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與生命同等重要——猶太人的教育智慧(1)

  • 猶太智慧書
  • 王峰
  • 4988字
  • 2016-03-22 11:29:56

猶太人多偉人和名人,這與他們的教育有直接的關系。因為良好的教育,是高度文明的先決條件。

在猶太社會里,知識高于地位,知識高于金錢。他們不但聚斂巨大的物質財富,同時也視知識為生命的支柱。

猶太人認為,金錢不是最重要的東西,知識才是最寶貴的財富。的確,他們頑強生存下去的“護身符”就是知識和智慧,這是猶太人留給后代的絕對真理。

1.智慧就是財富

葡萄長得越豐碩,就越會低下頭來。同樣,越智慧的人,便越懂得謙虛。

——《塔木德》

“知識就是力量”,這是每個人都認可的觀點,聰明睿智的猶太人也對這一觀點深信不疑。他們認為:沒有知識就沒有智慧,沒有智慧就不可能成為一個成功的商人,既然不是成功的商人,就沒有和他做生意的必要。猶太人尊重有文化、有修養的人,對沒有文化、沒有修養的人最瞧不上眼。

很多猶太商人都學識淵博、頭腦機敏。他們認為,擁有知識勝過擁有財富,智慧是致富的武器。他們希望用自己的智慧來獲取巨大的財富。

因此這成了猶太民族比其他民族更重視教育的原因之一,也是他們成為世界上最優秀民族的原因之一,同時也是他們杰出智慧的表現。

很多人都知道,學校是獲取基礎知識的場所,很多專業知識及操作技能要到實踐中去掌握,只有實踐和理論相結合,才能使自己的學問得到增長。

此外,受不同情況的影響,他們發現正規教育和自教自學的結果也不盡相同。因此,猶太人的學校采取正規教育和自教自學相結合的教育方式。

在猶太人眼里,知識和金錢是成正比例增長的,智慧和金錢又是成正比例增長的。只有豐富的閱歷和廣博的知識,才能有過人的智慧。有了過人的智慧就能在生意場上少走一些彎路、少犯錯誤,這是賺錢的根本保證,也是商人的基本素質。

在他們的生活中流傳著許多富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其中就有這樣一個故事:

在一條大船上,船客多是腰纏萬貫的大富翁,但船上還有一個特殊的船客猶太拉比。富翁們聚在一起彼此炫耀著財富的多寡,拉比聽后說:“我認為我才是最富有的人,不過暫時不向各位展示我的財富。”

航行途中,客船遭到海盜搶劫,富翁們的財產都被搶劫一空。海盜離去之后,客船好不容易才抵達一個港口。拉比的高深學問立即受到港口人民的賞識,他開始在學校開班授徒。

不久,這位拉比遇到先前同船而來的富翁們,他們一個個處境凄慘落魄。這時他們看到拉比受人尊敬的樣子,明白了當初他所說的“財富”,感慨地說:“你以前說得對,受過教育的人才是最富有的人。”

猶太人用這個故事來勉勵后人——知識奪不走且能常懷于身,知識才是人類最重要的財產,知識勝過錢財。

猶太人很重視知識,他們認為,無知的人不可以做商人,僅能從一個角度去觀察問題的人,不但不配做商人,也不能算是一個健全的人。而猶太人做生意,也容易與學識淵博的人達成交易。

一個做鉆石買賣的猶太商人曾這樣問他的合作伙伴:“你知道大西洋底部有多少種魚類嗎?”合作伙伴乍一聽這個問題,感到很搞笑,因為做鉆石生意和大西洋底部的魚類沒有根本的聯系,怎么會問這樣一個毫無價值的問題呢?

這就是猶太人的特殊想法:一個鉆石商人需要的是精明的商業頭腦,如果對方連大西洋有哪些魚類都了如指掌,可見對鉆石這個行業也同樣熟悉,和這樣的商人合作肯定能營利。

知識具有很高的價值。猶太人認為:“世界上沒有人是貧窮的,除非他沒有知識。”

有了知識,那他就有了智慧,有了智慧他就能應付各種各樣的情況。這樣智慧的人做起生意來,必將如魚得水,大量的財富怎會不滾滾而來?

2.學問精、事業興

深井中的水是抽不完的,淺井卻一抽到底。

——《塔木德》

《圣經》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猶太人曾被多次招集起來學習上帝授予他們的律法。摩西這樣命令各長老:“把你們各支派的男人、女人、孩子都招集來,將這些律法說與他們聽,讓他們研讀。”

摩西死后,約書亞成為猶太人的領袖。上帝第一次召喻他就說:“這《律法書》不能離開你的嘴,要日夜誦記,好使你謹守書上所寫的每一句話。”

