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可不學的心理學32定律
- 牧之
- 1310字
- 2019-01-01 14:56:38
4 瓦拉赫定律:把力量放在你的強項上
【奧托·瓦拉赫在上學時,父母為他選了文學之路,可一學期下來,老師給他的評語竟為:“瓦拉赫很用功,但過分拘泥,不可能在文學上有所成就。”無奈,他又改學油畫,但這次得到的評語更令人難以接受:“你是繪畫藝術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面對如此“笨拙”的學生,大多數老師認為他已成才無望,只有化學老師覺得他做事一絲不茍,是做好化學實驗應有的品格,建議他學化學。誰料,瓦拉赫的智慧火花一下子被點燃了,并最終成了諾貝爾化學獎的得主。這就是人們廣為傳頌的“瓦拉赫效應”。
瓦拉赫定律,指人的智能發展都是不均衡的,都有智能的強點和弱點,人一旦找到自己的智能最佳點,使智能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便可取得驚人的成績。】
成功的訣竅在于經營自己的強項
比爾·蓋茨,這位赫赫有名的世界級成功典范,令無數的人仰慕不已。他的成功,與他把握住未來的大趨勢,尤其是懂得經營自己的強項密不可分。
事實上,蓋茨一開始就與伙伴保羅·艾倫看出了個人電腦將改變整個世界的趨勢,他們兩個人經常通宵達旦地探討個人電腦世界將會是什么樣子,對這場革命的到來深信不疑。對于初出茅廬的微軟來說,“它將到來”是他們的堅定信念,而他們為這將要到來的計算機時代開發軟件。沒想到他們的公司能迅速上升到世界舞臺的前列,并發揮著超凡的作用。當時他們至少窺見IBM或數字設備公司這樣的主板生產公司已陷入他們自身無法意識到的困境了。“我記得從一開始我們就納悶,像數字設備公司這樣的微機生產商生產出的機器功能強大但價格低廉,那么他們的發展前景在哪里呢?”“IBM的前景又在哪里呢?在我們看來,他們好像把一切都弄糟了,而且他們的未來也將是一團糟。我們對上帝說,天啊,這些人怎么能不警覺呢?他們怎么能不震驚害怕呢?”
蓋茨的技術知識是微軟所向披靡的成功秘訣中最重要的一條,而這也正是他的核心強項,他始終保持著對這一領域的決定權。在許多時候,他比他的對手更清楚地看到了未來科技的走勢。
微軟公司的同事們都盛贊蓋茨的技術知識讓他獨具優勢。他總是能提出正確的問題。他對程序的復雜細節幾乎了如指掌。“你會納悶,他怎么知道的呢?”布萊德·斯利夫伯格,這位參加了視窗開發設計的人這么說過。
和蓋茨個人的以強項打天下的套路幾乎如出一轍,微軟公司把開發新產品作為全部事業的中心,不斷根據市場需求推陳出新,發揮自身優勢,力求變弱為強,深謀遠慮,未雨綢繆,牢牢把握住了世界信息產業市場的未來。
微軟與任何公司一樣,實際上類似于一個動態的人體系統。它之所以能夠有效運行,是因為微軟人將競爭所需的各種技術能力和市場知識結合了起來,并且付諸運用。產品開發是微軟所有事業的中心,公司的存亡和盛衰關鍵在于新產品。
例如,在20世紀90年代,如果微軟沒能推出Word和Excel新版本,并把它們結合進office套裝軟件的話,它的收益一定會下滑。這些產品現在占收益和利潤的一半左右。僅僅為了維持它在操作系統上的銷售額,微軟就必須從MS-DOS邁進到Windows,現在它已經成功地開發了WindowsNT的兩個版本,并有初步跡象顯示新產品Windows95將在商業上獲得巨大成功。微軟還必須源源不斷地增添有用功能來說服其成百萬的現有顧客購買產品的新版本,雖然舊版本對于絕大多數人已經夠用。為了保持市場份額在未來持續增長,微軟計劃創建種類繁多的、結合先進的多媒體及網絡通信技術的消費性產品。顯然,微軟面臨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公司是否能夠繼續增進其開發能力,并且建立更大、更復雜的軟件產品和以軟件為基礎的信息服務。就像我們已經指出過的那樣,微軟還必須極大地簡化這些中間產品,從而將它們成功地推銷給世界上數十億的新興家庭消費者。
不言而喻,微軟公司今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蓋茨準確的市場定位和產品的推陳出新,人們公認微軟公司的成功是由于“不停地創新”,而蓋茨對未來形勢精確的分析和其獨有的戰略眼光,以及對自己強項的經營程度,不僅為微軟公司的員工,也為其對手所稱道。
這一切,也正是瓦拉赫效應的典型體現,幸運之神就是那樣垂青于忠于自己長處的人。
盡所能發揮優勢,而非勉強彌補短處
有位園丁發現所有的花草樹木都凋謝了,園中毫無生氣。
他非常詫異,就問花園門口的一棵橡樹:你們中間究竟出了什么事?
