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物:全世界100種動物的彩色圖鑒(彩圖精裝)
- 劉曉菲
- 6425字
- 2019-01-02 16:05:03
狐貍

在伊索寓言里,狡猾的狐貍捉弄了鸛鳥;在法國中世紀的《列那狐的故事》中,狐貍則被描述成一個英雄,常常能夠戰勝強大的敵人;在英國童話作家比阿特麗克斯·波特寫給小朋友們的故事中,也常常出現狐貍的形象,狡猾、詭計多端的狐貍常常捉弄那只泥鴨子杰邁瑪。不同的文化中有許多不同的狐貍形象,而且這些形象出現在廣為大眾閱讀的故事里。這至少可以說明:狐貍的分布范圍很廣,而且狐貍還有各種各樣的行為方式。
狐屬是犬科中包含物種最多的一個屬,有12種狐貍,而且也是犬科中分布范圍最廣的一個屬。另外,狐屬中的赤狐是分布范圍最廣的一種,而且赤狐在所有的犬科動物中是適應能力最強的,這一點已經被人們證實。赤狐與灰狼是所有陸生哺乳動物(當然人類除外)中自然分布最廣泛的。
捕食范圍廣,捕獵技巧精湛
體型和官能
在犬科動物中,狐貍的體型算是小的。它有長而尖的口鼻部,小而扁的頭部,大大的耳朵,長毛且蓬松的尾巴。所有種類的狐貍都是雜食者,食物的種類很廣。狐貍捕食的技巧很多,從偷偷地接近獵物到突然跳起來抓住獵物等技巧都會用到。
不同種類的狐貍的捕食方法很相似,因此,為爭奪食物,各種狐貍之間存在著激烈的競爭,這必然要影響到它們在地理上的分布。人們以前曾經認為,北極狐和赤狐能夠忍受的最低溫度存在著明顯的不同,所以它們分布在不同的地區。另外,赤狐的體重是北極狐的兩倍,相對來說需要更多的食物,而越往北極獵物越少,根本滿足不了赤狐的食物需要;北極狐則不同,能量需求相對來說要少很多。以上是人們以前的看法,現在人們則認為,在那些本來能夠養活這兩種動物的地方,由于赤狐的體型比較大,能夠迫使北極狐離開這些地方,從而限制了北極狐分布的最南界限。

