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目標——大海航行之舵

Udarah sarva evaite

Jnani tv atmaiva me matam

Asthitah sa hi yuktatma

Mam bevanuttamam gatim

毫無疑問,這些全都是高尚的靈魂,但更有處于認識我的知識之中的,我把他看作就像我自己。他投入對我的超然服務(wù)中,必能到達我——最高最完美的目標。

——《博伽梵歌》7.18

當我們到達了人生的終極目標,那些與神心心相印的永恒而自由的生命就會到達崇高的境界。盡管世間的大多數(shù)個體都不在這個層面,但是他們永遠不會被拒絕,因為主從不認為他們是不可救藥的失敗者。相反,在《博伽梵歌》的第12章中,主為那些內(nèi)心遠離他的人提供了其他的選擇。首先,他推薦了履行奉愛服務(wù)原則的程序。主知道有很多靈魂并不奉行奉愛的宗旨,因此,他們可以為神工作或者間接地幫助那些履行奉愛原則的人。即便我們無法為神工作或幫助那些靈修者,神也不會認為我們無可救藥而對我們不聞不問。相反,他告訴我們,對待工作要盡力而為,但不要對結(jié)果過于執(zhí)著。然而,很多人甚至連最后這項建議也無法做到,或者由于物欲的驅(qū)使,根本不愿意這么做。于是,神告訴我們,要努力獲取知識。神了解我們,知道我們還沒有準備好專注于他,因此便為我們提供了種種選擇。

時刻冥想著神便意味著敬仰主,并讓至高無上的能量通過我們來彰顯。在這一階段,虛假的自我消弭,恐懼、嗔怒、嫉妒、色欲、貪婪、迷醉和瘋狂等假我的表現(xiàn)形式也一同消失,此刻我們和主緊密相連。當我們的心神專注于至高的真理,心意的敵人便無法對我們造成攻擊。這些敵人會使我們的心從正確的道路上偏離,使我們越來越遠離最崇高的方向。因此,即使我們不能把自己的心靈完全托付給主,完全接納主,他依然會提供不同的方式,讓我們漸行漸近,并始終看顧我們。

Ye yatha mam prapadyante

Tams tathaiva bhajamy aham

Mama vartmanuvartante

Manusyah partha sarvasah

因為所有人都皈依我,我將視其情況,沐以恩澤。菩瑞塔之子啊!每一個人都在各個方面追隨我的道路。

——《博伽梵歌》4.11

無論是全身心地憶念主,還是遵循各種靈修途徑,抑或是無神論或非人格主義者,我們都行走在通往最高真理的道路上,我們的思想和行動都將獲得相應(yīng)的回報。

業(yè)精于勤

看一看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就知道很多人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一直抱有強烈的目標。很多人從童年起就開始接受訓練,只為了將來能在某一項目中卓有成就。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一個人必須目標專一、堅韌不拔、勤學苦練,通過日積月累的訓練才能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有些運動員每天都必須訓練很多小時,天天如此。他們的全部生活都圍繞著這項特別的運動。雖然他們也有其他的追求,但是運動已經(jīng)成為了首要任務(wù),就連飲食、交友、工作也無不圍繞著這項運動。為了能有一天站在金牌的領(lǐng)獎臺上,這些運動員必須給自己設(shè)立短期目標,并通過這些短期目標的實現(xiàn)到達終極目標。

我們必須明白一點:如果只有長期目標卻缺乏某種策略和短期目標,那么我們的終極目標便多半只能停留在理論的層面。我們需要強烈的愿望和策略,方能獲得持續(xù)性的成功,并最終取得杰出的成就。在長篇史詩《摩訶婆羅多》中,阿朱那為什么能一箭穿透魚眼?在場的剎帝利武士們個個威猛無比,躍躍欲試,紛紛想贏得這次比武,娶杜洛琶緹公主為妻,但只有阿朱那贏得了此次挑戰(zhàn)。憑借刻苦的訓練和專注的定力,他輕而易舉地實現(xiàn)了最終的目標。多年的艱苦訓練再加上經(jīng)由短期目標而不斷獲得的層層提高,終于令他練就了一身精湛的武藝。

