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教育是社區范圍內的各種教育要素的綜合及影響的總和。隨著社會的發展,學校漸漸地不再只是社區中的一座“象牙塔”,而是越來越廣泛地同社區發生各種各樣的聯系。班主任要特別關注用社區資源(如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美術館、體育館)等社會公共文化體育設施,以及歷史文化古跡(革命紀念館、校外德育基地、校外實踐基地等)與社區力量(如老紅軍、老干部、老勞模、老教師、老科技工作者)來豐富學校教育的內容和意義。
三、班主任的素質結構
教師作為傳授人類文明、開發人類智慧、塑造人類靈魂、影響人類未來的巨匠,承擔著維護人類生存和推動社會前進的重任,是人類社會得以延續和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紐帶和橋梁。毫無疑問,無論是教育觀念的更新,還是教育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都取決于教師的綜合素質。
(一)班主任的知識素質
一位優秀班主任就是一名教育家。因為班級的管理、學業的教育是很深的學問,需要廣博的知識、豐富的經驗和管理藝術。心理學家林崇德認為:“從知識功能出發,教師的知識可以分為四個方面的結構內容:本體性知識、文化知識、實踐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這四個方面知識共同構成教師的知識結構。”[4]
1.本體性知識
本體性知識是指班主任所具有的特定的學科知識,也就是自己所教的學科的知識。一個人最佳的知識結構,主要是以自己所從事的職業與專業為基礎。一位班主任的職業知識首先是精通自己所教的學科,學生的年級越高,教師的威信越是取決于其本體性知識的水平。蘇聯教育科學院通信院士、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和教育實踐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教師應精通他所教的科目據以建立的那門科學,熱愛那門科學,并了解它的發展情況——最新的發現、正在進行的研究以及最近取得的成果。此外,本人若能熱心于本門科學正在探討的問題,并具備進行獨立研究的能力,這樣的教師則可成為學校的驕傲。”[5]對于本體性知識的掌握有如下四個要求:一是對所教學科知識的掌握要精深和廣博;二是既懂得本學科的歷史,又掌握該學科的新進展;三是與本學科相關的知識,例如,有關學科的知識背景、實驗知識以及科學方法論方面的知識等;四是能把本學科知識變成自己的一種學術造詣,并能清楚地表達出來。所以教師應該把自己有關的知識、學校里的資料、演示材料、學生的興趣、學生的知識背景等結合起來。教師扎實的本體性知識是個體成為一個好班主任的必要條件。
2.文化知識
德育工作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社會實踐活動,德育工作離不開各方面知識,因此,班主任還應具備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班主任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指導課外活動小組,其淵博的知識、開闊的視野、廣泛的興趣、敏捷的思維等,能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并能贏得學生的信賴和愛戴。淵博的知識是班主任在學生心目中樹立威信的重要因素。所以,班主任要像蜜蜂釀蜜一樣,博采眾長。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校及學校所從事的一切活動賴以確立的基礎,就是每個教師的多樣化的知識、豐富的智力生活、寬闊的眼界和在學識上的不斷提高。”[6]
3.實踐性知識
實踐性知識是指班主任在面臨實現有目的的行為中所具有的情境知識以及與之相關的其他知識,更具體地說,這種知識是班主任教育教學經驗的整合。它受到個人經歷的影響,許多方面具有個人特征,如教育風格。班主任的教育教學和管理不同于研究人員的科研活動,具有明顯的情境性。研究表明,優秀的班主任面對內在不確定性的教育教學條件,能做出復雜的解釋與決定,能在具體思考后再采取適合特定情境的行為。這就是教育教學的機智。俄國的教育家、心理學家烏申斯基認為教育機智實際是心理學機智或心理機智,就是對自己體驗過的各種各樣的“心理行為”的回顧;心理機智在我們的全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沒有它,人與人的交際來往是不可能的。他又指出了心理機智在教育中的廣泛應用,認為教師教兒童,稱贊他或責罰他,選擇這種或那種教育手段,從這些教育手段中期待這種或那種后果,其根據不是別的,而是以自己的心理機智為基礎的,是以自己私人的心靈生活的比較廣泛的、真實的、明確的回憶為基礎的。
