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修煉之錘煉心智(3)

成龍小時候的理想并不是當演員,他的最大興趣是練一身好武功,當個大武術家。在他的軟磨硬泡之下,8歲時父親就不得不把他送到香港著名武師、京劇武生于占元的門下。

進了于占元辦的中國戲劇學校,成龍的興趣完全不在學戲,只是想學武功,為此經常受到師傅于占元的嚴厲體罰,但成龍毫不在乎,只要能學武,什么代價都愿意付出。10年的功夫,成龍練就了扎實的武術基本功,并且鍛煉出了堅強的體魄和意志。

成龍8歲時因和師傅到夜總會表演特技開始接觸電影圈。他從10歲開始當小童星直到20歲,演了不少角色,但是始終毫無名氣。成龍攬鏡自照,認為自己屬于那種“在別人面前晃一千次也晃不出印象的人”。他對自己在這一行業里究竟有什么優勢,究竟該怎么走也不清楚。

1975年,成龍失望地告別影壇去了澳大利亞,在那里,他白天當建筑工,晚上當調酒員。

1976年,成龍在朋友的推薦下,在名導演羅維的《新精武門》一片中擔任主角,影片上映后,賺了350萬港元。但成龍還沒有紅起來,此后成龍在羅維的公司拍了9部影片,一直扮演冷面兇悍的“硬漢”形象,也一直沒有走紅。導演羅維很奇怪:“成龍功夫好,身手又漂亮,憑哪樣不走紅?”

就在羅維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香港思遠公司的名導演袁和平看中了成龍,讓他主演喜劇影片《蛇形刁手》。

袁和平認為成龍身材魁梧,性格粗獷,但沒有那種冷峻、剛烈的肅殺之氣,不適合演那類叛逆型的悲劇英雄,也不適合演英俊瀟灑的正面英雄形象。袁和平從成龍偶爾的展顏一笑和克敵制勝的得意神情中發現了成龍的憨厚、調皮、可愛等因素,他認為成龍扮演喜劇性的人物一定會成功。

就從袁和平對成龍進行一番分析的這一時刻起,成龍終于發現了自己是一棵什么“樹”,在《蛇形刁手》上映后,成龍一鳴驚人。

1978年10月成龍主演的《醉拳》上映,成龍大紅特紅,被稱為“李小龍第二”。接著成龍自導自演《笑拳怪招》影片,19天票房高達544萬港元,他徹底走出了“李小龍”的陰影,奠定了自己在影壇的地位。

成龍在演《蛇形刁手》之前,已經在電影圈呆了16年,就是這16年成龍結交了一批文化高、有見識的朋友,給自己出謀劃策,彌補了自己文化不高的弱點。然后在一次次的演藝實踐中,在一次次失敗中發現了自己的種種“不可能”,逐步縮小與成功的距離,終于發現自己的優勢。

一個人成功的關鍵就在于如何挖掘和發揮自己的潛能,并實現自己的愿望。成龍就是具有這種精神的人,他在自我實現的道路上克服了失敗,走向了成功。

可見,一個人“持之以恒”奮斗的過程,應當是一個發現并且塑造自己優勢的過程,而不應當是一個簡單機械的“鐵杵磨成針”的過程。只有那些使優勢更優的努力才是有價值的。

如何挖掘自我也就是在這種愿望中實現的。這種發現也只有在社會實踐中才能完成,也只有具備百折不撓的精神才能完成。

《米老鼠》的作者沃爾特·迪斯尼是美國最負盛名的人物之一。他20多歲時,還是個無名的窮小子,可是到了30多歲,已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了。全世界的人們都熱愛《米老鼠》卡通片,在阿拉斯加的影迷甚至組織了雪屋米老鼠會。

沃爾特·迪斯尼,一個藝術創作家,借著卡通帶給世界歡樂,他也成了巨富,而他的靈感和興趣乃是起源于生活中一只不起眼的小老鼠。

少年時沃爾特·迪斯尼的志愿是成為一名藝術家。起初他到報社應征,該報主編審查過他的作品以后,認為缺少新思想而不予錄用,這使他萬分失望和頹喪。

后來,他終于找到了一個替教堂作畫的工作。可是,報酬非常低,使他無力租用畫室,他只好借用一個車庫做臨時辦公地。這樣的生活十分艱苦,但他后來認為這間充滿汽油味的車庫,對他的影響至少價值一百萬美金。

因為,有一天他在車庫工作的時候,忽然看見一只老鼠在地板上跳躍,他趕緊回到家里,帶了一些面包屑給它吃,漸漸地,彼此混熟了。有時候,那只老鼠竟敢大膽地爬上他工作的畫板,并有節奏地跳躍著,這為他后來的創意提供了絕佳的素材。

