保持果蔬新鮮的必備條件。

3.注重清潔衛生

做飯前要把手洗干凈,中間轉而做另一種食品時最好也先洗手;

菜刀、菜板用前都應清洗干凈,要先切熟食,后切生品;

盡量用封閉的容器裝食物;

避免生熟食品混放、混用菜板菜刀等,避免生熟食品交叉污染。同時,要注意及時將廚房里的垃圾、污垢清除。


蔬菜、水果,怎一個農藥說得透

現代農業已經離不開各種化學品,如化肥、除草劑、殺蟲劑等的應用,正是在這些化學品的幫助下,人們才生產出了越來越多的糧食,同時也給人類的生命健康帶來了越來越多的危害。人們常說要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但是近年來,農藥化肥的殘留量超標成為蔬菜水果安全中最主要的問題,也成為老百姓餐桌上的一大隱患。有資料表明,全球每年有數十億人正在受到不同程度的農藥傷害。蔬菜、水果中殘留的農藥在人體內長期蓄積會引發慢性中毒,這種蓄積還會通過胎盤和母乳傳給下一代。既然農藥等化學品對人體健康有著如此大的威脅,為什么人們還是要使用它們?

雖然,國家有明文規定:劇毒、高毒農藥不能用于防治害蟲,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葉和中草藥材,但由于管理上的漏洞、藥檢控制不嚴、農藥品種大量增加等原因,加之農民缺乏科學使用農藥的知識或受經濟利益驅動,濫用高毒和劇毒農藥,或違反安全間隔期規定,在接近收獲期時使用農藥的情況仍在不斷發生。據檢測,蔬菜受到三種主要污染,即殘留農藥、重金屬、亞硝酸鹽。其中,重金屬和亞硝酸鹽污染對人體的危害最大,是導致癌癥、精神分裂癥、軟骨病等多種疑難怪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農藥是用于預防、控制或消滅危害農、林業的病、蟲等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調節植物、昆蟲生長的化學合成,或者來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質的一種或幾種物質的混合物及其制劑。在一定范圍和劑量內對農作物使用農藥,是符合國家安全標準和有關規定的。

由于植物的抗藥性和農藥本身的毒性問題,舊的農藥品種逐漸被淘汰,新農藥品種不斷進入市場,還有不斷從國外進口的大批農藥,所以,現如今農藥使用不當的情況常有發生,由此而帶來環境和食品的污染也難以避免。在國外,有很長一段時間,農藥污染曾被當作是當代公害之一而為公眾所關注。從食品衛生與安全的角度看,重要的是農藥使用后,在農作物,特別是糧食、蔬菜、瓜果及畜禽產品上的殘留。因為農藥往往是直接噴灑在蔬菜的葉片上,所以,葉片類蔬菜的農藥殘留量相對來說比較大,而葉片蔬菜中受農藥污染較重的有青菜、小白菜、黃瓜、花菜、甘藍、芥菜、雞毛菜、蓬蒿、茭白等,而其中韭菜和油菜受到的農藥污染比例最大。而茄類蔬菜如青椒、西紅柿,莢類蔬菜如豆角等,鱗莖類蔬菜洋蔥等,受到的農藥污染相對較小。

一般來說,夏季是蔬菜瓜果中農藥殘留量超標的高危季節。因為夏季溫度高,蟲害也增多,所以需要的農藥量也相應增多,再加上,夏季蔬菜的生長期快,對農藥的降解時間短,這也就要求人們在夏季吃蔬菜時要注意清洗,特別防范。


警惕水產品中的斑斑毒跡

水產食品是我國動物性食品的重要來源,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食用比例較大的一部分食品,它富含各種氨基酸,易于人體吸收,食用價值高于一般肉類,更是高血脂、高血壓患者的最佳食品。

然而,隨著工業社會的推進,水產品的質量嚴重受到了影響,致使水產品被重金屬污染、藥殘超標、水產品增重、漂白(或著色)等。其中被重金屬污染后的水產品,人們誤食后對身體帶來的傷害最大。一般水產品中主要會被以下幾類重金屬污染。

鎘:對腎臟有損害,易引起骨痛病。

鉛:引起智力低下,反應遲鈍、貧血等。

汞(水銀):首先腎功能受到很大影響;其次是大腦神經受損,引起語言和聽覺障礙,嚴重者肌肉喪失協調性。

鉻:易患皮膚潰瘍,皮膚癌和肺癌等。

不同水產品種類受到的污染類型和程度也各不相同,下面我們具體來看看。

魚、蝦、蟹:此類產品危害因素主要來自養殖過程中不規范使用魚藥,特別是大量無節制地使用抗生素、動物生長激素類藥物等問題。此外,冷凍品中還發現為防止冰鮮蝦出現“黑頭”而采用亞硫酸氫鈉溶液浸泡蝦的現象。

