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修煉之錘煉心智(2)

接連又是兩次失敗,然而,他并沒有服輸。1854年,他競選參議員,但失敗了;兩年后他競選美國總統提名,結果被對手擊敗;又過了兩年,再一次競選參議員,還是失敗了。

這個人嘗試了11次可只成功了2次。在許多次失敗中尋找成功,你是否汲取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這個在11次失敗的基礎上贏得2次成功的人便是亞伯拉罕·林肯。他一直在尋求進步之路,1860年他當選為美國總統。

亞伯拉罕·林肯遇到過的困難也許你也遇到過。林肯面對困難沒有退卻,沒有逃跑,他堅持著,奮斗著。他從來就沒有想過要放棄嘗試,也不愿放棄努力。就像每個自由的人一樣,林肯也有自由選擇權。他可以畏縮不前,不過他沒有退卻。

你也可以同樣在困難面前不必退卻逃跑。每當你遭受挫折時便放棄,不再努力了,那么你就絕不會勝利。

失敗者總是說:“你要是遭遇失敗的話,就退卻、停止、放棄、逃跑吧!你不過是個無名小輩。”

千萬不要聽信這種勸言。成大事者對此從來都不加理會,他們在失敗后總會再去嘗試。他們會對自己說:“這也許是一條行不通的道路,現在讓我再從另外一條路上去嘗試吧!”

1955年,美國“國際銷售執行委員會”派遣7名代表前往亞太地區,克里蒙特·斯通是其成員之一。一個星期二,他在給澳洲墨爾本的一群商人演講時,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麥克·萊特是吉弟卡片公司的老板,也是加拿大最年輕的企業家之一。他6歲時,一次參觀完博物館之后,就開始打算,看自己能不能畫幾幅畫來賣錢,他母親建議他把畫印在卡片上出售。

萊特在他母親的陪伴下,挨家挨戶去敲門,言簡意賅地說出要點:“嗨!我是麥克·萊特,只打擾一下,我畫了一些卡片,請買幾張好嗎?這里有很多紙,請挑選你喜歡的,隨便給多少錢都可以。”

他的卡片是手工繪在粉紅色、綠色或白色的紙上,上面有一年四季的風景。萊特每周工作六七個小時,一小時可以賣25張,平均每張賣7角5分。

不久,萊特就發現自己需要幫手,他立刻聘請了10位員工,他們大都是小畫家。他付給他們的費用是每張原作2角5分。后來由于把業務擴展到郵購,所以萊特越來越忙碌。

第一年做生意,萊特已經成了媒體上的名人,他上過許多著名的新聞媒體,他的名字幾乎是家喻戶曉。由于他這些與眾不同的構想,所以很快就走上了成功之路。

萊特有別出心裁的點子,不在乎自己的年齡,再加上母親的鼓勵,小小年紀就有了自己的事業。你是否也有別出心裁的好點子?果真如此,你還等什么呢?

好點子從不介意主人的年齡、性別、種族、宗教或膚色,也不在乎主人怎樣運用它。只要你勇于將你的新點子付諸實施,保持積極進取的心態,你就一定會將其變成現實!

克里蒙特·斯通告訴人們這樣一個成功的訣竅:

每當你失敗時,再去嘗試,原諒自己的過失,用積極的人生觀激勵自己不斷進步!

此外,在談及不斷嘗試對成功的重要作用時,克里蒙特·斯通對其子女感嘆地說:

“我看到許多年輕時極有才華的人,一生卻一直都是默默無聞,而他們毫無建樹的最大原因是,這些人在年輕時不敢大膽嘗試,內心脆弱,接受不了失敗的打擊,以至于所有的才華都被埋沒了。倘若這些人在年輕時,有人引導他們去嘗試一些他們應該做的,卻又不敢做的事,那么這些人的才華便能得以發揮,他們的生活將會變得更美好。所以,你在人生之路上無論遇到什么樣的難題,都不要放棄繼續嘗試的機會!同時,不灰心,讓你的意志力更頑強,毅力更堅定,你就會逐漸走向成功。”

要想實現成功的目標,你必須每天都有一個清晰的目標,把它記到醒目的地方,使自己常常明確自己的目標。不要這樣想,“我可能會在考驗中失敗,在工作中受挫。”你應該這樣對自己說:“今天我可以做好我力所能及的工作,昨天或者前天的失敗并沒有什么關系。今天是嶄新的開端,讓我從頭再來!”

