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混合式”訴訟模式的新樣本——國際刑事法院訴訟程序概要(3)

(3)簽發逮捕證或者出庭傳票、決定羈押或者釋放被逮捕人。為保護被調查人的人身自由權利,《羅馬規約》對于逮捕和羈押規定了司法審查原則,這包括逮捕的事先審批原則和羈押的司法裁決原則。根據規約第58條的規定,對于需要逮捕的被調查人,檢察官無權自行決定,需向預審分庭提出逮捕申請,預審分庭在審查檢察官提交的申請書和證據或其他資料后,如果認為有合理理由相信實施了本法院管轄權內的犯罪且有逮捕的必要性,則應對某人發出逮捕證。有逮捕必要是指為確保該人在審判時到庭、確保該人不妨礙或不危害調查工作或法庭訴訟程序、在必要的時候為了防止該人繼續實施犯罪或實施法院管轄權內產生于同一情況的有關犯罪。逮捕證的內容應當全面,具體應包括該人的姓名及有關身份的任何其他資料、要求據以逮捕該人的本法院管轄權內的犯罪的具體說明以及被控告構成這些犯罪的事實的摘要。如果預審分庭認為有合理理由相信該人實施了被控告的犯罪,而且傳票足以確保該人出庭,則應發出傳票,傳喚該人出庭。傳票的內容應包括該人的姓名以及有關身份的任何其他資料、指定該人出庭的日期、該人被控告實施的本法院管轄權內的犯罪的具體說明和被控告構成這些犯罪的事實的摘要。對于被逮捕的人移交國際刑事法院之后,預審分庭應盡快舉行初步到庭聽訊,被逮捕人有權申請在候審期間暫時釋放,預審分庭應作出繼續羈押或者有條件或無條件釋放的決定。不僅如此,預審分庭還應定期復議有關釋放或羈押該人的裁定,并可以隨時根據檢察官或該人的請求進行復議。經復議后,預審分庭如果確認情況有變,可以酌情修改其羈押、釋放或釋放條件的裁定。

(4)舉行審前確認指控聽訊。根據《羅馬規約》第61條的規定,預審分庭在某人被移交或到本法院出庭后的一段合理時間內,預審分庭應舉行確認指控的聽訊。該聽訊的目的是審查檢察官提起的指控是否符合法定的條件,防止不當指控,從性質上來說屬于對檢察官起訴權的司法審查和制約。審前確認指控聽訊原則上應采取對席審理的方式,檢察官和被指控人及其律師應當都在場。聽訊過程中,檢察官負責針對每一項指控提出證據,證明有實質理由相信該人實施了所指控的犯罪。被指控人在聽訊過程中可以對指控提出異議,質疑檢察官提出的證據和自行提出證據。預審分庭在聽訊的基礎上確定是否有充足證據證明有實質理由相信該人實施了各項被指控的犯罪,并作出如下幾種裁決:一是確認證據充足的各項指控,并將該人交付審判分庭,按經確認的指控進行審判;二是拒絕確認證據不足的各項指控;三是暫停聽訊并要求檢察官考慮:就某項指控提出進一步證據或做進一步調查;修改一項指控,因為所提出的證據顯然構成另一項法院管轄權內的犯罪。

通過上述各種司法程序,預審分庭對檢察官的直接調查權、不起訴權、起訴權、逮捕權等項權力形成了強有力的制約,充分體現了程序內的權力之間的分工與制衡,對于防止檢察官濫用自由裁量權、保護被追訴者的正當權利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2.作為積極調查者的預審分庭

除了作為消極的裁判者行使司法權之外,預審分庭還承擔著積極的證據調查者的角色和職能,這集中體現于《羅馬規約》第56、57條以及《程序和證據規則》第116條的規定。根據這些規定,預審分庭的證據調查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基于檢察官請求或者依職權自行啟動“獨特調查機會”程序,以保全日后可能無法獲得的各種證據;另一類則是基于辯護方的請求收集證據。