4.條件性知識
條件性知識是指班主任成功做好教育工作的專業性知識。包括教育科學、心理科學和公共關系學等方面的知識。
(1)教育科學知識。包括教育學、教育社會學、教育哲學和班主任工作方面的知識。
教育社會學是從社會學角度研究各種教育現象、教育問題及其與社會之間相互制約關系的學科。它運用社會學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社會結構與教育的關系、教育與學生社會化過程的關系等。在加強教育與社會的聯系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在青少年社會化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班主任應認真學習這門學科。
教育哲學是一門用哲學的觀點和方法研究教育基本問題的學科。它綜合教育學、教育史、心理學及其他教育學科的知識,對教育中的基本內容,用哲學觀點給以理論上的闡明。班主任學習這門課有助于從哲學的高度進行德育工作。
對于班主任提高教育工作藝術有直接幫助的是有關班主任工作方面的書籍,目前有兩大類,一類是操作性比較強的班主任工作方面的書籍,如《班主任工作漫談》《班主任工作藝術》等;另一類是理論性較強的班級管理理論方面的書籍,如《班級管理論》等。
(2)心理科學知識。包括普通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學校管理心理學和學校衛生學、心理衛生等方面的知識。
教育心理學主要研究學校教育過程中的心理現象。班主任掌握這些知識,才能為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學習創造各種條件,并在學校群體心理理論指導下科學地創建班集體。
社會心理學中關于班集體形成和發展的心理機制、集體的目標、組織機構、集體的規范和人際關系及集體輿論、風氣等因素對集體建設的影響理論,對班主任有效地組織和創建良好的班集體有直接幫助。
學校管理心理學是研究學校管理活動中的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班主任掌握了學生的心理規律,如學生的個性差異、中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有效管理的心理依據、中學生班集體形成與管理的心理規律、中學生的自我意識特點與自我管理的心理規律、學生素質培養、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發展規律,可以大大提高管理效能,從而促使學生健康成長與發展。
學校衛生學是研究如何保護和增強兒童健康、促進青少年身體健康發育的一門學科。學校衛生學的根本目的是創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以保護青少年的健康,增強他們的體質,促進他們的發育,確保教育和教學任務的順利實施和完成。
(3)班主任應掌握一些公共關系學知識。當今社會是個開放的社會,現代學校也應是開放的學校,和家庭、社會建立廣泛的聯系,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立體化的教育網絡。班主任正是聯系家庭、社會的“橋梁”。掌握一些必備的公共關系學知識,班主任才能更好地協調各種教育力量。
(二)班主任能力素質
能力是順利完成活動的必要條件。為了卓有成效地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班主任必須具有較高的完美的能力。“非學無以廣才”,無才豈能有識,而在新水平“識”“才”基礎上的“學”,則又必然獲得更高層次的效益。班主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班級活動的效率和學生身心發展的速度和水平。
1.獲取信息、更新知識、開拓創造的能力
班主任是學生心目中的知識巨匠、智慧的化身,應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望、明確的學習方向、周密的學習計劃、堅韌的學習意志和獨立的思考、透徹的理解、及時高速度攝取知識和信息的能力。不僅要肯于學習,還必須善于學習,具有較強的攝取能力。班主任攝取能力的強弱不僅影響著自身的發展,還影響著學生智能的深度和廣度。班主任工作是項創造性的工作,要把班主任工作做好,既不能重復別人,也不能重復自己,必須不斷更新,有新思維、新內容、新舉措,這就要求班主任有創造性和創造力,使學生總是處于新鮮感和新的追求之中,煥發出勃勃向上的活力。
