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章 再次啟程

我一定在類地星球上停留了好些年,在我初遇那個大步穿越田間的莊稼人時,我不會想到自己會待那么久的。我常常向往能再次回家。我曾經痛苦而焦慮地想著我的寶貝孩子們成長得該有多快啊,如果我能回去,我該發現怎樣的變遷呀。雖然我在類地星球上的經歷新奇且應接不暇,但我仍然驚異于自己一直想要回家的念頭。距離我坐在山頭看著近郊的燈火似乎不過只一會兒的工夫,卻早已光陰荏苒,歲月如梭了。孩子們想必是長大了很多,快要認不出來了。他們的媽媽呢?她又有怎樣的變化呢?

我在類地星球上停留了這么久,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布瓦爾圖。一直到我們彼此都真正了解了對方的世界后,他才知道我要走。我時不時激發他,讓他能夠栩栩如生地想象出我的星球上的生活,他在我的世界中發現了好多美好和諷刺的混合,就如同我在他的世界的發現一樣。事實上,他相當贊同我的觀點,他也認為他的世界大體說來更加光怪陸離。

我之所以沒有離開布瓦爾圖,并非是只想著傳遞信息這個使命,而是因為我開始與他產生非常深厚的友情了。在我們最初開始相伴的時候,我們之間時有緊張關系。雖然我倆都是文明人,都盡量保持彬彬有禮和落落大方的舉止,但是我們之間的異常親密有時讓我們都感到疲憊不堪。比如說,我曾經覺得他對他們世界的味覺藝術的熱情非常厭倦。他可以一坐好幾個小時,用他敏感的手指撫觸浸過各種味道的繩索,以此來捕獲那些對他來說形式精美絕倫、具有象征意味的味道序列。我一開始還感覺很好奇,當時的確激起了我的審美興趣。雖然他很耐心地幫助我,但是在起初,我一直未能自然而然地充分體會味道的審美趣味。或早或晚,我總會感到累人或者無聊。還有,我無法容忍他時常需要小憩片刻。因為我是無實體的,我自己并不需要睡覺。當然,我可以從布瓦爾圖的身體里游離出來,獨自在外面游蕩;但是我常常被激怒,因為在白天我興致正濃,卻不得不暫時中斷,僅僅是為了我的宿主能夠有時間讓他的身體得到休息。對布瓦爾圖來說,至少是在我們最初做伴的時候,他總是會對我能窺視他的夢境而憤憤不平。因為當他醒著的時候,他可以將他的思想從我的觀察中抽離,但他睡著的時候,便無能為力了。很自然,我很快就學會了盡量不去用這種能力;而他,當我們的親密關系發展到彼此尊重的時候,他便不再那么嚴格地死守他的隱私了。不久,我們倆都感到如果沒有對方,那么品嘗生活的滋味就好像少了一半的豐富多彩。除非對方給予嚴苛但友善的批評,否則我倆都不會百分之一百相信自己的判斷或者自己的動機。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們想出了一個計劃可以令我們的友誼更牢固,也能滿足他對我的世界的興趣,更能實現我回家的念頭。我們為什么不能想法子一起去我的星球呢?我是從那兒漫游過來的;我們倆為什么不能一起漫游去那兒呢?在我的星球上停留一段時間之后,我們可以進行更大的探險,當然還是一起。

為了這個目的,我們要完成兩個迥異的任務。我們必須完全掌握星際旅行這項技術,我只是由于意外才會星際旅行的,而且并沒有計劃。我們還必須在類地人類的天文地圖上對我的行星系進行定位。

