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0章

雜揵度人品第三上

一人此生十二支緣。幾在過去幾在未來幾在現在。如是章及解章義。此中應廣說優波提舍。問曰何故作此論。答曰為止他義故。如毗婆阇婆提說緣起是無為法。問曰彼以何義故說緣起是無為法。答曰彼依佛經。佛經說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法住法界。如來成等正覺。為他顯現乃至廣說。彼以是義故說緣起法是無為。為止如是說者意故。緣起法墮在世中。若墮在世。當知緣起法定是有為非是無為。所以者何。無有無為法墮在世中。問曰若緣起是有為法。彼經云何通。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法住法界。乃至廣說。答曰應知彼經意趣。問曰彼經意趣云何。答曰彼經說因果決定義故。若佛出世若不出世。無明常是行因。行常是無明果。如是乃至生是老死因。老死是生果。如此義是彼經意趣。若如汝所解。彼經意趣。若佛出世若不出世。地常堅相。乃至風常動相。四大可是無為法耶。若佛出世若不出世。色常色相。乃至識常識相。如是諸陰。復是無為法耶。若佛出世若不出世。訶梨勒果迦中伽盧醯尼藥。常是苦味。復是無為法耶。如汝所說。若佛出世若不出世。四大諸陰。訶梨勒果迦中伽盧醯尼藥等。常是有為。如是緣起法。若佛出世若不出世。雖住法界亦應是有為。非是無為。是故為止他義欲顯己義。亦欲現法相相應義故。而作此論。

一人此生乃至廣說。彼尊者于此中。欲明五種義故。一者何以唯說一人。二者為說何等人。三者何以說此生。四者為說何等生。五者說何現在。唯說一人者。欲去經文煩鬧過故。若說一切眾生經文則煩。欲令無煩過故唯說一人。如說一人當知一切眾生亦爾。為說何等人者。若人經歷十二支緣。猶如登石亦如上梯。若過去無明行起現在前。能生現在識名色六入觸受。若現在愛取有起現在前。能生未來生老死者。說如此人。若過去無明行起現在前。能生現在識名色六入觸受。若現在愛取有不起現在前。不能生未來生老死者。此中不說如此人。若過去無明行。乃至能生未來生老死者。此中說之。如智揵度中所說。學人成就八種道跡。彼中為說何等學人。答曰若經歷諸禪三昧。猶如登石亦如上梯者。先入有覺有觀定。次入無覺無觀定。次入無色定。出無色定入滅盡定。出滅盡定起世俗心?,F在前者彼中說如此人若入有覺有觀定從彼定起。乃至入滅盡定。從滅盡定起。無漏心現在前者。彼中不說。若入有覺有觀定。從彼定起。乃至入滅盡定。從滅定起。有漏心現在前。彼中說之亦如經說。見此姊妹形容端正。彼于后時羸瘦老劣。復于后時見病著床席。復于后時見其已死。經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復于后時見其色青。乃至骨節散壞。彼中所說女人。要經上爾所時事。若不經上爾所時事。彼中不說。此中說一人者要經歷十二因緣。廣說如上。何以說此生者。若說現在生。當知說過去未來亦爾。為說何等生者。通此一身以生名說。說何現在者。說此一生現在。不說剎那現在。不說時現在。

一人此生十二支緣。幾在過去。答曰二謂無明行則止無前世所更事。二在未來謂生老死則止無未來世生事。八是現在識。乃至有則說因果相續。二是過去則止常見。二是未來則止斷見。八是現在則顯中道。問曰過去亦有十二支緣。未來亦有十二支緣。現在亦有十二支緣。何故說二在過去二在未來八在現在耶。答曰現在法。以因推果以果推因。現在以因推果者?,F在愛取有。是未來生老死因。生老死是其果。以果推因者。現在識名色六入觸受果。此因是過去無明行。以現在因推果。以現在果推因故。而作是說。此中說眾生數緣起法。如波伽羅那經所說。云何緣起法。答曰一切有為法。問曰此說彼說有何差別。答曰此說眾生數。彼說眾生數非眾生數。此說有根法。彼說有根無根法。此說有心法。彼說有心無心法。此說內法。彼說內外法。此文不了義。彼文了義。乃至廣說。緣起法有四種。一者剎那。二者相續。三者時。四者次第。此說剎那。彼說相續。此說時。彼說次第。問曰。此中何以唯說眾生數緣起法耶。答曰彼尊者依佛經作論。佛經中說眾生數緣起法。佛經是此論根本。是故彼尊者依佛經作論。問曰如是因論生論。以何等故世尊經中。唯說眾生數緣起法。不說非眾生數。答曰隨順有義是支義。此支隨順有故。是故唯說眾生數。不說非眾生數。如此經說眾生數緣起法。當知余經說有支。亦說眾生數緣起法。問曰緣起法緣生法有何差別。答曰或有說者無有差別。所以者何。如波伽羅那經所說。云何緣起法。一切有為法。云何緣生法。一切有為法。此義可爾。然亦應更求差別相。因是緣起。果是緣生。如因果。事所事。相所相。成所成。續所續。生所生。取所取。當知亦如是。復有說者。過去是緣起。未來現在是緣生。復有說者。過去是緣起。未來是緣生。復有說者。無明是緣起。行是緣生。乃至生是緣起。老死是緣生。復有說者。無明是緣起。老死是緣生。余十支是緣起緣生。復有說者。二在過去是緣起。二在未來是緣生。余支是緣起緣生。尊者富那奢說曰。此中應作四句?;蛴芯壠鸱蔷壣?。或有緣生非緣起。乃至廣作四句。緣起非緣生者。未來法是也。緣生非緣起者。過去現在阿羅漢最后死陰是也。緣起緣生者。除過去現在阿羅漢死五陰。諸余過去現在法是也。非緣起非緣生者。無為法是也。如法身經所說。諸無明決定生行不相離常相隨。是名緣起緣生。若無明不決定生行。或時相離不相隨。是名緣生非緣起。乃至生老死。亦應如是說。尊者和須蜜說曰。因是緣起。從因生法是緣生。復次和合是緣起。從和合生是緣生。復次起所起。生所生亦如是。緣起緣生是謂差別。

