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修煉之錘煉心智(4)
- 成大事必備的九項修煉
- 王志剛
- 4880字
- 2016-03-22 15:04:47
慶幸的是雀巢咖啡實力比較雄厚,還能維持原來的價格,不過只是盡量少銷售,以免造成更大的損失。但是,由于咖啡的銷量不大,雀巢咖啡的市場占用率還是不如人意。
雀巢公司在風雨中,挺過了咖啡原料緊缺期。1965年,雀巢公司收集到準確情報,這一年全世界的咖啡可望獲得大豐收,這是一個搶占市場份額的絕好機會。雀巢咖啡公司立即宣布降價,每瓶從180日元降為120日元。這一舉動立即得到了消費者的積極響應,雀巢咖啡當年就達到了市場份額的20%。
今天可以這樣說,只要喝咖啡的人都知道雀巢咖啡,其成功的主要手段正是在思路上另辟蹊徑。
納克是一名伐木工人,為公司工作了三年卻從來沒有加過薪。不久,這家公司又雇用了另一名伐木工人亞蒂,亞蒂只工作了一年,老板就給他加了薪,而納克這時還是沒有加薪,這引起了他的憤怒,就去找老板談這件事。
老板說:“你現在砍的樹和一年前一樣多。我們是以產量計酬的公司,如果你的產量上升了,我會高興地給你加薪。”
納克回去了,他開始更賣力地工作,并延長了工作時間,可是他仍然不能砍更多的樹。他回去找老板,并把自己的困境說給他聽。
老板讓納克去跟亞蒂談談:“可能亞蒂知道一些我們都不知道的東西。”
于是,納克就去問亞蒂:“你怎么能夠砍那么多的樹?”
亞蒂回答:“我每砍一棵樹,就停下來休息兩分鐘,把斧頭磨鋒利,你最后一次磨斧頭是什么時候?”
這是問題的要害,納克找到了答案。
我們的問題是:你最后一次磨斧頭是什么時候?很多人形成了思維的定式,考慮問題都是程序化的,不會隨機應變。如果這樣,你的思路就不會開闊了。
因此,我們主張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主張創新。
以前,上海《新民晚報》報道了這樣一個故事,在沈陽撿破爛的王寶財一天突發奇想:如果把易拉罐熔化后賣,是不是能多賣錢呢?這樣想他也這樣試著做了。他把熔化后的金屬塊找專家鑒別,專家鑒定為一種貴重的合金,于是他心中有了底,就印制了些傳單發給收破爛的同行,把易拉罐的收購價從7分提高到1角4分,幾天后他到自己的收購點一看,一大汽車易拉罐等著他呢!就這樣,他成功地在三年中賺了270多萬,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也把他的事跡重播了兩次。
王寶財的故事告訴我們要另辟蹊徑,多想一想,多試一試,說不定成功就在這多試一次之中,你的命運也將會從此改變。
通過這么多成功的例子,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另辟蹊徑可以使想成大事者得到成功,相反,如果人云亦云,則不會有太大的出息。在人生的道路上,成功屬于那些另辟蹊徑者。
8.換位思考,難題就會迎刃而解
成大事者在遇到難題時善于換位思考,即從另外一個角度重新審視自己和環境,以便找到新的人生機遇和突破點。這就是說,換位思考是成大事的手段之一。
很多人不敢創新,或者說不愿意創新,是因為他們頭腦中關于得失、是非、安全、冒險等價值判斷的標準已經固定,這使他們常常不能換一個角度想問題。
舉一個例子,假如一個人有100%的機會贏80塊錢,也可能有85%的機會贏100塊錢,但是有15%的機會什么都不贏。在這種情況下,這個人會選擇最保險安穩的方式——選擇80塊錢而不愿冒一點險去贏那100塊錢。可如果換一種思維方式來思考這個問題,一個人有100%的機會輸掉80塊錢,另外一個可能性是有85%的機會輸掉100塊錢,但是也有15%的機會什么都不輸。這個時候,人們都會選擇后者,賭一下,說不定什么都不輸。
這個例子使我們明白,平時我們之所以不能創新,或不敢創新,常常是因為我們從慣性思維出發,以至顧慮重重,畏手畏腳。而一旦我們把同一問題反過來考慮,就會發現很多新的機會,你就會達到成功。
著名的化學家羅勃·梭特曼發現了帶離子的糖分子對離子進入人體是很重要的。他想了很多方法來證明,都沒有成功,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想起不從無機化學的觀點去研究,而從有機化學的觀點來看這個問題,才突破了束縛,取得了成功。