這個地理問題,或者說宇宙學問題太難解決了。雖然我很想做這件事,但是根本提供不了任何定位的數據。然而經過嘗試,我們也收獲了驚喜,對我來說更是個駭人聽聞的發現。我不僅僅在做空間旅行,而且穿越了時間。首先,在非常發達的類地人類的天文學看來,像類地太陽和太陽系的太陽一樣成熟的恒星非常罕見。但是,地球天文學認為這種類型的恒星在銀星系中是最普遍的。怎么會這樣呢?接著我又有了一個頗為令人困惑的發現。類地天文學家所知的銀星系和我所能回憶起來的地球天文學家所知道的銀河系完全不同。在類地人類看來,偉大的恒星系沒有我們看到的那么扁平。我們的天文學家告訴我們,它看起來像一個圓形的餅干,寬度是厚度的五倍。在他們看來,銀河系更像個小圓面包。我自己也常常因為在類地星球看到天空中的銀河那么寬闊、那么模糊而感到十分吃驚。我也詫異于類地天文學家認為銀河系內部包含了很多還沒有坍縮成恒星的氣態物質。在我們的天文學家看來,銀河系中幾乎全是恒星。

我是不是在不知不覺中飛到了比想象中更遙遠的地方,實際上已經進入了別的更年輕的河外星系?可能在完全黑暗的那段時間,當天空中的紅寶石、紫水晶、鉆石全部消失的時候,我已經加速穿越了星系際空間。在一開始,這個看起來是唯一的解釋,但是某些事實讓我們不得不否定它,而去相信一個更詭異的解釋。

把類地人類的天文學和我記憶中的關于地球天文學的點滴碎片放在一起進行對比之后,我發現他們所知的包含所有星系的宇宙和我們所知的整個宇宙并非一模一樣。跟我們所知的星系相比,他們所知的星系普遍呈現圓胖的形狀,而且更加氣態化、更加原始。

而且,在類地星球的天空里,有好幾個星系挨得非常近,即使是用肉眼看,也能看出是無數耀眼的光斑。天文學家表示,這些所謂的“宇宙”與母“宇宙”的距離比我們的天文學中最近的還要近很多。

擺在布瓦爾圖和我眼前的真相使我們大惑不解。一切的一切都指向一個事實:我不知為何得以逆時間之流回溯,著陸在遙遠過去的某一天,那個時候,絕大多數的恒星還很年輕。類地人類的天文學中有許多星系挨得都很近,這可以通過“宇宙膨脹說”宇宙膨脹說(expanding universe):1929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勃根據“所有星云都在彼此互相遠離,而且離得越遠,離去的速度越快”這樣一個天文觀測結果,得出結論:整個宇宙在不斷膨脹,星系彼此之間的分離運動也是膨脹的一部分,而不是由于任何斥力的作用。理論來解釋。我知道這個驚人的理論不過是種假設,而且遠未完善;但是最起碼這兒又多了一點奇特的證據,證實了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理論是成立的。在早期的時代,星系當然是擠在一起的。毫無疑問,我被送到了一個已經發展出人類階段的遠古世界上了,那個時候,原始地球都還沒有從恒星的子宮中分娩出來呢。

我徹底意識到自己已經離家萬年的時候,憶起早就拋到九霄云外的一個事實,雖然古怪得有些出奇,但至少也算是一種可能性。我大概是死了。我現在又迫切地想要回家了。家始終是如此鮮活,如此親近。即使它現在跟我的距離要用秒差距 秒差距(parsec):天文學上的長度單位。是一種最古老的,同時也是最標準的測量恒星距離的方法。它是建立在三角視差的基礎上的。以地球公轉軌道的平均半徑(一個天文單位,AU)為底邊所對應的三角形內角稱為視差。當這個角的大小為1角秒時,這個三角形(由于1秒的角所對應的兩條邊的長度差異完全可以忽略,因此,這個三角形可以想象成直角三角形,也可以想象成等腰三角形)的一條邊的長度(地球到這個恒星的距離)就稱為1秒差距。1秒差距等于3.26164光年,或206265天文單位,或30.8568萬億千米。和永世來衡量,但它似乎一直觸手可及。當然,如果我是醒著的,應該會發現自己依然站在我們星球的山巔。但我不會醒來了。我通過布瓦爾圖的眼睛,我仔細研究著星象圖,翻閱著外星書籍。當他抬頭的時候,我看到在我們對面站著一個人類的漫畫形象,青蛙一樣的臉龐幾乎不能算一張臉,鴿子一樣凸起的胸膛完全赤裸著,覆蓋著綠色的絨毛。紅絲燈籠褲鼓起在紡錘形的小腿四周,褲管塞在綠色長絲襪里。在地球人看來,這個生物就是個徹頭徹尾的怪物,但在類地人類的眼中,她卻是一個年輕漂亮的姑娘。我通過布瓦爾圖和善的眼睛觀察她,發現她真的非常漂亮。對于一個早已習慣類地星球的人來說,她的特征和她的一舉一動都透著聰明才智。顯然,如果對這樣一位女士能心生愛慕,我一定早已不是我自己了。

