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序論(1)

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西方美學史也是從古希臘美學開始的。

整個西方美學思想的發生和發展,與作為世界觀的西方哲學思想的發生和發展,是始終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希臘的美學思想與希臘哲學一起,對整個西方美學思想的形成和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在希臘哲學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種觀點的胚胎、萌芽。因此,如果理論自然科學想要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原理發生和發展的歷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臘人那里去。而這種見解愈來愈為自己開拓道路。”[1]這點,對整個西方美學思想的研究,同樣也是適用的。

希臘美學思想是在希臘文化的土壤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而整個希臘文化是在西亞和埃及文化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公元前8世紀—公元6世紀以前,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赫梯、亞述,以及古埃及都已經出現了相當高度的文化,希臘接受了他們的宗教神話和先進的科學技術的影響,從而才能夠迅速發展,一躍而登上當時世界文化的頂峰。

希臘美學思想的產生有它的客觀背景,是社會歷史發展到一定階段才有可能的;但也有思想認識自身發展的內在原因,它同時是人類審美認識活動自身發展的產物。人類的審美認識活動經歷了漫長的歷程,但也只有發展到了一定階段,才能產生美學。美學是憑借哲學研究所凝聚的認識成果,憑借抽象的概念、推理和論證,從作為審美主體的人和審美客體之間的相互關系出發,以文學藝術作為主要對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審美范疇和人的審美意識、美感經驗,以及美的創造、發展及其規律。這是要以人類發展到具有一定的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為前提的。在達到這個階段以前,人類對于周圍發生的與審美有關的種種事項,早就企圖有所解釋和說明,不過那時,人們主要是采用形象思維方式去進行解釋,具體說來,就是憑借神話。

在人類史前文化中,神話占有特殊的地位,它起到解釋系統的作用。它是史前人類的“哲學”、“美學”或“科學”,以神話的形態來解釋各種自然現象、人際關系、審美主體和審美客體的關系等。神話在史前人類中,構成一種獨立的實體性文化,體現著民族文化的原始意識,因此,作為一種早期文化的象征性表現,遠古神話是每個民族歷史文化的源泉之一。在其中蘊涵著民族的哲學、藝術、美學、宗教、風俗、習慣以及整個價值系統的起源。神話是一種活生生的行為,是人類早期的思維方式,是他們解釋世界的主要的方式。

盡管神話有虛構和想象的因素,但它是一種無意識的虛構和想象,絕非人類有意識地創造出來的某種精神產品。它曾經是人類生活中的必需品,是人類認識客觀世界和自身的長河中必然經歷的一個階段,必然憑借的一種方式;也是據以研究包括希臘在內的各民族前美學思維的重要依據。

希臘的神話思維,主要表現為具有深刻的人文主義精神,即一般所說的“擬人化”或“神人同形同性說”;而且與文化創造或文藝的關系特別密切,從而成為希臘藝術的土壤和母胎。由于荷馬和赫西奧德等記載下了原始神話的內容和特征,人們可以從中尋覓到前美學思維形成的軌跡。

本卷希臘羅馬美學,從公元前6世紀中葉開始到西羅馬帝國滅亡(476年)止,前后共計一千多年,它的發生、發展和滅亡,是與整個希臘、羅馬的奴隸制的形成、發展和滅亡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大體上可以劃分為三個時期。

一、早期:希臘美學思想形成時期

希臘美學思想和哲學一起,是隨著城邦奴隸制的形成,特別是在梭倫的“政治革命”(前594年)以后產生的。城邦奴隸主民主政治的確立,促使主體意識的覺醒。在原始氏族社會里,人們結成血緣氏族共同體,這種共同體是當時人類生存、同自然界進行斗爭的必要條件,其成員還沒有意識到獨立的個人存在,因此也談不到主體(個人)和客體(個人的認識對象)的分離和對立。隨著氏族共同體的最后滅亡,特別是隨著商品經濟和貨幣的出現和發展,促進了屬于工商業奴隸主階級成員的“個人自由”,意識到個人的獨立存在。此外,從根本上講,只有奴隸制才使農業和手工業之間的大規模分工成為可能,從而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為包括哲學和美學等在內的希臘文化的繁榮創造了條件。因為只有這樣,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長足發展,才有可能提供剩余產品,使社會中某一階層可以脫離生產和交換活動,專門從事文學藝術的創造,以及從事追求智慧的哲學和美學的思考。

早期的以畢達哥拉斯、赫拉克利特、恩培多克勒和德謨克里特為代表的美學思想,是作為他們的自然哲學的組成部分,同他們的數學和自然科學研究結合在一起的,同時還摻雜著宗教神話因素的影響。因此,在同一個思想家和學派中,理性的和非理性的因素往往是交織在一起的。