貝類產品:此類產品包括扇貝、文蛤、牡蠣、江瑤貝、貽貝和毛蚶等。目前我國貝類養殖也不使用藥物,危害因素主要有:一是來自養殖水域水質的污染;二是一些被輕度污染的貝類產品沒有經過嚴格、有效的貝類凈化處理;三是個別加工企業為了增加重量,對產品(如對鮮凍扇貝)采用多聚磷酸鹽和水浸泡。過量的保水劑對人體的骨鈣吸收危害很大,而且經此處理后,水產品口感很差。

頭足類和棘皮類:此類產品包括魷魚、墨魚、章魚和海參、海膽等。這兩類水產品的危害因素主要是加工環節隨意添加國家禁止添加的物質。如一些不法經銷商對魷魚等水發干制品在干制過程中加入殺蟲劑(如敵敵畏);在水發過程中使用甲醛溶液(福爾馬林)浸泡;在海參干制過程中加入大量鹽粒甚至水泥以達增重的目的。

藻類產品:此類產品包括海帶、紫菜和裙帶菜等。目前我國藻類養殖基本不使用藥物和肥料,如果海水沒有受到污染,藻類產品的質量比較安全可靠。


不輕松的休閑食品

所謂休閑食品,也就是大家常說的零食。對零食的利弊歷來眾說紛紜。那么,零食到底有沒有危害呢?從零食本身來說是無害的,除非由于人為因素,如不衛生、污染或亂加添加劑,對人體造成危害。但是從營養角度來看,零食的不健康因素主要有下面幾點:

1.糖精過量

為了提高甜度,在蜜餞、雪糕、糕點以及餅干等食品中可能加入過量糖精,帶來腸胃不適,也會引起肝臟代謝問題,糖精鈉經水解后還會形成有致癌威脅的環乙胺。

營養學家所推薦的糖分攝入量為每天不超過100克,但是,對于一些喜歡吃餅干、喝飲料的人來說,每天攝入100克以上的糖分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餅干中的糖分在體內的代謝需要消耗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因此,經常吃餅干會造成維生素缺乏、缺鈣、缺鉀等營養問題。有營養學家認為,兒童吃甜食過多是造成骨折率上升的重要原因。

2.高鹽、高糖

話梅、豆腐干等零食中含有大量的鹽或糖,會增加腎臟負擔,并對心血管系統造成威脅。在歐美市場上,注明“不含糖”“不含鹽”的食物會更受歡迎。

3.色素過量

一些食品生產單位為了追求小食品的“相貌”好看,往往過量使用人工合成色素,比如膨化食品、糖果等。但人工合成色素對人體的風險高于天然色素,消費者如果長期或一次性大量食用色素含量超標的食品,可能會造成腹瀉等癥狀,尤其對兒童的健康發育危害很大。天然色素安全但成本高,很多企業舍不得用。

4.大量反式脂肪酸

市場上大部分糕點、冰激凌、餅干配料表中都含有“植物奶油”和“植物黃油”,這其中就含大量反式脂肪酸,過多攝入會損害少年兒童的智力、危害心臟,還會導致不孕。

5.防腐劑超標

食品防腐劑是保證食品在運輸、儲存時的防腐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化學合成物質。如苯甲酸、山梨酸鉀和亞硝酸鹽等,攝入過多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骨骼生長,危害腎臟、肝臟的健康。

零食雖然有隱患,但并非不能吃。如何合理吃零食?

(1)選擇含有豐富營養素、低糖、低能量、高膳食纖維的食品,如酸奶、奶片、水果、棗、牛肉干、粗纖維餅、海苔片等。慎吃核桃仁、花生、杏仁等堅果類食品,它們雖然含維生素E和鋅、鐵等礦物質,但脂肪含量也多,進食要適量,不可多吃。

(2)不選或少選含糖高、脂肪多的食品,如巧克力、冰激凌、糖果等。少吃果脯類、水果糖、果凍等沒多少營養的食品。

(3)不要選擇過咸的腌制食物及油炸膨化食品,如炸薯片、薯條、蝦條、雪餅、話梅等,它們不但沒多少營養,并且有的產品含大量色素、防腐劑、香精,多食不利。

(4)注意吃零食的量和時間,切忌過量。零食最好在兩餐之間吃,不可離正餐時間太近,以免影響食欲。吃零食不可太多,不要邊看電視邊吃,這樣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吃得過多,易致肥胖。也不要在臨睡時吃,以免增加消化系統負擔,影響睡眠。