后來他得知,橡樹因為自怨沒有松樹那樣高大挺拔,所以就生出厭世之心,不想活了;松樹恨自己不能像葡萄藤那樣結果子而沮喪;葡萄藤也很傷心,因為它終日匍匐在地,不能直立,又不能像桃樹那樣綻開美麗的花朵;牽牛花也苦惱著,因為它自嘆沒有紫丁香那樣芬芳……其余的樹木也都有垂頭喪氣的理由,都埋怨自己不如別人。
這時,只有一棵小草長得青蔥可愛。于是園丁問它:你為什么沒有沮喪?
小草回答:我沒有一絲灰心,一毫失望。我在此園中雖然算不上重要,但是我知道你需要一株橡樹、一棵松樹,或者葡萄藤、桃樹,或者牽牛花、紫丁香,你才去栽種它們;我知道你也需要我這棵小小的草,我就心滿意足地去吸收陽光、雨露,使自己天天成長。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也同樣如此。成績不夠好的人,也許卡拉0K唱得很棒;不夠聰明的人,也許心地善良;你也許數學不好,可是能寫出很好的文章;你貌不出眾,可你人緣很好……只要仔細觀察身邊的人,就會發現,再優秀的人,也會有他的缺點和瑕疵;再差的人,也會有他的優點和獨特之處。而智者總會發現自身的長處,并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將優勢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在世界最偉大的英雄和功臣中,有許多人出身貧寒,他們堅持不懈地與命運作斗爭,積聚并發揮著自己的才能,最終達到成功。
每一個人,無論他出身貧賤還是高貴,如果他有一個堅定正確的目標,穩步前進,那么無論是人還是魔鬼,都不能阻止他的發展。
中國臺灣皮毛大亨虞文先生,生于一個數學之家,父母都是數學界的知名學者。當然父母更希望他們的孩子將來也成為數學泰斗。于是夫婦倆從小便向虞文先生灌輸各種數學知識,但不知為什么,小虞文無論如何也對數學提不起興趣,卻對經商表示了極大的關注。他在夜里偷偷地學習有關商業及商業管理方面的知識,后來幾乎到了如饑似渴的地步。
由于無法違背固執的父母的意愿,成年后,他不得不到父親所在的學校里教數學。他知道,數學絕不是他所長。他時刻在爭取機會去商場搏斗,他相信,他的知識,足以使他在商界成名。
終于,他們的父母放棄了對他的要求,同時也不向他提供任何幫助。
若干年后,積累了豐富商業知識的虞文終于在商場上拼出了自己的一塊地盤,成為首屈一指的皮毛大亨。
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人要想成功,就必須做自己最擅長的事。
認識到自身的長處是大智慧
世間有數不盡的由于選擇了適合發揮自己長處的職業,并由此青云直上成為成功者的風云人物。
“但是,我還是能干一些事情的。”彼得向老板懇求道,因為老板要解雇他。
“作為一個推銷員,你根本不夠格。”他的老板這樣認為。
“我相信我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他爭辯說。
“你怎么成為一個有用的人?”老板開始嘲笑彼得。
“您別把我趕走,請讓我試一試其他的工作。”
“我知道你什么也干不好,用你本來就是我的錯。”老板挖苦地說。
“無論如何,我都是有些用處的。”彼得堅持認為。
終于,他的懇求被同意了,他暫時到會計那里幫工。在那里,他在會計方面的天賦很快就有了用武之地。
幾年以后,他不僅成了一家大百貨商店的負責人,而且還成了個出色的會計師。
人生的最佳選擇就是能夠找準自己人生的位置,即定位準確。很多人浪費機遇,做出了錯誤的選擇,所以一事無成。這是教訓。