4.認清自我,設定目標

一個能夠清楚自己現在做什么,將來做什么的人,無疑將會成為一個成大事者。因為他能夠正確認識自己,能夠創造自己的人生。

在古希臘的神話中,一個名叫斯佛克斯的人面獅身女妖坐在忒拜城附近的懸崖上,向路過這里的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什么東西早晨用四條腿走路,中午用兩條腿走路,晚上用三條腿走路?”被提問者必須猜中,如果猜不中,就要被她吃掉,無數人為此而喪生。最后一個流浪者猜到了答案。謎底就是:人。

很多人都聽過這個故事,猜謎底時也感覺非常有趣。它把人的一生濃縮為一天的經歷:嬰孩呱呱墜地,爬著走;成年后兩條腿走路;老年的時候,顫顫巍巍,要借助拐杖才能走路。所以是四條腿——兩條腿——三條腿。

在人們不斷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會反反復復地思考“人活著究竟為什么”,這個問題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人生的意義實在是太復雜、太微妙,又太難定義,而不是一句話就能概述的。

人們在生活中感覺著人生的意義。但是每個人的感覺都不同,都無法互相替代。所以,對于“人生的意義”只能靠人們自己去尋找,別人的建議與回答只能作為一種參考。生命本來就是一種神奇的現象,要給“人生的意義”下定義確實是一件很艱巨的任務。即便是這樣,也擋不住人們探索“人生的意義”的愿望。

一位高中二年級學生寫了這樣的一封信:

我是一名高中生,對于同學們所說的“高中拼三年!三年之后天下便是我們的了”的態度感觸頗深,因為當初我跨入高中門檻時,便是如此對自己說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我發現這很難做到。

我對學習沒有太大的動力,僅有的一點學習動力就是像大多數高中生那樣,因為爸爸媽媽希望我們學好,希望我們考上大學。

每天,我就像其他同學那樣,六點起床,然后晨跑、吃早飯,上課下課吃午飯,上課下課吃晚飯,晚自修,睡覺,生活過得極有規律。但是,這一切又都是為了什么呢?考大學!考大學又是為了什么呢?有個好工作,有個好工作又是為了什么呢?孝敬父母,帶好下一代嗎?

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要繁衍我們人類嗎?那動物不學習不也很好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并且還在和我們爭奪這個地球的空間。如果像達爾文所講的是自然選擇物種斗爭,那為什么要保護動物呢?也許保護生態平衡是為了人類自己能夠更好地在這個星球上生存,但人類生存在這個星球上又是為了什么呢?人類所創造的燦爛文明又有什么用呢?這一切的一切全部消失,又會怎么樣呢?也許你以為這類問題真是很傻,但卻存在于我的腦子里,無人能夠回答。所以,我也就一直找不到動力去學習,去積極的生活。

我一碰到麻煩就要逃避,我覺得我缺少一種動力,一種為什么要活在這個世界上的動力。我也曾像別人那樣對于老師布置下來的作文題《生命的價值》侃侃而談,舉出了好多名人的例子來說明生命的價值,其實自己心里真的不理解。

名人固然能夠流芳百世,但那些畢竟是極其個別的。大多數人不能成為名人,活著又是為了什么呢?不需要跟我講大道理,說什么人活著是為了讓別人更好地幸福生活。我不是一個高尚的人,我做不到那一點。也有的同學像我一樣,于是他們就說,即使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遺臭萬年。

這在我們班上是很多人的生活信條。但是我覺得即使遺臭萬年也需要才能,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總之,現在我沒有一個生活的精神支柱。我不懂,我活著到底要追求什么。

從這封信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位同學渴望成功。他似乎是因為成功的概率很小而灰心喪氣。他企圖用世俗的成功,來擺脫他對生活的無望感,但是,卻因為找不到成功的希望,而更加絕望。當他意識到自己的頹喪,并不知怎樣來排解這種情緒,就把這種心情歸咎于外因。當然,這不是針對某一個人或某幾個人來說的,而是指所有有絕望情緒的人。

我們先不去探究他悲觀什么,或者是為什么悲觀,但從他的生活環境,從他的信箋內容來看,說明他的情緒是灰色的。

幾乎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上述的類似問題,對上述問題的思考和探索反映了一個人在成長道路上的進步和成熟。

在繁瑣的漢字中,“人”字不繁瑣,一撇一捺,寫起來簡單順手,讀起來朗朗上口,而其中做人的道理,恐怕一生一世都學不完。

生和死,對于人只有一次,但意義不同。“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這種對生命意義的透析,可以說是精辟獨到。但又有幾個人能認認真真地去揣摩其中的內涵呢?

