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前言
- 1分鐘能做什么?:不可思議的“戰拖”心理學
- (美)杰夫·戴維森
- 4359字
- 2016-03-22 11:11:39
下面這份名單上的事項是不是已經成了你人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眼前擺著一個重要的任務,但你總是要費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說服自己動手處理它;
花費非常多的時間做一些非常無聊、枯燥的事情;
很多時候更愿意做一些沒意思的工作只是因為你覺得輕車熟路;
你拒絕寫遺囑,因為你不敢想象自己也會有離開的一天;
你會給朋友寄“過時”的賀卡;
直到12月24號,你才沖進商店購買圣誕禮物;
你感到身上哪兒不對勁時,會拖好幾個月才去醫院預約一個健康檢查;
很久之前你就打算清理一下抽屜、櫥柜和整個房間,可現在它們還是像被打劫過一樣;
你總是要過了最后期限之后才開始做某件事情,因為“死到臨頭”的緊迫感能逼著你行動起來。
網絡詞典解釋說“即刻行動的人” ,就是“展現了超乎尋常的進取心的人”,他們決不允許自己止步不前。在如今這種競爭激烈的工作環境中,如果你想要盡快在你的職業生涯中取得一點成就,強烈的進取心顯然是必不可少的。不過,要想成為一個即刻行動的人——行動迅速,絕不拖拉——你必須要戰勝一些你已經習以為常的、糟糕的習慣。沒錯,我說的正是拖拉,一種讓人把該做的事情一拖再拖,要么遲遲不動手,要么開了頭卻不肯把它做完的壞毛病。
不過,關于拖拉的標準定義顯然詮釋不了人們為這個詞匯賦予的種種復雜的感情。有些習慣拖拉的人會覺得自己懶惰、缺乏效率,但這只是表面現象。人們經常會一邊拖拉,一邊被焦慮、徒勞無功、內疚或無能為力等情緒折磨,但有時往往這些情緒才是拖拉的根源所在。
你是個拖拉的人嗎?
一旦讓拖拉泛濫開來,它就會削弱你對現實狀況的感知能力,讓你陷入一片混沌,然后不知不覺地將事態發展成你最不想看到的結果。例如,你把工作帶回家準備周末加班,結果卻把它扔在一邊,看都不看一眼。但你又沒法忘了這件事,反復提醒自己一定要完成它,不敢去做讓精神放松的活動,因為你覺得那是浪費時間,會增加負罪感。于是,整個周末你都在焦慮和無所事事中度過了。不過,正如莎士比亞說過的:“各有各報,還是珍惜你的悠閑的好。”
有拖拉習慣的人一般都很難忍受挫折——用學術一點的話來說,就是他們會很容易且會很快選擇放棄。盡管他們也會有完美主義的傾向,渴望高度的自主權和別人的認可,但被這些現象掩蓋起來的真相是,他們非常害怕失敗。所以,有些可憐的人一再拖拉,純粹是因為眼前的工作或者任務有很高的風險性,讓他們心生畏懼。然后,他們就為自己的拖拉找到了合理的借口:“這鬼差事誰愿意干呢?”你身邊是否有過或多或少類似這樣的人呢?
如果你是一個喜歡拖拉的人,那你很容易找到有共同語言的人。據統計,我們當中的有15%到20%的人都有拖拉的習慣。如果你不確定自己算不算是個拖拉的人,那么下面這個公式,可以幫你搞清楚。
卡爾加里大學哈斯凱因商學院的皮爾斯·斯蒂爾教授發明了一個方程式,用來測量拖拉的程度。斯蒂爾反對傳統對于拖拉原因的假設。有些人覺得,完美主義是拖拉的根源所在,但他認為,拖拉事實上是缺少自信的表現,人們不敢去做某件事情,因為他們擔心自己沒有能力去完成它。斯蒂爾也指出了其他一些因素,比如在處理某些特定的事情時,人不僅會變得容易分心和沖動,還會產生厭惡感。而沖動的結果就是,我們對某些逃避現實的行為和誘惑難以抗拒。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會一遍一遍地檢查自己的電子郵箱,也不想去完成某個工作;為什么我們去餐廳時,總是在正餐上來之前就已經吃掉了大量的點心。
斯蒂爾博士認為,意志力具有強大的力量。他考慮到用對成功的期望值(E)、任務的完成價值(V)、任務的緊急程度(I)以及個人對拖拉的意識值(D)來計算個人完成預定任務的欲望(U)。因此,這個公式可以來計算一個人能夠成功克服拖拉習慣的幾率:
U=E×V/I×D
“還是老話說的好,”斯蒂爾博士總結道:“要是你相信自己辦得到,那你就辦得到;要是相信自己辦不到,那你就辦不到。”所以,趕緊找出那些阻撓你成功的潛在障礙,然后制定計劃把它們扼殺在搖籃里吧。僅僅完成一個目標——一個小小的勝利——也會給你帶來更多信心去應對其他問題,千萬不要懷疑你取得成功的能力。
你無藥可救了嗎?