當然,作為在平凡生活中追求夢想的普通人,換一種方法想問題所取得的成效,不亞于科學家的新發現。
山姆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級主管,他面臨一個兩難的境地。一方面,他非常喜歡自己的工作,也很喜歡跟隨工作而來的豐厚薪水——他的位置使他的薪水有只增不減的特點。但是,另一方面,他非常討厭他的老板,經過多年的忍受,最近他發覺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了。在經過慎重思考之后,他決定去獵頭公司重新謀一個職位。獵頭公司告訴他,以他的條件,再找一個類似的職位并不費勁。
回到家中,山姆把這一切告訴了妻子。他的妻子是一個教師,那天剛剛教學生如何重新看待問題,也就是把正在面對的問題完全顛倒過來看——不僅要跟你以往看這個問題的角度不同,也要和其他人看這個問題的角度不同。她把上課的內容講給了山姆,這使山姆得到了啟發,一個大膽的創意在他腦中浮現。
第二天,他又來到獵頭公司,這次他是請公司替他的老板找工作。不久,他的老板接到了獵頭公司打來的電話,請他去別的公司高就。盡管他完全不知道這是下屬和獵頭公司共同努力的結果,但正好這位老板對于自己目前的工作也厭倦了,所以沒有考慮多久,就接受了這份新工作。
這件事最美妙的地方,就在于老板接受了新的工作,結果他目前的位置空出來了。山姆申請了這個位置,于是坐上了以前他老板的位置。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山姆本意是想替自己找個新的工作,以躲開令自己討厭的老板。但他的太太教他換一種方法想問題,就是替他的老板而不是他自己找一份新的工作,結果,他不僅仍然干著自己喜歡的工作,而且擺脫了令自己煩心的老板,還得到了意外的升遷。
一些專家在研究汽車的安全系統如何更好地保護乘客在撞車時不受到傷害時,最終也是得益于換一種方法解決問題。
他們想要解決的問題是,在汽車發生碰撞時如何防止乘客在車內移動,因為這種移動造成的傷害常常是致命的。在種種嘗試均告失敗后,他們想到了一個有創意的解決方法,就是不再去想如何使乘客綁在車上不動,而是去想如何設計車子的內部,使人在車禍發生時,最大程度地減少傷害。結果,他們不僅成功地解決了問題,而且開啟了汽車內部設計的新時尚。
在現實的生活中,當人們解決問題時,時常會遇到“瓶頸”,這是由于人們看問題只停留在同一角度造成的,如果能換一換視角,也就是換一種方法考慮問題,情況就會改觀。
我國著名品牌空調——格力空調的諸多品種中有一種“燈箱柜機空調”,它的發明過程也是很偶然的。
1995年,格力公司的朱江洪在美國考察,無意中看到了可口可樂售貨機的顏色很艷麗,腦海里一下子出現靈感,“格力”因而就設計出了一個獲得專利的新產品“燈箱柜機空調”。
這種空調一掃幾十年來的“空調冷面孔”:柜面上風景如畫,“瓜果飄香”,在原來的使用價值中又增加了幾分美感。
朱江洪的這一“美國情緣”,就讓空調的“臉”發生了變化,格力的彩面柜機空調比市場上同類產品價值高出300多元。這種空調在國內外市場都很暢銷,而且還因為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沒有競爭對手,一舉成為該公司上百款空調中利潤率最高的。
不要以為創新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從日常生活中產生創新靈感的例子很多很多;也不要以為現在有那么多的創造發明,自己已經“無新可創”了。只要每個人都成為“有心人”,更多的發明創造就會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21世紀,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創新是永無止境的,創新的機會也是很多的。
9.心思敏捷,把弱點變成優點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也許有人不承認,他們可能會問“你說我的弱點是什么呢?”
