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放棄是人生的必備(1)
- 放棄是一種智慧
- 王峰
- 4786字
- 2016-03-22 11:24:39
人生需要不斷地摸索,在摸索中前進,直到實現成功。在走向成功的路上,如果一個人執著地堅持錯誤,那么等待他的只能是失敗。所以當他發現自己所追求的事情不是自己的最愛時,當他發現自己不良的習慣正在使自己偏離成功的軌道時,他就要果斷地放棄。放棄如同選擇一樣,是人生的必修課,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1.拿得起,放得下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一輩子都被人生的得失所困擾,其實人生究竟是復雜還是簡單,完全取決于人的心態。斤斤計較者會認為人活一輩子實在很復雜;而樂觀豁達者則認為人生在世其實很簡單。一個人與其繁重勞累地奔波,不如輕松自在地生活。拿得起,放得下才是人生的真諦所在。
拿得起是強者的風范,是智者的執著。它需要理智的思維、超人的自信、積極的心態、睿智的頭腦、頑強的意志、強有力的行動等。具備以上品質、擁有以上條件,一個人才可能在殘酷的競爭中排除萬難,激流勇進,勇往直前,通向成功。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世上沒有永遠的強者。大海有漲潮也有落潮,人生有高峰也有低谷。一個人不可能是永遠的浪尖,不可能永遠是頂峰。當命運需要舍棄名利全身而退時,只要曾經擁有就已足矣,完全沒必要繼續爭取,只有傻子仍然在苦苦地挽留夕陽,蠢人依舊在久久地感傷春光。人生必須有所放棄,一味的執著只會帶來無盡的煩惱。如果執著是強者的姿態,那么放棄是智者的瀟灑;拿得起是不懈拼搏,放得下是無限的灑脫。
成功不僅鐘情于堅持真理的執著者,更偏愛于勇于放棄的理智者。在人生的漫長道路中,大多數人都是在探索中摸索前行。有時他一貫奉行的很可能是一條錯誤的道路,他習以為常的很可能是一種不良的習慣。要想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就不能在一條死胡同里執著地堅持,那樣只能是南轅北轍;唯有果斷地放棄錯誤的道路,糾正不良的習慣,才會盡早實現人生的輝煌。法國哲學家、思想家蒙田說:“今天的放棄,正是為了明天的得到。”放下虛榮,贏得從容的人生;放下妒忌,贏得幸福的人生;放下恐懼,贏得勇猛的人生;放下冷淡,贏得熱情的人生;放下拖延,贏得勤快的人生;放下猜疑,贏得博大的人生;放下猶豫,贏得果斷的一生;放下浮躁,贏得淡泊的一生。拿得起縱然可取,放得下更加可貴。它是邁向成功的催化劑,促使每個人早日走向人生的正軌,昂首前行;它是到達頂峰的指南針,指引每個人盡快攀登人生的高峰,一覽美景。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糾正錯誤需長久堅持。有時有的人已經習慣了錯誤,一時意識不到自己的癥結。“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時就不要固執地繼續錯誤,要勇于接受別人的良言。有時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人生不怕錯誤,就怕不知錯誤;人生不怕失敗,就怕一蹶不振。那些在錯誤道路上執迷不悟的人才是可悲可嘆的,那些因一次失敗就一輩子失去信心的人才是令人鄙視的。勇敢地承認錯誤,敢于面對現實,果斷有所放棄,才會贏得快樂的人生。
2.摒棄無知的虛榮
“虛榮如殺手,有朝一日一定會敗露痕跡。”它是一件無聊的騙人的東西;得到它的人,未必有什么功德,失去它的人,也未必有什么過失。因此那些愛慕虛榮的人們,趕快收住你們無知虛榮的腳步吧。
希臘神話中,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意在諷刺那些愛慕虛榮而不被人重視的人。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來到一個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見宙斯的雕像,問道:“請問這雕像值多少錢?”雕像者回答道:“一個銀元。”然后赫耳墨斯又問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雕像者說:“還要貴一點。”后來,赫耳墨斯看見自己的雕像,他認為自己身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護神,人們一定會對他更尊重些,自己的價值應該更高點,于是他指著自己的雕像,問道:“這個多少錢?”雕像者回答說:“假如你買了那兩個,這個是贈品,白送。”
