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自強不息,樹立成就事業(yè)的理想(2)

李云經終于沒能熬過1943年那個寒冷的冬天,走完了坎坷的一生,離開了這個動蕩紛亂的世界。父親沒有給李嘉誠留下一文錢,相反,他卻給李嘉誠留下了一副家庭的重擔。

正像一位著名哲學家所說的那樣,逆境是鍛造天才最好的熔爐,而李嘉誠正是從這所苦難的學校畢業(yè)而逐漸走向成功之路的。

中國古典文化中有“人窮志不移”、“做人需有骨氣”、“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不義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等名言。李嘉誠對此時刻銘記在心。這些名言警句伴隨他一生的風雨歷程,并使他終生受益無窮。

如此不幸的少年時代,莫非是上天在有意地磨煉李嘉誠,以便成就這個當代的商業(yè)英雄?

如果對照孟子的“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說法,那答案是肯定的,沒有少年時候的苦難經歷,李嘉誠的未來很可能只是極平凡的一生。李嘉誠并沒有去刻意地尋找艱難,而現(xiàn)實生活卻留給他太多艱難。逆境具有催人奮進的力量,它往往能激發(fā)人的潛能,使人能夠以十倍百倍的努力投入工作,并創(chuàng)造出驚人的業(yè)績。這在李嘉誠身上得到了最好的印證。

李嘉誠經商箴言:

小時候,我的家境雖不富裕,但生活基本上是安定的。我的先父、伯父、叔叔的教育程度很高,都是受人尊敬的讀書人。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我隨先父來到香港,舉目看到的世態(tài)炎涼、人情冷暖,就感到這個世界原來就是這樣的。因此,在我的心里產生了很多感想,童年時五彩繽紛的夢想和天真都完全消失了。我意識到世界原本就沒有永遠的救世主,想成功必須依靠自己的努力奮斗。

3.讀書可以立身,好學亦成儒商

人生的道路曲折而又漫長,有的人一生心想事成,在于他有著遠大的志向,并為之終生奮斗。在奮斗的過程中,要通過不斷地學習來充實自己,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學習為人處世的道理,學習社會這本“大百科全書”。

李云經一生執(zhí)教,他希望兒子李嘉誠以后也能繼承自己的衣缽,走教育興國之路,這是他涉足商場,又淡出商場后,感悟到的人生經驗。

年幼的李嘉誠不負父親厚望。他聰穎好學,幾歲時在父親的指導下就能背誦《三字經》、《千家詩》。詠詩誦文,成了李嘉誠童稚時代的最大樂趣。“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李嘉誠正是在這些兒童啟蒙讀物中,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

在李嘉誠5歲那年,父親便引導他祭拜孔圣人,進了潮州北門街觀海寺小學念書。從此,李嘉誠就正式接受學堂的正規(guī)教育。觀海寺小學就在觀海寺廟內,因此誦經聲與讀書聲此起彼伏。

這時候,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由于受到新文化運動的沖擊,正在逐漸接受現(xiàn)代社會文明的洗禮。而觀海寺小學的讀書聲與寺廟的誦經聲一樣亙古不變,“之乎者也”構成授課的主要內容,時光恍然凝固。

在學堂里,李嘉誠自然是一個積極上進的好學生,學堂里教授的詩文,李嘉誠早已倒背如流,對陌生的詩文倒是抱有濃厚的興趣。由于受父親的影響,對一些流傳下來的經典愛國詩篇特別感興趣,盡管以他現(xiàn)有的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無法琢磨透徹,但他還是能夠陶醉其中。在李氏家族的老宅里,有一間書屋,雖然房子不大,但琳瑯滿目的藏書卻能夠深深地吸引李嘉誠。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每日一下私塾,李嘉誠便泡在書屋,孜孜不倦閱讀詩文。他涉獵甚廣,《詩經》、《論語》、《離騷》,唐詩、宋詞、元曲,小說四大名著……

后來,據(jù)李嘉誠堂兄李嘉智回憶道:“嘉誠那會兒簡直就是書蟲,見書就會入迷,天生是讀書的料子。他去香港,辦實業(yè)成為巨富,我們都感到吃驚。”

李嘉來,李嘉誠的另一位堂兄,終身從事教育事業(yè),對于李嘉誠的勤奮他這樣評價:“嘉誠比我要小十幾歲,卻十分懂事。他讀書非常刻苦自覺,我看到過好多次,他在書房里點煤油燈讀書,很晚很晚都不睡覺。”

悟性極高而又勤勉的李嘉誠,深得父親的喜愛。那時父親正任宏安小學校長,不久,李嘉誠就順理成章地轉入宏安小學就讀,父子倆有機會天天相聚,李嘉誠與父親相聚時談論的話題無不圍繞著書。