無舵之舟

我們想贊美神、敬仰神,可人的心意卻總是如此冥頑不化。倘若我們不做充分的計劃,假象和種種誘惑就會取而代之。如果缺乏短期目標,長期目標便難以實現(xiàn)。非洲有這樣一句諺語:“假如你不知去往何方,就會盲目地選擇道路。”一般來說,父母都會為孩子們設(shè)定一個確切的目標,為他們的人生指引方向。但不幸的是,由于撫養(yǎng)孩子的難度日益加重,一些父母便簡單地將孩子放任自流,如今的教育體制也傾向于讓孩子們自學。然而,不講究策略和計劃,卻輕率地把孩子推給外面的世界,這就好比讓一艘無舵之舟起帆遠航。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能一邊為他們送行,一邊懷著縹緲的希望祝愿他們獲得航行的動力。如果不給他們配給任何裝備,他們很容易拋錨擱淺。

很顯然,父母應(yīng)當了解孩子的個性,并適當?shù)匾騽堇麑А<偃绺改鸽S時都在強迫孩子們以某種方式思考、行走或說話,那么孩子也許會很叛逆。但是,如果我們把孩子送入這個世界,卻讓他們隨心所欲地為人處事,那么到了最后,他們不僅會變成無舵之舟,而且有可能變成不受歡迎的人,甚至會憎恨父母給予他們的所謂的自由。將來某一天,他們會把這種“慷慨”歸因于愛和關(guān)懷的缺失,因為父母沒有為他們指引人生,規(guī)劃未來。

心想事成的方法

舉一個靈修社團的例子。在這樣的社團里,孩子們往往被日復一日地告知,我們的終極目標是純粹地服務(wù)于主。但與此同時,身邊卻有那么多感官享樂和偏離正軌的事情在發(fā)生,于是那個終極目標會變得越來越模糊和遙遠,甚至令人感到索然無味。然而,如果孩子們能全力以赴地投入各項短期目標,就會幸福地在奉愛文化的熏陶下一年一年地成長起來,越來越接近終極目標。他們的生活中需要激情、探險和成就感。

我之所以在熱情地探討這個話題,皆因我個人的所見所聞和親身經(jīng)歷。回顧多年來的生活,我不僅理解了我保持服務(wù)熱情的動力之源——我的靈性導師的仁慈,而且也看到了我的短期目標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有時,別人會告訴我們:“履行你的職責吧。”但是,宗教職責也是建立在個人能力的基礎(chǔ)之上的。我們不能把職責強加在人們身上,而應(yīng)當鼓勵人們遵循個人職責來生活。通過奉行個人職責,我們自然能全心接受永恒的職責。假如你的付出只是出于責任感,卻始終缺少激情,那么你會逐漸對生活感到失望,你甚至會覺得那些最愛你的人也會對你感到失望。然后,由于缺少生活的激情而萌生的焦慮感會以各種方式相繼呈現(xiàn)出來。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每個人都很瘋狂。有人因陶醉于愛之中而瘋狂,有人則因某種感官享樂而瘋狂,但問題是如何疏導這種“瘋狂”。當我們受天性的驅(qū)使熱烈地追求著某個目標時,我們的熱情和興趣會感染周邊的人,傳遞給他們一種力量。相反,如果我們常常無精打采,甚至天天垂頭喪氣,周圍的人也會變得虛弱無力,因為熱情的匱乏會悄悄滲透到每個人的意識之中,使我們追求目標的愿望變得越來越暗淡。

因此,在奧運會的項目中,同一個國家的運動員常常會同臺競技,爭奪同一塊獎牌。奪金者訓練的激情也影響了其他運動員。因此,由于一個人的榜樣作用,其他人也倍受鼓舞,他們共同構(gòu)成了一個充滿力量的奪勝軍團,爭先恐后地贏取更優(yōu)秀的成績。

如果我們對更高目標僅僅是聽聞而已,卻缺乏實現(xiàn)目標的相應(yīng)策略,那么就可能產(chǎn)生對最終目標的恐懼感,或者自欺欺人地認為目標已經(jīng)達到,其結(jié)果就會出現(xiàn)不少想各行其是卻老是逃避短期目標的人,因為他們唯恐顯得過于我行我素。有時人們會說:“別異想天開了。別太獨立了。只管去做就好了。”然而,人人都有某種獨特的能力和天性,他們依然可以用來服務(wù)社會、服務(wù)師長、服務(wù)神。

只要有可能,我們就應(yīng)當從事一些更符合天性的活動,尤其在我們的靈修過程中。即便我們不能總是想到主,主也會為我們提供取得進步的其他方法,他會為我們提供真實可行的短期目標。主是活躍的,當我們找到了駕馭心意并服務(wù)于主的方法時,我們的感恩之情也將與日俱增。

