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引論(5)
書名: 西方美學史(第1卷):古希臘羅馬美學作者名: 范明生本章字數: 4907字更新時間: 2016-05-03 13:13:06
詩人說了許多謊言。[56]
世人的傳說有時和事實不符;虛假的事經過巧妙的想象加以裝點,人家就信以為真。[57]
請不要阻止他唱達那奧斯人的悲慘命運,
因為人們非常喜歡聆聽這支歌曲,
它每次都有如新譜的曲子動人心弦。[58]
第三,詩歌的價值及其不朽。盡管這些詩人比較重視詩歌的娛樂功能,幾乎很少強調它的教育功能,但他們并不因此無視或低估詩歌的價值,而是肯定詩歌及其頌揚的人物一起永垂不朽,人可以因為詩人的語言而得以永存。例如賢淑的婦女佩涅洛佩,由于對奧德修的忠貞,經由詩人的頌揚而永垂不朽:
拉埃爾特斯的光輝兒子,機敏的奧德修,
你確實得到一個德性善良的妻子,
因為伊卡里奧斯的兒女、高貴的佩涅洛佩
有如此高尚的心靈。她如此懷念奧德修,
自己的丈夫,她的德性會由此獲得
不朽的美名,不死的神明會譜一支
美妙的歌曲稱頌聰明的佩涅洛佩。[59]
雅典的立法家梭倫在肯定工匠能憑借雙手的勞動獲得財富的同時,承認詩人也有自身固有的價值:
一些人擅長雅典娜和赫費斯托斯的工作,他們是能干的工匠,依靠兩只手聚集財富;另一些人,受到奧林帕斯山上繆斯的才能的訓練,有可愛的詩行節拍的知識。[60]
品達羅斯則講得很明確,他在《尼美亞競技勝利者頌》里不止一次提到詩歌的不朽:
語言比行為活得更長久,誰要是能憑借希臘人所喜愛的語言,誰就能永遠活在人們心靈的深處。[61]
反之,甚至最有力量的行為,由于缺少詩歌進行頌揚而可能湮沒無聞。但要是能借助某種方式就可以獲得反映出美的行為的知識,如憑借記憶女神、繆斯女神們的母親謨涅摩敘涅的仁慈,由于獲得詩人的頌揚,這些有力量的行為就會得到頌揚,富人和窮人一樣都會走向死亡。荷馬所寫作的《奧德修紀》中的奧德修,原本沒有經歷過那么多的苦難,他的名聲是靠荷馬得來的。[62]因此,詩和高尚的行為可以一起永垂不朽:
用最優美的詩歌描繪高貴的人是值得的,只有這樣,才使詩歌無殊于不朽者們的殊榮;當詩歌逐漸被忘卻時,那些高貴的行為也就泯滅了。[63]
第四,詩和畫彼此有密切聯系。當時有些人,已經注意到各種文藝形式間的比較。出生于希俄斯島的希臘抒情詩人西摩尼得斯(約前556—前468年),曾就繪畫和詩進行過比較,聲稱:“繪畫是無聲的詩,詩是音節分明的繪畫。”[64]
綜上所述,從荷馬以來到前古典時期的詩人,對與詩歌種種有關的問題已或多或少有所認識,除了強調詩歌創作仰賴靈感或文藝女神繆斯憑附外,由于自覺不自覺地意識到詩歌是模仿再現,從而肯定詩歌的真實性。但他們在認識到想象的能動作用的同時,也認識到詩人在創作中可以進行虛構,更其強調的是詩歌的娛樂功能,很少像后世的詩人、特別是思想家們那樣強調詩歌的“文以載道”的功能。
值得指出的是,以荷馬和赫西奧德為代表的詩篇,以極其高超的神和英雄們的形象和無比瑰麗宏偉的情節等,凝聚起了希臘人之所以成為希臘人的一系列觀念,而正是由這些觀念激勵著希臘人去進行創造人類史中新的偉業。但他們自身沒有也不可能充分意識到這種無與倫比的偉大作用,正是由于這種作用,使他們在世界文學上獲得了無比崇高的地位。
六美
美學中的核心范疇無疑是“美”。但就希臘而言,從荷馬史詩中所講的神、人外形的形體美,到蘇格拉底的具有客觀實在性的“美自身”、柏拉圖的先于可感事物的獨立存在的“美理念”,到亞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學意義上的“美”,其間經歷著漫長的歷程。
從詩人們的吟詠來看,古希臘人是高度重視美的。源出東方閃族天神的希臘的美和愛的女神阿佛洛狄忒,在希臘世界受到廣泛崇拜,成為美貌、愛情、情欲的化身。作為奧林帕斯十二主神之一的阿佛洛狄忒,根據赫西奧德的記載,她是古老的神祇之一:
克洛諾斯用燧石鐮刀割下其父的生殖器,把它扔進翻騰的大海后,這東西在海上飄流了很長一段時間,忽然一簇白色的浪花從這不朽的肉塊周圍擴展開去,浪花中誕生了一位少女。起初,她向神圣的庫忒拉靠近;爾后,她從那兒來到四面環海的塞浦路斯。在塞浦路斯,她成了一位莊重可愛的女神,在她嬌美的腳下綠草成茵。由于她是在浪花(“阿佛洛斯”)中誕生的,故諸神和人類都稱她阿佛洛狄忒……無論在最初出生時還是在進入諸神行列后,她都有愛神厄羅斯和美貌的愿望女神與之相伴。[65]
