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體現特色,改革方法,提高思政課教學效果

北方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北方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于2012年6月在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社科部)的基礎上成立,是學校直屬的教學科研單位。多年來,學院緊緊圍繞“一個目標”(即民族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兩個標準”(即《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和《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三大任務(即思政課教學與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和教師隊伍建設),實施“四大工程”(即名師培養工程、教學質量提高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程、保障體系建設工程),實現“兩個轉化”(即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知識體系轉化為價值體系),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創新教學方法,教學效果實現整體性好轉,較好地發揮了思政課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作用。

一、改革內容,突出“一二三四五六”教育

作為一所民族院校,我校學校緊緊圍繞培養“國家統一、民族團結、邊疆穩定的堅強捍衛者,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擁護者和踐行者,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建設者,民族優秀文化的弘揚者”的根本任務,將思政課建設的一般規律與民族院校的特殊規律聯系起來、結合起來,緊密聯系學生實際,突出思政課建設的民族特色。

我們根據思政課和民族理論課的設置情況,對我校思政課的教學重點內容提煉和歸納為“一二三四五六”:

“一個國家”教育,即突出“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個基本國情的教育;

“兩個共同”教育,即突出“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工作主題的教育;

“三個離不開”教育,即突出“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互相離不開”的教育;

“四個認同”教育,即突出對偉大祖國、對中華民族、對中華文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教育;

“五觀”、“五德”教育,即突出馬克思主義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宗教觀、文化觀教育和“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愛,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教育;

“六方面國家核心利益”教育,即突出國家主權、國家安全、領土完整、國家統一、國家政治制度和社會大局穩定的教育。

以上“一二三四五六”,基本涵蓋思政課和民族理論課教學內容,且各有其要義內涵,既相對獨立,各有側重,又相互連通,相互滲透,共同育人,體現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規律和民族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高度統一。

對思政課的教學重點,以簡便易記的數字表述方式進行歸納和提煉,是一次新的嘗試,方便了任課教師把握重點實施教學,也方便學生學習掌握。

經過我們的理論教育和學校各部門的共同努力,我校學生對黨和政府近幾年的工作,特別是抵御雨雪冰凍災害、抗震救災、舉辦奧運會、處置“3.14”和“7.5”事件、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等方面的工作表示滿意,對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取得的偉大成就感到自豪,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認同度進一步提高,在涉及國家和民族核心利益的問題上堅定地與黨中央保持一致。同學們經受住了“3.14”、“7.5”事件,汶川、玉樹地震的沖擊和影響,從中經歷了磨礪和鍛煉,維護穩定、反對分裂的自覺性進一步增強,始終保持了正常的教學、生活秩序,沒有一名學生參加校外不法活動,為寧夏高校和自治區的穩定做出了貢獻。特別是各族學生為青海玉樹地震災區捐款21萬余元、263名師生主動為災區人民獻血12萬毫升的事跡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時任國家民委黨組書記楊傳堂在學校報送的信息上做了“太感人了,太溫暖了,這就是當代大學生的情懷”的重要批示。

二、推動教學方法改革,提高教學效果

民族院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思政課教學,是在課程體系、教材體系已經統一的情況下進行的。如何把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把知識體系轉化為信仰體系,最重要的手段是教學方法創新。

我們的做法是:

(一)建立“問題邏輯”

即在以客觀分析、理性回答重大思想理論問題和學生成才成人主要問題為教學重點,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適應社會的能力。我們學習借鑒上海大學的做法,嘗試建立“問題邏輯”教學方法。問題來源為:中央確定的宣傳教育任務、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有所研究的問題。對學生在問卷中和課堂上提出的問題,老師予以耐心、深入的解答,消除了學生的疑慮。

(二)活躍課堂教學方法

通過教學研究和課程建設,老師們大膽采用案例教學、討論式教學、啟發式教學、自主性教學等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課堂氣氛進一步活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和《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兩門自治區級精品課程順利通過教育廳的中期檢查,進入下一輪建設階段。

(三)組織實踐教學

組織新生走出課堂,開展實踐教學活動。一是舉辦“親近寧夏,愛我民大”主題實踐活動,到寧夏博物館參觀學習,使學生對第二故鄉——寧夏有了初步的了解,擴大了寧夏的影響,深化了大學生“愛祖國、愛家鄉、愛母校”的感情和意識。二是組織“走進軍營,感受奉獻”學習教育活動,感受寧夏軍區給水團官兵模范踐行“忠誠于黨、熱愛人民、報效國家、獻身使命、崇尚榮譽”的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為黨分憂、為民解難的感人事跡。