赫耳墨斯本以為自己價值頗豐,期望得到別人的贊賞,沒想到自己卻一文不值,如同讓別人給自己當頭一棒。其實這是虛榮心在作怪。虛榮心與生俱來,人皆有之。適度的虛榮是自尊心的象征,無可厚非;而過分的自尊則導致一個人虛偽貪婪,遭人厭惡。擁有虛榮心的人為了逞一時之強,炫耀自己的才能,不辭辛苦,自作自受。有的人為了炫耀自己,夸夸其談,自吹自擂,讓別人對他敬而遠之。
《孟子·離婁下》中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齊國有一個人,家里有一妻一妾。丈夫每次出門,總是吃得飽飽地、喝得醉醺醺地回家。妻子問他一道吃喝的是些什么人,據他說來全都是些有錢有勢的人。他妻子告訴他的妾說:“丈夫出門,總是酒醉肉飽地回來;問他和些什么人一道吃喝,據他說來全都是些有錢有勢的人,但我們卻從來沒見到什么有錢有勢的人物到家里來過,我打算悄悄地看看他到底去些什么地方。”
第二天早上起來,她便尾隨在丈夫的后面,走遍全城,沒有看到一個人站下來和她丈夫說過話。最后他走到了東郊的墓地,向祭掃墳墓的人要些剩余的祭品吃;不夠,又東張西望地到別處去乞討——這就是他酒醉肉飽的辦法。
他的妻子回到家里,告訴他的妾說:“丈夫,是我們仰望而終身依靠的人,現在他竟然是這樣的!”二人在庭院中咒罵著、哭泣著,而丈夫還不知道,得意洋洋地從外面回來,在他的兩個女人面前擺威風。
通過以上故事,作者對為了追求功名利祿背地害人的可恥分子進行辛辣的諷刺,如今它的現實意義在于揭露愛慕虛榮的危害。“虛榮很難說是一種惡行,然而一切惡行都圍繞虛榮心而生。”虛榮導致一個人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不惜采取任何手段,付出任何代價。
從前國王的御櫥里有陶罐和鐵罐兩個罐子,其中鐵罐自命清高,對陶罐不屑一顧,而且還經常奚落陶罐。而陶罐則清楚自己的用途,它覺得它和鐵罐一樣都是用來盛東西的,兩者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是質地有所不一。若干年后,王朝覆滅,朝廷更迭,萬物巨變,滄海桑田。兩只罐子歷經時間的洗禮,表面堆滿了厚厚的塵土。當探險者來到破舊不堪的宮殿時,他無意中看見了陶罐,經過一系列的處理陶罐恢復了舊日的風采,樸素美觀而又華光可鑒。
人們對這樣精美絕倫的古物贊不絕口。而曾經傲視一切的鐵罐早已被空氣氧化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同為兩個罐子,下場截然不同。只有懂得自知之明,才會清楚自己的優劣,做出恰當的選擇。陶罐不會逞強好勝,自我吹噓,而是守得云開見月明,成為了人們珍藏的文物。
懂得自知之明是治療虛榮的良藥。一個人追求財富與榮耀無可厚非,關鍵在于他的實現途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一個人要清楚自己的現狀,制定符合自己的人生目標,然后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去實現它。如果自己家庭條件不好,完全沒必要在別人眼里擺出一副闊氣的姿態;如果自己的能力有限,完全沒必要在別人面前自吹自擂,炫耀自己。要想獲得別人的積極評價,只有通過自己的行動成果來證明。在沒有完成之前,最好保持低調,不要張揚。
3.擺脫萬惡之源——妒忌
妒忌是心靈的毒瘤,既損人又害己。別人的成功本來與己無關,毫無瓜葛,但是扭曲的心理使得妒忌者自尋煩惱,整日郁郁寡歡,對別人的進步恨之入骨,總是想方設法去陷害別人。
從前有一個人同時喂養著山羊和驢子。由于驢子整日干活,主人便給它提供較為豐盛的食物。山羊對此十分不滿,它便想方設法算計驢子。他告訴驢子說,你整日既要推磨,又要運貨,實在太勞累了,你還不如跌到山溝里裝病,那樣的話你便可以長時間休息。善良的驢子接受了山羊的建議,照著它的方法去做,沒想到驢子摔得遍體鱗傷。山羊見狀暗中得意。當主人請來醫生為驢子治病時,醫生告訴主人只有將山羊的肺敷在驢子的傷口上,才可以治好。于是主人殺掉了山羊為驢子治病。最后驢子得以痊愈,而山羊白白葬送了性命。