奧林帕斯十二主神中的天后赫拉、狩獵女神阿耳忒彌斯和智慧女神雅典娜,也都擁有美貌的外形。此外,還出現了美惠三女神卡里忒斯,最初是司豐收的女神,后來演變為美惠三女神。
希臘人崇尚美的最重要的記載,見之荷馬的《伊利亞特》。荷馬將在歷史上可能確實進行過的,歷時十年之久的特洛伊戰爭的起因,歸諸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美和愛的女神阿佛洛狄忒之間為爭奪“給最美的女神”的那只金蘋果。接踵而來的就是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希臘斯巴達國王的妻子海倫,從而引起希臘和特洛伊之間的曠日持久空前殘酷的戰爭,從而特別是給特洛伊帶來了空前的苦難。但是,當被圍困的特洛伊的長老們一旦見到美貌的海倫時,甚至認為為她而飽受苦難是無可抱怨的:
特洛伊的領袖們就是這樣坐在望樓上。
他們望見海倫來到望樓上面,
便彼此輕聲說出有翼飛翔的話語:
特洛伊人和脛甲精美的阿該亞人
為這樣一個婦人長期遭受苦難,
無可抱怨,看起來她很像永生的女神;
不過盡管她如此美麗,還是讓她
坐船離開,不要成為我們和后代的禍害。[66]
把特洛伊戰爭的起因歸于雙方爭奪美貌的海倫,當然是不足憑信的,但是,荷馬卻因此而反映了當時希臘高度重視“美”的那種傳統觀念。然而,從感性的有形的美,到形而上、第一哲學意義上的美,要經歷漫長的心路歷程。
首先,有形的東西的可感的美。有形體意義上可感事物的美,是出現得最早的。證之荷馬的史詩,也是出現率最多的。兼指男子、女子外形的形體美。
就美貌而言,她們勝過所有的婦女。[67]
伽倪墨得斯長成世間聞名的美男子。
神明們見他容貌俊美,把他擄去
給宙斯司酒,留他在不朽的神界居住。[68]
歌頌神界(實即自然界)奧林帕斯的美:
目光炯炯的雅典娜說完,轉身返回
奧林帕斯,傳說那里是神明們的居地,
永存不朽,從不刮狂風,從不下暴雨,
也不見雪花飄零,一片太空延展,
無任何云絲拂動,籠罩在明亮的白光里,
常樂的神明們在那里居住,終日樂融融。[69]
這里雖然未出現“kallos”字樣,但卻是在歌頌自然界的美。至于吟詠織物、衣著等事物的美更是比比皆是:
親愛的父親,你能否為我套輛大車?
高大而快疾,我想把美麗的衣服載上,
去河邊洗滌,衣服堆放在那里不干凈。[70]
當公主準備離開河灘返回宮邸,
駕上騾子,收起晾曬的美麗衣服,
目光炯炯的女神雅典娜又想了主意,
讓奧德修被驚醒,得見美貌的少女,
少女好把他帶往費埃克斯人的城市。[71]
悲劇詩人埃斯庫羅斯在《阿伽門農》中談到織物的美。當阿伽門農從伊利昂遠征歸來,面對妻子克呂泰涅斯特拉的虛情假意的歡迎時講道:
不要把我當一個女人來嬌養,不要把我當一個東方的君王,趴在地下張著嘴向我歡呼,不要在路上鋪上絨氈,引起嫉妒心。只有對天神我們才應當用這樣的儀式表示敬意,一個凡人在美麗的毛氈上行走,在我看來,未免可怕。[72]
其次,將美丑和審美快感相聯系。赫西奧德在《神譜》中,將美丑與令人感到快感與否聯系起來了,但這里的“美”在原文中已是用帶有抽象意義的“kalon”而不是上面荷馬那樣更多地用具體意義上的“kallos”:“繆斯和美惠女神們,這些宙斯的女兒……唱美的歌:‘美的使人感到快感,丑的使人感到不快?!盵73]
再次,將美與美德聯系起來。女詩人薩福則認為,人的形體的美只是外表上的美,只有“好人”,即有美德的人才是美的:“一個美的人,只是在外貌上看起來美,但是,一個好的人同樣才會是美的?!彼_福實質上將美與善結合起來,這是希臘人的傳統觀念。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新柏拉圖主義敘利亞學派創始人揚布利柯(約270—337年以前)在他的《尼各馬科算術》中記載:畢達哥拉斯學派將美來稱謂數字“6”,這在認識上是一個躍進,將美與抽象的數聯系起來,這與該派認為的事物由于數而顯得美的觀點是一致的。[74]