安全飲食的“金科玉律”

在面對食品安全問題時,請你一定要在飲食上“潔身自好”,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只有遵循好飲食的“金科玉律”,嚴格按照原則要求去做,就可以有效地消除食品中潛在的危害,杜絕食物安全隱患,避免病從口入,保證我們的身心健康。

1.飲食一定要避開地邊攤

認真選擇食品采購和就餐的地點。臟、亂、差的地方,沒有營業執照的小作坊,衛生狀況不佳的場所,一定不要選擇。日常生活中80%以上的不健康的食品都出自于不規范的小企業、小作坊,他們的食品生產加工門檻低、設備簡陋、條件差,這些不正規的廠家生產的食品一定要盡量避免食用。

2.食物長相還是隨著天性好

現在很多食物長得個大肚圓,或者顏色十分的漂亮,都違背了食物本來的面貌。對于這種后天變異的食物盡量不要選擇,很可能有“貓膩”的。所以,我們在采購食品時,要注意提防那些異常的、不自然的食品,不要過分追求賣相,否則買到有毒食品,害你沒商量。

3.購買食物盡量不要選擇散裝

散裝食品最容易出問題,因為沒有包裝,看不到生產日期、保質期和生產廠家等標識,特別容易出現質量安全問題,所以盡量別選擇散裝食品。

4.不要貪圖小便宜

有些食品生產企業利潤比較低,為了提高利潤,往往會不擇手段壓低原材料成本。而經銷商、批發商也可能會不負責任地采購低價食品,用低價策略來吸引消費者。所以,如果看到過分低于正常價格的食品,我們可要多留個心眼,比如特別便宜的雞肉、鴨肉,可能是用死家禽加工制作的。另外,當某一種食品在自然界中的產量很少,但是市場上數量又很多時,你可就要小心了,因為你有可能一不留神就會買到假冒偽劣的東西。所以,購買時不要追求特別廉價的食物,否則有可能省了小錢,卻危害了健康,得不償失。

當然,面對食品安全問題,不光是要把握好“選擇”這一關,還要注重清洗、儲存、烹飪等多方面的問題。要提醒大家的是:面對食品安全危機,一定要練就一雙火眼金睛,提高警惕,精挑細選,為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健康負責。


教你查看食品包裝

常用的包裝材料

(1)塑料包裝材料:屬于塑料制品中使用周期最短的品種,一般為1~3個月,最長1年,此后大多成為城市固體廢棄物進入垃圾處理系統,有的則隨意丟棄,成為“白色污染”。塑料包裝材料在廢棄物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其對環境所造成的污染也是各類包裝材料中最為嚴重的。目前的處理方案為回收利用和開發應用降解塑料相結合。

(2)紙品包裝材料:由于紙品包裝使用后可再次回收利用,少量廢棄物在自然環境中可以自然分解,對自然環境沒有不利影響,所以紙板及制品是綠色產品,符合環境保護的要求,對治理由于塑料包裝材料造成的白色污染能起到積極的替代作用。

(3)金屬包裝材料:常用的金屬包裝材料有馬口鐵和鋁,廣泛用于制造食品和飲料的包裝罐。金屬包裝材料易于回收、容易處理,其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相對塑料和紙較小。

(4)玻璃包裝材料:牛奶、軟性碳酸飲料、酒類和果醬等普遍采用玻璃容器包裝。這種包裝材料的主要特點是美觀、衛生、抗腐蝕、成本低,而且是惰性材料,對環境污染小。

知識鏈接

食品包裝盒上數字的含義

食品包裝盒底部通常會出現一個三角形的數字符號,符號周圍可能還有箭頭或其他的數字。這些內容都是用于區分產品材料類別的。

數字3

(1)數字含義:這個數字代表PVC,即聚氯乙烯。這種材料質地較硬,經常用于制造食品盒、水管和建筑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