《羅馬規約》第56條規定了“獨特調查機會”程序。根據本條規定,“獨特調查機會”程序可以基于兩種方式而啟動。一是依檢察官請求而啟動。如果檢察官認為就審判而言,進行某項調查,以錄取證人證言或陳述,審查、收集或檢驗證據,可能是日后無法獲得的獨特機會,檢察官應將這一情形通知預審分庭。預審分庭可以應檢察官的請求,采取必要措施,確保程序的效率及完整性,特別是保護辯護方的利益。檢察官還應向被逮捕或被傳喚的人提供相關資料,使該人可以就此事提出意見。二是如果檢察官未提出請求,但預審分庭認為需要采取措施以保全認為審判中對辯護方意義重大的證據,則應向檢察官了解為要求采取這些措施的理由,如果預審分庭認為檢察官沒有理由不要求采取這些措施,則可以自行采取這些措施。這些措施包括:(1)作出應遵循的程序的建議或命令;(2)指示為該程序做記錄;(3)指派鑒定人進行協助;(4)授權被逮捕人或被傳喚到庭人的律師參與,或在尚未逮捕、到庭指定律師時,指派一名律師到場代表辯護方的利益;(5)指派一名預審分庭的法官監督證據的收集和保全及對人員的訊問并就此作出建議或命令;(6)采取其他可能必要的措施以收集或保全證據。通過上述規定可以看出,“獨特調查機會”程序實質上是由預審分庭主持的證據固定和保全程序,只有經過這樣的程序,在審前收集到的證據才能進入審判程序,盡管其相關性和可采性仍需由審判庭依據規約第69條的規定進行判斷,其證據價值也有待于審判庭予以確定,但至少這些審前證據獲得了通往法庭的第一張通行證。第56條的規定一方面蘊含了國際刑事法院采行“審判中心主義”的縱向訴訟構造,即所有的證據都必須當庭直接提交,證人應當親自出庭作證,原則上禁止使用書面證據;另一方面則為這項規則設置了例外,這包括對于那些日后可能無法獲得的證人證言或者其他證據,預審分庭可以基于檢察官的請求或自行依職權決定予以調取和保全,但必須確保被逮捕或被傳喚的嫌疑人知曉此事并有機會發表意見,并且在采取措施的時候確保代表辯護方利益的律師到場。如果說在授權檢察官進行調查、對檢察官的不起訴審查、審前確認指控聽訊程序中,預審分庭扮演的是消極中立的裁判者角色,那么在“獨特調查機會”程序中,預審分庭扮演的則是積極中立的證據調查者。這與大陸法系職權主義訴訟模式之下對法官職能的定位非常吻合。

《羅馬規約》第57條和《程序和證據規則》第116條對預審分庭基于辯護方請求收集證據的程序進行了規定。如前文所述,國際刑事法院的審前調查程序采取“單軌制”的偵查模式,被調查人及其律師沒有證據調查權,無權到主權國家親自進行證據調查和收集活動,更沒有尋求各締約國給予合作的主體資格。盡管檢察官承擔著調查有罪證據和無罪證據的客觀義務,但基于其追訴職能和控訴方立場,難免會對有利于辯護方的證據有所忽略。為平衡這種審前程序中失衡的控辯關系,規約和規則賦予辯護方請求預審分庭收集證據的權利。根據《羅馬規約》第57條的規定,預審分庭應根據被逮捕或被傳喚到庭的人的請求,發出必要的命令,包括采取“獨特調查機會”措施,或者依照第九編的規定尋求必要的合作,以協助該人準備辯護。《程序和證據規則》第116條對預審分庭發出上述命令或請求合作的條件進行了規定:(1)發出的命令有助于收集對適當裁斷待決問題,或對適當為有關的人準備辯護可能具有重要意義的證據;(2)在請求合作方面,辯護方已根據規約第96條第2款的規定提供足夠資料。在作出上述決定之前,預審分庭可以征求檢察官的意見。

總之,通過發揮預審分庭的職權作用,達到審前證據調查程序中的控辯平衡,是國際刑事法院吸收大陸法系的法官職權作用和英美法系的控辯平等理念的結果,盡管控辯雙方在審前不存在對抗,但預審分庭的介入也能使二者懸殊的力量差異得到一定的改善。特別值得提出的是,預審分庭的證據調查和保全活動既可以基于檢察官和辯護方的請求而進行,也可以在其認為對辯護方意義重大的情況下自行決定進行,這使得預審分庭承擔了在審前主動照顧弱勢的辯護方的職責,密切了預審分庭與辯護方的關系。相對于原則性地強調預審分庭應保持客觀、中立立場而言,這種職責的賦予更有利于預審分庭避免因與檢察官的同儕關系(即同為國際刑事法院的司法官)而產生的偏倚,從而使控、辯、審三種職能在審前達到相對的平衡。

[1]劉建超:《中方對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尚有所保留》,見2002年7月11日《中國日報》網站。