這是南美狐屬的幾種狐貍。標號為“1”的是小耳狐,標號為“2”的是山狐,標號為“3”的是阿根廷狐,標號為“4”的是河狐,標號為“5”的是食蟹狐。

北方地區的赤狐有3種不同的顏色樣式,圖上就是一群赤狐在吃一只已經死了的獵物。標號為“1”的兩只赤狐有火焰般鮮艷的紅色體毛,這是生活在高緯度地區赤狐的典型體色;標號為“2”的赤狐其毛色帶黑色;標號為“3”的是一只顏色比較模糊的赤狐,屬雜色樣式。3種不同的顏色樣式可能是由兩種不同的顏色基因控制的。
南美多種狐貍種類之間的直接競爭也會影響到它們的地域分布和體型。在南美智利的中部和南部地區,山狐和阿根廷狐的主要獵物相同,都是嚙齒動物、鳥類、蛇類等,而且這些食物相對來說比較豐富,然而這兩種狐貍在所有的棲息地內,體型很不相同。山狐的平均體長從低緯度地區(南緯34°)的70厘米逐漸加長為高緯度地區(南緯54°)的90厘米,所在地的緯度越高,體長越長;阿根廷狐則從低緯度地區(南緯34°)的68厘米逐漸縮短為高緯度地區(南緯54°)的42厘米,所在地的緯度越高,體長越短。在南緯34°附近,兩者的體型相似,而山狐的棲息地是海拔比較高的安第斯山脈,阿根廷狐的棲息地海拔比較低,所以兩者的競爭程度比較低。再往南,當地的海拔逐漸下降,這導致了兩者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競爭關系。因此體型比較小的阿根廷狐傾向于捕捉體型小的獵物,而山狐則捕捉體型比較大的獵物,這有助于降低兩者之間的競爭程度。
耳廓狐的體重只有1~1.5千克,棲息在撒哈拉沙漠的深處,它是體型最小的狐貍。當氣溫低于20℃的時候,耳廓狐就要冷得發顫了,它們會蜷縮成一團,巧妙地把大尾巴像袍子一樣蓋在自己的鼻子和爪子上來保溫。但同樣令人吃驚的是,當氣溫超過35℃的時候,它們就會熱得喘不過氣來;當氣溫達到38℃的時候,它們就要張開大嘴全力地呼吸。當耳廓狐熱得直喘氣的時候,呼吸次數會從平時的23次/分鐘迅速地提升,甚至達到690次/分鐘。當耳廓狐熱得喘氣的時候,它們還會把舌頭卷起來,不讓一滴寶貴的唾液丟掉,因為這個時候,水分對于它們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耳廓狐呈蝴蝶狀的大耳朵占到了整個身體表面積的1/5,當氣溫劇增的時候,耳廓狐耳朵里和爪子里的血管就會膨脹、變粗,從而有助于加快散熱。耳廓狐的正常體溫是38.2℃,當外界氣溫高于這個溫度的時候,它們就會使自己的體溫上升到40.9℃,這樣就會減少排汗量,保持住更多的水分。耳廓狐也會通過降低新陳代謝率來節約身體的能量,新陳代謝率會降低到正常水平的67%。同樣,心跳頻率也會降低到正常水平的60%。
知識檔案
狐貍
目 食肉目
科 犬科
總共有23種狐貍,分屬4個屬?;液鼘?,包括灰狐和加州島狐;大耳狐屬,包括大耳狐;狐屬,包括赤狐、草原狐、北食蟹狐等。
分布 南北美洲歐洲、亞洲、非洲。

棲息地 棲息地的種類很多,從北美苔原凍土地帶到城鎮中心 都有狐貍的棲身之地。
體型 各種狐貍的體型不等,最大的小耳狐,體長可達100厘米,重9千克。最小的耳廓狐,體長24厘米,僅重1千克。

皮毛 大部分是灰色或赤棕色,北極狐在冬天是白色或藍灰色。
食性 食物的種類非常廣泛,包括小型哺乳動物、嚙齒動物、小鳥、甲蟲和蚯蚓等無脊椎動物及魚類,甚至還可能包括各種水果等。
繁殖 懷孕期最短的是耳廓狐,時間為51天;最長的是赤狐,時間為60~63天;其余種類狐貍的懷孕期都在這兩者之間。在正常情況下,每胎產1~6只幼崽。
壽命 野外最長9歲,人工圈養可達13歲。
精明的捕食者
食性
大耳狐的食物主要為白蟻,受所在地區的限制,與其他狐貍的食物很不相同。除大耳狐以外,其余各種狐貍的食物范圍都很廣。北極狐的食物包括海鳥、松雞類、海邊無脊椎動物、水果、漿果,有時也會等到退潮的時候,去海邊撿拾擱淺的新鮮貝類、魚類等。赤狐的食物種類同樣也非常多,包括小型的有蹄類動物、各種野兔、嚙齒動物、鳥類,還有甲蟲、蚱蜢、蚯蚓等無脊椎動物。人們還曾見過赤狐抓魚的情景:它們悄悄地趟過比較淺的沼澤地,抓住一些困在淺水里的魚。在某個季節,赤狐還會撿一些薔薇科植物的果實來吃,如黑莓果、蘋果、犬玫瑰果等,這些食物甚至會占到那個季節總食物量的90%。