早期的美學思想,從世界觀、認識論和方法論上來講,素樸的唯物主義和自發的辯證法占了主導地位。肯定藝術“模仿自然”,將對美的研究和萬物的本原聯系起來,由于肯定數是萬物的本原,從而肯定“事物由于數而顯得美”;由于認識到對立的因素構成宇宙萬物的和諧,從而將和諧與美聯系起來;肯定“不同的音調造成最美的和諧”,進而將美與秩序、勻稱、勻等、比例等聯系起來。以畢達哥拉斯學派為代表,由于將數看作是“更高一級的實在”,從而促使以后美學思想的發展導向唯心主義。

與此同時,由于前美學宗教神話思想的影響,特別由于信仰靈魂和肉體的分離以及靈魂不朽和輪回轉世,所以文藝的作用與凈化靈魂聯系起來,并片面夸大靈感在文藝創作中的作用。這些都成為希臘美學思想發展中的非理性的因素。

滲透在整個早期美學思想中的基本特征是它的直觀性。其美學范疇、概念、觀念、觀點、學說的提出,并不是建立在對人類審美活動、文藝創作和文學藝術成果的廣泛研究基礎上的,并且對所提出的范疇、學說等也并未提供理論上或邏輯上的論證,基本停留在對客觀事物直觀的、生動的反映上,但是,以畢達哥拉斯為代表的學派,已經孕育著思辨的因素,開始意識到“沉思”(“凝神觀照”)在追求智慧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作為早期的希臘美學思想形成時期,在前美學宗教神話思維中所凝聚的認識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和申述了一系列重要的美學范疇、概念、學說:美、美和實在、美和具體事物、美的相對性和絕對性、感性美和理性美;藝術和“模仿自然”;美與比例、尺度、秩序、勻稱、勻等、和諧;文藝創作中的靈感的作用;沉思(凝神觀照)和某種文藝形式(如音樂)在凈化靈魂中的作用;審美活動的認識論機制等。

二、中期古典時代:希臘美學思想鼎盛時期

隨著以雅典為首的奴隸制城邦在希波戰爭中得到勝利,希臘城邦奴隸制開始高度繁榮發展,特別是由于雅典聚斂了大量財富,從而促使文學藝術的創造高度繁榮,呈現為人類史上最輝煌的時代之一。但也由于隨著奴隸制本身及諸奴隸制城邦間的矛盾的錯綜復雜的演變,促使城邦奴隸制走向衰落過程中呈現出一系列現實社會、政治、倫理問題。伴隨而來的時代思潮的劇烈嬗變,思想家由關注自然轉向關注人類活動本身;哲學家們由關注本原轉向關注和探求事物的本體、本質,崇尚閑暇,熱衷于追求智慧;加之全社會對美的崇尚蔚然成風。凡此種種,促使美學思想在整個古典時代的一百多年期間,呈現出燦爛輝煌的局面,不僅是希臘羅馬美學,而且也是整個人類美學思想發展中最為光輝的篇章之一。

以普羅塔哥拉和高爾吉亞等為代表的智者,揭開了古代人本主義興起的序幕。隨著對自然(“費西斯”)和人為約定(“諾摩斯”)的區別,初步探討到自然、技藝、藝術以及自然—藝術和模仿之間的聯系和區別,藝術和虛構之間的相互關系。智者在美學思想上突出的貢獻在于,隨著強調“人是萬物的尺度”,促使審美主體的覺醒,并隨之接觸到審美快感問題。但也由于他們將審美主體的相對獨立性夸大為絕對獨立,認為事物的美丑取決于審美主體,從而成為在美學中主觀唯心主義和相對主義的代表。此外,智者作為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理性主義美學的對立面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三人之間,不僅實際上存在著師徒相承關系,而且在美學思想上也是一脈相承的。

作為雅典民主政治殉道者的蘇格拉底,揭開了希臘美學思想發展史上由直觀轉向理性主義的序幕,推進由自然轉向人的人本主義思潮的同時,憑借理性和辯證法(“理智助產術”或“蘇格拉底的辯駁術”),致力于探求美的本質,通過否證有關種種憑感性事物的美的定義,論證了“美自身”的客觀實在性,從而開客觀唯心主義美學觀的先河。在此基礎上,探討了文藝創作和靈感問題,提出和論證了模仿再現自然和模仿再現理念說;也正由于他堅持“美自身”的客觀實在性和無形靈魂的不朽說,從而片面強調文藝創作和鑒賞過程中靈感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蘇格拉底對有關美的本質、審美、文藝創作等問題的探討,不僅憑借邏輯論證,而且是緊密結合具體事物和人的心理活動進行的。