要陳述我們為了更精確地控制星際旅行飛行而進行一遍又一遍地練習,一次又一次試驗,那一定是冗長而乏味的。我只要說,在經過了多次冒險之后,我們掌握了隨時從星球起飛的本領,學會了通過我們的意志就可以定位我們的航行方向,在星星之間自由穿行。我們倆一起工作,似乎更加容易、更加精確,其效果比任何一方單打獨斗做太空飛行要好得多。我們腦力的團結一致似乎使我們的太空飛行更加有把握。

發現自己身處無盡的太空,周身包圍著黑暗和星星,但是始終和一個看不見的同伴有親密接觸,是一種很奇怪的經歷。天空中閃耀的燈在我們身邊一閃而過,我們暢想著共同的經歷,討論著我們的計劃,分享著關于各自母星球的記憶。我們時而用我的語言,時而用他的。有時我們根本就不需要交談,只要分享我們兩個人頭腦中的想象就足夠了。

無實體地飛行在星球間一定是最暢快的體育運動了。這并非沒有危險,但是我們很快就發現,它的危險來自心理而非身體。在無形體的狀態下,根本不用擔心和別的天體相撞。在我們剛剛開始探險的時候,有時,我們會意外地一頭撞向一顆恒星。恒星的內部自然灼熱難耐,但是我們的經歷只能用“太棒了”來形容。

這項運動的心理危險卻非常要命。我們很快發現沮喪、精神疲憊、恐懼都會削弱我們的飛行動力。我們不止一次發現我們在空間中定格了,就像一艘被遺棄的船漂浮在海洋上一樣,恐懼隨困境應運而生,我們沒有辦法挪動一步,直到我們經歷了絕望的各個階段,我們不再漠不關心,而是進入了哲學境界的寧靜之后,恐懼才會消除。

還有更危險的是我們倆的心理沖突,雖然這種情況只遭遇了一次。在我們未來計劃的目的究竟是什么這一點上,我們產生了分歧,這不僅讓我們寸步難行,而且產生了駭人的心理失常。我們的感知覺變得一團糟,幻覺縈繞不散,思維團結一致的力量消失了。在一陣精神錯亂之后,我們感覺自身行將湮滅,氣勢洶洶不可擋。之后,就發現我們又回到了類地星球上;布瓦爾圖走進了他自己的身體,像他離開時那樣躺在床上,我再次成了一個無實體的視點,在行星上空的某處飄浮。我們倆都處于歇斯底里的恐懼中,花了好長時間才恢復過來。等到我們再次結合成一體的伙伴,整裝待發,開始我們的探險的時候,已過去數月了。

很久之后,我們才明白了這次痛苦的原因。似乎是因為我們的精神契合達到了一個高度,只要有分歧,就會像一個頭腦那樣發生精神分裂,而不是像兩個獨立的個體之間的不和。所以產生了如上的嚴重后果。

當我們無實體飛行的能力提升之后,我們發現在星星之間穿梭是件多么有趣的事。我們同時品味著滑行和飛翔的快意。就是為了好玩,我們一次又一次沿著兩顆“雙星”跳舞而形成的大大的8字飛過來又飛過去。有時,我們會駐足好久,近距離觀看一顆變光星變光星(variable):有些恒星的光度會隨著時間而改變,這種星稱為變光星。的盈虧。我們常常跳進繁星點點的星簇,像城市中滑過萬家燈火的汽車一樣在它的無數恒星中飛馳。我們常常掠過發著蒼白光芒的洶涌澎湃的氣體云表面,或者擦過羽毛狀的小團氣體和日珥;或者沖入霧氣中,發現我們置身于滿是平淡無奇的晨曦的世界里。有時,黑暗塵埃團會毫無預兆地吞噬我們,把我們與宇宙隔絕開來。有一次,當我們穿越太空中星星稠密區域的時候,一顆恒星突然爆發出刺眼的光芒,變成了一顆“新星”。它顯然被不發光的氣體包圍著,我們看到的實際上是一團因恒星爆發的輻射而不斷膨脹的光。我們以光速向外飛去,可以從周圍氣體的折射中看到它,所以它看起來像一個膨脹的光氣球,光芒在向外圍擴散的同時慢慢衰退。

