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事現(xiàn)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彩圖精裝)
- 李原
- 1884字
- 2019-01-02 19:44:50
去敬老院做義工,和老人認真地聊聊天
生命走到老年,生活也就變得愈加緩慢起來。不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大抵都已經(jīng)開始放慢步調(diào),安然看生活了。花開花落,云卷云舒,都不再會如年少時候傷春悲秋,不時地傷感一把了。老年了,每日大多的時間,大多只是小睡一些時候,坐在搖椅上曬曬太陽,戴上老花眼鏡,看看報,讀讀書,喝喝茶,做些年輕時候一直想停歇下來去做的事情。
所以,走進敬老院的時候,最初的感受,就是那恬靜的氛圍。而后可以聽到簡單的對話。老人與老人之間,一同坐著,聊聊過去的事情,好像是發(fā)黃的書簡,卻總有陣淡淡香氣,惹人喜愛。那些當年以為驚天動地的悲慟,如今也不過只是曇花一現(xiàn)的舊時回憶罷了。人生不過如此,過了就過了。
那些老人各自或結(jié)伴或獨自一人地坐著,站著,或者做些簡單的運動,伸展伸展肢體,表情安詳。在這樣的地方,絲毫不會感到壓抑,反倒是內(nèi)心平靜,情緒安定。
其實若有機會的話,不如去敬老院做做義工,和老人們一起,幫他們料理料理生活,陪他們聊聊天。那些敬老院中的老人大多都是獨自居住在此,兒女們或忙碌或在外,不能時常陪伴,大多都是些寂寞的老人。孤苦也好,惆悵也罷,老人們在此結(jié)伴,與其他人一同靜度時光,倒也能多少想開一些。畢竟都已過了人生的大多數(shù),什么也都已經(jīng)經(jīng)歷過了。只是內(nèi)心那么點期待總是有的,誰不希望晚年能夠兒孫環(huán)繞,歡享家庭生活呢?已不再精力充沛的他們,自然希望家能給予他們更多的溫暖。
所以,做一回他們的晚輩,偶爾的陪伴就是對他們最大的慰藉了。你給他們梳梳頭,陪他們散散步,給他們講講社會上新的變化,跟他們聊聊你所知道的一些歷史和他們眼中的歷史,未必都需要很驚天動地的事跡,反倒是小事更動人心。
其實老人的想法很簡單,他們的時間很空閑,無非只要天氣好的時候曬曬太陽,閑適地休息一個午后,然后有些事情可以做,有幾個人聊聊天,日子一天一天,也就這么過了。你可以坐在他們身邊,跟他們認真地聊聊天,這跟同齡人聊天的體驗必然很不一樣,但必定讓你難以忘懷。
老人的生命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經(jīng)停滯下來了。他們沒有更多的精力再去打拼、努力,僅成為這個世界的觀賞者。他們更多的是在回憶,在總結(jié)他們的人生。你不妨與他們聊聊,他們的這一輩子和你經(jīng)歷的感悟。你聽著他們的故事,看著他們安詳?shù)谋砬椋徽摱嗝赐磸匦撵榈耐拢蟾哦际撬麄兛谥袔拙湓拵н^的“歷史”了。不論你曾經(jīng)多么難耐,多么受挫,直到如今,那些以為忘不了的,輕而易舉地就可以一筆帶過了。
就這么簡單,他們告訴你,人生就這么簡單。這是他們用一輩子總結(jié)出來的。
⊙名人敬老的故事
1.陳毅
1962年,陳毅與其夫人張茜陪同周恩來總理出國訪問歸來,不料在途經(jīng)成都時得知老母親生病,便立即與夫人趕去探望。老母親已經(jīng)八十多歲,住在弟弟家中,病情嚴重,小便失禁不能自理,陳毅便與夫人一同為老母親更換、清洗尿褲,懇切地對老母道:“我小時候,您不知給我洗過多少回的尿褲,今天我只給您洗一次尿褲,也報答不了您的養(yǎng)育之恩啊。”能如此心懷母親,報答養(yǎng)育之恩,骨肉親情,此言確實令人動容。
2.彭德懷
195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三十周年紀念那天,彭德懷元帥身穿便服,欲接見部分北京市的中小學教師代表。由于當天是三十周年的特別紀念日,彭德懷元帥又是國防部長,便提醒他是否應(yīng)穿軍服更合適一些。而彭德懷卻嚴肅地回答:“今天是要見的是老師,學生見老師,穿便服才更合適。”
最終,彭德懷元帥還是身穿便服接見了老師,并且不住地向他們問好。
師恩難忘,學生們在課堂上時,老師們正將他們最美好的時光都奉獻在教育事業(yè)上,教書育人,為培養(yǎng)社會人才作出無私的奉獻。彭德懷元帥感恩老師,遵守禮節(jié),值得尊敬。
3.華羅庚
著名數(shù)學家華羅庚的成名,可謂是國人的驕傲。而發(fā)現(xiàn)這位人才數(shù)學潛質(zhì)的第一個“伯樂”,則是他故鄉(xiāng)的恩師王維克老師。1949年華羅庚回國時,已然成為了著名的數(shù)學家,在數(shù)學界卓有成就,而他回國的第一件事,便是回到故鄉(xiāng)江蘇金壇,看望他的恩師王維克。后來,他在金壇作報告,進會場時,讓老師先走,自己隨行,并特意請王老師上主席臺就座,自己則坐在他的下首。
華羅庚曾說過:“我能取得今天的這些成就,全靠恩師的栽培。”可見一位大數(shù)學家一顆感激師恩的心,誠摯、樸素。
4.李宗仁
李宗仁年幼時曾有老師名曾其新,其人形態(tài)丑陋,其貌不揚,因駝背彎腰被人們戲稱“曾背鍋”,但年老無依,甚是可悲。李宗仁卻待他極親,視若親父,出錢奉養(yǎng)他,還在司令部駐地的附近為他修建房屋,供老師靜養(yǎng)安居,并派官專門侍奉,十分細心。同時他還要每天去到老師處問好,隨時關(guān)心。
正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李宗仁將軍的所言所行,正是在踐行著這樣一句話,知恩圖報,此人謂大丈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