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一生要讀的書(彩圖精裝)
- 桑楚
- 2328字
- 2019-01-02 20:11:36
馬可·波羅游記
/意大利/馬可·波羅/世界第一大奇書
⊙作者簡介
馬可·波羅(1254~1324年)是中世紀偉大的旅行家,是世界上第一個向西方系統地介紹中國和亞洲諸國情況的歐洲人,也是中國和意大利人民友好往來的先行者。馬可·波羅出生在意大利北部著名的“水城”威尼斯。他出身于富商家庭,父親尼克羅·馬可和兩個叔叔都是從事中間貿易的商人,自1260年左右開始,他的父親和叔父馬飛阿在君士坦丁堡和中亞哈拉從事商業活動。1271年,年僅17歲的馬可·波羅在他父親和叔父的帶領下,從威尼斯啟程前往中國,他們從地中海東岸阿迦登城登陸,到達亞美尼亞后,便沿著公元前1世紀初中國古代人民和西南亞各族共同開辟的“絲綢之路”東行,歷時三年半,在1275年到達蒙古大汗駐所上都,并朝覲了大汗忽必烈。從1275年至1291年,馬可·波羅和他的父親、叔父長期在元朝政府供職。馬可·波羅深得忽必烈的器重,幾次被指派到國內各地巡視、游覽或出使一些鄰國。馬可·波羅在中國旅居和任職的17年間,經常被召進宮內,直接向皇帝報告在中國或赴鄰國考察的實況,并講述歐洲諸國的歷史與現狀,大汗也常派他出使各地執行機密使命。馬可·波羅及其父、叔長年客居在外,想回歸故土。1291年初,他們利用護送被聘為波斯阿魯渾汗王妃的元室公主去波斯完婚的機會,離開了大都,從福建泉州出海,歷經千辛萬苦,于1295年回到了闊別24年的故鄉威尼斯。1294年威尼斯同熱那亞發生戰爭,1298年馬可·波羅也參加了戰事。雙方在亞德里亞海發生激戰,威尼斯大敗,馬可·波羅受傷被俘,被投入熱那亞獄中,在獄中他口述東方見聞,獄友魯思梯謙筆錄成《馬可·波羅游記》。1298年七八月間,馬可·波羅獲釋,回威尼斯定居。1324年馬可·波羅病逝,葬在威尼斯圣洛倫索教堂墓地。

馬可·波羅畫像
⊙背景提示
馬可·波羅生活的年代,正是意大利北部城市繁榮、工商業發達和資本主義逐漸萌芽,孕育早期文藝復興的時代。13世紀初,威尼斯在地中海航運和貿易的作用更加顯要。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后,威尼斯壟斷了地中海東部的貿易,威尼斯的勢力范圍逐漸同亞洲西部的蒙古汗國連接起來,方便了威尼斯人前往亞洲經商。
⊙內容提要
《馬可·波羅游記》又名《東方見聞錄》分序言、正文4卷,共223章。《游記》主要是用旅游沿途記敘的形式,簡介了亞洲各地的情況。它記錄了十三世紀時中亞、西亞以及東南亞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政治情況、習俗和自然概貌,而其重點則是敘述中國。《游記》記述了中國無窮無盡的財富資源、完善的交通驛站制度以及華麗的宮殿、昌明的文教和許多名城的繁榮景象。書中還有兩個專章描述汗八里城的建筑格局,大加贊頌元世祖忽必烈。
序言部分共6章,記述的是馬可·波羅之父尼克羅·波羅和他的叔父馬飛阿兄弟二人自1260年至1269年前往東方的過程以及自1271年至1295年期間波羅兄弟和馬可·波羅三人前往中國的旅途與寄居中國的梗概。
第一卷記述馬可·波羅等人從小亞美尼亞東行來到中國元朝大汗上都沿途各地的見聞,共分61章。
第二卷記載了中國元朝初年的政事及忽必烈所進行的戰爭,敘述了朝廷、宮殿、節慶、游獵等內容,還介紹了自大都南行至緬甸、交趾等地沿途各地的概況,以及中國東南沿海諸名城的繁華景象。本卷是全書的重點,共包括82章。
第三卷記述中國鄰近的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情況,包括印度、日本、印度支那和印度洋的一些島嶼,以及非洲東部等地的歷史和當時的狀況,共40章。馬可·波羅對本卷提到的某些國家的描敘,是從海道的歸途中短期取得的片斷印象,而對另一些國家因馬可·波羅本人從未去過,僅是憑傳聞敘述的。

馬可·波羅向忽必烈可汗呈遞羅馬教皇格雷古瓦十世的文書。是可汗的好奇,想要更多地了解西方,才允許馬可·波羅作為交換去了解當時的東方。
第四卷是講成吉思汗的后裔蒙古各汗國、王公之間的戰爭,以及俄羅斯和亞洲北部的情況,共34章。本卷所述的事實并非馬可·波羅親身的經歷,而是他在中國期間聽到的傳聞的回憶。馬可·波羅最后概括了寫《游記》的目的是“為了人民能通過我們了解到世界上的許多事物”。
以敘述中國為主的第二卷共82章,在全書中分量很大。在這卷中有很多篇幅是關于忽必烈和北京的描述。還對杭州有詳細的記述。書中稱杭州為“行在”,“天城”,稱蘇州為“地城”。“行在”是南宋時代對杭州的一般稱呼,指帝皇行幸所在的地方;而“天城”、“地城”,也就是我國諺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一種譯稱。對于號稱天堂的杭州,馬可·波羅更是贊不絕口,他記載杭州人口稠密,房屋達160萬所,商業發達,說“城中有大市10所,沿街小市無數”。并說杭州人對來貿易之外人很親切,“待遇周到,輔助及勸導,盡其所能”。又講到杭州市容整齊清潔,街道都用石鋪筑;人民講究衛生,全城到處有冷熱澡堂,以供沐浴之用。戶口登記嚴密,人口統計清楚。對西湖的美麗和游覽設施,書中更有詳細的記述,馬可波羅稱贊“行在城所供給之快樂,世界諸城無有及之者,人處其中自信為置身天堂”。由于他對杭州特別贊賞,所以幾次來到這里游覽。
在《馬可·波羅游記》中,還有專門的篇章談元代通行的紙鈔和中國使用已久的煤。馬可·波羅記述忽必烈在京城設有造幣局,先以桑樹皮制造紙張,然后以它制印紙幣,這種紙幣不但通行國內,就是在和外商貿易中也有流通。
《馬可·波羅游記》對亞洲其他地方,也有大量篇幅的描述。馬可·波羅東來中國,主要經過西亞,中亞等地,因此游記里載有不少這些地方的見聞。
⊙作品評價
《馬可·波羅游記》是世界學術名著之一,是歷史和地理的重要典籍。它在世界史、中西交通史等許多方面都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本書溝通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向西歐介紹了東方遼闊的土地、眾多的國家和富庶的中國,引起了歐洲人民對東方的向往,給13、14世紀歐洲的知識界、工商界、航海界帶來了新的知識。《游記》的流傳,對15世紀末歐洲航海事業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