一個人如果想使自己的人生成功,那么你的才華必須找到準確的人生表演舞臺,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
如果一個人選位不當,用他的短處而不是長處來工作的話,他就會在永久的卑微和失意中沉淪。反之,如果選擇用自己的長處來工作的話,則會發揮無限潛能而成功。
如果你只有一條腿,就完全沒有必要勉強自己去做一個長跑運動員。
如果你的容貌確實夠不上美艷絕倫,就不必非得要去參加什么選美大賽。在這種情形之下,如果一個人在某些方面確實存在自身不可抗拒的缺陷,就完全沒有必要較勁,非要在這方面和別人爭高低。
在選擇人生的道路時,不要考慮怎樣賺錢最多、怎樣最能成名,你應該選擇最能使你發揮才華的地方,也就是選對人生的位置。
補償作用: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有些人覺得自己的身體素質欠佳,不能在運動場上驍勇稱霸,于是學習上拼命用功,在考場上摘得桂冠,有的人功課不好,便在社交場所大出風頭;父母工作忙碌,陪孩子的時間較少,于是在物質方面盡量滿足孩子,吃穿都給予最好的。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這就是補償作用。
補償作用是指,個體企圖用種種方法來彌補其因生理或心理缺陷而產生的不適感,從而減輕其不適感的一種心理防衛術。這種引起心理上產生不適感的缺陷,可能是事實,也可能僅僅是因想象而存在的,補償作用使用得當,對維護自身形象及心理健康極為有利,運用不當或過度,則會產生負效應。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于1870年出生于奧地利維也納近郊的一個富裕的糧食商家庭,不過,在阿德勒的記憶中,家境的富裕似乎并沒有給他的童年帶來多少快樂的感覺。他在弟兄中排行第二,從小駝背,行動不便,這使他在蹦跳活躍的哥哥面前總是自慚形穢,老覺得自己又小又丑,樣樣不如別人。
5歲那年,一場大病幾乎使他丟掉小命,痊愈以后,他便決心要當一名醫生,在后來的回憶中,他曾說自己的生活目標就是要克服兒童時期對死亡的恐懼。進學校讀書以后,開始他的成績很差,以至老師覺得他明顯不具備從事其他工作的能力,因而向他的父母建議及早訓練他做個鞋匠才是明智之舉。
1895年,阿德勒在維也納大學獲得醫學學位。在從事了一段時間眼科、內科工作之后,他成為了一名精神病學醫生。1907年,阿德勒發表了一篇論述由身體缺陷引起的自卑感及其補償的論文并獲得了很高的聲譽。
這個從小矮小丑陋有著缺陷的孩子,在自己的不斷努力下追求著卓越,最終成長為心理學史上的一位巨人。
阿德勒的理論即“個別心理學”,其中一個重要的結論就是“補償作用”:當個人產生自卑感后,為了恢復內心的平衡,會設法彌補自己的弱點。
所以,補償作用就是發揮一個人的最大優勢,激發其自信心,抵消其弱點。無數事實說明,補償措施能給自卑意識強烈的人提供成功的精神力量。成千上萬個自卑感強的人通過補償途徑獲得了自尊、自信、自愛。
心理學家曾對400位有成就的人進行了研究,他們驚奇地發現,這些人在童年時都有共同之處:家境貧寒,父母離異,身體殘疾。其中85位小說家和劇作家中,74位的父母有精神或情緒方面的問題。400人中,雙目失明、耳聾、體弱多病、發育不良、相貌丑陋、語言表達困難者竟占1/4。補償其缺陷和不足的需要,是這些人奮發圖強的主要因素,甚至是他們獲得成功的決定性因素。
讓員工充分發揮其特長