不久,沃爾特·迪斯尼被介紹到好萊塢,攝制一部以動物為主角的卡通片。不幸得很,他失敗了,不但因此窮得身無分文,并且再度失業。

正在他潦倒不堪的那會兒,突然記起了車庫里那只爬到畫板上跳躍的老鼠。他立刻畫出了那只老鼠的輪廓,“米老鼠”卡通片就這么平凡地誕生了。誰能想到在車庫里的那只老鼠,竟成為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影片原型。

總之,沃爾特·迪斯尼設計的卡通片,都有不朽的價值。華德·迪斯尼終身致力于動物卡通片事業是出于興趣,而不是為了賺錢,但他成就了自己一生的大事業。

俗話說: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在自我實現的道路上,總是充滿了各種考驗,受挫和失敗是難免的。

很多人就是在這種考驗中敗下陣來,并不是說所有的失敗都孕育著成功,成功只是留給能堅持到最后的人。

只要堅持到底,你就能體驗到自我實現的快樂。

人生的目標容易設立,而實現目標的路卻很難走,只有那些認準目標義無反顧的人,那些意志堅定、決不輕言放棄的人才能達到挖掘自我的目的,才能得到最后的成功。

6.標新立異,尋找心靈智慧

絕大多數成大事者的人生格言是:“創新是成功的捷徑”。這句話是成功的精髓所在,換句話說就是標新立異才可以獨領風騷,只有那些能不斷創新的人才可以不斷獲得成功。

模仿與抄襲也許可以取得一點小小的成績,但不能永久發達。當形勢與環境發生變化時,唯有標新立異的人才可以從一個成功走向新的成功。

日本著名的索尼公司創始人盛田昭夫就是一個追求創新的人。

1946年,盛田昭夫的索尼公司成立時,公司的宗旨是:“絕對不搞抄襲偽造,而專選他人今天,甚至以后都不易搞成的商品。”

如果在創建事業的最初,這條宗旨表明了公司的原則和奮斗目標的話,那么之后實施和堅持這條宗旨則成了盛田昭夫接連成為市場競爭大贏家的秘訣之一。

一般日本企業經營的基本方法是大量生產、大批銷售,但盛田昭夫走的并不是這條路。他的方式正如上述那一條宗旨所要求的,首先投資開發研究,創造出其他公司難以模仿的產品,即便是這種商品被其他競爭者趕上了,還有新的產品出現。盛田昭夫的方法在于標新立異,重在以新取勝,依靠技術不斷開拓新的市場。

20世紀50年代初,收音機在日本還不是十分普及,但人們已經逐漸認識到了收音機的好處。收音機市場大有潛力可挖。很多制造商都看準了收音機市場必將火爆的那一天,因而紛紛大批量生產。

當時流行的收音機并非很完美,而是存在很大的缺點。其內部幾乎全部使用笨重易熱的真空管,體積大的不得了。耗電量又高,并且不能隨身攜帶。

井深大和盛田昭夫在當時也被收音機市場的潛力引誘著,但又生怕背負未來市場過剩的競爭壓力。這時井深大總經理抓住了流行收音機的缺點,設想如果索尼(當時名叫東京通信工業公司)生產的收音機能夠克服這些缺點,必然會大受消費者的青睞,獨占收音機市場的鰲頭,成為技術革新的領導者。

盛田昭夫想要研制一種能攜帶甚至可以放在襯衣口袋里的小型收音機,要實現這一點,就必須以半導體取代真空管。而半導體的專利權,當時只在美國有,發明它的是休克利博士。

1952年,他們專門為半導體的事去了一趟美國,想要引進休克利博士發明的半導體專利。1953年,盛田昭夫與擁有半導體專利權的西方電氣公司簽訂了專利合約。最終在1955年,盛田昭夫推出日本第一批小巧玲瓏的半導體收音機。這批第一次標有“SONY”字樣的產品一出世便令同行和消費者驚詫,“SONY”牌收音機一下子風靡日本,原來的真空管收音機頃刻之間成為陳舊的過時貨。

時隔不久,盛田昭夫生產出更小的口袋型半導體收音機大批上市。這種收音機可隨身攜帶,就像手表一般便捷,在社會上形成了一種新時尚,標新立異的索尼公司頓時引起人們的極大注意,“SONY”成了家喻戶曉的名牌。

標新立異使盛田昭夫贏得了消費者的心,在市場競爭中出奇制勝。同行企業在對盛田昭夫既嫉妒又羨慕的時候,他又開始了新的研究。

盛田昭夫在和同行的競爭中總能以新取勝。他寫過一段耐人尋味的話:“我們的計劃是用新產品來帶領大眾,而不是被動地去問他們要什么產品。消費者并不知道什么是可能的,但是我們知道。因此我們要去下一番功夫做市場調查,并且有不斷修正每一種產品及其性能、用途的想法,設法依靠引導消費者,與消費者溝通,來創造市場。”這段話加強了對索尼公司標新立異的理解,體現了索尼公司的一個基本精神,風靡全球的“Walkman(隨身聽)”就是這種精神的產物。

一天,總經理井深大提著手提式錄音機和一副耳機,來到盛田昭夫的辦公室,一臉無奈地說:“我喜歡聽音樂,可又不希望影響別人,又不能整天坐著不動,只好提著錄音機走,可這實在是太沉重了,這份疲累哪是我這老頭子能吃得消的?”