成大事者就能夠真正認識到這一點,他們能夠克服自己的弱點。甚至把弱點變得熠熠生輝,完成“弱點”所不能完成的任務。
成大事者的成功足以證明:弱點被巧用之后,也可以達到成功。
美國亨利食品加工工業公司總經理亨利·霍金士先生有一天突然從化驗鑒定報告單上發現,他們生產的食品配方中起保鮮作用的添加劑有毒,雖然這種毒性不大,但長期服用對身體有害,不用添加劑,又會影響食品鮮度。如果將這一消息公布于眾,肯定會引起同行們強烈的反對。然而,霍金士先生經過考慮,最后毅然向社會宣布:防腐劑有毒,對身體有害。
這一消息公開之后,所有從事食品加工的老板聯合起來,用一切手段向他反撲,指責他別有用心,打擊別人、抬高自己。他們一起抵制亨利公司的產品,亨利公司到了瀕臨倒閉的邊緣。
這場爭論持續了4年,誠實和正義之舉雖然使霍金士生意上吃了大虧,但是他的名聲卻因此家喻戶曉,并且他還得到了政府支持,其產品也成了人們放心的熱門貨。
因此,亨利公司在很短時間里恢復了元氣,規模擴大了兩倍。霍金士一舉坐上了美國食品加工工業的第一把交椅。
荷蘭阿姆斯特丹有一家“另類模特兒介紹所”。該介紹所經理布特原是一名廣告商,有一天他在大街上閑逛,看到一美一丑兩個姑娘并肩而行,因丑姑娘的襯托,越發顯出另一個姑娘之美。布特靈機一動,領悟到丑姑娘可以作為美女最難得的“裝飾品”,于是便選聘了許多丑陋女子,開了一家出租丑女的另類模特兒介紹所,并且還刊登了廣告。
該介紹所招收的模特兒,惟丑是用,不管是崩牙、凸眼、雙下巴,只要有膽獻丑,一律歡迎。老板布特說手頭已經有兩萬份丑模特兒的檔案。這家專營丑人模特兒的公司開張以來竟生意盈門,布特對此另有一番見解:“全是美人的廣告已經過時了……做媒介的越來越傾向找那些在街上隨時會碰見的人做模特兒。現在講求的是真實,要是滿眼美人兒,別人怎會相信這廣告呢?”一位清道夫憑著光頭、大肚臍、兩臂文身,已經拍了不少廣告。他對自己的儀表很驕傲:“一來幫我賺外快,二來亦叫人眼界大開。”
由于丑女的陪襯,美女會顯得更美。有家服裝商店巧用美丑對比的廣告,竟取得了奇效。這家商店原來有一批過時服裝積壓在倉庫里,正當經理急得團團轉的時候,一名熟悉業務的供銷員向經理獻了一個妙計,由商店組織了十幾個美丑不同的姑娘,讓一美一丑為一組,美的穿上積壓的服裝,丑的穿上各式新潮服裝,一組一組在店里和熱鬧的街上走動。這種鮮明的對比,引起許多人的注意,而美丑對比又影響到人們對服裝的看法。很顯然,價格低而又美觀的服裝,在中下層顧客中掀起了新的購買高潮,結果他們積壓的服裝成了時髦貨。
“丑”本是一個很嚴重的弱點!但利用弱點做丑人廣告卻別有一番韻味,它給人一種真實、可信、親切的感覺,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宣傳效果。妙用弱點之后,“丑”便會成“美”。
人們一般都喜愛把自己的缺點、弱點包裝起來,掩蓋起來,生怕被人知道后對自己不利。其實,有時候故意暴露自己的弱點或缺點,反而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與以上巧用自己弱點具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美國芝加哥一家大百貨公司。有一天,公司正在接待投訴顧客,柜臺前許多女士排成了一條長龍,輪番向柜臺后的總公司接待女郎訴說該公司商品質量或服務方面的問題。投訴的人或痛斥怒罵,或冷嘲熱諷、言詞激烈、尖酸刻薄,有的甚至蠻橫無理。而柜臺后這位年輕女郎,自始至終態度優雅而沉靜,臉上始終掛著迷人的微笑,看不到絲毫厭倦、不耐煩的情緒。年輕女郎后面也站著一位女郎,她迅速地記下什么,交給前面的這一位,前面的女郎據此耐心地向提出問題的顧客說明應前往哪個部門,在哪里問題將會得到滿意的解決。
旁觀者無不佩服這位年輕女郎的克制、修養。其實,無論是辱罵也好、挖苦也好,女郎充耳不聞、渾然不知——因為她是一位聾人。這是經理為了應付公司這一最艱難而又最重要的工作想出來的妙策,以前選擇的接待員皆因缺乏足夠的自制力而無法勝任。經理認為,只有具有耳聾弱點的年輕女郎才能勝任這一令人頭痛的工作。這位年輕女郎的確不負重托,她的微笑和耐心征服了投訴的人們。
投訴者剛來時,一個個都像咆哮的“野狼”,隨時準備“咬人”,但到最后離開的時候,則一個個像溫順聽話的“小綿羊”,有的甚至顯得很慚愧;有的則主動向接待女郎道歉,因為他們說了那么多難聽的話,傷害了她,而這位女郎卻始終顯得非常大度和寬容。因為“聾”的缺點成就了商場的知名美譽,這就是巧用弱點的結果。
弱點是與優點相對而言的,有比較,才有鑒別。比如說,失去一只手的人與雙手健全的人相比,這是弱點,但他與失去雙手的人比起來,他這“一只手”又似乎是優點了。弱點并不是絕對的,在某種條件之下,弱點往往會變成優點,就看你能否巧妙地利用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