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卷三(2)

武王率兵回周的兩年間,聽聞紂的暴虐變本加厲,一天比一天嚴酷,比干與箕子都是紂的伯叔,因為直言進諫,比干被處死,并被剖胸挖心;箕子也被貶為奴隸,囚禁了起來。于是,紂同父異母的兄長微子知道事不可為,擔心一旦國家滅亡,宗祀滅絕,便抱著宗廟中的樂器,投奔了周,以圖保全宗祀。

此時殷商已經眾叛親離,人們對它已經不抱希望了。于是武王向諸侯們發出了討伐紂的檄文說:“如今商王紂,殺戮賢臣,暴虐海內,百姓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天命已絕,是討伐他的時候了。”便率領諸侯興兵伐紂,以除暴救民。

自古以來國家興亡,在于天命的去留,天命的去留在于人心所向,人心的所向在于是否能任用賢才。如果比干、箕子、微子仍然在朝堂之上,武王必不會去伐紂,商也不至于滅亡。等到這些賢臣或死或貶,紛紛離開了朝堂,武王便揮師討伐,賢才對于國家是如此的重要,為君主的為宗廟社稷考慮要愛惜他們啊。

【原文】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師畢渡盟津,諸侯咸會,陳師牧野?帝紂聞武王來,亦發兵七十萬人拒武王。武王使師尚父?與百夫致師,以大卒馳帝師。紂師雖眾,皆無戰心。武王亟入,紂師皆倒兵不戰,以開武王。武王馳之,紂兵皆崩叛。紂走反入,登鹿臺之上,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武王斬紂頭,懸太白?之旗,于是諸侯尊武王為天子。

張居正講評:武王即位后的第十一年的十二月戊午日,他率軍伐紂,渡過孟津。那時諸侯都苦于紂的殘暴,都領兵與武王會盟于孟津,于是武王在商朝國都郊外的牧野地方會合諸侯。帝紂聽說武王率兵來討伐他,便發兵七十萬人前來抵御武王。武王讓呂望率領百名勇武的士兵為前鋒,先去挑戰,隨后以大軍沖擊帝紂的軍隊。紂的軍隊雖多達七十萬人,但都飽受紂的暴虐之苦,無心戀戰,希望紂戰敗,以脫離苦海。當武王率軍沖擊紂的軍隊時,紂的士兵紛紛倒戈,為武王讓路。武王遂乘勢進攻,紂兵或逃或叛,分崩離析了。紂見大勢已去,自知不能免于一死,便逃了回去,登上鹿臺,將平日里所積攢的珍珠寶玉披在身上,自焚而死。武王命人斬下了紂的頭顱,懸掛在旗桿上,以泄百姓的怨恨。諸侯們因武王有誅殺商紂,救民于水火的大功,代天行道的德行,理應成為天子,代替商成為天下的諸侯的盟主。紂以前曾修筑鹿臺以貯藏收集起來的珠寶,現在披著這些珍寶而死;以前曾經以炮烙之刑殘害人民,現在自焚而死,后世的人當以此為戒!

【原文】初武王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諫曰:“父死不葬,爰即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左右欲殺之,太公曰:“義人也。”扶而去之。

及武王定天下,天下宗周,伯夷、叔齊恥之,不食周粟,餓死于首陽山?

張居正講評:武王第一次討伐時,文王尚未安葬,于是伯夷、叔齊二人攔住武王的馬,對他說:“父親尚未下葬就興兵動武,這能算是孝順嗎?紂雖然無道,但他終歸是君上,以臣弒君,這能算是仁德嗎?”武王左右的人聽完他們的這些話,深感討厭,便打算殺了他們。太公呂望說道:“這兩人是忠義的人,不能殺,殺了就不義了。”于是武王便放他們離開了。等到武王滅商而成為天下的君主,天下的人都成為了周的子民,然而伯夷、叔齊仍以商的臣子自居,以做周的官、食周的俸祿為恥,兄弟二人便隱居到了首陽山,以采集野菜為食,最后餓死了。當時,天命人心都拋棄了殷而歸于周,則紂成了獨夫一人,而武王成為天下的共主。在這樣的情況下,伯夷、叔齊仍然自稱為商的臣子,是因為君臣大義不可侵犯;孔子曾說,伯夷、叔齊餓死于首陽山,人民至今仍然稱道他們的節操。他評價武王的“盡美而未盡善”,“未盡善”就在于伯夷、叔齊餓死的事。后世的君王,當以桀紂為鑒,而為臣的當以夷齊為楷模。