山羊本想設計陷害驢子,沒想到“聰明反被聰明誤”,賠上了卿卿性命。法國作家巴爾扎克說:“嫉妒者受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更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別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萬分。”心理學家認為,嫉妒是人的一種變態心理,同人的某種抵觸對立情緒相聯系。有嫉妒心的人多半是因為需要得不到滿足而進行的一種不良情緒的發泄,是一種企圖縮小和消除差距,達到一種虛幻的心理平衡的消極手段。
偉大的哲學家培根說:“人可以允許一個陌生人的發跡,但絕不能原諒一個身邊人的上升。”的確如此,妒忌常常發生在熟悉的人之間,正是由于彼此的了解,他才不希望對方在才能、容貌、名譽、地位等方面超出自己。因為對方強就顯得自己弱,對方先進就反襯出自己的落后。“妒忌者之所以痛苦,是因為折磨他的不僅是自己本身的失敗和挫折,還有別人的成功。”每當對方取得一些成就時,他心中不滿的怒火便噴發出來,不但對別人進行惡語誹謗、橫加指責,還背地里陷害別人,甚至致人于死地。
戰國時期,龐涓與孫臏兩人既是同學,又結拜為兄弟,同拜鬼谷子先生學習兵法。此后,兩者都到魏國當官,龐涓當了大將,孫臏做了客卿。孫臏光明磊落,足智多謀。而龐涓生性驕妒,陰險毒辣。他想:“孫子之才,大勝于吾,若不除之,異日必為欺壓。”于是進讒言,下毒手,誣陷孫臏私通齊國,剔去了他的膝蓋骨,使其終身殘疾,還想騙他寫兵書后,再害其性命。后來孫臏得知真相,詐裝瘋癲后被救入齊,得到齊王重用,帶領齊兵攻打魏國,并在馬陵之戰時預設伏兵,派人把一棵大樹削去樹皮,寫上“龐涓死于此樹下”幾個大字,龐涓于夜色蒼茫中來到大樹下面,由于看不清樹上的字,便點燃火把照明,字還沒有念完,齊軍萬弩齊發,魏軍大亂失散。龐涓知道自己的智謀斗不過孫臏,這一仗已經輸定,只好自刎而死。龐涓因嫉妒加害于孫臏,沒想到孫臏以計謀將龐涓殺死。龐涓正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永無止境。正如牛頓所說,后輩是站在巨人的肩上不斷取得成就的。正是這樣,社會才不斷進步,科學才不斷前進。然而歷史上有的前輩并沒有成為促使后輩成長的力量,反而成為了后輩發展的阻力。究其原因又是先輩可惡的妒忌心理在作怪。
戴維作為偉大的化學家,一生最偉大的發現就是發現了天才法拉第。法拉第在戴維的幫助下,來到了皇家學院實驗室,成為了戴維的得力助手。在戴維的精心培養下,法拉第進步很快,進行了許多重要發明。就在法拉第的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自己的良師戴維卻出于自己的妒忌,害怕弟子超過自己,對法拉第的實驗進行阻撓。戴維不僅誣陷法拉第剽竊別人的成果,還極力反對法拉第加入皇家學會。直到戴維溘然長逝后,法拉第才擁有了自由,繼續進行自己的科學研究。如果戴維懷著寬闊的胸懷對學生法拉第進行指導,那么他也不會留下晚年阻礙科學發展的惡名,這也成為了他偉大的一生中的唯一敗筆。
聞名于世的奧地利作曲家斯特勞斯的兒子小斯特勞斯被稱為圓舞曲之王,從小就具備極高的音樂才華,他的父親發現后不但沒有欣喜若狂,而是強烈地感到不安。為了限制兒子參加的活動,斯特勞斯禁止兒子練習小提琴,還仗勢警告全城各大舞廳都不得接受小斯特勞斯的演出。當兒子開始準備舉行演唱會時,父親斯特勞斯本應全力支持兒子,但是他卻把兒子當做競爭對手,自己也宣布于同一天舉行音樂會,但是他的音樂會的門票銷售量不佳,被迫取消。小斯特勞斯的演出受到了觀眾的極大褒獎,而他的父親卻因此一病不起。斯特勞斯父子的感情就這樣被父親的妒忌心理毀掉了。
面對別人的進步,作為朋友,絕對不應妒忌對方,而應祝福對方。世上最廣闊的是人的胸懷,所以大家要敞開自己的胸懷,容下別人的進步。人生所需要的是憑借自己的努力不斷創造人生的奇跡。別人的進步只能是促使自己前進的動力,要學會學習別人的優點,以此不斷使自己進步。
4.滿招損,謙受益
滿招損,謙受益,這是亙古不變的良訓。只有那些謙虛謹慎的人才能夠在累積中不斷進步,到達人生的巔峰;那些驕傲自滿的人只會一輩子自欺欺人,聊以度日。
在一個經常交織著風雨雷電的古老星球中,住著兩位仙人,一位叫自負,另一位叫謙虛。有一次,自負仙人自認為自己比謙虛仙人了得,就想去挑戰謙虛仙人,想戰勝在這星球唯一能與他抗衡的謙虛仙人。見到謙虛仙人,自負自認為一定能戰勝謙虛,總糾纏著他不放,謙虛為了不傷和氣,也就勉強接受了他的挑戰,不過不是動武,而是提出要賭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