衡量目標

為了避免追求虛幻的或事與愿違的目標,我們應(yīng)當首先認清,哪些是我們在生命中真正要尋求的目標,然后再設(shè)定出至達這個目標的途徑。假如我們想對某些教義或哲學迅速地做一個評價,就可以率先提出一個簡單而關(guān)鍵的問題:“如果正確履行了這套程序,最終可以達到什么樣的目標?”哲學也好,宗教也好,神學也好,都會提供一個人們可以到達的特定目標,只要人們遵循程序達到完美,這個目標就一定可以實現(xiàn)。無論是建設(shè)一個地球上的天堂,感知宇宙的能量,還是練就一身玄秘本領(lǐng),每一種程序都有特定的要求。最為重要的是,為了到達終點,一個有抱負的人必須培養(yǎng)一種與期望中的目標相關(guān)連的意識。

人們有時會問:“世界上那么多哲學思想,其目標不都是一致的嗎?”然而,如果深入細致地探究一下各種途徑的終極目標,你會發(fā)現(xiàn),它們的目標和終點其實不盡相同。如果一個人在某個大學攻讀了某個學位,怎么可能指望他最終獲得一個完全不同的學位證書呢?一個人想在某個領(lǐng)域獲得一個證書,而且修完了所有的課程,自然會獲得一個相應(yīng)的學位。既然如此,在選擇專業(yè)之前,一個人必須提出合理的問題:“如果能通過該專業(yè)的全部科目,可以拿到什么樣的學位?”正如我們做學術(shù)評估,或者評價生活中的其他問題,對于靈性生活我們也應(yīng)當做出重要的評估。

有的人設(shè)立目標之后,可能會感到吃驚,甚至有些不適應(yīng)。但是,如果這個目標適合他們,就應(yīng)該詢問第二個問題:“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應(yīng)該怎么做?”即便其中的一些規(guī)范原則難以立刻接受,對這些要求的理解依然有助于一個人把握正確的前進方向。至少,就算無法身體力行,最終的目標仍可以銘記在心。這樣,一個人就可以盡可能地接近目標。不過,如果這個目標并不是他們想要的,那么,就可以采用另一套系統(tǒng),以便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

如果一個人并不期望達到某個目標,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履行某個程序,那么就可以詢問第三個問題:“認真執(zhí)行這個程序的人是否實現(xiàn)了這個目標,如果是,他們獲得了什么樣的成就?”我們應(yīng)當研究一下已經(jīng)實現(xiàn)目標的人,因為我們盼望在實現(xiàn)目標之后,也獲得與他們相似的經(jīng)驗和品質(zhì)。

假如我們找到了一個適合自己的目標,但卻缺乏實施的能力,就必須明白一點,除非我們能正確地踐行這套程序,否則是不可能達到這個目標的。如果我們真的對這個目標情有獨鐘,這就意味著,我們必須要符合所有的要求才行。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假如我們不想做那些必不可少的事情,就真的需要誠實地問一問自己,那個目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有時,我們也許并不熱衷于終極目標,那就應(yīng)當實實在在地另辟蹊徑,并遵循必要的修習程序。不過,要達到某個特定的目標,我們也許不想嘗試所有的步驟,也就是說,我們應(yīng)當找到一個程序,然后按部就班地去做,直到真正地達成這一目標。

找準計劃

一旦明白了自己要追求的目標,接下來就是制定策略,想辦法保持自己的熱情。反觀自己的生活,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最讓人愉快的就是投入到一個計劃或項目中,全神貫注,心無旁騖。生活的方式多種多樣,但是當我們凝神專注時,便獲得了一種駕馭心意和思想的能力。當心念無法鎖定在特定的目標上時,就會心神渙散,飄忽不定。心意一旦波動,就會導致憂慮、憤怒、孤獨、自卑,因為這類精神傾向始終存在于每個人身上。有時,當你有了一個讓你為之激動的計劃和目標時,你的全部精力似乎都凝聚到了一點,你很快會取得突飛猛進的成績。

每個人的計劃都不盡相同。比如,寺院或廟宇里的修行者會問:“住在廟里的人沒有家庭和孩子,只是忙于寺廟中的服務(wù),他們的目標是什么?”在這種情況下,這些人的目標并不直接關(guān)乎世俗事務(wù),而是圍繞著日常修行服務(wù)中的點點滴滴。再舉個例子,有的人會計劃在六個月里通讀經(jīng)典,或在年底之前改善整個社團或個人的狀況等等。每個人都應(yīng)該為自己選擇一個能為之傾注心力的目標,這樣,在個人的生活之旅上,就會時刻感到生機盎然,因為你每一天都在接近既定的目標。思想上的松懈無疑是很危險的。我們的心意和周圍的環(huán)境不斷地在向我們發(fā)出挑戰(zhàn)和威脅,為了抵達最終極的目標,我們必須謹慎防備,積聚更大的內(nèi)在力量。