即使你是個十足的、完完全全的拖拉癥患者,也會毫無疑問地在某些方面很有才華。畢竟,沒有人在任何方向上都是止步不前的,我們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會想要積極主動地做某些事情。無論如何,不要因為拖拉帶來的挫敗感而懷疑自己的價值或拋棄自尊。就算有些事沒做成,你也是個很好的人,你的媽媽也照樣愛你。每個來到這個世界的人,都有其自身的價值。
不管是企業主管、創業者、家庭主婦、退休人員、學生,還是社會上的其他角色,多多少少都會有拖拉的習慣。一位名叫威廉·克瑙斯的心理學家估計,90%的大學生都有拖拉的行為。在這些學生中,大約25%屬于習慣性拖拉癥患者,但克瑙斯也觀察到,這些學生也是最有可能中途從大學退學,然后創建軟件公司,最終擁有28億美元股票的人。
或許,現在阻止人們投入到正事里的最大的干擾就是即時訊息(IM),而且隨著學生從學校進入職場,這一干擾的惡果會表現得越來越明顯。想想看,只要幾分鐘,電子郵件或Facebook的消息就能發送到你的收件箱里,沒人知道到這些訊息什么時候會彈到屏幕上來,就像游樂場鬼屋里的神出鬼沒的幽靈一樣。不管是學生還是工作人士,都很容易沉溺于即時通訊。
事情通常是這樣:當你手頭正在做著什么,一條消息突然彈到了屏幕上,根本不會留給你時間去思考到底哪件事比較重要,你會下意識地點開看看,然后……
無論你在使用什么操作系統或通訊工具,都是如此。盡管你可以關掉手機拒收短信,但電腦屏幕上還是會閃爍著各種消息提醒,這種感覺就像身上某個部位很癢,不去抓一抓就不爽。
有些人甚至不能收發信息就會覺得自己與世界隔絕了,于是無論是在學習、上課,甚至在期末考試的時候也要掛在線上(就算顯示“暫時離開”的狀態也不能關機)。我們都有足夠多的青春,但看起來可不是每個人的腦子都夠用。
在這個變幻莫測的信息時代,人們都面臨著同樣的困擾:我們還能像過去一樣保持專注力嗎?當我們被各種不同的事物吸引,集中精力處理一個任務的能力是否會退化?對于喜歡拖拉的人來說,即時訊息只是他們用來拖拉的無數借口之一。在不遠的將來,會有更加誘人的干擾出現,比如說互動性更強、更親切的虛擬朋友(阿凡達!),更不用說那些美好到讓你永遠不想回到真實世界的虛擬現實了。你是會為這種趨勢歡呼,還是會感到焦慮呢?
在今天的工作環境中,干擾也大量存在。有的公司所有的辦公桌都擺在開放的空間里,要在里面專心工作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那些被分割成了許多小隔間的辦公室在貢獻噪音和流言上也不遑多讓,而且把史考特·亞當斯(呆伯特、狗伯特、貓伯特系列漫畫的作者)變成了百萬富翁。在這樣充斥著同事制造的干擾噪音的環境中工作一天,對于神經已經高度緊繃的人來說,絕對是雪上加霜。悲哀的是,現在的辦公環境除了鼓勵人們盡情拖拉,降低工作效率之外,幾乎沒有任何價值。
我認識的有些人為了掩飾他們的拖拉,會展現出驚人的思維能力,有時會編造各式各樣的故事——其實是彌天大謊——以制造話題來轉移你的注意力。事情的真相是,他們要么網上沖浪,要么玩電腦游戲,但就是不愿做點跟工作有關的事。如果要挖掘曠工和進度緩慢的根源,絕對少不了拖拉的影子。
拖拉只不過是一種習慣
拖拉是一種由來已久的習慣,從人類穿著獸皮居住在巖洞里、獅子狗還是野生動物時就開始影響著我們。我們比起祖先們來,無論要做什么事情,也無論是在辦公室或是在家里,要面對的干擾會更多。而無休無止的干擾,正是拖拉最好的幫兇!