(2)使用指南:會分解有毒物質,只適合儲存干燥、水分少的食物,如米飯和面食;耐高溫性不強,不能用于微波爐加熱食物。

數字6

(1)數字含義:這個數字代表聚苯乙烯。這種材料有時會呈現泡沫狀,主要用于制作一次性餐盒、水杯和餐具。

(2)使用指南:在所有類型的食品包裝材料中,聚苯乙烯的熔點最低,所以雖然它可以用于盛裝溫熱的食物,但切勿使用這種材料的食品包裝盒直接加熱。

數字7

(1)數字含義:這個數字代表除聚氯乙烯和聚苯乙烯以外的材料或多種塑料材質的合成材料。比如,食品包裝盒的原材料是聚碳酸酯(含BPA),產品上就會出現這個數字。

(2)使用指南:此類食品包裝盒原材料多種多樣,其耐熱性和保養方式也各不相同,因此在使用前一定要仔細閱讀產品說明,嚴格遵照生產商的指導使用。


怎樣查看食品標簽

預包裝食品必須標示的內容有:食品名稱、配料清單、凈含量和瀝干物(固形物)含量、制造者名稱和地址、生產日期(或包裝日期)和保質期、產品標準號等。消費者一定要仔細檢查:

1.食品名稱

食品名稱反映的是食品本身固有的性質、特征,應在食品標簽的醒目位置,清晰地標示反映食品真實屬性的專用名稱。

2.配料清單

食品配料清單標注的內容主要是各種原料、輔料和食品添加劑,除單一配料的食品外,標簽上必須標明配料表,必須真實,且按含量的遞減順序排列。

3.凈含量和瀝干物(固形物)含量

(1)食品的凈含量是包裝內食品本身的實際重量,有三種標注方式:液態食品,用體積;固態食品,用重量;半固態食品,用重量或體積。

(2)半固態食品除凈含量外,還必須標明該食品的固形物含量。

(3)同一個大包裝內有小包裝的食品除凈含量外,還必須標明食品小包裝的數量。

4.制造者的名稱及地址

生產者的名稱和地址應當和營業執照一致。屬于集團子公司、分公司及委托加工、聯營生產的,按照《產品標識標注規定》的要求進行標注。

5.生產日期(包裝日期)、保質期(保存期)

這些是食品標簽中極其重要的內容,必須明碼標注。生產日期即食品加工或包裝完成的日期;保質期是食品的最佳食用期;保存期可以理解為有效期;如果食品對環境影響較敏感的,還應注明食品的儲藏方法。

6.質量等級及產品標準號

經檢驗合格的產品,應當附有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可以是合格印、章、標簽等)。質量等級代表著食品的品質特性,要按產品標準(國家安全標準、行業標準)中的規定標注,此外還必須標注該產品的標準代號和順序號。

安全辭典

預包裝食品

預包裝食品是經預先定量包裝或裝入容器中向消費者直接提供的食品,目前市場上銷售的絕大多數食品都是預包裝食品。

食品標簽

食品標簽就是食品的身份證明,是指在食品包裝容器上或附于食品包裝容器上的一切印鑒、標牌、文字、圖形、符號說明物,它是對食品本質屬性、質量特性、安全特性、食用說明的描述。消費者通過食品標簽了解食品的名稱、配料、營養成分、廠名、批號、生產日期、保質期等信息。

QS

“QS”是英文“Quality Safety”的縮寫,是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證的簡稱,是國家從源頭加強食品質量安全的監督管理的一種行政監管制度。

“QS”主要包括三項制度:

(1)對食品生產企業實施質量安全許可證制度:提高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質量管理和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未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不準生產相關食品;

(2)對企業生產的食品實施強制檢驗制度:具備規定條件的生產者才允許進行生產經營活動,要求企業必須履行法律義務,未經檢驗或經檢驗不合格的食品不準出廠銷售;

(3)對實施食品生產許可制度的食品實行質量安全市場準入標識制度:具備規定條件的食品才允許生產銷售,對檢驗合格的食品要加印(貼)市場準入標志——QS標志,沒有加貼QS標志的食品不準出廠銷售。

“QS”審查主要包括十項內容:

環境衛生、生產設備條件、加工工藝過程、原材料要求、產品標準要求、人員要求、儲運要求、檢驗設備要求、質量管理、包裝標識。

條形碼

商品條形碼是指由一組規則排列的“條、空”及其對應字符組成的標識,用以表示一定的商品信息的符號。其中“條”為深色、“空”為淺色,用于條形碼識讀設備的掃描識讀;其對應字符由一組阿拉伯數字組成,供人們直接識讀或通過鍵盤向計算機輸入數據使用。這一組條、空和相應的字符所表示的信息是相同的。