我們應(yīng)當更深入地審視自身的生活。當你在實施著一個具體的計劃或活動的時候,生活會變得異常豐富多彩。但是,當你在重復每天的常規(guī)事務(wù)時,有必要留意一下這些活動給你的心態(tài)和思想所帶來的影響。這就好比有的人常常參拜寺廟、修道院、教堂、清真寺、猶太教堂,但除非他們在生活中有特定的追求,有明確的目標要實現(xiàn),否則依然會感到不快樂。心意的力量不可小覷,我們應(yīng)該巧妙地將它引入奉獻與愛心的文化。如果我們不支配它,就會被它支配。

我曾經(jīng)參加過一次意義非凡的活動——將我們靈性導師的著作送到博物館、圖書館、大學和教授手里。我們一行人來到靈性導師面前,握著紙筆,大家都盼望著能得到他給我們的一些具體而獨特的指導,好幫助我們實現(xiàn)目標。但是我的靈性導師卻只說了短短一句話:“你們盡力而為就可以了。主會幫助你們的。”有時,我們在生活中所得到的指導十分尋常,但也應(yīng)該好好吸收,并把它運用到具體的目標中。雖然這個訓示看似簡單,但卻蘊含著力量,一旦接受,就會獲得巨大的成功。我們接受了這個簡短的訓示,最后竟取得了超乎想象的成功。在我們的團隊里,有幾個極富創(chuàng)造力和智慧的人,于是我們每個人都設(shè)定了短期的目標和策略,這些短期目標為我們的長期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請你花一些時間分析一下自己的性格傾向,找到那些能激發(fā)你熱情的活動。在你的生活或靈修中,有哪些事情會令你充滿活力、興奮莫名?找準方法,努力實現(xiàn)這些個人目標,你一定會變得更加快樂。再重申一下,請你用一天的時間,把所有的書放到一邊,寫下你個人的短期目標,以及實現(xiàn)這些目標的計劃。

規(guī)范戒律新解

在古老的韋達社會制度中,人們奉行一種“四社會階層與四靈性晉階”的制度(梵文:varnasrama),這樣的制度可以幫助人們提高個體和整體的思想意識。每個人的才能和特質(zhì)都各有千秋,這種理想的制度鼓勵每個人視其天性做相應(yīng)的服務(wù),奉獻于神和社會。雖然我們會根據(jù)我們的工作性質(zhì)和靈性生命階段奉獻自我,但我們最終都知道,所有的社會階層和靈性生命階段都是次要的,只不過是至達更高境界的一種手段。

然而,這種社會性兼靈性的制度至今依然存在于現(xiàn)實生活中,構(gòu)成了服務(wù)神的活動中的一部分。偉大的圣哲告知我們一個終極的真理,即我們永恒的身份遠遠超越于軀體的意義。愛不受任何一種身份的束縛,因為愛超乎所有這些范疇。但是,這些外在的類別卻可以作為短期目標發(fā)揮作用,幫助我們進步。舉個例子,根據(jù)《韋達經(jīng)》的描述,人是三種物質(zhì)自然態(tài)的混合體:善良、激情和愚昧,不同的人處于不同的形態(tài)。如果一個陷于愚昧態(tài)的人誠心服務(wù)主,便能晉升到激情態(tài),然后到達善良態(tài)。有時我們會在不同的時刻,在不同的自然態(tài)中從事活動,但只要信心堅定、全力以赴,就能獲得自然的提升。

至尊主告訴我們,每個人都行走在他的道路上,無論我們的愿望如何,都可以服務(wù)于他。

akamah sarva-kamo va

moksa-kama udara-dhih

tivrena bhakti-yogena

yajeta purusam param

或無欲無求,或追求解脫,或貪戀功利性的結(jié)果,凡此種種,皆應(yīng)盡其所能地敬仰至尊主,以求完美,并最終到達知覺主的境界。

——《圣典博伽瓦譚》2.3.10

《圣典博伽瓦譚》告知世人,哪怕還有無數(shù)世俗的欲望或者解脫的想法,人也應(yīng)當尋求主。主首先告訴我們以某種方式走近他,然后為我們的成長做出了種種安排。比方說,如果學生不明白老師講的課,老師就要想辦法換一種方式來教導學生。老師希望學生能學業(yè)有成,因此始終把最終目標放在首要的位置。同樣,我們也必須銘記終極目標,否則,在工作和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很可能會把工作和知識誤作終極目標來對待。