無論何時,如果你讓一些無意義的事妨礙你去完成更有價值且更緊迫的事情,那就是在拖拉。從文化學的角度來看,拖拉是你對于所有爭奪你注意力的事物的反應。現在要想做個即刻行動的人,確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難,因為有太多的誘惑會讓人誤入歧途。引用我最愛的作家(正是敝人)的話來說:
“當每個人都過分忙碌的時候,不要指望著忙碌會造就一個更有效率的社會,造就一個狂亂的社會還差不多。”
——杰夫·戴維森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地球上,一天之內能接觸到的信息比我們在未來一周或一月之內,甚至一年之內、十年之內才能吸收到的還要多!盡管祖先們也有他們的難處——沒有遠程控制、沒有iPod、沒有外賣、沒有電子付費系統,或者,恕我直言,沒有Facebook……不過,他們可不用面對我們正在面對的各種讓人分心的誘惑。你大概已經在不同程度上領教過它們的厲害了。
神奇的1分鐘
我之所以為本書取這個名字,主要是因為我比較缺乏想象力,同時也是為了呈現它最真實的內容。三十年前,許多名叫“1分鐘這個”和“1分鐘那個”的圖書開始出現,其中最著名的是布蘭佳的《1分鐘經理人》。懂得即刻行動的人會明白,即使是機器出現故障時的那1分鐘,也是上帝賜予我們的禮物。以“1分鐘”為主題,本書提供了60種有效的方法(每一種方法對應一小時中的每1分鐘)來讓你提高并保持效率。書中的內容分為六部分,每一部分包含了10種方法。
首先,讓我們從基本的開始——樹立正確的心態。換換你的內衣,也換換你現在的情緒;養成正確的心態,接受更有效率的行為。這些基本原則構成了后面的技巧、態度和行動的基礎。接下來,你會學到各種各樣的技巧,有些很深奧(起碼對我來說很深奧),有些則很刺激。我相信,你一定會很高興地發現,這里面沒有任何一條建議是無聊的。
如果書中的某個技巧對你來說沒什么效果,那換一個肯定奏效。毫無疑問,這其中有些建議是相互矛盾的,有的建議你先去解決比較困難的問題,而有的則建議你先從比較容易的問題開始。然而出現這種矛盾是必然也是必須的,因為人類的天性本來就充滿矛盾,而且造成每個人拖拉的原因不一樣,方法自然也要因人而異。某個方法可能剛開始很有用,但過段時間就沒了效果,這時候你可以嘗試下別的方法。世界上有什么東西可以永遠按一個套路工作嗎?好吧,可能ATM機算一個(不過沒了鈔票它們也沒法運轉)。
根據要完成的不同任務、你的能量水平、你使用的工具,還有其他許多因素,都會在這本有趣的小書里得到探討,部分情況下有些建議會對你很有效,但在其他情況下,相反的建議也可能反而更有效果。無論是簡單的、古怪的、驚人的還是極其無聊的,所有的建議都是為了幫助你迅速地突破阻礙,投入到重要的工作中去。
我們有一個好消息——即刻行動是一種可以培養的習慣。如果你希望得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那這本書一定非常符合你的口味。通過熟練和反復地使用,書中的方法能讓你養成新的習慣,把拖拉逼到無路可走。想要做出改變雖然需要堅定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但你因此得到的成功機會也是巨大的!好吧,也許在你讀完這本書之前,我這樣說確實有點夸夸其談。
閱讀這60條建議的時候,希望你能記住,我寫這本書并不是為了改變世界。這本書是用來改變你的,它會為你提供即刻行動起來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