父親把李嘉誠帶入了書籍的另一個世界,他讓李嘉誠了解到很多古代人物,尤其是古代歷史上的愛國英雄、文化名人、仁人志士……李嘉誠仿佛看到憂國憂民的屈原高吟著“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岳飛屹立在破金的戰(zhàn)場上高唱:“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杜甫在寒冷的秋夜,悲憤高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

幼小的李嘉誠似懂非懂,但此時他卻清晰地明白一個道理:勤勉苦讀,出人頭地,報國為民。

時局動蕩,沒有什么成就的李云經沒能讓家人過上好日子,心中難免有所遺憾,但看到聰慧的兒子一天天長大,心中有了希望,他盼望自己的兒子有所成就。在這種情況下,李嘉誠優(yōu)異的學業(yè)便成了郁郁不得志的父親最大的慰藉。

如果不是風云突變,李嘉誠會沿著求學治學的道路一直走下去。而且,他極有可能繼承父業(yè),在家鄉(xiāng)做一名教師。因為他雖然聰明過人,但從少小時看,卻不像個經商的材料,倒像一個天生的讀書種子。他后來走上經商這條路,并取得了輝煌的業(yè)績,是出乎他的親朋好友意料的。

后來有一個記者問起李嘉誠:“請您說說一個人的成功是不是跟從小的志向有關,而一個人的志向是不是天生的?”

李嘉誠回答說:“從哲學的角度而言,事物都是發(fā)展的。人的志向是由兒時的幻想到對以后成長中的實際情況的想法,也是一個縱向發(fā)展的過程,這其中就涉及兩個環(huán)境:其一是自己的理想造就的;其二是現(xiàn)實生活給你的。這兩個環(huán)境是你無法抗拒的。它們相互斗爭的過程,也是磨煉意志的過程。就拿我自己來說,童年的時候,父親教育我要學習禮儀或遵守諾言,而我呢,也受到父親的熏陶,自小便很喜歡念書,而且很有上進心。那時候,我就暗暗地發(fā)誓,要像父親一樣做一名桃李滿天下的博學多聞的教師。但是由于環(huán)境的改變,貧困生活迫使我孕育一股更為強烈的斗志,就是要賺錢。可以說,我拼命創(chuàng)業(yè)的原動力就是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而來。當我14歲的時候,父親去世,我要肩負家庭的重擔,因為我是長子,而父親并沒有留下什么物質給我們,所以讀書是絕對沒有可能了。賺錢是迫在眉睫的,這樣我的志向就有了改變。而且接下來進入社會開始工作的日子里,我有韌性,有獨立創(chuàng)業(yè)的勇氣和膽量,自然會有回報的。”

一個從小立志求學執(zhí)教的人后來卻成了一代巨商,做人能吃苦,不計較個人得失,只是努力工作,努力向上,再加上忠誠可靠,所以一路進步。這人生的幸與不幸,真是難以說清。李嘉誠后來的成功向人們證明,不管做什么,只要肯用功,敢于去做,都會做出成績來。

李嘉誠經商箴言:

決定一件事時,事先要小心謹慎研究清楚,一旦做出決定,就勇往直前地去做。

4.勤奮敬業(yè),功到自然成

放眼大千世界中的蕓蕓眾生,功成名就并非可望而不可及,排除客觀因素的影響,最重要的一條是勤奮敬業(yè)。天道酬勤,今日勤奮敬業(yè)的人就是將來的成功人士。李嘉誠最初成功的原因是典型的勤奮敬業(yè),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披星戴月去,萬家燈火歸。

李嘉誠最初作推銷員時,不是業(yè)績最出色的,但是卻是最勤奮的。

曾經有記者詢問過李嘉誠的推銷訣竅,李嘉誠不予正面回答,卻講了一個故事:

已經69歲的日本“推銷之神”原一平在一次演講會上演講,有人問他推銷成功的秘訣時,他沒有回答對方的提問,而是當場脫掉鞋襪,將提問者請上臺,說:“請您摸摸我的腳板。”

提問者被弄得一頭霧水,不明白原一平什么意思,但是還是摸了他的腳板,而后十分驚訝地說:“您腳底的老繭這么厚呀!”

原一平微微一笑說:“因為我走的路比別人多,跑得比別人勤,所以腳繭特別厚。”

提問者略一沉思,頓然感悟,同時臺下報以熱烈的掌聲。

李嘉誠講完故事后,微笑著自謙地對記者說:“我沒有資格讓你來摸我的腳底,但我可以告訴你,我腳底的老繭也很厚。”

李嘉誠做推銷員時,每天都要背一個裝有樣品的大包從堅尼地城出發(fā),挨家挨戶地走街穿巷,從西營盤到上環(huán)再到中環(huán),然后坐輪渡到九龍半島的尖沙咀、油麻地。一天下來怎么也要走十幾個小時的路。

李嘉誠說:“別人做8個小時,我就做16個小時,其實別無他法,只能將勤補拙。”