至尊主需要的東西定然遠遠超越外在的活動表現(xiàn),盡管如此,他仍然給予每個人選擇的機會。假如我們以為主只關(guān)心這些規(guī)范戒律,那么我們的服務(wù)就會變得機械,內(nèi)心變得麻木,我們會忘記主真正期望的是我們能常常地想念他。所有的活動,目的都是為了愛他和憶念他。著作《教誨的甘露》中說,對規(guī)范戒律的過分執(zhí)著也會使人墮落。

atyaharah prayasas ca

prajalpo niyamagrahah

jana-sangas ca laulyam ca

sadbhir bhaktir vinasyati

當一個人過分拘泥于以下六種活動時,會不利于奉獻服務(wù):(1)吃得過多或聚斂過多的財富;(2)為了達到難以企及的世俗事物而過于努力;(3)不必要地談?wù)撌浪自掝};(4)僅僅為了遵守規(guī)范而不是為了提升靈性,或者排斥經(jīng)典中的規(guī)范戒律,隨心所欲,獨立行事;(5)和物欲薰心的人過深地接觸;(6)貪戀世俗的成就。

在此,應(yīng)重點關(guān)注第四點。我們既不要認為規(guī)范戒律是靈修的全部,也不要輕視它。規(guī)范原則是奉獻與愛的前提,但與此同時,我們更應(yīng)該提升靈性文化的內(nèi)涵。

小成就激發(fā)大熱情

對于自我在這個物質(zhì)軀體和物質(zhì)世界中嚴峻的境況,我們應(yīng)當有一定的認識。虛幻的物質(zhì)能量無處不在,隨時有可能將我們俘獲,除非我們能充分地把握好自己的心意。偉大的外士納瓦圣哲巴克提維諾德·塔庫爾解釋說,除非你是一位徹底而純粹的圣人,否則你的心總是在尋求滿足和刺激。心靈的活動應(yīng)當給我們帶來愉悅,使我們對自己的責任、環(huán)境、服務(wù)以及情感都感覺良好。沒有精神上的支持,人是不可能漫無目的地從事一項工作的。我們可以加入一個社團、一個機構(gòu)或一個教會,遵照權(quán)威人士的指導暫時性地從事某項工作,但是如果缺少某種精神層面的意愿,或者在努力追求終極目標的過程中沒有機會致力于個人目標的實現(xiàn),那么我們注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障礙和困擾。

我并非在暗示大家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相反,這種混亂無序算不上靈修生活,因為這種心態(tài)會將靈性文化低俗化,讓虔誠的情懷變得膚淺而空洞。時常會看到一些人,看似在修行,卻缺少至達終點的具體手段,結(jié)果他們陷入了僵局,甚至對靈修之途產(chǎn)生疑惑,認為這條途徑是不現(xiàn)實的。有了短期的目標,我們就會對下一個目標產(chǎn)生迫切的期待,然后是終極目標。很多奧運會的選手就是通過短期目標的不斷實現(xiàn),最終摘到了夢寐以求的金牌。最后,他們會想:“我要做世界第一。我知道,只要經(jīng)過訓練,這個目標完全有可能達到。”即便他們沒有馬上贏得金牌,屈居亞軍,他們也會更加努力,爭取下一次比賽的成功。當目標越來越清晰可見的時候,他們也會越來越全力以赴,心無旁騖。

同樣,當我們致力于短期目標時,思想和精神都會沉浸其中。隨著目標的接近,信心也越來越強大,當目標符合我們的特點和個性傾向時,我們會感到由衷的喜悅。心中的這份熱情會讓我們感念造物主并愿意把我們的一切敬獻給他。愛是我們的終極目標,是不容忽視的。與此同時,忽視短期目標也存在危險性,因為這會讓我們停滯不前。如果對終極目標失去了信心,那么你在一開始就已經(jīng)被打敗了。我們會給偏離目標或庸碌無為尋找各種合理化的借口,并對整個過程產(chǎn)生疑慮。從另一方面而言,如果我們無法達到既定的短期目標,不能正確地駕馭自己的心意和感官,就很容易失控。如果對靈修與奉獻服務(wù)失去了熱情,感官享樂的熱情就會越來越強。

