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私立學校與中國的私立學校完全不同,它沒有幕后投資人,也不歸任何人或集團所有。它不以營利為目的,但運營與管理模式卻與營利性質的公司并無二致。究竟美國的私立學校是如何運轉的?它如何保持“教書育人”的辦學宗旨,不被營利性質的運營、管理方式所影響?
有一次,我無意中聽到了兩位中國家長之間這么一段簡單的對話:
家長A:我想在我自己的城市開一家非營利的幼兒園。
家長B:非營利?那開幼兒園干什么?
雖然我與家長B沒有深交,也沒有做過社會調查,但是我敢說家長B的想法并不是一個人的,而是代表了社會普遍的一種認識和心態。首先,家長B可能誤以為“非營利”就是不賺錢。非也!非營利機構是允許產生利潤的,只是不能把利潤塞入個人腰包,而是要返還到機構,提高運作質量。第二,開幼兒園如果只是一份穩定但不發財的工作,那你還會去開嗎?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在美國,公立、私立學校一般都是非營利性質的。二者當中,私立教育占主流地位,平均質量高于公立,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都是如此。我們耳熟能詳的高校,如斯坦福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均為私立性質。既然是私立的,那么它們歸誰所有呢?答案是沒有人擁有這些學校。在中國,私立學校的背后會有投資人,因此私立學校是私人或者集團擁有,但是在美國并非如此。美國的私立學校普遍為非營利性質,因此學校作為機構就是一個存在體,所有在學校工作的人都是為學校本身服務,而不是為某個人或者集團創造價值。
雖然美國私立學校沒有背后的老板,也沒有與巨大的經濟利益掛鉤,但是它的運營和管理模式反而更像一家營利性的公司。
學校的最高決策層是校董事會。根據學校大小,一般是由10~20名成員組成。這些成員里有不少是學校校友,也有一些成員是學生的家長或者社會名流。不管是什么樣的背景,他們都秉著一顆感恩和熱愛之心,無償為學校服務。這些人不僅不能從學校獲得個人經濟利益,反而每年還要拿錢出來給學校。董事會的主要作用是戰略性質的,確保學校能夠永久、健康地發展。
校長受聘于董事會,是一位執行者,也是一位戰略家。校長是否能夠長期任職,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跟董事會之間的配合情況。如果配合出現問題,一般都是因為雙方在學校的長短期戰略方向上出現分歧。如果校長能夠任職多年,那也是因為他與校董事會在戰略上達成了一致。這種最高層的結構和互動模式很接近營利性的公司運作。
從用人機制的角度來講,學校依賴的是一種“適者生存”的激勵和淘汰方式。雇傭教師,就如同公司雇傭新人,通過公布職位、接收簡歷、面試篩選等幾個步驟來做出最終選擇。合同一般為一年,其間會有年中和年終能力、表現評估,評估結果直接影響第二年是否續約。如果學校不滿意某個老師的表現,不管他是多年的資深教師還是剛入門的年輕人,都有被解雇的可能。特別是在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發生之后,華爾街的公司在裁員,學校也進行了相應的資源精減,在教師數量上也做了一些調整。在這點上,美國公立學校的體制會顯得更笨拙,不能做出及時反應。比如紐約的公立學校,因為有強大的教師工會做后盾,容易把小事情政治化,所以不稱職的教師也不容易被解雇。
招生環節是私立學校公司運營化的另一體現。如果把學校比喻成一家服務類公司,那么學生就是被服務的客戶。要吸引到客戶,公司必須做到兩點:高質量的服務和高質量的銷售。頂尖的美國私立學校就是既提供高質量的教育資源,又要擁有專業的團隊為自己的牌子做推廣。美國私立學校對自己品牌的建立、維護和提高的重視程度,一點兒都不亞于任何營利性公司。從客戶的角度來講,在選擇學校的時候,不僅僅考慮教育資源的質量,同時也會認同品牌。兩個同等級別的品牌之間,因為文化不一樣,所以就會吸引到不同的客戶。
美國中學運營的專業體現在很多方面,其中我感覺最深的是公關部。公關部的功能有很多,當然主要是對外。舉個例子:很多年前,我工作的學校所在的小鎮發生過一起震驚全美的入室殺人搶劫案。那位遭遇毒手的媽媽曾經在我的學校工作過。當時,全國的媒體都聚焦于那個只有3萬多人的小鎮,當然就不會放過這位媽媽曾經工作過的單位。媒體采訪把我的學??焖俚赝迫肓斯惨暰€,因此校方必須有專業的人士進行應對。媒體畢竟有很強的目的性,而且有驚人的挖掘能力。如果不謹慎處理,很有可能會影響學校的品牌,并給那個不幸的家庭和當地小鎮帶來負面影響。雖然事情過去了多年,但還會有媒體跟蹤此事。每當有記者來采訪學校的時候,公關部就會事先通知全校師生,希望大家能夠配合,把所有的問題轉移到公關部。
除了處理緊急事件,作為一支專業的團隊,公關部還代表著學校的聲音,也會經常主動出擊,與社會分享學校的新聞,比如某位學生進入了全國青少年美式橄欖球球隊,或者學校舉辦年度藝術展,邀請當地社區的藝術家和藝術愛好者前來參觀等等。公關部的職責特殊,影響力大,因此直接由校長負責。公關部辦公室的主任雖然并沒有很大的實權,但是他跟副校長是平起平坐的,這也就說明了該角色的重要性。
另外一個職位在中國學校并不存在,但是對美國學校非常重要,那就是負責校友關系和捐贈辦公室的副校長。校友關系和捐贈其實是一所私立學校的經濟命脈,因此這個職位至關重要。關于他在整個學校扮演的具體角色,請參照“美國學校的經濟來源和用途”一章。
另外一個舉足輕重,甚至能跟負責教學的副校長平起平坐的職位,是體育部門負責人。這對中國的學校來講是不可思議的。體育部門的負責人能夠跟教學副校長平等,說明了體育和學術的均衡。事實上,在任何一所私立中學,學術還是比體育重要一些。對于國際學生來講,在選校的時候,最好是選一所有豐富的體育項目和一流的設施,但又明顯傾向于學術方面的學校。這個怎么判斷?一是直接問招生官,二是問現就讀的學生,三是考察一下學校對第13年級的投入。13年級,英文叫post-graduate,中文簡單翻譯為“后畢業生”。這類學生一般是體育很強,但是學習成績需要提高的,因此希望利用第13年,把成績提高到一定程度,再去申請大學就更有競爭力了。一個學校如果超正常比例招收13年級的學生,那就說明他們對體育的投入很大,由此你可以從側面知道體育在學校的地位。
非營利是美國學校辦學的性質和定位。作為一家機構,學校不以利潤為首要追求,也就端正并保證學校的首要目的是教書育人。同時,學校的運作形式如同一家營利性質的公司,也就保證了教學服務的專業度和高效率。因為營利性公司之間有強烈的競爭,所以在這種競爭壓力下,學校會促使自己提高和創新。
美國的私立學校歸誰所有?沒有人,但同時,每個人都是私立學校的主人,都會為自己的學校貢獻力量。這就是美國私校運作的基本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