EAN商品條形碼亦稱通用商品條形碼,由國際物品編碼協會制定,通用于世界各地。EAN-13通用商品條形碼一般由前綴部分、制造廠商代碼、商品代碼和校驗碼組成。

前綴碼是用來標識國家或地區的代碼,如00~09代表美國、加拿大,45~49代表日本。690~692代表中國大陸,471代表我國臺灣地區,489代表香港特區。

制造廠商代碼、商品代碼,由生產企業按照規定條件自己決定使用哪些阿拉伯數字。

商品條形碼最后用1位校驗碼來校驗商品條形碼中左起第1~12數字代碼的正確性。

國家安全標準

1.《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

(1)除“辨別方法”所示內容必須標明外,《通則》還有以下內容(摘選):凈含量與食品名稱必須標注在包裝物或包裝容器的同一面,便于消費者識別和閱讀;產品中添加了甜味劑、防腐劑、著色劑必須標示具體名稱;輻射食品及使用相關配料的應在標識中注明;特殊膳食用食品(如嬰幼兒食品,糖尿病人食品)必須標示營養成分,即營養標簽;標簽上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不得另外加貼、補貼和篡改。

(2)新的《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于2005年10月1日起實施,要求食品加工企業必須按照標準要求正確標注標簽。消費者若發現并證實其標簽的標識與實際品質不符,可以依法投訴并獲得賠償。新增內容如下:

“包裝物或包裝容器最大表面面積大于20平方厘米時,強制標示內容的文字、符號、數字的高度不得小于1.8毫米”;新增加了“配料清單中可以使用的類別歸屬名稱”;新增加了集團公司、分公司、生產基地或委托加工預包裝食品的單位名稱和地址的標示要求;新增加了可以免除標示保質期限的預包裝食品類別。

2.產品標簽上日期標注方法的規定

(1)生產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應當印制在產品或者產品的銷售包裝上。

(2)如果使用粘貼、壓印、手寫等辦法標注日期時,要注意日期的標示能讓消費者容易辨認,并保證不脫落,不褪色,不模糊。

(3)產品日期按照GB/T 7408—1994《數據元和交換格式 信息交換日期和時間表示法》規定標注,采用“年、月、日”順序。一般有以下3種形式:2003 09 13(間隔字符分開);2003—09—13(連字符分隔);20030913(不用分隔符)。

3.國家對食品保存期限的規定

面包

一、四季度可保存5至7天,二、三季度3至4天。

餅干

鐵聽裝 / 一、四季度可保存70天,二、三季度35天;

盒裝、袋裝 / 一、四季度50天,二、三季度30天;

散裝 / 一、四季度40天,二、三季度20天。

奶粉

馬口鐵罐裝密封充氮包裝的保存期為2年;

馬口鐵罐裝密封非充氮包裝為1年;

瓶裝為9個月,

袋裝一般為6個月。

白(酥)皮點心

一、四季度保存期為4個月;二、三季度為20天。

月餅

一、四季度保存期為1個月,二、三季度為15天。

蛋糕

一季度保存期限為10天,二、三季度7天,四季度為15天。

禮品大蛋糕

保存期限為3至4天。

汽水

保存期限為3個月。

啤酒

桶裝和鮮啤酒的保存期為7天;瓶裝酒為2個月。

罐頭

鐵皮罐頭可保存1年;玻璃瓶罐頭可保存半年。

安全辨析

保存期、保質期與保鮮期

根據《食品標簽通用標準》的明確的規定,保質期又稱最佳食用期,是指在標簽上規定的條件下,保持食品質量(品質)的期限。在此期限內,食品完全適于銷售,并符合標簽上或產品標準中規定的質量(品質);超過此期限,在一定時間內食品仍然是可以食用的。

保存期又稱推薦的最終食用期,是指在標簽上規定的條件下,食品可以食用的最終日期;超過此期限,產品質量(品質)可能發生變化,該食品不再適于銷售。

食品的保鮮期是一些企業為了使自己的產品更容易接近消費者的生活而在包裝上打印的。但這種做法是否科學,保鮮期能夠使產品的品質保證在什么范圍內,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知識鏈接

1.識別防偽商標

(1)溫變型:防偽標志受熱后,圖案的顏色會發生變化。多見于酒類商品。

(2)熒光型:通過專用的防偽鑒別燈照射,防偽標志發亮部分會顯示文字、符號或圖案。

(3)隱形技術:在太陽光或手電筒的照射下,能反射出文字、符號或圖案。

(4)激光全息型:從不同角度觀察圖案,會看到不同的顏色,如大面額人民幣。

2.標注限期使用標識 的產品

限期使用的產品,其質量有一定時效期,超過這個期限,產品就可能達不到標準或者規定的質量指標,就可能會失效、變質,喪失產品原有的使用性能,所以限期使用的產品需要標明這一時效日期范圍。食品屬于限期使用的產品。