學者圣茹帕·哥斯瓦米強調(diào)說:熱情至關(guān)重要。為什么?若缺乏熱情,人很容易拘泥于生生世世積累的思維定勢之中,被感官和環(huán)境所奴役。最為重要的是,要破除物質(zhì)型態(tài)對我們的影響,信心是極為重要的,而這種定力的培養(yǎng)并非一夜之間就能達到完美。如果有的人能很快做到,那也是因為他在靈性上的積累已經(jīng)達到了一定的高度。

當內(nèi)心中有了最終極的目標時,我們還要細細地審視一下自己每天的生活,檢查一下各個目標是否符合自己的個性傾向以及所處的境況。我們希望找到那些特定的目標,并借助這些目標愉快地為社會、家庭、自身以及我們的使命做出貢獻。當靈性上的追求充盈著我們的心靈并讓我們?yōu)橹駣^時,物質(zhì)的假象就不會如此強烈地糾纏或襲擊我們了。每個人都必須審視一下自己的特點,認識自己的能力,并找到相應(yīng)的那些能給予我們鼓舞和熱情的事物。這樣,便可以一直行走在這條心靈之途上,一直通向終極的目標。

堅定信念

《韋達經(jīng)》涉及終極目標,因為終極目標是必須銘記于心的。我們需要時常提醒自己終極目標的存在性和必要性。通過一系列的努力,我們可以真實不虛地到達那個目標,并且接近最終的成就。

在《博伽梵歌》(2.41)中,奎師那說:

vyavasayatmika buddhir

ekeha kuru-nandana

bahu-sakha hy anantas ca

buddhayo ’vyavasayinam

在這條道路上的人意志堅定,目標專一。庫茹族的寵兒啊!猶豫不決的人,其智慧如枝蔓叢生,千頭萬緒。

那些走在這條路上的人都有一個終極的目標:培養(yǎng)純粹的愛,回歸靈性的國度。然而,我們所生活的環(huán)境常常充斥著各種假象,一個人很容易被這些假象征服,變得智性薄弱,猶疑不定,偏離正確的方向。但是,假如我們的方向是確定的,就不易淪落為各種誘惑的犧牲品。

通過一步步的成功,我們的信心、決心和熱情都在增長,最終可以實現(xiàn)宏偉的目標。我們有一個清晰的終極目標。每天,我們開啟創(chuàng)造的大門,讓意識啟動,為我們的世界多貢獻一份自我的力量。短期目標的實現(xiàn)所帶來的進步會給我們注入熱情,使我們沿著這條道路不斷前行,直到實現(xiàn)我們的長遠目標。

一對師徒的故事

有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個迫切想得到證悟的門徒,也許有人已經(jīng)聽過。這個門徒一心想做一個好弟子,所有該做的事都做了,但不知怎的,似乎還是沒有開悟。于是他常常纏著師父,抱怨自己的處境。他想知道,什么時候才能獲得自我覺悟,如何才能達到這個目標。但是,師父似乎沒有把他的疑惑放在心上,連句答復都沒有。

一天,師徒二人在河邊散步。師父讓門徒走到水里,突然間,他把門徒的頭使勁按到水下,幾乎把這孩子淹死。門徒大驚失色,不明白一直愛惜徒弟的師父怎么會做出如此古怪的事情。當氣息越來越弱的時候,門徒只剩下一個念頭,那就是如何把頭拼命掙脫出水面,好喘上一口氣。

就在門徒差不多快淹死的時候,師父一把將他的頭拽出水面。師父用嚴肅的口吻語重心長地解釋道:“我把你的頭按在水里的時候,你只想著一件事情,如何透上一口氣。你整個知覺都集中在這個目標上,拼盡了全力想活下來,得到解脫。什么時候你能竭盡全力,不受任何干擾,一心只想著培養(yǎng)對神的愛,你就真正覺悟到自我了。當你對神的愛和仁慈有了不顧一切的渴望時,你的終極目標也就實現(xiàn)了。”

問答錄

問:“我們?yōu)槭裁椿钪俊?

