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院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創新研究
- 王永和
- 1110字
- 2019-01-02 14:01:43
序
興辦民族院校是中國共產黨為解決中國民族問題而采取的一項重大戰略和舉措,擔負著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培養和造就各民族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而在民族院校中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是完成這一使命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堅持不懈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等一系列關于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及社會主義人才培養的重要要求。在全球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浪潮加速推進的大背景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必須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站在圓好團結夢、實現發展夢、共鑄中國夢的戰略高度,不斷探索和創新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新途徑,全面把握和落實王正偉同志關于“重在平常,抓在平時”的理念,注重“以心交心,以心換心”,使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更有針對性、實效性。
由北方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發起,聯合《思想理論教育導刊》編輯部舉辦的“民族院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創新論壇”,是在全國民族院校范圍內首次舉辦,吸引了各有關方面專家、教師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其中包括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工程建設與研究首席專家、民族(地區)院校、寧夏高校以及山東部分高校的專家、學者和教師等。
這次論壇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鮮明的問題意識。論壇既對如何引導大學生認識宗教信仰與政治信仰、社會信仰的傳統難題進行了專家輔導,也對思政課教學當中面臨的現實困惑,如認同路徑、實踐教學、科研教學、隊伍建設、教學方法、教學主體、教材轉化、大中銜接等問題進行了探討。二是新穎的形式。論壇融專家主旨報告、各院校交流、代表個人交流和民族文化體驗為一體,將代表提問和專家現場答疑相結合,針對性、實效性強。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工程建設與研究首席專家田克勤教授、劉建軍教授,各院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或思政部的負責同志,以及許多長期工作在教學科研一線的中青年老師等,都將自身探索實踐的豐富成果和思想認識奉獻出來,促進了相互交流,加深了對新形勢下民族院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理解和認識。
我完全有理由相信,這次論壇所進行的積極探索,將有益于民族院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研究工作的深入發展,有益于各有關院校相互學習借鑒,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水平進一步提高,成果進一步豐富,更好地服務于民族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服務于全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為圓好中華民族一家親的團結夢,實現各民族走向現代化的發展夢,共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應有的積極貢獻。
是為序。
國家民委教育科技司司長 田聯剛
201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