[2][意]Fasto Pocar:《前南國際刑事法庭刑事程序中的普通法和大陸法傳統:油能溶于水嗎》,載《證據科學》,2010(3)。

三、“混合式”的審判程序:控辯對抗、被害人參與與法官職權相結合

根據《羅馬規約》的規定,國際刑事法院的審判程序分為簡易的被告人認罪程序和普通審判程序兩類。被告人認罪程序建立在控辯雙方合作的基礎上,同時賦予法官在審查被告人認罪條件和證據的基礎上作出被告人有罪的裁判,從而簡化庭審程序,緩解國際刑事法院因案件訴訟周期過長而導致的低效率,從總體上達到節約司法資源、提高案件處理能力的效果。國際刑事法院的認罪程序吸收了英美法系的有罪答辯制度和大陸法系的被告人庭內供認程序,具有明顯的混合性特征。由于本書對此有專門章節進行論述,此處不予贅述。普通審判程序則在控辯雙方平等對抗的基礎上,吸收了被害人對訴訟程序的參與,同時賦予法官在案件事實調查方面的職權作用,從而使國際刑事法院的審判程序既不同于當事人主義對抗制,也不同于職權主義調查式,同時與意大利、日本、俄羅斯的混合式審判模式也有區別。

(一)控辯雙方在審判中的平等對抗

與審前程序中的檢察官和被調查人之間的關系不同:在審判程序中,檢察官不再是承擔客觀責任的中立調查者,而是負有舉證責任的控方當事人,被告人也不再是審前消極接受檢察官和預審分庭調查的被調查者,而是擁有一系列積極訴訟權利的辯方當事人,《羅馬規約》第67條對被告人在審判中的律師幫助權、在場權、對證人的對質權、沉默權、辯護權進行了明確規定。具體而言,為平衡控辯雙方天然失衡的力量對比,《羅馬規約》與《程序和證據規則》通過審前的證據披露制度、辯護律師和法律援助制度、證人出庭作證制度,努力實現控辯雙方的武裝平等、機會對等,從而為法庭上的雙方平等對抗提供了條件。

辯護方在審前了解控方證據,是雙方在法庭上實現平等對抗的前提。兩大法系通過不同的制度設計來實現雙方的武裝平等:英美法系國家通過審前證據展示制度,使辯護方充分了解控方所掌握的證據,而大陸法系國家則通過賦予辯護方到法院查閱案卷材料的方式來保障其證據先悉權。兩大法系之所以采取不同的制度來實現辯護方審前對控方證據的了解,主要原因在于起訴移送制度的不同:英美法系普遍采行起訴狀一本主義,為確保裁判者在審判中保持客觀、中立立場,防止其因為開庭審理之前接觸案件的實質證據而影響其心證,檢察官只能向法庭移交明確記載訴因的起訴狀,不能移交證據材料。因此,辯護方只能通過審前專門的證據展示程序來了解控方證據,同時將自己掌握的有關證據展示給控訴方。大陸法系則普遍采行起訴材料全案移送制度,檢察官在起訴時必須將全部案卷材料移送給審判法院,以便使法院審查起訴是否有充分的根據。辯護方有權到法院查閱全部案卷材料,以充分地準備辯護。《羅馬規約》沒有明確規定國際刑事法院采行的起訴移送制度,但根據預審分庭與審判分庭的分工,以及《程序和證據規則》第131條有關預審分庭應將訴訟記錄交給書記官長的規定,國際刑事法院采行了類似于英美法系的起訴狀一本主義,檢察官或預審分庭并不在審前向審判庭移送案卷材料和訴訟記錄。與此相適應,《程序和證據規則》第76~84條對證據披露制度進行了規定,要求檢察官向辯護方提供打算傳喚出庭作控方證人的名單及其陳述副本、辯護方有權查閱檢察官所掌握的任何證據材料,同時辯護方也有義務將不在犯罪現場、排除刑事責任抗辯的理由和證據通知給檢察官。同時《程序和證據規則》第131條第2款規定檢察官、辯護方、訴訟參與國代表以及參與訴訟的被害人或其法律代理人有權到書記官處查閱預審分庭移交的訴訟記錄。通過這樣的證據披露程序和訴訟記錄查閱程序,控辯雙方,特別是辯護方可以在審前充分了解對方的證據材料,這為法庭上的雙方平等對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主站蜘蛛池模板: 炉霍县| 宁海县| 定陶县| 来安县| 江达县| 石屏县| 新河县| 鄂伦春自治旗| 敦煌市| 手游| 扎鲁特旗| 鄂托克前旗| 教育| 阿拉善盟| 汽车| 镇远县| 石泉县| 宜州市| 洪江市| 永兴县| 霍邱县| 阿图什市| 海南省| 长阳| 保靖县| 柳河县| 龙州县| 斗六市| 南漳县| 体育| 蒙阴县| 花莲市| 信丰县| 大竹县| 黔南| 鸡西市| 雅江县| 洪泽县| 澄城县| 蓬莱市| 晋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