(四)積極探索科學的考試考核方法,重點考查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質

嘗試把考試過程化、綜合化,即不搞一考定成績,學生出勤、參與討論發言、作業、平時行為表現情況均可作為考核要素,課程書面考試成績占到總成績的50%左右。

三、夯實學科和課程建設基礎

馬克思主義學院是在國家出臺新一輪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繁榮發展政策的時期成立的,也是在學校由規模擴張和內涵發展并重向內涵發展的轉型期成立的。為此,我們提出了“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辦好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工作主題,采取各種措施,夯實學院的建設基礎。

(一)夯實學科基礎

認真學習國務院學位辦《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意見》(學位[2012]17號),制訂《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規劃》,提出了“通過三到五年的建設與發展,成為寧夏一流,在全國同類院校中具有特色學科、優質課程、精良隊伍、管理規范的教學研究型學院”的發展目標。近幾年要爭取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爭取到學科建設重大機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獲批為自治區級重點學科。

(二)夯實思想基礎

舉辦了工作研討會,重點就學校發展轉型和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成立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精神狀態和工作狀態,思政課如何實現“兩個轉化”,怎樣教學的教師是一位好教師,什么樣的思政課是一堂好課等問題進行了廣泛討論,10位老師從不同的角度作了交流發言。這次會議為適應學校發展轉型,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實現馬克思主義學院的發展轉型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和工作基礎。

(三)夯實理論基礎

1.舉辦系列高水平學術交流活動。先后邀請多位包括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民族理論專家、教育部思政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等專家學者來院,就學科建設、學院建設、教學改革、課題申報等進行指導,舉辦了十幾場高水平的學術講座,活躍了學術氣氛,開闊了視野,使本院老師和研究生受益匪淺。

2.為進一步夯實我院教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增強馬克思主義信念,方便教師原原本本學習、查閱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培養科學、嚴謹、誠信、求實的學術風氣和學術道德,開拓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新領域、新視野,我們上報學校批準核撥專款,為全體教師購買配發了2012年最新出版的馬恩選集、列寧選集、馬恩文集。

(四)夯實隊伍基礎

1.組織進行新的知識能力培訓和儲備。安排教師參加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師骨干研修班、馬工程示范教材培訓班和自治區骨干教師培訓班。組織暑期社會考察調研活動,重溫歷史,開闊視野,豐富教學素材,學習兄弟院校先進經驗。鼓勵教師報考博士,近年來共有8名教師考取博士。

2.組織教師積極參加全國、全區思政課教學能手比賽和學校教學基本功比賽,以賽驗教,以賽促教,以賽促改。王永和院長獲得第一批全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名師”稱號,楊紅星博士獲得學校“我最喜愛的教師”(10名獲獎者中唯一男性)稱號和教學基本功大賽三等獎,徐蓓雯老師獲得全區本科院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大賽第一名。

3.舉辦學院教學大賽。校黨委書記張京澤、副校長張維民蒞臨現場觀摩比賽。楊紅星獲得講課比賽一等獎,史凌、馬翠萍、李攀獲得講課比賽二等獎。徐蓓雯獲得說課比賽一等獎,胡躍、李紅梅(大)、王海兵獲得說課比賽二等獎。比賽集中展示了我院教師近年來在教學方法改革創新的成果,也發現了一些值得改進的地方。比賽對教師們轉變思想觀念、正確認識自我、增強創新意識、激勵自我超越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為學生成長營造良好的“心育”環境

我校學生來源多元,學生中的文化適應、貧困問題、學習壓力等都會對他們產生一定的心理影響。我們在專職教師少的情況下,高質量地完成了全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普及率高,學生心態健康、抗壓能力較強,從未出現過自殺身亡現象。我們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首先,建立健全了工作機構和工作機制,建立了“校級——院級——班級”三級工作體系。

其次,每年對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測試,建立心理檔案,開展個體咨詢和團體輔導,并大力實施心理素質教育,提高全校學生的心理素質。邀請國內心理學權威專家到校為學生舉辦心理健康知識講座。

再次,實施心理疾病預防和危機干預,建立五大工作系統(發現系統、監控系統、干預系統、轉介系統、善后系統),完善工作機制,把學生心理疾病、事故的幾率降至最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徽省| 自贡市| 千阳县| 墨竹工卡县| 中山市| 汾西县| 乌兰浩特市| 博爱县| 襄樊市| 宣威市| 布拖县| 三原县| 开封县| 来凤县| 昌邑市| 东丰县| 宜州市| 石城县| 阿拉尔市| 清水河县| 荔浦县| 建平县| 宜良县| 平邑县| 柏乡县| 北碚区| 广德县| 达拉特旗| 麻城市| 荥经县| 武乡县| 海伦市| 都江堰市| 芮城县| 和龙市| 蓝山县| 波密县| 章丘市| 明水县| 潞城市| 阳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