還值得注意的是,赫西奧德的認識已經進展到事物內在的尺度和適度,雖然他并未將這兩個概念與美這個范疇直接聯系起來,但實質上體現了古希臘人習慣于將美和尺度、適度聯系起來的傳統觀念:
你要把握好尺度,在諸事中適度是最好的。[75]
對任何事情,不要有太多的要求;在人類的一切活動中,適度是最好的。[76]
將適度、尺度等觀念和美相聯系,這是希臘人的傳統觀念,以后在哲學和美學思想的發展中得到具體體現。早期畢達哥拉斯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的菲羅勞斯,就將與“尺度”、“適度”相近似的“秩序”與“勻稱”看作是美的本質。柏拉圖雖一再申述和論證美的事物之所以為美,在于模仿或分有美理念,但在晚期的對話篇中,也將人的形體的美丑與尺度聯系起來,在討論到技藝時,將美與尺度、適度聯系起來,甚至進而將尺度、勻稱與美相等同。亞里士多德在從第一哲學、形而上學高度討論美的同時,又從事物的內在關系來討論美的本質,肯定秩序和勻稱是美的本質。
綜上所述,正由于反映、體現、提煉傳統觀念的詩人們,進展到將美與善、美與快感、美與尺度和適度等相聯系,表明當時希臘人已走到美學思想的產生的前夕。但是美學思想的產生,畢竟要以審美主體和審美客觀的相互關系,以及對審美主體和審美客體的一定認識為前提,而對這些問題的認識,是與哲學密切相關聯的。因為,這些問題的解釋要以對哲學基本問題(存在和意識)的一定認識為前提的。所以有必要概述與美學思想的產生密切相關的希臘早期哲學的基本特征。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早期希臘美學和早期哲學幾乎是同時產生的,美學思想家本人往往也就是哲學家,這個傳統一直體現在古希臘羅馬美學史中。美學本來是尚未分化的哲學的組成部分,即使發展成為獨立的學科后,它們之間依然存在著密切聯系。
第四節哲學
要是說希臘哲學史是從米利都學派開始的話,那么希臘美學史則是從畢達哥拉斯學派開始的。這不僅僅是由于史料依據不足,更是因為畢達哥拉斯學派和宗教的聯系更為密切,而美學思想的產生和形成和宗教神話及文藝的關系更為密切。以畢達哥拉斯、赫拉克利特、恩培多克勒、德謨克里特為代表的美學思想,深深打上他們的相應的哲學世界觀的烙印,前后經歷不到兩百年。
一、以自然為主要研究對象
這個時期的美學思想家,以畢達哥拉斯及其學派、恩培多克勒和德謨克里特為代表的哲學家,主要是從事數學和自然科學的研究,因此他們的哲學是自然哲學,很少涉及社會和倫理道德等。這種帶有根本性的特征,也體現在他們的美學思想中。
這種以自然為主要對象的特征,滲透到這個時期的美學思想的各個方面。首先,未將與美有關的問題和社會倫理道德問題聯系起來,其有關美的范疇既未涵蓋及善,反之也未將美包蘊在善這個范疇中。其次,未將美學問題的探討與文學藝術密切聯系起來,以致早期畢達哥拉斯學派即便顯示出富有思辨特征的思想家,也更多地追求抽象的、純思辨意義上的凝神觀照,不像后世的柏拉圖由于密切關注文學藝術,不僅關注純思辨的凝神觀照,而且還重視審美意義上的凝神觀照。最后,忽視文學藝術的社會功能。從好的方面看,未曾將美和文學藝術理論的探討從屬于“文以載道”的目的,但是美學和文學藝術的研究,畢竟是與社會密切相關的,其社會功能是客觀存在的,不能回避的。以德謨克里特為代表的原子論哲學已開始關注社會和道德問題,但未將美學思想和它們聯系起來。
這是就以自然為主要對象而導致的消極方面來說的,但也有其積極的一面。特別是這個時期的自然哲學關注自然,特別是早期畢達哥拉斯學派,將對美的探求與宇宙學、諧音學的研究密切結合,從而使其美學思想帶有氣勢恢弘的宇宙學特征,顯得大氣。從而體現出其整個美學思想給人以整體的崇高感,而不是鼠目寸光地停留在枝節問題的探討上。
二、致力于探討萬物的本原
早期自然哲學的根本特征之一,是熱衷于探求萬物的本原(根源),在他們看來,客觀世界中形形色色的萬物,既是相互聯系的,又是在運動、變化、發展的整體。他們要探求萬物的本原,就是要尋求多中之一,提出了關于世界的統一性問題。自然哲學上的這種對本原的追求,對美學思想的形成和發展的影響是無與倫比的,確定了整個時期美學思想的出發點和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