李嘉誠早先在茶樓當堂倌,拎著大茶壺,一天十幾個小時來回跑。他的腳板未必沒有原一平的老繭厚,但是這腳板上的老繭卻分明寫著一個字:勤。

要想成為一個大富豪,就必須目標高遠,目光遠大,而不斤斤計較于蠅頭之利。遠大的理想可以激勵人們培養(yǎng)出一種不怕輸?shù)臍馄牵梢允谷私浭艿米〈煺郏數(shù)闷鹨糙A得起。

“將勤補拙”在李嘉誠開始獨立創(chuàng)業(yè)階段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剛開始創(chuàng)業(yè),李嘉誠依舊是初做“行街仔”(推銷員)時的老作風。

每天早上,李嘉誠都早早地起床,不去公司,而是直接外出推銷或采購。等趕到辦事地點時,別人剛好上班。他從不打的,距離遠就乘公共汽車,路途近就雙腳行走。

辦完事后,李嘉誠又匆匆忙忙趕回工廠,先檢查工人上午的工作,然后跟工人一道吃午餐。說是午餐,其實只是簡單的工作餐,沒有餐桌,李嘉誠也和其他工人一樣,蹲在地上吃。

長江塑膠廠的第一批工人,全是門外漢,大多還是從田間洗腳上岸的農民,惟一精通整個生產流程的師傅是老板李嘉誠。所以,李嘉誠手把手帶領工人一起安裝機器、調試,直到出產品。這種以誠相待、同甘共苦的生活只適宜于開始創(chuàng)業(yè)時的艱苦環(huán)境。

在創(chuàng)業(yè)初期,穩(wěn)定人心是關鍵,不可能長期讓工人吃苦受累。李嘉誠以誠待人,第一批產品從壓塑機中取出時,他異常開心,一向節(jié)約的他帶著工人一道到廠子附近的一家小酒店慶賀了一番。

在平時的生活中,李嘉誠也積極地為工人們排憂解難,對工人非常照顧。也正是李嘉誠的一片誠心,使長江塑膠廠的員工們具備了強大的凝聚力。工廠初期的艱苦條件沒有讓工人們退縮,他們緊緊團結在李嘉誠的周圍,與塑膠廠同命運,共呼吸。

李嘉誠的塑膠廠剛剛起步,各種機構不健全,好多事都由他一手操持。李嘉誠身為老板,同時又是操作工、技師、設計師、推銷員、采購員、會計師、出納員。晚上,他還要做賬;要記錄推銷的情況,規(guī)劃產品市場區(qū)域;還要設計新產品的模型圖,安排第二天的生產。

此外,李嘉誠還從不間斷業(yè)余自學。塑膠業(yè)的發(fā)展日新月異,新原料、新設備、新制品、新款式源源不斷地被開發(fā)出來。李嘉誠猶如海綿吸水,總覺得時間不夠用。為了節(jié)省時間,李嘉誠搬到了廠里住,每個星期回家一次,探望母親和弟、妹。廠子狀況有所改觀后,他便在新蒲崗租賃了一棟破舊的小閣樓,此處有三個用處,它既是塑膠廠的辦公點,又是成品的儲藏庫,還是他的臥室。

李嘉誠事必躬親,不僅節(jié)省了許多不必要的開支,同時又對全廠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情況都了如指掌。此外,身為老板如此這般努力工作,給全廠員工起到率先垂范的榜樣作用。

這是在非常時期十分有效的方式。隨著第一批產品順利地銷售出去,一批又一批訂單紛至沓來,生產規(guī)模隨之擴大。李嘉誠已經沒有足夠的精力來管所有的事情,更何況,如果事必躬親,必然會使員工產生依賴心理,對工作不能盡心盡力。

為了適應日益擴大的生產規(guī)模,李嘉誠招聘了會計、出納、推銷員、采購員、保管員,開始實行層級管理。同時,又擴大招聘工人的數(shù)量,并實行三班倒工作制,開足馬力生產,晝夜不停出貨。

在他和員工們的共同努力下,長江塑膠廠一帆風順,不斷創(chuàng)造出佳績。

由此可見,“勤奮敬業(yè)”對一個初創(chuàng)的企業(y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對今天有志于創(chuàng)業(yè)的諸君也有著借鑒的意義。

李嘉誠經商箴言:

別人做8個小時,我就做16個小時,其實別無他法,只能將勤補拙。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方市| 吉木萨尔县| 萍乡市| 固安县| 丰原市| 莲花县| 渝北区| 泊头市| 汤原县| 英德市| 聂荣县| 建德市| 祁东县| 陕西省| 隆德县| 盖州市| 宜兴市| 高密市| 长兴县| 霸州市| 榆中县| 八宿县| 舟山市| 石门县| 阳信县| 灌南县| 乌什县| 徐闻县| 内黄县| 若羌县| 湘乡市| 肥乡县| 县级市| 孝感市| 五河县| 惠水县| 富阳市| 年辖:市辖区| 唐海县| 理塘县| 垦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