作為蘇格拉底的學生的柏拉圖,繼續和推進了蘇格拉底開拓的道路,與理念論緊密結合在一起,制定了客觀唯心主義美學體系。從兩個世界和兩種認識的對立和分離出發,論證了美的事物之所以為美,取決于存在在先的永恒不變的、純粹的、單一的、無形的美理念,美的事物之所以成為美的,由于該事物模仿或分有了美理念;論證和確立了美理念具有崇高的、本體上的僅次于或相當于善理念的地位和尊榮;結合人的復雜的認識活動,認真、細致、具體地討論了審美的主體、歷程和對象。在文藝對現實世界的關系問題上,由于堅持理念是本體,可感事物是由于模仿理念而派生的,從而認為文藝是模仿的模仿,同作為真理、本質、本體的理念是隔著三層,進而認為作為模仿者的詩人等的靈魂是非理性的,模仿的作品是低劣的,模仿的藝術品是虛幻的幻影。與此同時,在“高明的詩人”的創作上則強調神靈憑附的靈感的決定性作用,并對此進行了“論證”。

在對待文藝的社會功能問題上,從其貶低模仿說的觀點出發,無視文藝的積極作用,認為以荷馬等為代表的傳統文藝褻瀆神明和危害城邦,從而主張將詩人逐出理想國。即便經嚴格審查后可以允許存在的文藝及其表演,依然要嚴格地服從法治,處在政府嚴密的監督下。

遵循柏拉圖的理念論,文學藝術家根本不可能創造美的文藝作品,文學事業由于消極地從屬于政治,是純粹為某種特定政治服務的單純的工具,所以既無獨立存在的地位,而且從根本上就得不到發展。柏拉圖的美學理論,是同他本人作為“希臘空前的最偉大的散文大師”背道而馳的。

但由于柏拉圖畢竟是一個理性主義者,他在晚期愈益意識到理念論、建立在理念論上的美學觀自身的矛盾,難以自圓其說,所以晚期的對話,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希臘傳統的審美觀,將美與尺度、勻稱、比例等聯系起來。

柏拉圖的貢獻在于,以前所未有的廣闊的視野,從理論上提出和探討了幾乎所有與美學有關的主要問題,由于其提出和探討都是憑借理論思維和邏輯論證進行的,從而使后人從其中得到無從取代的理論思維和邏輯論證的訓練。而其從客觀唯心主義得出的一系列錯誤的結論,實質上恰恰起到自我否定的作用。柏拉圖是一個純粹的、真正意義上的理想主義者,但是在他所設想的理想國里,是談不到百家爭鳴和百花齊放的,后世恰恰可以引以為戒。

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作為一個經驗論的理性主義者,在其探求智慧的一生中所制定的美學學說和文藝理論,由于吸收了從畢達哥拉斯到柏拉圖的理論成果,總結了至為豐富和光輝燦爛的文藝創作的成就,體現和代表整個古代希臘羅馬美學思想的最高成就。他的美學學說和文藝理論是其整個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

亞里士多德的美學學說是其本體學說的組成部分。由于他在《形而上學》和《范疇篇》中提出兩種不同類型的本體學說,從而也顯示出兩種類型的美學學說。在《形而上學》中,由于將個體事物看作是形式和質料統一的結合的同時,又認為作為現實的形式先于作為潛能的存在的質料,從而推至終極的沒有質料的純形式是質料所追求的目的,進而將“永恒的美和真正的原初的善”、“最高的美和最高的善”,看作是理性、神、原動者、萬物追求的目的。這點,與柏拉圖的理念論在本質上是一致的,是一種客觀唯心主義的美的學說。但在早期的《范疇篇》中,由于將個別可感的事物(個別的人、個別的馬)看作是“第一本體”,從而將美的本質看作是客觀事物的關系的總和,將美看作是由諸部分組成的整體,將秩序、勻稱和確定性看作是美的主要形式等,這一系列美學觀點無疑是唯物主義的。

由于亞里士多德將文藝歸屬為其三大學科分類中的第三類創制學科,所以他的文藝理論是現實主義的,其哲學基礎是唯物主義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鄢陵县| 石柱| 射洪县| 鄂伦春自治旗| 长汀县| 涡阳县| 光泽县| 措勤县| 社旗县| 高密市| 平果县| 周至县| 武汉市| 五指山市| 桂东县| 汤原县| 长宁区| 延寿县| 巴彦县| 尖扎县| 阿拉尔市| 遵义市| 喀什市| 合阳县| 连城县| 西宁市| 绩溪县| 天柱县| 东至县| 京山县| 合水县| 綦江县| 黑龙江省| 堆龙德庆县| 徐州市| 马龙县| 南丹县| 防城港市| 盱眙县| 瓦房店市| 怀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