限期使用的產品有兩種標注方式,生產者可以任選一種進行標注:

(1)標注生產日期和安全使用期,如“生產日期:2002年8月1日,安全使用期:6個月”。

(2)標注失效日期,如:“失效日期:2003年7月31日”。


聚焦綠色食品

綠色食品,特指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按照特定生產方式生產,經專門機構認證,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無污染的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

之所以稱為“綠色”,是因為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是食品生產的基本條件,與生命、資源、環境保護相關的事物在國際上通常冠之以“綠色”,為了突出這類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態環境,并能給人們帶來旺盛的生命活力,因此將其定名為“綠色食品”。

綠色食品標志,是由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正式注冊的證明商標,它由三部分組成,即上方的太陽、下方的葉片和中心的蓓蕾。綠色食品標志是綠色食品產品包裝上必備的特征,既可防止企業非法使用綠色食品標志,也便于消費者識別。

綠色食品標志防偽標簽采用了以造幣技術中的網紋技術為核心的綜合防偽技術。標簽用綠色食品指定顏色,印有標志及產品編號,背景為各國貨幣通用的細密實線條紋圖案。另外,防偽標簽的發放數量受到監管,以控制企業生產產量,從而避免企業取得標志使用權后,擴大產品使用范圍及產量。

國家安全標準

1.綠色食品標志(兩類)

(1)A類標志,綠地白標,它表示產品的衛生符合嚴格的要求。

(2)B類標志,白地綠標,不僅表示產品的衛生符合嚴格的要求,而且表示產品原料即農作物在生產過程中化肥的使用有絕對限制,絕對不使用任何化學農藥。

2.綠色食品技術等級(兩級)

(1)AA級綠色食品:生產地的環境質量符合《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生產過程中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肥料、食品添加劑、飼料添加劑、獸藥及有害于環境和人體健康的生產資料。

(2)A級綠色食品:生產地的環境質量符合《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準》,生產過程中嚴格按綠色食品生產資料使用準則和生產操作規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學合成生產資料。

3.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有效期

綠色食品標志的使用許可有效期是3年,到期后沒有重新申報而繼續使用舊標志,或者超范圍使用綠色食品標志,都是對消費者權益的侵害。

辨別綠色食品標志是否超過有效期,可以看編號。綠色食品標志中的編號形式為“LB-××-××××××××××(A/AA)”,其中“LB”是綠色食品標志(綠標)拼音縮寫,兩短線之間的兩位數代表產品類別,后10位數字分別表示批準年限、產地及產品批準序號,A和AA代表綠色食品的分級。批準年度是3年前的就屬于無效標志,消費者購買時要仔細查看,以免買到“超期服役”的綠色食品。

安全誤區

1.純天然食品就是綠色食品

一般消費者認為,標簽上標示著“純天然”的食品就是無污染、健康、安全的綠色食品。其實不然,這一說法忽視了“純天然”本身的環境因素。

我國有些地方,雖然山清水秀,看起來生態環境挺好,但是“地方病”流行,比如高鉛地區、高汞地區、高氟地區、缺碘地區。雖然這些地區并沒有受到外界污染,但由于其本身環境原因,生長在這里的作物會吸收土壤中的有害元素,并富集于植物體內,吃了這種食物或以此為原料加工的食品都會對人體造成很大危害,因此“純天然”食品并非都是綠色食品。

2.不含添加劑的食品即是綠色食品

目前我國食品工業使用的添加劑中,有些添加劑是無害的(如火腿中添加的淀粉),有些少劑量使用的添加劑對人體的危害可小到忽略不計(如有些食品中使用的防腐劑等),所以,一味地排斥含有添加劑的食品,其實是一種消費誤區,也不能把標簽標示出“添加劑”作為鑒別綠色食品的標準。

3.不使用化肥、農藥的食品是綠色食品

事實上,某些化肥和農藥在生產A級綠色食品過程中是可以限量使用的。另外,沒有給農作物施用化肥和農藥,并不等于農作物就生長在沒有污染的環境中(如大氣污染、水源污染),農作物長期生長在這種環境下,某些對身體有害的物質含量會超標,因此制成的食品就不能叫作綠色食品了。


關注轉基因食品

所有生物的DNA上都寫有遺傳基因,它們是構建和維持生命的化學信息,而轉基因食品就是指科學家在實驗室中,把動植物的基因加以改變,再制造出具備新特征的食品種類。世界上第一種轉基因食品是1993年投放美國市場的西紅柿。