【原文】元年,武王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鮮、蔡叔度相紂之子武庚治殷。已而,命召公釋箕子之囚,命畢公釋百姓之囚、表商容之閭,命南宮括散鹿臺之財、發鉅橋之粟以振貧弱氓隸6,命南宮括、史佚展九鼎寶玉,命閎夭封比干之墓,命宗祝饗祠于軍。乃罷兵西歸。武王追思元圣,乃褒封神農之后于焦,黃帝之后于祝,帝堯之后于薊,帝舜之后于陳,大禹之后于杞。

張居正講評:武王即位元年,殷商剛剛滅亡,人心尚未安定,擔心戰亂再次發生,便封紂的兒子武庚為諸侯,殷商的都城殷為都城,又分封他的弟弟管叔鮮、蔡叔度于武庚的周圍加以監督。這樣就以保全殷商的宗廟而安定天下人心。以前,紂曾將箕子貶為奴隸囚禁起來,很多無罪的百姓也被囚禁起來,賢人商容也被棄置不用。等到武王取得天下,他下令釋放了箕子及其他無辜被囚的人,又表彰商容的賢能。以前,紂橫征暴斂,修建鹿臺聚斂天下珍寶,鉅橋倉庫裝滿了搜刮來的糧食,根本不顧百姓死活。武王成為天子后,命南宮括將鹿臺的珍寶分給天下的人,又打開鉅橋倉庫以賑濟貧窮孤弱的百姓。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奴隸都讓他們各得其所。又因歷代相傳的九鼎寶玉是國家的重器,擔心遭遇戰亂而遺失,便命南宮括、史佚小心看守。又傷心于比干因直諫而被處死,命閎夭擴大他的墓地以表彰他的忠義。又因天下平定,應當祭祀上天,便命掌管祭祀的官員在軍中祭祀上天,然后率軍回到了鎬京。武王又追思先代圣人的功德,認為他們的宗廟不能沒有人去繼承、祭祀,便找尋這些先賢的后人,封為諸侯以祭祀先祖。神農氏的后代被封于焦,即今河南陜縣;黃帝的后代被封于祝,在今山東萊蕪縣東南;帝堯的后代被封于薊,在今北京大興西南;帝舜的后代被封于陳,即今河南淮陽縣;大禹的后代封于杞,即今河南杞縣。上面記載的都是武王登基后所施行的新政,一反商紂的暴政,而施行仁政,所以《尚書》上說:“武王推翻了商紂的暴政,施行先代圣王的仁政。”孔子說:“武王興兵滅商,推行先代的仁政,舉薦賢才,天下民心自然歸附他了。”周朝八百年的基業實際上是建立在武王推行的仁政基礎上的!

【原文】于是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父為首,封于營丘曰齊,封周公于曲阜曰魯,召公奭于北燕,畢公高于畢,弟叔鮮于管,叔度于蔡,叔振鐸于曹,叔武于郕,叔處于霍,康叔封、聃季載皆少未封。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封兄弟之國十五人,姬姓之國四十人。周之子孫不狂惑者,皆為諸侯。

張居正講評:武王分封先代圣賢之后,又大封功臣謀士,以太公呂望功勛為第一,為開國元勛,分封于營丘,即今山東昌樂,國號為齊。以周公旦、召公奭、畢公高有輔佐的大功,于是封周公旦于曲阜,即今山東曲阜,國號為魯;封召公奭于北燕,即今北京;封畢公高于畢,即今陜西咸陽東北。一時有功的大臣都得到了爵位與封地。當時武王有兄弟數人,相互之間兄弟情深,便將弟弟叔鮮封于管,叔度封于蔡,叔振鐸封于曹,叔武封于郕,叔處封于霍。弟弟中像康叔封、聃季載因為年紀太小而沒有得到分封。那時周朝的統治剛剛建立,武王作為周王同時也是天下諸侯國的宗主,一共分封建立了七十一個諸侯國,其中分封兄弟建立的諸侯國有十五個,通過分封建立的姬姓諸侯國有四十個。周的子孫除了殘暴、昏庸的沒有被封為諸侯外,其他的都被封為諸侯。這樣武王既封功臣,又封同姓,則功臣與同姓的各諸侯國都成為周的藩屬與羽翼,共同衛護周。周享國的長久,施行仁政是一個原因,施行分封建國也是一個原因吧。