正是繼承了這種優良傳統,使猶太人不管流散到何方,其民族的文化素質都比別的民族要高。以在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為例,在金融、商業、教育等文化行業中,美籍猶太男子占70%以上、女子占40%以上,而同期全美國平均僅僅有28.3%的男子和19.7%的女子占有這樣的比例。在收入最高的兩大職業:醫生和律師中(他們要求文化素質特別高),猶太人位居首位。如20世紀70年代,美國共有3萬多名猶太醫生,占美國醫生總數的14%;另外有約10萬名律師,占美國律師總數的20%左右。

猶太人依靠較高的文化水平,在擇業和收入方面勝人一籌。在美國,一個高中畢業生一年的收入,比一個同樣工種的初中畢業生一年的收入多出一倍;一個大學畢業生一年的收入又要比一個高中畢業生一年的收入多出一倍。在美國的二百多萬猶太人中擁有高中畢業學歷的64%,大學畢業的32%。而在美國總人口中,高中畢業僅僅占35%,大學畢業只占17%。正是由于文化水平的差異,使在美國生活的猶太人的收入比全美國人口平均收入高出許多。

據統計,1964年在美國生活的猶太人家庭平均收入為12280美元,而這時美國的平均家庭收入只有8860美元,猶太人家庭收入比美國的平均家庭收入高出了34%。

在猶太人中有一種說法:他們一生有三大義務,而他們的首要義務就是教育子女。這充分說明教育在猶太民族中的重要地位。教育之所以受到猶太民族這樣的重視,因為猶太人已經從自身長期的生活中體驗到:學問的多少決定著事業的興衰。

3.讀書自有妙用

與一切有知識的人交朋友,也可以從朋友那里學習知識。

——《塔木德》

猶太民族是“書的民族”,猶太人對書的崇拜,對知識的渴望和追求,已經不能用一般的求知好學來概括了。

用他們的話來說,書就是他們一切智慧的根源,也是獲取一切財富的根本,他們對書的喜愛達到了嗜書如命的地步。這樣愛書的民族怎么能不富有呢?

說猶太人的書多,是有根據的。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調查表明,在人均擁有圖書的比例上,以色列為世界之最,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

除教科書外,以色列出版的圖書品種達幾千種以上。13歲以上的猶太人平均每月讀一本書。

全國公共圖書館和大學圖書館共有幾百所,平均不到幾千人就有一所公共圖書館。國內辦出的借書證有上百萬,相當于以色列全國500多萬人口的1/5。

以色列城市的最佳風景是咖啡館和大大小小的書店。以色列人的每一天往往是從一張報紙、一杯咖啡開始的。而大學生則愿意在幽靜的書店中度過周末。

以色列幾乎每年都要在耶路撒冷舉辦國際圖書博覽會。博覽會期間,很多世界各地的圖書愛好者或商人前來洽談、參觀,選購者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書。

當地每年還要舉辦“希伯來圖書周”,這是以色列人自己的圖書節。不少猶太人很早就準備一部分錢,像盼望盛會一樣等待圖書節的來臨。

猶太人對書傾注這么多的感情,源自他們對知識的渴望。著名典籍《塔木德》上這樣記載:把書本當作你的好友,把書架當作你的庭院,你應該為書本的美麗而驕傲!采其果實,摘其花朵。

在每一個猶太家庭里都會有著世代相傳的規定:書櫥及學習用具只可放在床頭,不可放在床尾。這樣世代相傳的規定就是告誡本民族的人,書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不能對書本有所不敬。

在猶太人的居住區,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如果一個人在旅途中,發現了他們未曾見過的書,那么這個猶太人一定會買下這本書,帶回去與家鄉人共同分享。因為他們認為外來的書籍和知識是別人智慧的結晶,應充分地學習和利用,為自己的未來打下深厚的基礎。

在日常生活中,猶太人還有這樣的規定:生活很困難的時候,如果不得不變賣物品度日,你應該先賣房子和土地,到了最后不得已的關頭,才可以出售圖書。

對于這樣的規定,猶太人是這樣解釋的:世間的一切金銀珠寶、房屋、土地都會變化消逝的,而知識卻可以長久流傳。

因此,不論在什么情況下,都不能拋棄書本。猶太人認為,人們之間可以有各種恩怨,然而知識卻是沒有界線的,它是屬于全人類的,不能因為存在偏見而影響智慧和真理的存在及傳播。

為了保護書籍的傳承性,并且把它真正地給予所有熱愛它的人們,猶太人在1736年做了一個大膽的規定,在拉脫維亞的猶太社區通過了這樣一項法律。

該法律規定:當有人借書時,如果書本的擁有者不把書本借給需要它的人,應罰款;如果有人去世了,要在棺材里放幾本他生前喜歡的書,讓書伴隨他死去的軀體,寬慰他的靈魂。這些都充分地體現了猶太人對知識的態度:生命是有限的,但學習卻不會終止,學習可以讓人獲得對生命的期望和更多的獎賞。

有一則這樣的故事:

在以色列,有一個富翁的兒子對學習毫無興趣,最后,他的父親放棄了所有努力,只是教他《創世紀》一書。

后來,侵略軍攻打他們居住的那座城市時,俘虜了這個男孩,并把他囚禁在一個很遠的監獄里。

幾年過去了,國王來到了這個城市,視察男孩被囚的那座監獄。在視察時,國王要看一看監獄中的藏書,結果他發現了《創世紀》這本書。

“這可能是一本猶太人使用的書,”國王說,“這里有人會讀這種書嗎?”