這是一只草原狐。19世紀,隨著人口向北美大草原的西部地區迅速擴張,許多種野生動物都成了犧牲品,草原狐就是其中的一種。由于農業的開發,草原狐的棲息地不斷縮??;為了保護家畜,人們要對付一些大型的食肉動物,用有毒的誘餌就是手段之一,但是草原狐也會吃到這些誘餌;另外,人們都希望得到狐皮制品,這樣一來,草原狐也常常成為捕獵的目標。這幾個因素使得草原狐的數量急劇下降,其中在加拿大西部地區已經完全消失。20世紀八九十年代,加拿大西部地區曾經多次從美國北部引進那些幸存下來的草原狐。
追蹤達氏狐的淵源
從1831年開始,查爾斯·達爾文乘坐貝克爾號勘探船進行環球考察。在這期間,他搜集到了一個狐貍的標本,隨后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了這種狐貍。在他的考察日記中,他寫道:“這是一只狐貍,是這個島上一種非常特殊的物種,非常稀有,以前我們都不知道還有這個物種的存在?!?/p>
盡管達爾文發現的狐貍是一個特有的物種,但是在分類學上,人們長期以來卻對這個物種如何劃分存在很大的爭議。從外觀上來看,達氏狐體色為深棕色,頭部呈紅褐色,四肢相對比較短。從形態學上來說,達氏狐與阿根廷狐沒有什么很大的不同。從在相對隔絕的奇洛埃島上發現了這種狐貍這一事實出發,似乎可以證實這是一個相對獨立的亞種的說法。但是在20世紀60年代,人們在位于美洲大陸的智利納韋爾布塔國家公園內又發現了這種狐貍,而且這個地方在奇洛埃島以北600千米處,這樣一來,上述說法就有問題了。
對達氏狐分類地位的最終明確的結論還有待于對DNA的分析結果。在進化過程中,線粒體DNA會發生微妙的變化,沒有發生過物種雜交的個體(也就是純種的個體)會出現遺傳染色體分子的單倍性現象,這會增加個體之間的不同,最終把一個物種從其他物種中區分出來。
在對達氏狐幾個個體進行了檢測之后,可以肯定的是,線粒體DNA基因組某個片斷的排列順序非常獨特,與其他的狐貍都不一樣。這同樣可以說明,達氏狐與阿根廷狐、山狐可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因為DNA的大部分片斷還是相同的),只是在幾十萬年前各自獨立分化出來。在最后一個冰川期(距今大約1.1萬年),南美的大部分地區覆蓋著濃密的森林,達氏狐就棲息在南美大陸的森林中。但是冰川期過后,氣溫開始上升,同時人類也在這個地區活躍起來,這樣達氏狐的棲息地范圍迅速縮小,達氏狐的數量也開始急劇下降。
自從認識到達氏狐所處的困境后,人們就開始努力來保護它們。人們正在努力地保護這種動物,以試圖把它從滅絕的邊緣上拉回來。

