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歐戰后中國社會文化思潮的變動(2)

如果說,上述西方戰后文化觀念的變動,是體現了克服自大心理以平等待人的取向,那么,東方的變動取向則是體現了克服自卑心理以自立立人。列寧說,第一次世界大戰喚醒了東方民族。戰后東方民族的覺醒不僅表現為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同時還表現為文化民族主義的凸顯。毛子水的《師友記》記載說,梁啟超赴歐考察,后即在巴黎近郊的美景村開始準備寫文章,其目的在為中國謀出路,尤其是為中國文化謀出路。[19]而泰戈爾則告誡說:東方民族要自立和助益世界,首先就要對自己的文化有信心,要“獲得精神自由,與西方人同站在文化的水平線上——假如這一著失敗,東方人珍貴的遺產,怕就要消滅,因為單模仿西方是無益而且可笑的”。[20]很顯然,從泰戈爾到梁啟超,東方的有識之士正是從歐戰的烈焰中感悟到西方文化必有所短,東方文化自有所長,因而認定東方民族的出路在復興固有文化以裨益世界,而不應是盲從西方。不管他們的文化運思實際上還存在著多少誤區,其基本的理路并不錯。泰戈爾有一個生動的比喻,他說:真理和鳥一樣,有時在天空翱翔,有時也須躲在巢里。巢的需要是無窮的,其建筑的法則是永久的。數世紀以來,東方人不曾留心給真理建一個巢,她單憑兩翼一味追求“無限”的境界,結果掉到了地上,受了傷,疼痛著求別人的救助了。“但是,如果因此便說天空的翱翔者與巢的建造者,這兩個是永不會聯合的,這話是對的嗎?”[21]比喻切當與否,姑且不論,但泰戈爾渴望東西文化平等對話的殷殷之情卻是躍然紙上。梁啟超主張借助西方文化來擴充中國固有文化,再以中國文化去助益西方文化,并使二者化合成全新的文化以造福人類,應當說,其文化取向與泰戈爾是相同的。梁漱溟相信中國文化的復興意味著世界文化的“中國化”,有失偏頗,這是近代中國文化民族主義發展到最高峰的一種情緒化的表現,受到了時人的批評,但人們又多忽略了這樣一點:他不僅主張“承受”西方文化,而且其世界文化“三種路向”說,又是以否定“西方中心”論,肯定文化多元發展為前提的。歐戰后在東西方分別出現了一部都主張多元論的有影響和引起了激烈爭論的文化專著,即斯賓格勒的《西方的沒落》與梁漱溟的《東西文化及其哲學》——這也許是偶然的巧合,卻具有象征的意義:“西方中心”論已告動搖,世界文化對話的新時代正在到來。

世界文化走向對話,其外爍特征是否定“西方中心”論,承認世界文化多元性和東西互補。此一文化觀念的變動在戰前已露端倪,但它在東西方具有確定的形態和表現出明確的趨向卻無疑是在戰后。“西方的沒落”、“歐洲文明的危機”、“世界化”、“東方文明的復活”、“復興中國文化”、“中國化”等等新的語言符號在戰后紛紛出現,本身就說明了這一點。它是西方資本主義文化衰墮和東方民族文化主體覺醒的產物。固然,真正實現世界文化對話,不是輕而易舉和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各國人民逐漸學會消除敵意、隔閡,實現和諧相處的長期而曲折的過程。對西方民族來說,真正徹底地消除民族優越感和霸權觀念,誠懇平等地與東方民族和諧相處,談何容易!同樣,對東方民族來說,復興固有文化以助益世界的目標是揭出來了,如何處理古今東西的關系,避免頌古非今和隆東抑西而陷于自我封閉,所面臨的誤區正多。但是,盡管如此,世界文化對話的時代畢竟已經到來,它不能不影響到戰后中國社會文化思潮的變動。