對于一個想有所作為的人來說,生命的意義在于創造,生命的價值在于它是怎樣度過的。

前蘇聯的英雄保爾。柯察金對人生的意義有過深刻論述:“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于我們只有一次,當回憶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

其實,一個人一生中最大的危險,莫過于自我信心的喪失。它來無聲去無息,似乎什么也沒發生。相反,一件物質財產的損失,卻更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喪失了自我的人需要再給他們多一些空間,多一些時間,去找回他們自己。

總之,壓力抑制不住他們青春的活力,也阻擋不住他們發自內心的愉悅。青春的感受力最敏感、最生動。而這位同學的生活卻很單調。不知是由于灰心失望使他不愿意參加社會活動,還是生活太封閉使他失去生存的勇氣,這確實可以說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

無望的心情是什么呢?它是一種忍受生活的心情。不愿意作最小的犧牲,沒有一點點超越之想,更不敢作微不足道的冒險。雖然很少抱怨,但是他的精神一直處于低潮。

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特定的身份,在家庭中是子女或是父親、妻子、丈夫等等;在單位是科長、主任、職員……一個人一生下來,從小到大,都被人期望著。在別人期望的目光中,他感覺到了肩上的擔子也漸漸地沉重起來。

人們既要承擔生活的責任,也不會放棄享受生活的樂趣。人有理想,有欲望,還有對于美好生活的渴望與追求。這是人類本能的強大力量,人總有能力感知春風沐浴的舒暢,理想實現的快樂,以及失敗的痛苦與沮喪。

一個人能不能創造成功的人生,關鍵要看他能不能正確認識自己。要認識自己是一件殘酷的事情,因為我們會發現自己長得很丑,沒有過人的才能,不是伶牙俐齒,而是動作笨拙,一無是處。我們也會覺得自己長得很漂亮,是天下第一,無所不能,傲視群雄,敏捷矯健,完美無缺。

然而,這一切都是自我感覺。這就是人常說的認識別人難,認識自己更難。

在社會現實面前,完全不是這么回事。社會學給我們指出了認識自己的三個途徑:

首先的一種途徑是在和別人的比較中認識自我。

《鄒忌諷齊王納諫》里,鄒忌不斷地拿自己與徐公比較,從不同人的回答中正確地認識了自己,并且悟出了其中的道理,突破了蒙蔽,超越了自我。

通過和他人比較,我們才能認識到自己的長處與短處。例如,一個大學生在和別人的比較中才能發現自己的英語水平與別人差得不是一點半點,才能突破原來自我感覺良好的蒙蔽。

其次的一種途徑是從別人的評價中認識自己。

人常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自己的言行相貌,自己難以判斷其正誤,別人是一面鏡子,照得很清楚。別人的評價是綜合了更多的比較得出來的,因而在一般情況下是比較公正的,聽聽別人的評價會有助于認識自己。

最后的一種途徑是從自己的實踐中認識自己。

在自己的生活中做了哪些事情?長于什么?拙于什么?成功了多少?失敗了多少?通過回顧自己走過的人生之路就能正確地認識自己。

正確地認識自己,就要面對現實中的自己,勇敢地接受自己的缺陷,承認自己的不足。不能因為自己有那么多的缺陷與不足而自卑、自輕、自賤。

我們不能對自己抱有過多過好的期望。我們要放棄對自己的先入之見,因為我們在生活中是不斷變化、不斷發展的。只有客觀地認識自己,才能管好自己,朝著成功邁進。

有些人不愿意承認自己的不足,沒有勇氣接受自己的缺陷,極力掩飾,或者刻意偽裝,這樣就會形成病態人格,無法實現成功人生。

認識自己,就是要認識自己的長處與不足,接受自己不完美的現實,從實際出發,從自己現有的條件出發,發展自己,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5.堅持到底,重新塑造自我

成大事者常常能從生活的小事情中挖掘自我。挖掘自我在某種意義上也是重新塑造自我,因為每個人都想實現自己的某種愿望,也許人的一生就是為了這個愿望而活。

挖掘自我、實現自我就是使人的愿望得到最大的滿足。正是這種愿望才使得人追求成功,得到了完美意義上的人生。

全球著名武打影星成龍出身于一個貧寒的家庭,父母是一般的打工族。

成龍不喜歡讀書,直到成名以后文化程度仍然很低。一次為影迷簽名,影迷要求他寫上“小莉,祝新婚快樂!”一句話,成龍非常為難,因為他只會寫“小”和“快樂”三個字。就是這種文化程度,成龍居然成為集編、導、演才能于一身的世界電影巨星,這是成龍在漫長的時間里摸索和挖掘自己優勢的結果。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任丘市| 武安市| 乳山市| 涞源县| 含山县| 章丘市| 邯郸市| 菏泽市| 图片| 丹巴县| 古交市| 临澧县| 长宁区| 玉树县| 西青区| 青岛市| 菏泽市| 当阳市| 旺苍县| 尚志市| 永丰县| 苗栗县| 湖南省| 松江区| 罗甸县| 宜丰县| 榕江县| 武陟县| 叙永县| 津南区| 新宁县| 诸暨市| 龙山县| 大田县| 延川县| 景泰县| 诸城市| 司法| 门头沟区| 万载县| 东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