兩只年輕的北極狐在玩耍打鬧。北極狐通常有兩種皮毛樣式,一種是白色的,另一種是藍色的,在夏季和冬季會變換不同的毛色。圖上的兩只便披著一身白色的冬季皮毛。
所有狐屬的動物都會抓嚙齒動物來吃。它們會突然從地上跳起來,然后猛撲下去,用前掌摁住嚙齒動物。這種跳向空中然后再落下來的動作,某些老鼠也常常使用。老鼠會直著蹦向空中,以逃脫捕食它們的追蹤者的掌控,因此,可以將狐貍的這個捕食動作稱為“鼠跳”。赤狐有的時候也會抓蚯蚓當作食物。在炎熱潮濕的夜晚,赤狐穿梭在草原上,慢慢地走動著,仔細地傾聽蚯蚓在草地上弄出來的沙沙聲,順著聲音找到蚯蚓的洞口。蚯蚓一般正要離開它們的洞口到地面活動,它們的尾部還牢牢地抓住洞口邊上的土壤。這個時候赤狐一般不會強行把蚯蚓拉出來,因為這樣會拉斷它們,會損失一部分食物。赤狐會輕輕地拉緊,然后停止一段時間,等著蚯蚓動彈,最后才會完全拉出蚯蚓,把它吃掉。
人們曾經研究過幾種分布在不同地區的狐貍,發現這幾種狐貍的食物都是“就地取材”,當地有什么可以吃的,它們就吃什么。但是,還有一些狐貍比較“挑食”,例如赤狐,如果有幾種可供它們選擇的食物,它們比較愛吃亞科的一些鼠類——如棉鼠,而不喜歡吃鼠科的一些鼠類——如姬鼠。當然了,作為真正的“機會主義者”,它們會貯藏食物,即使是那些它們不喜歡吃的食物也會儲備起來,以備不時之需。狐貍有很好的記性,能很快地找到以前貯藏食物的地點。
復雜的社會關系
社會行為
狐貍每年生育一胎,在正常情況下每胎會生1~6只幼崽。隨著棲息地的不同,赤狐每胎產下的幼崽數也不甚相同,一般在4~8只之間,但人們曾經發現有一只母赤狐一胎生育了12只小赤狐。母狐一般有6個奶頭。赤狐的懷孕期為60~63天,耳廓狐則為51天。通常母狐會把幼崽生在洞穴里,這個洞穴可能是母狐自己挖的,也可能是利用別的動物的合適的洞穴,但母狐也可能把幼崽生在巖縫或樹洞里,或者僅僅生在高草叢中。人們一般認為狐貍是一雌一雄成對地生活在一起,并共同哺育子女的,但現在專家發現,印度狐和一些赤狐在養育幼崽的時候,會組成群體,群體中的其他狐貍也會幫忙照料幼崽。另外一些北極狐、赤狐和食蟹狐在養育幼崽的時候,會有一些其他的狐貍來幫忙。不同地區的母赤狐生育下一代的比例有很大差別,有的地區只有30%的母赤狐生育后代,而有的地區幾乎所有的母赤狐都會生育后代。
大耳狐——一種獵食昆蟲的狐
從耳朵與身體的比例來看,耳廓狐的耳朵可以說是最大的。除了耳廓狐以外,大耳狐的耳朵就可以算是大的了。大耳狐的牙齒結構和食物結構比較特別,這使它成為非洲比較特殊的一個物種。盡管大耳狐常常出現在大群有蹄類動物(如斑馬、黑尾牛羚、水牛等)的周圍,但是它們并沒有能力親自捕捉到這些獵物,只能等著其他大型食肉動物吃剩下之后,它們才能品嘗到這些大型有蹄類動物的味道。
大耳狐的牙齒相對比較小,但卻比別的犬科動物多4~8顆臼齒。在其下巴上有一大塊突出的臺階狀的肌肉,可以加快咀嚼的速度。大耳狐的食物包括水果、蝎子,偶爾會捕捉一些小型哺乳動物和鳥類,但是食物總量的80%是各種昆蟲,吃的最多的昆蟲是圣甲蟲和白蟻,特別是一種叫作切割白蟻的白蟻。
大耳狐要生育后代的時候,通常都是自己挖洞做窩,然后把幼崽生在窩里。大耳狐通常都是雌雄成對地生育幼崽,然后一起撫養幼狐,但有的時候也會組成一個小團體來共同撫養幼狐,這時就會有別的大耳狐來幫忙。這個小團體偶爾也會由兩對大耳狐“夫妻”組成,這兩對中的兩只母狐可能差不多同時生育小狐,然后它們共同撫養“兩家”的孩子。大耳狐的懷孕期為60天,每胎一般產崽2~5只。小狐貍在出生約4個月后身體就能長到成年狐的水平,因此,在它們離開父母獨立生活之前,一個大耳狐群的成員個數往往會比較多。