[1][法]韋拉里:《韋拉里論理智之危機》,吳宓譯,載《大公報·文學副刊》,1928-03-05。

[2][德]雷赫完:《孔子老子學說對德國青年之影響》,吳宓譯,載《學衡》,第54期,1926-06。

[3]王光祈:《德國人之傾向東方文化》,載《亞洲學術雜志》,第2期,1921-11。

[4][印度]泰戈爾:《東與西》,愈之譯,載《東方雜志》,第20卷第18號,1923-09-25。

[5]君實譯:《新歐洲文明思潮之歸趨及基礎》,載《東方雜志》,第16卷第5號,1919-05-15。

[6][英]羅素:《中國問題》,秦悅譯,153頁,上海,學林出版社,1996。

[7]傖父:《大戰爭與中國》,載《東方雜志》,第11卷第3號,1914-09-01;第4號,傖父:《大戰爭之所感》,載《東方雜志》,第11卷第4號,1914-10-01。

[8]瞿秋白:《餓鄉紀程——新俄國游記》,見《瞿秋白文集》(一),26頁,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3。

[9]胡適:《我們對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態度》,見《胡適文存三集》,卷1,3頁,上海,亞東圖書館,1924。

[10][英]雷蒙·威廉斯:《文化與社會》,高曉玲譯,374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

[11][美]馬文·佩里主編:《西方文明史》,下卷,胡萬里等譯,368頁、454~455頁,北京,商務印書館,1993。

[12][德]奧斯瓦爾德·斯賓格勒:《西方的沒落·導言》,齊世榮等譯,34頁,北京,商務印書館,1963。

[13][美]葛達德、吉朋斯:《斯賓格勒之文化論》,張蔭麟譯,載《學衡》,第63期,1928-05。

[14][英]查理·弗蘭西斯·愛金孫:《西方的沒落·英譯者第一卷序言》,9頁。

[15]《斯賓格勒西土沉淪論述詳》,載《大公報·文學副刊》,1928-02-13。

[16]蔡元培:《五十年來中國之哲學》,見高平叔編:《蔡元培全集》,第4卷,381頁,北京,中華書局,1984。

[17]高寶壽:《最近文化史之趨向》,載《東方雜志》,第20卷第13號,1923-07-10。

[18][印度]泰戈爾:《東與西》,愈之譯,載《東方雜志》,第20卷第18號,1923-09-25。

[19]毛子水:《師友記》,138頁,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8。

[20]化魯:《臺莪爾的東西文化聯合運動》,載《東方雜志》,第20卷第2號,1923-01-25。

[21][印度]泰戈爾:《東與西》,愈之譯,載《東方雜志》,第20卷第18號,1923-09-25。

二、馬克思主義者、西化派、東方文化派

歐戰成為世界歷史發展轉變點,包含著兩大特征:一是世界文化走向對話;一是十月革命誕生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標志著人類歷史進入了無產階級和社會主義革命的新時代。二者自有其內在的聯系。緣于國人對此感悟不同,戰后中國社會文化思潮面臨著新的變動。