井深大這番抱怨的話一下子激發了盛田昭夫的思維與想象。他想,能否研制一種小型隨身攜帶的錄音機呢?如果研制成功的話,井深大總裁不就再也不會抱怨手提式錄音機的沉重了嗎?當然,它會更好地滿足那些須臾也離不開音樂的年輕人。

經過不斷的創新,一臺“隨身聽”的樣品造出來了,精致而小巧,音效也非常的好。以盛田昭夫為首的技術骨干認定“隨身聽”一定會風靡起來,但銷售人員則認為這種產品連一點銷路都沒有。于是,在公司內對“隨身聽”形成了反對派和支持派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面對反對聲,盛田昭夫堅持己見,并說明自己負全部責任。由于“隨身聽”適合消費者的需要,價錢(3萬日元)也適合年輕人的“腰包”,結果一上市就被搶購一空,供不應求。面對雪花般飛來的訂單,索尼公司必須以自動化生產來應付。與此同時,“隨身聽”也大大刺激了索尼公司的耳機研制,使它躋身于全世界最大耳機制造商之林,在電子產品大國日本也占據了50%的市場。由于美名遠揚,連著名指揮家卡拉揚等音樂大師也來索尼公司訂購“隨身聽”。

幾十年來,索尼公司在盛田昭夫的標新立異思想指導下,發明創新,用創新賺得了豐厚的利潤。

通過索尼的不斷創新,我們知道了標新立異對一個人成功起到的作用有多大。

7.另辟蹊徑,從思路上創新突破

成大事者總是相信:人生之路千萬條,總是跟著別人腳印前進的人,只能是碌碌無為。只有敢走別人從未走過的路,另辟蹊徑,才有成功的可能、才能實現夢想。

一個星期六的早晨,一位牧師在準備布道。那是一個雨天,他的妻子出去買東西;小兒子吵鬧不休,向他要零花錢。這位牧師正在看一本舊雜志,一頁一頁地翻閱,一直翻到一幅色彩鮮艷的大圖畫——世界地圖。于是他從雜志上撕下這一頁,再把它撕成碎片,丟在地上,對兒子道:“小約翰,如果你能拼攏這些碎片,我就給你2角5分錢。”

牧師以為這件事會使約翰花去上午的大部分時間,沒想到不到10分鐘,他兒子就來敲他的房門了。牧師驚愕地看著約翰如此之快地拼好了那幅世界地圖。“孩子,這件事你怎么做得這么快?”牧師問道。

“啊,”小約翰說,“這很容易。在圖畫背面有一個人的照片。我就把這個照片拼到一起。然后把它翻過來,我想如果這個人是正確的,那么,這個世界地圖也就是正確的。”牧師微笑起來,給了兒子2角5分錢,說道:“你也替我準備好了明天的講演內容。”

牧師的思路沒有錯,如果要把這些碎片拼成世界地圖,確實要花大半天的時間。可是他的兒子卻發現了一條捷徑,從而省力省工,不能說不是一個小小的發明。這項發明的思路就是另辟蹊徑——另辟蹊徑為他快速地贏得了2角5分錢。

價格歷來是商品的重要因素,所以“價廉物美”成了推銷商品歷久不衰的廣告詞。

1961年,在西方的電視媒體上出現了“我就是雀巢咖啡”的廣告,這是向世界飲料市場宣戰的公開信。但是,在日本每瓶雀巢咖啡賣180日元,而當時日本人均每小時工資才90日元,并且日本人過去也沒有飲用咖啡的習慣,所以雀巢咖啡在日本的銷量很有限。

于是,雀巢咖啡做了以后成為廣告學中經典之作的“43粒”廣告,來消除人們心目中雀巢咖啡“貴”的印象。這一行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是無論怎么努力,日本的咖啡市場就那么大,群雄逐鹿、難見高低。

1964年,咖啡豆的主要產地——巴西,出現了少有的大霜凍,產量劇減,只有常年的1/3,這就使很多咖啡企業不得不靠提價來維持生存。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泗水县| SHOW| 旬阳县| 南澳县| 大兴区| 阿巴嘎旗| 金堂县| 扎鲁特旗| 凤冈县| 长治市| 全州县| 方城县| 绵阳市| 中西区| 赤峰市| 汪清县| 开封县| 灵山县| 吴川市| 广水市| 南开区| 普洱| 临西县| 德安县| 北票市| 海伦市| 宁夏| 绵竹市| 苍山县| 北宁市| 鲜城| 青神县| 内乡县| 兴城市| 道孚县| 长子县| 汶川县| 朝阳市| 雅安市| 海伦市| 龙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