2.了解研究學生的能力
班主任要科學地進行班級教育管理,必須獲得正確的信息材料,并進行認真分析,從而作出正確的決策。這就要求班主任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和高超的分析研究能力。班主任既要善于觀察和研究影響大、外部特征明顯、經常出現的問題,更要善于把握表現細微、偶爾出現、具有潛在影響的事件。學生身上閃光的品質,學生心中隱秘的活動,學生臉上流露出的異樣神情,學生生活中的異常行為,這一切即使剛剛露出端倪,并不會引起常人注意,做班主任的也應該盡早發現,或是因勢利導,或是防微杜漸。這樣,可以減少學生走歧路的機會,減輕或避免對學生身心健康的損害。所以說,班主任應具有進入學生心靈世界的本領,不是站在這個世界的外面觀望,更不是站在這個世界的對面發牢騷、嘆息、憤慨,而應該在這心靈世界中耕耘、播種、培育、采摘,流連忘返。能發現學生還沒有明顯表現出來的問題和閃光點,能發掘學生的潛在能力和積極因素,班主任就能掌握培養教育學生的主動權。
3.組織管理能力
班主任擔負著全面組織管理教育班級學生的任務。這就要求班主任必須具備良好的組織管理能力。如果不堅強而溫和地抓住管理的韁繩,任何功課的教學都是不可能的。因此,班主任應善于開展班級組織管理工作,善于確定班級發展方向和前進目標,擬定具體計劃和措施,堅決貫徹和實施,嚴格監督和檢查,及時反饋和調控。只有這樣,班主任才能把管理和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促使班級工作沿著科學的軌道順利前進。實踐證明,一定的組織能力是班主任所不可缺少的,它能保證教育活動有條理、有系統地開展,對班主任工作成敗起著重要作用。班主任組織管理能力的強弱,決定著這個班的面貌,也進一步影響著學生的成長。
4.明晰準確的表達能力
表達能力直接影響教育和教學的效果,是從事教育、教學、科研工作的重要手段和必備條件,是班主任的基本能力++++素質。一個干練的班主任教育學生,如同琴師操琴一樣,觸動著人類靈魂的心弦,刺激之、興奮之、鼓勵之、安慰之。表達分語言表達和非語言表達兩類。語言表達又分為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兩種表達形式。由于班主任多數是直接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口頭語言表達能力顯得特別重要。正如夸美紐斯所說:“一個能夠動聽地、明晰地教學的教師,他的聲音便該像油一樣浸入學生的心里,把知識一道帶進去。”這就要求班主任的語言要言之有物、真實可信,富有針對性;要言之有理,充滿著哲理情趣,富有教育性;要情理交融、聲情并茂,富有啟發性;要用語恰當、觀點正確,富有引導性。
5.教育應變能力和自控能力
靈活、機智的教育應變能力和冷靜、沉著、積極主動的自控能力,是一個合格班主任不可缺少的能力素質,是在教育教學上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這種能力集中通過兩個方面反映出來。一是反映在班主任通過自己的語言、聲調、動作、姿態、形象和心靈以至教育環境的氣氛去影響學生、感染學生、同化學生。二是反映班主任在教育中臨場應變的技巧,即“教育機智”——是指一種對于面臨的新的意外的情況,能夠迅速而正確地作出判斷,并且隨機應變地采取恰當而有效的教育措施以解決問題的能力。它反映了班主任的機敏性的心理品質,是班主任平時深思熟慮和積累豐富教育經驗帶來的結果,是建立在周密地觀察、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的基礎之上的,它突出地表現出因勢利導的教育藝術。面對紛繁、復雜,甚至瞬息萬變的教育環境,班主任必須依據教育對象的變化和條件的變化,抓住最佳教育時機,運用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巧妙點撥,以取得最優教育效果。
6.交往協調能力
這是現代班主任不可缺少的重要能力素質之一。它是時代的要求,是班主任出色完成教書育人任務所必需的。當今社會已進入信息時代,信息的迅速傳遞需要人們有廣泛的社會交往,因此,為了使班內外與校內外教育影響的方向、步調趨于一致,班主任要具有交往協調能力。班主任的社交能力不是搞庸俗的關系學,而應當是一種良好的心理素養。它要求班主任要善于和社會、學校、家長、學生協同工作,善于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增強教育力量的強度,調控學生發展方向。所以說,現代社會的班主任不僅在校內應是教育教學的行家,在校外也應當是出色的宣傳工作者和社會活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