問曰此緣起法體性是何。答曰體是五陰。五陰是緣起體。是性是我。是物是相。已說體性。所以今當說。以何等故名緣起法。答曰或有說者。體性可起待緣而起故名緣起。復有說者。各各從異緣起故名緣起。復有說者。等從緣生故名緣起。問曰諸法或從四緣生?;驈娜壣壣?。云何等從緣生是緣起義耶。答曰。即以是事故。等從緣生是緣起義。若法應從四緣生者。三緣二緣則不能生。從三緣生者。二緣四緣則不能生。從二緣生者。三緣四緣則不能生。以是事故等從緣生。是緣起義。復有說者。法生時除其自體。余一切法與威勢緣。以是事故等從緣生。是緣起義。復有說者。等生是緣起義。如說一切眾生心等生等住等滅。復有說者。一切眾生等同此緣。故名緣起法。問曰如此眾生?;蛴星鞍隳鶚務摺;蛴泻蟀隳鶚務?。云何等同此緣耶。答曰前般涅槃者。于緣起法前少后多。后般涅槃者。于緣起法前多后少。以是事故等從同緣生。是緣起義。此中說時緣起法。有十二時十二支十二五陰。尊者奢摩達說曰。于一剎那頃。有十二支緣。若以貪心殺生。彼相應愚是無明。彼相應思是行。彼相應心是識。起有作業必有名色。起有作業必有六入。彼相應觸是觸。彼相應受是受。貪即是愛。彼相應纏是取。彼身口作業是有。如此諸法生是生。此諸法變是老。此諸法壞是死。此所說可爾。但此中說時緣起。有十二時十二支十二五陰。不說一剎那頃也。如識身經說。于前物愚故生愛。愚即是無明。愛即是行。分別前物是識。與識俱生四陰是名色。與名色相隨諸根是六入。六入和合是觸。觸所更是受。受所樂是愛。愛增廣是取。能得未來業是有。增長諸陰是生。諸陰變是老。陰散壞是死內熱是憂。發聲哀泣是悲。身心燋悸是苦惱。如是等事是大苦陰。種種厄難。問曰前說此說有何差別。答曰前說是一心。此說是多心。前說是一剎那后是多相續。

如施設經所說。云何無明。過去諸結是也。評曰不應作是說。若然者諸法則離自相。應作是說。云何無明過去諸結時。云何行過去諸行時。云何識相續心及眷屬。云何名色。已受生相續。未生四種色根。六入未具。一歌羅羅。二阿浮陀。三卑尸。四伽那。五波羅奢呵。如是等名曰名色。云何六入。已生四種色根。具足六入。此諸根未能為觸作所依。是時名六入云何為觸。此諸根已能為觸作所依。未別苦樂。不能避危害搊火觸毒把刃及諸不凈。是時名觸。云何為受。能分別苦樂避諸危害不搊火觸毒不把刃。離諸不凈。能生貪愛不起淫欲。于一切物不生染著。是時名受。云何為愛。具上三愛。是時名愛。云何為取。以貪境界故四方追求。是時名取。云何為有。追求之時起身口意業。是時名有。云何為生。如現在識在于未來。是時名生。云何老死。如現在名色六入觸受在于未來。是時名老死。復有說者。無明有二種。有破體無明。有不破體無明。緣行有二種。有思有思所造。行緣識有二種。有與悔俱有不與悔俱。識緣名色有二種。有愛處有不愛處。名色緣六入有二種有報有長養。六入緣觸有二種。有對觸增語觸。觸緣受有二種。有身受有心受。受緣愛有二種。有淫欲愛有資生愛。愛緣取有二種。有從見生有從愛生。取緣有有二種。有從內生有從外生。有緣生有二種。有一剎那有通一身。生緣老有二種。有眼所見有與慧所見。老緣死有二種。有剎那死有一身死。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行唐县| 清流县| 额济纳旗| 新干县| 丰台区| 泗洪县| 巫山县| 米脂县| 榆树市| 汝南县| 浏阳市| 齐河县| 二连浩特市| 花垣县| 荥阳市| 寿阳县| 涟源市| 德兴市| 曲水县| 凤山市| 临颍县| 金溪县| 栾川县| 舟山市| 鞍山市| 淮阳县| 大新县| 禹城市| 西华县| 松潘县| 永定县| 新密市| 武强县| 酒泉市| 陵水| 肥城市| 南阳市| 吉水县| 武山县| 德钦县| 隆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