當兩個大耳狐群相遇,有的時候比較平靜,兩個狐群基本上能保持和平;有的時候則表現得比較“囂張”,會發生激烈的沖突。

這是8種不同的狐貍,我們虛構出它們正在后邊追蹤一只鳥,并在最后捉住了這只鳥兒。圖上從左到右的排列分別代表了這8種狐貍在地理分布上從東到西的順序。標號為“1”的是灰狐,標號為“2”的是草原狐,標號為“3”的是南非狐,標號為“4”的是耳廓狐,標號為“5”的是呂佩爾狐,標號為“6”的是阿富汗狐,標號為“7”的是印度狐,標號為“8”的是沙狐。
狐貍以前曾經被人們描述為單獨捕獵的食肉動物,因為狐貍的獵物體型比較小,如果幾只狐貍聯合起來一同捕獵,不但會阻礙捕獵順利進行,也不能從合作中獲得多少收益。從這個方面來說,狐貍的社會行為應該比較簡單,不會出現像其他犬科動物(比如狼)那樣群體一塊捕獵的場景。但是,隨著現代研究技術及現代無線電追蹤技術、先進的夜視儀器等的運用,專家越來越清楚地發現,狐貍的社會關系也是比較復雜的。在某些地區,狐貍會一雌一雄成對地生活在一起;在另一些地區,狐貍則可能成群地生活在一起。一個狐貍群通常包含一只成年雄狐和幾只雌狐。到目前為止,人們發現的最大的北極狐群有3只成年狐貍,最大的赤狐群體有6只成年狐。到現在并沒有證據顯示一只雌狐會成功地遷入到另一個群體中,因此,在一個狐貍群中的所有雌性成員可能都具有血緣關系,而在一個狐貍群中,幾乎所有的雄性后代都會離開。一只狐貍從出生地遷徙到另外的棲息地,它出走的距離在不同的地區是很不相同的,最遠的能達200千米。平均起來,雄性狐貍出走的距離比雌性要長很多。
盡管每個晚上,狐貍可能都要在領地的路上來回走動好幾次,或巡視,或覓食,但在一個狐貍群里,每只狐貍所走過的地段很不相同,居于首領地位的狐貍要獨占最好的地段。赤狐群的領地大小也有著很大的不同,最小的只有0.1平方千米,最大的則超過20平方千米;北極狐的領地大小則在8.6~60平方千米之間。領地大小與狐群的大小沒有直接關系。
狐貍在巡視領地的時候,常常會在明顯的地方,比如草原上的某處高草叢,留下一些標記,這些標記一般是糞便和尿液。這些帶有氣味的標記散布在狐貍群的整個領地上,而且在一些經常去的地方,標記會更多。狐貍群的首領用尿液做的標記比次一級的狐貍做的要多,而且每只狐貍都能在眾多標記中明確地區分出“自己人”做的標記。狐貍的肛門兩側有一對肛門囊腺,能夠自動地釋放出某種分泌液,這些分泌液能隨著糞便排泄出來,并涂在糞便上。狐貍尾巴的根部也有一個皮膚腺體,這個腺體長2厘米,并且有硬直的體毛覆蓋著,看起來就像尾巴上有一個黑斑。所有的狐貍都有一個這樣的腺體,但對于這個腺體的功能,人們到現在還不是非常清楚。在狐貍的足趾之間也有一些腺體。不論雄性還是雌性的狐貍在做尿液標記的時候,都會蹺起腿來。
狐貍群領地的大小不一而足,大小取決于可得到的食物的豐富程度以及狐貍死亡率的高低,而狐貍的死亡率則主要是由人的活動及狂犬病爆發與否等情況決定的。對某個地區的赤狐來說,如果人們把它們當作獵物的打獵活動比較頻繁,那么這個地方赤狐的死亡率就會很高,很少有赤狐能活到3歲以上。到目前為止,人們所知的活得最長的野生狐貍是一個狐貍群中的“女首領”,它活到了9歲。這只雌狐所在的群體棲息于英格蘭的牛津郡,有4個成員,占據的領地為0.4平方千米。到現在為止,人們了解的人工圈養的狐貍最長能活到13歲。
與其他犬科動物相同,狐貍也靠叫聲和氣味標記以及體態信號來傳遞信息以進行溝通,例如,當敵人接近的時候,或者在繁殖季節,北極狐就用叫喊來進行聯系。赤狐的叫聲包括威脅性的狂嚎和一種共鳴性的嚎叫聲,其中共鳴性的嚎叫聲是年輕的赤狐在冬季里發出的,但是在交配的季節里這種聲音更常出現。赤狐的叫聲還包括尖利刺耳的嚎叫以及輕柔的低語聲(這種聲音主要發生在雌狐與狐崽之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