答:我是一個微不足道的人,但是我把照顧他人,尤其是幫助那些致力于超然追求的人,當作是最有意義的事情。你說得很對。如果我們只知道不停地工作,卻從來不真實地反觀一下自己的思想和意識,那么最后肯定會出問題。如果我們不能培養(yǎng)一種靈性上的追求,就會對靈性之外的事物產(chǎn)生興趣。舉個例子,你們中有些人可能覺得沉浸到書里是件難事,但是,你如果能把你學過的經(jīng)典,比如《博伽梵歌》和《圣典博伽瓦譚》講述給別人聽,那么你就會深入到這些書里去。與別人共同分享的愿望會促使你從經(jīng)典中獲得更多的領(lǐng)悟。當你設(shè)定了這樣一個目標時,你就會專心致志。相反,如果沒有與人分享的愿望,書里的內(nèi)容就無法達到內(nèi)化。

回憶起童年,很多人都曾經(jīng)癡迷于某件事情。有的人喜歡繪畫課,上課的鈴聲一響就歡呼雀躍,熱情高漲。他完全投入到繪畫課中,因為他喜歡。但是,如果他不得不上一堂數(shù)學課或歷史課,那就像上了刑場一樣。坐在教室里,聽著老師一成不變的語調(diào),簡直度日如年。就算他得了一個好成績,也沒有學到什么真東西,因為他只是逼著自己記住了一些死知識而已。我們都知道,那些令我們感到興奮的活動才是真正能吸引我們的,只有在這時,我們才能給予社會,給予我們自己。

問:人們?nèi)绾螌υ緟挓┑珔s不得不做的事情逐漸產(chǎn)生興趣?答:要回答這個問題,還可以引用同一個例子。有些學生因為厭煩某些科目退了學,可是,還有的孩子雖然也厭倦這些科目,但是因為有其他感興趣的東西,所以他們還堅持留在了學校里。有些課程或者課外活動讓他們著迷,所以他們一直堅持上學直到畢業(yè)。人不可能對所有遇到的事情或必須學習的事情都興趣盎然,但是假如他們一直找不到可以激發(fā)熱情的領(lǐng)域,那就容易出現(xiàn)問題。一個博學的祭師或許會對清掃庭院或清洗盤子感到頭疼,但是因為有其他的目標在吸引著他,所以他會把鍋洗得干干凈凈,然后把時間花在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上。如果這個祭師把盤子洗得既快又好,就可以上樓用上四個小時習文誦經(jīng)了。最危險的是,一個人對任何有意義的事情都感到索然無味,如果這樣,他就會把大量的時間用在酗酒、吸毒或其他各種各樣的感官刺激中。

問:通過設(shè)定小目標來步步實現(xiàn)大目標的方法果真奏效嗎?

答:我們的終極目標常常會高懸在頭頂上方,甚至給我們造成一種挫敗感。終極目標有時顯得如此遙遠,使我們感到自卑、憂慮,甚至會削弱我們的實際能力,使我們對目標本身產(chǎn)生很深的困惑,甚至放棄努力。最后,我們甚至會失去達到目標的信心。這里讓我們再次認識了短期目標的重要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任何人都有能力創(chuàng)造奇跡,做出令人驚嘆的豐功偉績,但是,我們常常因為恐懼、缺乏信念、交友不慎或缺少計劃性而停下了通往更高階梯的腳步。盡管如此,即便我們的成功微不足道,這些小小的步子也會開啟我們的大門,使我們通向更偉大的可能性。

如今的運動員簡直在參加一場破記錄的競賽,他們不斷地取得在十年或二十年前是根本不可能獲得的超人戰(zhàn)績。雖然人的體能是有限的,但每年都有運動員刷新這些紀錄。現(xiàn)在的教練每年給心理學家和運動培訓師數(shù)百萬美元,用于培訓運動員的心理素質(zhì),教給他們視覺想象的技巧,鼓勵他們培養(yǎng)成功者的心態(tài)。運動員一旦有了這種心態(tài),成功便會接踵而來。這些培訓師要求運動員認識自己的成就,以便取得更大的收獲。很多贏家的心理素質(zhì)遠遠強于他們的對手。他們的運動技能可以說是不相上下,但成功常常垂青于心理素質(zhì)較強的那一方。

同樣,在我們的精神活動中,心神專注無疑會給我們的命運帶來重大的影響。因此,當靈修活動進展到某一程度,奉愛之心變得更成熟的時候,盡管我們還受物質(zhì)之軀的困擾,但我們依然可以在心中描繪靈性世界中永恒的活動。充滿奉愛的靈修生活進展到一定的階段時,祝福和覺悟便會隨之降臨,這就是當心意成為我們的朋友時所蘊藏的巨大力量。相反,當心意轉(zhuǎn)變成我們的敵人時,便會危機四伏。

問:為什么人們會害怕成功?