這些不過是途中看到的讓我們興高采烈的幾個恒星奇觀而已,我們像輕盈的燕子一樣在類地太陽的鄰居間悠閑地滑行。這是我們從學徒期向專業級星際旅行過渡的時候發生的事。技巧嫻熟之后,我們飛向了更遠的太空,還學會了像我早先非自愿航行一樣的急速飛行,以至于我們前后的星星都有了色彩,不久就一片漆黑了。不僅如此,我們達到了我一個人航行的時候也經歷過的那種更為精神的幻想,異常的物理光又恢復正常了。

一次,飛行把我們帶向星系的盡頭,帶向其后的無盡空虛。有一段時間,近距離的星星越來越少。我們身后的半個天空擠滿了微弱的星光,而我們前面則是沒有星星的黑暗,除了幾點零落的閃光,幾塊星系的碎片,或者說行星的“亞星系”外,一切都單調而無變化。天空中只有六七個我們知道是離我們最近的河外星系的朦朧光斑,除了這些之外,就全是無盡的黑暗了。

滿懷著對這個奇觀的敬畏之情,我們在虛空中靜止了好久。能看到整個“宇宙”在我們前面展開,其中包含有千億顆恒星,可能還有幾千個有生命居住的世界。每一個在黑暗天空中閃爍的小光斑都是另一個這樣的“宇宙”,還有千千萬萬個宇宙因為過于遙遠而看不到,這種種景象的確讓人激動不已。

物理上的無邊無際、無限復雜的意義到底是什么?坦率地說,它本身除了徒勞無用和荒蕪之外,別無他物。但是,懷著希望和敬畏,我們告訴自己,它承載了一個更加錯綜復雜、更加敏銳精妙、更加多姿多彩的心理期望。這本身就證明了它的價值。但是這個令人敬畏的承諾,雖然鼓舞人心,但是也讓人恐懼。

像雛鳥第一次從鳥巢邊緣偷窺外面的世界,又突然從大千世界縮回到自己的小窩一樣,我們從那個小小的,人們自古以來就錯誤地稱之為“宇宙”的恒星之巢的疆域中掙脫出來了。現在,我們又陷了回去,把自己再次埋葬在無比親切的我們的銀河系中。

隨著我們經歷的不斷豐富,出現了許多只有更進一步鉆研天文學才能解決的疑問,我們決定返回類地星球。但是在漫長而無果的搜索之后,我們意識到我們完全迷失方向了。在這么古老的時期,除了僅有的幾顆星星像類地太陽一樣年長,一樣溫和外,所有的星星看起來都一樣。我們漫無目的地高速搜索著,我們既沒有發現布瓦爾圖的行星,也沒有發現我自己的,更沒有別的恒星系了。我們備感挫敗,于是再次在虛空中停下來,考慮我們的境況。黑檀木似的天空的任何一面都散布著點點鉆石,像一個謎一樣呈現在我們面前。這無數星團中,哪一束光亮會是類地太陽呢?早期太空的各個方向常常分布著許多可見的條紋狀星云,但是它們的形狀是我們所不熟悉的,對于定位沒有任何幫助。

我們迷失在星群中,但這并沒有使我們感到悲痛沮喪。我們因為這次探險而振奮異常,彼此的存在成了對方精神抖擻的原因。我們最近的經歷使得我們的腦筋特別活躍,我們還在努力把兩個頭腦結合到一起。大部分時候,我們彼此都能覺察到對方和自己是兩個獨立的存在,但是我們的記憶、我們的性格的融合或者說集成已經相當自然了,我們常常忘了我們是兩個人。兩個無實體的思想從同一個視點看世界,擁有同樣的記憶和欲望,常常在同時進行同樣的精神活動,這幾乎不能被認為是兩個獨立的存在。但是,奇怪的是,越來越強烈的互相領悟和彼此間的友誼使得這個不斷充實的身份變得復雜難懂。