國家安全標準

轉基因食品對人體健康是否有影響,眾說紛紜,尚無定論。對轉基因食品做出標識,是為了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規定,從2002年3月20日起,凡在我國境內銷售列入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目錄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必須明確標識,否則不得進口或銷售。轉基因食品標識內容摘選如下:

(1)轉基因標識應該使用規范醒目的漢字。

(2)轉基因動植物(含種子、種畜禽、水產苗種)和微生物產品,以及含轉基因成分的農藥、獸藥、肥料和添加劑等產品,直接標注“轉基因××”。

(3)轉基因農產品的直接加工品,標注為“轉基因××加工品(制成品)”或者“加工原料為轉基因××”。

(4)用農業轉基因生物或含有該成分的產品加工制成的產品,但最終銷售產品中不再含有或檢測不出轉基因成分的,標注應為“本產品為轉基因××加工制成,但本產品中已不含轉基因成分”或標注為“本產品加工原料中有轉基因××,但本產品中已不再含有轉基因成分”。

(5)難以在原包裝、標簽上標注的,可在原包裝、標簽上附加轉基因生物標識。

(6)難以用包裝物或標簽標識時,可采取其他辦法,如快餐業和零售業中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可在產品展銷柜上標識,也可在價簽上標識或設立標識板(牌)。

知識鏈接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轉基因食品的品種也在不斷增多,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消費者面對轉基因食品時可以此判斷所購買的轉基因食品是何種類,應有何性狀特征。

新品種型

通過不同品種間的基因重組可形成新品種,由其獲得的轉基因食品可能在顏色、品質、口味方面具有新的綜合特點。

增產型

農作物增產與其生長分化、肥料、抗逆、抗蟲害等因素密切相關,故可轉移或修飾相關的基因達到增產效果。

控熟型

通過轉移或修飾與控制成熟期有關的基因,可以使轉基因生物成熟期延遲或提前,以適應市場需求。最典型的優點是延長成熟速度,不易腐爛,好儲存。

高營養型

從改造種子貯藏蛋白質基因入手,使其表達的蛋白質具有合理的氨基酸組成。現已培育成功的有轉基因玉米、土豆和菜豆等。

保健型

通過轉移病原體抗原基因或毒素基因至糧食作物或果樹中(一些抗病基因也可由轉基因牛羊奶中得到),人們吃了這種食物,相當于在補充營養的同時服用了疫苗,起到預防疾病的作用,例如有的轉基因食物可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和骨質疏松。


辨別進口食品

隨著市場的逐步放開和進口關稅的降低,越來越多的外國食品進入我國,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也有了更多選擇。但檢驗檢疫部門提醒說,進口食品并非高品質食品的代名詞,同樣存在質量問題,消費者在購買進口食品時也應擦亮眼睛。

辨別方法

1.看經銷商有無“進口食品衛生證書”

該證書是檢驗檢疫部門對進口食品檢驗檢疫合格后簽發的,證書上注明進口食品包括生產批號在內的詳細信息。只有貨與證相符,才能證明該食品是真正進口的。

2.看包裝上是否有中文標簽

制造者的名稱、地址以及產品執行標準號可以免除,但經海關口岸的預包裝食品應加貼臨時中文標簽和審批號(JW——××××)。標簽的內容不僅要與外文內容完全相同,還必須包括以下幾項內容:食品名稱、配料成分、凈含量和固體物含量,原產國家或地區,商品生產日期、保質期、貯藏指南、制造、包裝、分裝或經銷單位的名稱和地址,在中國國內的總經銷商的名稱和地址等。

3.看是否貼有激光防偽的“CIQ”標志

“CIQ”是“中國檢驗檢疫”的縮寫,該防偽標志是從2000年開始對檢驗檢疫合格的進口食品統一加貼的。

知識鏈接

進口食品常見單詞

Natural(天然型):指食品中不含合成食品添加劑。

Health(健康型):指食品中含有保健作用的成分,但不代表其中不含合成食品添加劑。

Reduced Calorie(少熱量型):表示所含熱量比一般食品少1/3。

Low Calorie(低熱量型):指單位食品釋放熱量在40千卡以下。

Light(清淡型):指食品中所含各成分均比一般同類食品低15%左右。

Sugar Free(無糖型):指食品中不含蔗糖,但不表示不含糖醇。

Organic(有機型):制造食品所用的原料在生長過程中沒有使用化學農藥或化學肥料。

Low Cholesterol(低膽固醇型):表示單位食品中膽固醇含量少于5毫克,脂肪含量少于5毫克,飽和脂肪酸含量少于6%。


進口食品比土生土長的更健康嗎

由于近年來一些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不少人棄國產食品,轉向進口食品,認為進口食品就一定是安全而優質的。事實上,進口食品的安全問題并不少見。