答:你的觀點很深刻。人不僅害怕失敗,也害怕成功。人的潛意識比顯意識更有力量。雖然我們也許會有意識地以某種方式表達自己的言行,但是,如果我們的潛意識一直在說“不”,最后潛意識一定會占上風。在“內(nèi)心對話”那個部分我們已經(jīng)討論過這個問題。有的人會逃離目標,因為他們害怕成功,或害怕目標背后的意義。但是,如果我們能更多地從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我們的恐懼心理就會減少,因為我們可以專注于給我們帶來快樂的那些成就本身,這樣,就不必為成功衍生出來的東西過分煩惱了。相反,我們可以一步步地工作下去,直到有能力實現(xiàn)更宏偉的目標。

盡管在整個過程中,我們肯定會面臨各種各樣錯綜復雜的因素和困難,但我們必須牢記,這個過程實際上非常簡單,它取決于你的心理活動。我們都希望把心意逐步轉(zhuǎn)變?yōu)樽類鄣娜耍瑫r不必恐懼各種誘惑,也不必畏懼深愛的付出。這就是靈性衛(wèi)士的使命。無論我們貧窮還是富有,健康還是不健康,從事著宏大的計劃還是簡單的服務(wù),我們都渴望來自神的愛的懷抱。無論生活中發(fā)生了什么,我們都要銘記,經(jīng)過了生生世世之后,主接受了我們,目的就是把我們帶到生命的這一個點上。只要培養(yǎng)了正確的心理,最后的層層覆蓋定會消融,圣主會微笑地看著我們走近他。他會希望我們不要在此刻失去堅定的意志。

雖然要做的事情很多,我們依然應(yīng)當學會不要把事情無端地復雜化。我們要明白,神覺的意義遠勝于建設(shè)龐大的工程,背誦無數(shù)的經(jīng)文,組織大型的運動,或者慶祝隆重的節(jié)日。這些活動若獨立來看,并不能帶給我們對神的愛。其實,我們和主早已有了連接,但是,為了讓這種連接成為現(xiàn)實,我們必須去除這些外在的假象。當我們通過短期目標獲得了一些凈化時,我們就會逐漸明白,終極的目標早已存在,只待我們努力去發(fā)現(xiàn)。

我們身處的環(huán)境正在變得越來越艱難,討論這些問題可以幫助我們尋覓到一條自救之路。當前,恐懼和迷惘的文化正在整個地球全面蔓延。隨著政權(quán)的交錯更迭,經(jīng)濟的風云變幻,人們的恐懼和迷茫在不斷地加速,而假象的力量更是滲透到了地球的各個角落。為了取代和抵消這種恐懼和迷惑,我們需要一種更強烈的愛的力量。在某種意義上而言,世界上其實只有兩種東西——愛與恐懼。當我們小心翼翼地把握了心意時,我們會表現(xiàn)出更多的愛,因為我們對自己的現(xiàn)狀和未來的變化感到喜悅。然而,假如我們的心意像脫韁的野馬般難以駕馭,那么過往的生命所留下的“舊磁帶”就會一遍一遍地重復播放。盡管有那么多外在的活動,假如我們的潛意識和這些“舊磁帶”的連接牢不可破,那么我們就會被擊潰,會被那種噪音完完全全地征服。

有一天,當我們回歸靈性家園的時候,我們會回首從前,明白這樣的掙扎是值得的。雖然我們的奮斗看起來如此艱難,我們曾經(jīng)接受過那么多的痛苦,但是終有一天,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其實一切如此簡單。我們只需要找到恰當?shù)奈恢茫邮軣o處不在的幫助。物質(zhì)的時間或許顯得如此漫長,但是和靈性的時空相比,其實只是稍縱即逝的瞬間,就好像我們離開永恒的家園僅僅短短數(shù)日而已。在我們的眼中,回歸靈性家園似乎時間漫長,任重道遠,幾乎不可能實現(xiàn)。但是,到了最后,過去的一切僅僅像一場惡夢。只要我們確定了長遠的目標,我們實現(xiàn)的每一個短期目標都會幫助我們一步步地接近這個終極目標。小勝仗最后會累積成一場大戰(zhàn)爭的勝利。靈性衛(wèi)士們,繼續(xù)你們的征途吧,勝利在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水县| 英山县| 买车| 应用必备| 崇义县| 巴东县| 西畴县| 吴忠市| 东丽区| 通许县| 杭锦后旗| 武城县| 仪陇县| 扶余县| 罗城| 荣成市| 商洛市| 中方县| 鄂托克前旗| 凤城市| 武冈市| 祁门县| 辽宁省| 海林市| 化州市| 宽甸| 申扎县| 科尔| 滦南县| 嘉善县| 平安县| 开封县| 德江县| 寻乌县| 娱乐| 边坝县| 渭南市| 同仁县| 阿克苏市| 清水县| 布尔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