“有!”典獄官答道,“我這就帶一個人來見你。”

男孩被典獄官從監獄里提出來,說:“如果這次你不能讀這本書,國王就會把你的腦袋砍掉。”

“父親只教我讀過這一本書。”男孩答道。

他被典獄官打扮得光鮮亮麗,帶到國王面前。

國王把那本書拿給他,男孩就開始大聲朗讀,從“起初,上帝創造天地”一直朗讀到“這就是天國的歷史”。

這顯然是《創世紀》的第一章和第二章其中的一部分。

國王聽完說:“這顯然是上帝讓我打開囚禁他的監獄,把這孩子送回到他父親身邊。”

于是,國王送給男孩一些金銀,安排兩名士兵護送他回到父親身邊。

這個普通的故事已經在猶太民族中流傳很久,它教給每個猶太人這樣的道理:雖然這孩子的父親只教會他讀一本書,賜福的上帝就獎賞他了。那么,如果一個父親能不辭辛苦地教他的孩子讀會《圣經》、《密西拿》和《圣徒傳記》,那他該得到上帝多大的賜福呀!

由此可見,讀書自有妙用。

4.生活的珍寶是知識

如果你的思維足夠開闊,你的錢包就會隨之增大。

——《猶太智慧》

猶太人認為,有知識的人是智慧和真理的化身,是上帝派來引導大家過上幸福生活的人,他的身份是最尊貴的,他的地位比國王還要尊貴。

他們認為,拉比要比父親更值得讓他們尊敬,因為拉比是整個群體中最有智慧的人,所有的人都應該尊敬這位智慧和學識都非常高的人。假如一個猶太人在為自己的女兒選擇夫婿的時候,他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青年,而不會選擇一個除了金錢什么都沒有的青年。

猶太人追求熱愛知識,是因為他們認為,知識是惟一的、永遠也奪不走的財富。在這個世界上,除了知識之外,什么都不重要。世俗的權威、利益不重要;財富不重要;只有知識才是最重要的。權威需要受到人們的擁戴和支持才能形成,財富會隨著時間慢慢發生變化,而知識是不變的,它是使人生存和發展的可靠保證。

在猶太人小的時候,他們的母親會經常地提出這樣的問題:

“如果有一天,你的房子被大火燒了,財產也被盜賊搶光了,你會帶著什么東西逃跑呢?”

假如孩子回答是“錢”或者是“金銀財寶”的話,他們的母親就會進一步地問:“有沒有什么東西比這些更重要,它沒有形狀、沒有顏色、沒有氣味,你們知道是一種什么東西嗎?”

如果孩子回答不上來,母親就會說:“孩子,你們帶走的東西,不應該是金銀財寶這一類東西,而應該是你們獲取的知識。因為知識是任何人也搶不走的,只要你還活著,知識就會永遠伴隨著你,無論你到任何地方都不會丟失它。”

猶太父母就是這樣教導孩子,知識是獲取一切財富的根本,是惟一可以開啟財富之門的鑰匙。

有很多關于猶太人的歷史,它驗證了知識的永久價值。

曾幾何時猶太人不斷地被驅逐、追殺,他們的財富被任意地掠奪,然而搶不去的是他們獲取財富的知識。正是因為他們擁有這樣無往不勝的法寶,才一次次的東山再起。知識已經成為猶太人生活中最寶貴的東西了。

5.死知識、活頭腦

六歲時學習《圣經》,十歲時學習《密西拿》,十三歲履行誡律,十五歲學習《塔木德》。

——《塔木德》

你也許會向世界上最富有的猶太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什么?”猶太人一定會回答說:“智慧。”他們為什么對智慧如此看重,猶太人認為:知識在各方面都很重要,但它是用來磨練智慧的。智慧才是一個人一生永遠相伴相隨的永久性財富,它會永遠無私地幫助你。而知識不同,它可能給你帶來好運,但它不會永遠這樣幫助你,因為知識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陳舊。因此,猶太人也認為一個人應該終生不斷地獲取新的知識。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仁县| 红桥区| 萝北县| 凌海市| 浏阳市| 上林县| 宣威市| 连山| 襄汾县| 上犹县| 兴宁市| 吴旗县| 泾源县| 奎屯市| 双江| 泾阳县| 乌兰县| 麟游县| 峡江县| 天台县| 芦溪县| 潜山县| 太原市| 千阳县| 浦城县| 循化| 龙南县| 扶余县| 江达县| 长顺县| 抚顺市| 江陵县| 博客| 连城县| 平塘县| 泾阳县| 农安县| 钟山县| 平谷区| 南漳县| 亚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