進口食品第一個讓消費者容易混淆的就是食品標簽和保質期等一些最基本的問題。因為,進口食品的詳細介紹多是外文,國內的多數消費者只能看到簡單的中文介紹。對此,專家支招:正規的進口食品生產日期碼一般是激光打印,字體呈針尖狀點狀分布,造假進口食品生產日期一般都是油印,字跡連貫粗黑,蘸上水一擦就會變得模糊。而針對過期食品換包裝的情況,市民在購買進口食品時要注意產品包裝上時間編碼,一般流水線上包裝的產品,不但帶有年月日,還有具體到幾時幾分的生產時間,每袋產品的編碼都不相同。而假造的包裝袋由于工藝簡單,一般時間編碼都是同一數字。如果貨架上的產品生產日期都是幾時幾分生產,則可能為假包裝。

對于進口食品除了注意上面的問題外,我們可以對進口食品與國產同類食品做個比較,進口食品除了比本土產品價格昂貴,名字時尚一點兒,還有很多的弊端。

1.三文魚和鯰魚、鯉魚的對比

三文魚在世界范圍內的食用都很廣泛,因其蛋白質和魚油的含量高而被認為是健康食品。不過它含有較多的膽固醇,對高血脂的人來說,也就不那么理想了。國內很流行的生吃三文魚大概源于日本,野生三文魚可能攜帶的病菌是關注的焦點。人工飼養的三文魚攜帶細菌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但是又可能使用了大量的抗生素。對消費者來說,基本上不可能依靠自己做出判斷,能否買到合格或者說優質的三文魚只能依靠運氣。

而國內的鯉魚、鯰魚也是脂肪含量比較高的魚,所以其中的魚油含量也比較多。當然,野生魚和飼養魚的問題,在鯰魚和鯉魚中同樣存在。如果不是非常喜歡三文魚的口感和味道,鯰魚和鯉魚其實是很實惠的選擇。

2.意大利面和中國面條的對比

意大利面跟中國面條一樣,本身只是原料,最后的口味取決于烹飪和調料。意大利面的調料豐富多彩,經常是五顏六色,對于女性尤其有吸引力,但是營養成分并不比中國面條高多少。

3.果凍、布丁和涼粉的對比

果凍本身的營養價值很差,雖然是一種蛋白質,但是缺乏一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其他幾種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也比較少,富含的氨基酸也不是人體必需的。也就是說,它在滿足人體氨基酸需求上效果很差。果凍也可以用其他有成膠能力的碳水化合物來做,比如國內常用的卡拉膠。其實,這些東西跟涼粉本質上是一樣的——有成膠能力的單一食物成分。

國外的布丁叫作“pudding”,與果凍在外觀上的區別是不能夠成型,跟酸奶或者糨糊差不多。布丁的成分一般包括淀粉、蛋白質、油、香料、色素等,也可能使用玉米糖漿。相比果凍,它在滿足人體營養需求上要全面得多。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就應該明白其實進口食品并不比國內本土產品優秀多少。那么日常購物中我們選擇國外還是本土的食品呢?如果你是上班族,沒有時間做飯,在外面吃又不放心食物安全,進口食品是個不錯的選擇,雖然會貴一點兒,畢竟能節省大量的時間。就安全性和營養成分而言,還是要省心不少。如果你每天有大量的時間來為家人做飯,那么進口食品的優勢就沒有太多意義。畢竟為了保存的需要,加工食品都會經過比較徹底的處理,在風味和微量營養成分上會有一定的損失。加工食品有很多搗鬼的空間,這是本土食品讓人不放心的地方,而食品原料搗鬼的機會就少多了。自己買原料做飯的話,安全性也比較高。更重要的是,美味而且實惠。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安县| 桦川县| 垫江县| 湟中县| 开封县| 高雄市| 通州市| 信丰县| 郧西县| 淳化县| 和林格尔县| 察雅县| 岳普湖县| 沙河市| 吐鲁番市| 新田县| 肥城市| 青冈县| 绥棱县| 仲巴县| 耒阳市| 赣榆县| 夹江县| 洞头县| 会宁县| 隆回县| 宝坻区| 肥西县| 天全县| 西平县| 叶城县| 日照市| 壤塘县| 拜泉县| 乐安县| 福泉市| 霍邱县| 思南县| 哈巴河县| 辰溪县| 九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