瓦拉赫定律同樣適用于管理領域。
管理的任務簡單地說,就是找到合適的人,擺在合適的地方做一件事,然后鼓勵他們用自己的創意完成手上的工作。管理者要想說服下屬,讓他們依照你的意思行事,就必須摸清下屬的性格,對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方法,既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牛不吃草強按頭”。摸透下屬的秉性,必須對下屬有全面、細致的了解,對下屬的情況知道得越多,越能理解他們的觀點和存在的問題。
作為管理者,應該盡一切力量去認識和理解一個人的全部情況。下屬們的工作效率不僅會受工作態度、習慣的影響。個人的情緒也容易影響到其他下屬的士氣和工作效率。身為領導不能忽視下屬的性格問題,只有了解了他們的性格,才能采取正確的對策,以理服人。
三國時期,諸葛亮作為領導,對下屬的性格可謂了解得極其透徹,他能針對不同的下屬而采取不同的對策,所以能讓所有的下屬都心服口服。關羽自傲自大,諸葛亮在華容道之戰前,利用他的自大、自傲,使其立下軍令狀。其后,關羽果然如諸葛亮所料,放走了曹操。他也從此對軍師諸葛亮更加信服。
而張飛,性格魯莽、脾氣暴躁。諸葛亮對這一莽漢則采取激將的辦法,往往激得張飛不惜生命南征北戰,從而取得勝利。事后,張飛對諸葛亮也是心服口服。孟獲有少數民族的特點,他淳樸但又奇猛無比。對待這樣的人,諸葛亮則采用了攻心戰術。七擒孟獲,使孟獲由衷地佩服諸葛亮,并從此對諸葛亮、對蜀國死心塌地。
對于不同的下屬,你一定要先把握他們的性格,才能夠據此采取不同的對策,讓他們信服。
對于那些事事悲觀,對新觀念不抱希望的下屬,他們的這種性格使他們不想面對現實,阻礙了整體的前進。對于有這種性格的下屬,在他們面前一定要保持一種樂觀進取的態度,讓他們有所放松,并多多鼓勵他們積極進取。
對于那些脾氣暴躁的下屬,他們的性格或許會令單位永無寧日。對待這些下屬,應當在他們心平氣和時,讓他們知道亂發脾氣是不恰當的。并強調單位是個整體,不容許個別人破壞紀律,也不會姑息亂發脾氣的行為。當他們情緒激動的時候,最好先不要發言。聽他們訴說心中的不平。一個憤怒的人,通常會有很復雜的情緒,細心的聆聽可以令他感覺到你在注意他,并會對你慢慢地有好感。
對于一些個性極強的下屬,則不能放任自流,要及時地制止他們的行為,讓他明白不能無視單位的紀律,以直接勸告來達到說服他的目的。
瓦拉赫定律告訴你:經營強項5法則
要巧妙經營自己的強項,就要善于管理自我。具體表現為以下5點:
1.戰勝逆境的實力強項
當你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要把它視為困難和挫折,而應把它當作強大自己的一種歷練。發揮自己的強項,有兩方面含義,一個是做給別人看,另一個是做給自己看。沒有強項的成功是脆弱的。發掘強項是你立于不敗之地的資本。
2.克服挫折的心理強項
養成健康的積極的思維方式和習慣,這種思維方式和習慣有助于你戰勝困難,克服心理上的恐懼,增強成功的勇氣和決心,從而在短時間內發揮強項。
3.培養時間管理強項
從一個人怎樣利用他的零碎時間上,就可以判斷他的未來前途。
4.找到屬于自己的金鑰匙
愛默生說:“如果一個人擁有一種別人所需要的特長,那么他無論到哪里都不會被埋沒。
5.一點學習,多一個強項
多一點積累,多一些經驗,多一些實踐,就會多一分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