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幾與歐戰同步。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們既奉西方文化為圭臬,為了保持自己所崇敬的西方文明的圣潔形象,最初總是把這場殘酷的戰爭說成是代表西方文明正宗的法蘭西文明與德國軍國主義即正義與邪惡間的較量。這說明他們不僅未能看清歐戰的實質,且未感受到世界潮流的變動。但是,戰后強權主義有增無減的現實,尤其是受俄國革命的感召,以李大釗為代表的新文化運動的左翼,開始轉向以俄為師,接受馬克思主義。早在1918年李大釗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一文中,即已感悟到“桐葉落而天下驚秋”,法蘭西文明已成明日黃花,俄國革命則若春天的驚雷,預示人類文明的發展正經歷“絕大之變動”。其后他又連續發表了《庶民的勝利》、《Bolshevism的勝利》、《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等重要文章,更進一步明確指出了歐戰是“資本家的政府”間的不義戰爭,而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則開辟了世界歷史的新紀元。同時,他第一次將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向國人作了全面的介紹。李大釗開始由一位激進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轉變成了馬克思主義者。在李大釗等人的影響和帶動下,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刊物和社會主義的團體像雨后春筍般在全國各地紛紛涌現出來。當時有人這樣寫道:“一年以來,社會主義底思潮在中國可以算得風起云涌了,報章雜志底上面,東也是研究馬克思主義,西也是討論鮑爾希維克主義,這里是闡明社會主義理論,那里是敘述勞動運動的歷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會主義在今日中國,仿佛有雄雞一唱天下曉的情景。”[1]盡管其時許多人對社會主義的理解尚屬幼稚,但李大釗等人的實踐畢竟表明,“五四”后的新文化運動已超越了自身,成為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運動了。

與李大釗等人相反,以胡適為代表的新文化運動的右翼,對歐戰后世界潮流的變動,卻是無動于衷。丁文江以為西方政治家、教育家缺乏科學知識的修養才是歐戰發生的真正原因,吳稚暉干脆說歐戰的發生,是貧窮的東方民族引起的,“是余中國人之罪”。這類說法很能代表這部分人的見解與心緒。胡適信仰實驗主義,在政治上堅持自由主義,主張“好人政府”和由一點一滴做起的社會改良主義,反對俄國式的“過激革命”。他強調“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目的是反對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一次,胡適經俄國赴歐,李大釗曾讓人勸他不要西去,徑直回國。但胡適不能聽,堅持“往西去”,經由美國而歸。此事具有強烈的象征性。李大釗等人轉而“以俄為師”,胡適等人卻堅持“往西去”,以美國為師,新文化運動隊伍的分裂便成了不可避免。1919年夏,在李大釗、胡適之間發生了“問題與主義”的著名論爭之后,新文化運動中的馬克思主義與自由主義兩派,終歸分道揚鑣。

戰后,新文化運動的分裂固然引人注目,但東方文化派的異軍突起,也同樣令時人刮目相看。所謂“東方文化派”,并無明確的界定,它是其時持論激進的年輕的馬克思主義者用以泛指歐戰后力主反思西化并以復興中國固有文化為己任的一派人,意存調侃與貶斥。例如,鄧中夏說:“這一般新興的反動派,我們替他取一個名字,叫作‘東方文化派’”。[2]其主要的代表人有:梁啟超、張君勱(玄學派),梁漱溟(后來的農村建設派代表),章士釗(1925年創辦《甲寅》雜志,又稱“甲寅派”代表),吳宓、胡先骕、梅光迪(1922年創辦《學衡》雜志,又為“學衡派”代表)等。東方文化派內部派別林立,個人情況也多不同,但他們對于戰后世界潮流變動的感悟,理路相類:歐戰是西方文化過于趨重物質文明而忽略精神文明的必然結果。西方文化破綻百出,相形之下,東方文化趨重精神文明是其優長,自有它獨立的價值。東方文化派同樣主張社會改良,抵拒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東方文化派各人開出的救治中國的處方不盡相同,如“走孔子的路”、“以農立國”、“農村救國論”等等,但強調從東方文化吸取詩情卻是共同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华市| 乌拉特后旗| 南郑县| 日喀则市| 临海市| 津市市| 寻乌县| 伽师县| 阜南县| 榕江县| 密云县| 青阳县| 桑植县| 紫金县| 图木舒克市| 新丰县| 湖南省| 台山市| 绥化市| 岳池县| 区。| 卢龙县| 克什克腾旗| 柘荣县| 万荣县| 读书| 保德县| 秦安县| 罗山县| 会宁县| 青海省| 新宁县| 大安市| 白朗县| 云和县| 洛阳市| 西吉县| 乌海市| 潮州市| 朝阳市| 宜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