我們能夠看透對方思想的能力對于彼此來說不僅僅是一種能力的相加,我們的思維能力也成倍地增長。兩人不僅能了解自我、了解對方,而且能了解彼此關系間的同步和諧。的確,從某種我無法描述的角度來說,我們兩個頭腦的結合產生了第三個頭腦,雖然不是連貫的,但是比我們倆中的任何一個在常態下都要有更微妙的意識。我們每個人,或者說我們倆一起,時不時“醒來”,成為這種超級精神。因為有了對方的啟迪,我們各自的經歷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兩個頭腦加在一起,變成了一個更有洞見、更有自覺意識的全新頭腦。在這種思維格外清醒的境界,我們,或者說全新的我,開始有意去探索其他的生命形式和其他智慧世界的各種心理可能性。有了新的洞察力,我把自己和布瓦爾圖身上具備的那些對于超級精神來說必要的特性和只是因為各自世界的作用而產生的偶然特性做了區分。這個大膽的想象很快就證明了它的確是一種宇宙哲學研究的方法,而且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們現在開始更清醒地了解了一個我們懷疑已久的事實。在之前把我帶到類地星球的那次星際旅行中,我無意識地采用了兩種不同的航行方式:一是在空間中進行無實體的飛行,二是我稱之為“物理吸引力”的方式。后者通過頭腦的心靈感應的投射,直接進入到時間上和空間上都很遙遠的外星世界,但是在探險的時候,心智上和探索者自己的頭腦是“協調”的。很明顯,這是把我引領到類地星球的主要方式。我們兩個種族之間驚人的相似度使得我們的“物理吸引力”非常強大,比我自己那會兒隨機的星際漫游要高效得多。我和布瓦爾圖現在正是用這種方式在航行的,而且越用越得心應手。

我注意到現在我們不再靜止了,而是在緩慢地飄蕩。我們還有一種詭異的感覺,雖然我們似乎孤立于一大片恒星和新星的荒漠之地,但實際上,我們和某種看不見的智能在精神上相當接近。當我們全神貫注于這種存在的意識時,我們發現自身的飄蕩加速了;而如果我們集中全部意志力努力試圖轉向,但只要稍一松懈,就又不可避免地折回原來的方向了。我們的飄蕩很快變成了只顧向前猛沖。前方的星星再次現出紫色,身后的變成紅色。所有的星星又再次消失了。

在絕對的黑暗和靜謐中,我們倆討論著我們的處境。顯然,我們現在正在以超光速穿越空間。我們可能也正以某種不可思議的方式在做著時間旅行。同時,那種接近其他存在的感覺變得越來越明顯,雖然這種感覺仍然讓人困惑不解。星星再次顯現了。雖然它們像飛馳的火花一樣從我們身邊擦肩而過,但是它們是有色彩的,很正常。有一束特別明亮的光懸在我們的正前方。它逐漸變大,變成了耀眼閃光的華彩,緊接著看起來就像一個碟子。我們努力通過意志力減速,然后,小心翼翼地環繞著這顆恒星搜索著。我們很興奮地看到有幾顆可能棲居著生命的小行星在繞著它旋轉。跟隨著準確無誤的精神存在的感覺,我們選擇了其中的一顆行星,緩緩朝著它下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亭县| 获嘉县| 邵阳县| 县级市| 璧山县| 长子县| 平南县| 神木县| 寿宁县| 县级市| 江达县| 铁岭县| 芦溪县| 武定县| 宽城| 安远县| 云和县| 东乡| 靖安县| 荥经县| 石阡县| 开阳县| 宣汉县| 新丰县| 霞浦县| 锡林浩特市| 莱芜市| 莆田市| 深州市| 贡嘎县| 南安市| 泾川县| 新竹县| 隆昌县| 包头市| 叙永县| 南皮县| 大田县| 延安市| 安福县| 山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