【原文】武王既勝殷,乃改正朔,以建子月7為正月,色尚青8,服以冕。

王虛己問箕子殷所以亡,曰:“吾殺紂是歟非歟?”箕子不忍言殷惡,而王亦丑之,乃問以天道,作《洪范》9,封箕子于朝鮮而不臣也。余各以次受封,班賜宗彝?分殷之器物于諸侯,惟周公留周佐王。

張居正講評:武王取代殷商而成為天下的君主后,以為國家創立之初,必當建立一整套的國家制度。于是始改定正朔,殷商時以建丑之月也就是十二月為一年的開始,周革商的天命,于是便以建子之月即十一月為一年的開始。

又改變所穿衣服的顏色,商時以白為最尊貴,頭戴冠;周則以紅色為最尊貴,頭戴冕。當然,武王不僅僅只是改變商的制度而已,他時時刻刻以商的滅亡為教訓,虛心向殷的賢臣箕子請教商滅亡的原因。又問他說:“我處死紂是做對了還是做錯了?”武王殺紂,本是為天下除害,救民于水火,又怎么會是錯的呢?但箕子本是紂的臣子,不忍心說商的不是,因而說武王做錯了。

武王也自以為臣下討伐君主,于禮法有些不妥,心懷慚愧,于是便對這件事不再追問。他接著問箕子上天使百姓安居樂業,所以才能推行人倫道德,是因為他打算尋找治國的道理。箕子認為治理天下的方法不能失傳啊,便舉了一些君主治理天下的例子,比方說夏禹時河圖洛書的出現,一一為武王講解剖析,便創作了《洪范》一書,也就是現在《尚書》上所記載的。然而箕子只將治理天下的道理傳給武王,卻不肯出來做官輔佐武王。武王也不打算強迫他出來做官,于是便將他分封于朝鮮半島,而不強迫他向自己稱臣。其余的諸侯,陸陸續續地得到了分封,武王分別將宗廟中祭祀用的祭器賜給他們,又將商所收集的寶物分給諸侯,作為他們的傳世之寶。如分給魯的是夏后的祭器璜、炎帝的后裔封父的祭器繁弱,分給衛的是大路、大呂。封賞完畢后,諸侯們都回自己的封國去了。只有周公被留在了鎬京,輔佐武王,直到死時都沒有到他的封國。這是因為當時天下初定,周公作為武王親兄弟和開國功臣,不得不留下輔佐王室。武王剛一即位就改正朔,易服色,行封賞,其規模之宏大遠超先代。又向箕子請教治國的道理,而明白了使國家萬世長存的治理方法;而后又任命周公輔佐政事,周朝八百年的帝業建立起來了。這就是武王治理天下首先要做的事,并不以建立法制為唯一要做的,為人君的必須要以重視法度、任用賢才為最重要的事!

注釋:

豳,是地名,在今陜西彬縣。

薰鬻,是古代北方少數民族的名字。

漆,是漆水。沮,是沮水。二者都在西安。

梁山,在今西安乾縣。

岐山,在今陜西寶雞市境內。

如,解作往字。

文身,是刺在身上的圖案,然后涂上青色顏料,古代江河湖泊附近的居民多有這種風俗。

呂望,姓姜氏,名尚,是上古時代分管四方諸侯的四岳的后人,受封于呂,因而又叫呂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星座| 南京市| 乐业县| 清涧县| 西畴县| 西畴县| 邢台县| 吴江市| 潮安县| 若羌县| 马山县| 墨脱县| 台湾省| 漳州市| 饶平县| 孝昌县| 怀柔区| 梅河口市| 偃师市| 惠水县| 松阳县| 吐鲁番市| 象山县| 九寨沟县| 威信县| 伽师县| 灯塔市| 垣曲县| 景德镇市| 兴义市| 浮山县| 汾西县| 巧家县| 盐边县| 类乌齐县| 卢湾区| 聂拉木县| 丰顺县| 砀山县| 堆龙德庆县| 凤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