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論自我情感(5)

所以,我們不應任由內心怒火的擺布,而應將憤怒的情緒限制在合理恰當和附和別人要求的范圍內。在人們所能感到的激情中,我們最應懷疑憤恨的合理性,最應根據我們天生的合宜感仔細考慮是否可以放縱憤恨的激情,或最應認真考慮冷靜和公正的旁觀者會是什么情感。從維護自己的社會地位和尊嚴角度來說,寬宏大量也許是使這種令人不快的激情變得高尚起來的唯一動機。我們全部的風度和品行都包含在這動機之中,它包括樸實、坦白和直爽;有決斷而不剛愎自用,氣宇軒昂而不失禮;不僅不狂妄和粗俗下流,而且寬宏大量、光明磊落和考慮周到,這甚至也是我們對待曾經觸犯過我們的人的態度。

總之,這種風度證明了憤怒的情緒并沒有泯滅我們的人性。我們之所以選擇復仇,只是因為我們一再受到挑釁和被逼無奈。這樣的憤怒,或許可認為是寬宏大量和高尚的,因為它受到了很好的約束和限制。

道德點評

有一種情感是憎惡或憤怒。這種情緒的施者和受者之間利益是對立的。憤怒是一種不友好的情緒,在知曉其產生的原因之前,人們是不會報以同情的。如果我們的憤怒是為了維護自身的尊嚴和社會地位,那么這時憤怒帶給旁人的困擾是可以原諒的,有時甚至會受到尊重。

論友好的情感

憤怒是不友好的情感,寬宏、人道、善良、憐憫及相互之間的友誼和尊敬,則是友好的情感。友好的情感一旦通過人們的面容或行為表現出來,便會贏得幾乎所有旁觀者的好感和同情。當然,那些敵視的人除外。

發出友好情感的人的幸福,受到旁觀者的極大關注,同時,這種關注又進一步激發了旁觀者對施與這些情感的人以更大的同情。所以,仁慈的情感總讓我們懷有最強烈的同情傾向,我們似乎對它們的每一方面都感到十分滿意。對感到這種仁慈情感的人和成為這種情感對象的人的滿足之情,我們都會表示同情。

與敵人的暴行可能使勇敢的人產生害怕的情緒相比,成為仇恨和憤恨的對象總是更使人痛苦不堪。同樣道理,在為人所愛的意識中存在的一種滿足之情,對一個感覺細致靈敏的人來說,其對幸福比對他希望由此得到的全部好處更為重要。在朋友之中挑撥離間,以將親切的友愛轉變成人類的仇恨為樂,沒有人比這種人更為可惡了。

那么,這種如此令人憎恨的傷害,其可惡之處又在什么地方呢?在于失去如果友誼尚存他們可望得到的微不足道的友愛相助嗎?它的可惡,在于擾亂了他們內心的平靜,并且中止了他們之間的愉快交往。這些情感,這種平靜,這種交往,不論對和善敏感的人的幸福,還是對平庸粗俗的平民的幸福,都較那些可望由此得到的一切好處顯得更為重要。

戀人總會因愛情而感到愉悅。的確,愛情能撫慰心靈,甚至有利于維持生命的活動,促進人體的健康。而且,如果人能意識到愛情能激起其他所愛對象的感激和滿足的心情時,愛情就會使自己更加愉悅。戀人的相互關心使他們彼此感到幸福,而對這種相互關心的同情,又使得他們同其他任何人保持一致。

如果有這樣一個家庭:所有成員之間充滿著熱愛與尊敬,父母和子女都是彼此的好伴侶;除了一方抱著尊重對方情感的心情,另一方抱著親切的寬容態度外,再也沒有任何其他的爭吵;房間內充滿著自由、溺愛、善意的玩笑和親昵的舉止;沒有對立之利使兄弟疏遠,沒有彼此爭寵使姐妹不和。那么,這個家庭的一切使我們自然產生的平靜、歡樂、和睦和滿意的感覺,究竟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愉悅呢?

如果又有一個這樣的家庭:成員之間的沖突爭論使他們一分為二,一半成員反對另一半成員;溫文爾雅和順從殷勤的表情中,蘊藏著無盡的猜疑;突然的情感發作泄露出他們相互之間的強烈妒忌,這種妒忌隨時都會沖破朋友們在場時加在他們身上的一切拘束而突然爆發出來。那么,這個家庭又會讓我們感到怎樣的失望呢?

和顏悅色的情感從不會招致反感,即使它們有時也的確有些過分;甚至友善和仁慈情感的缺陷方面,也有一些令人愉快的東西。過分溫柔的母親和過分遷就的父親,過分寬宏和癡情的朋友,有時人們可能由于他們天性軟弱而以一種憐憫的心情去看待他們。然而,這憐憫之中混含著一種熱愛,這種熱愛使他們決不會帶著憎恨和厭惡的心情,甚至也不會帶著輕視的心情去看待他們,責備他們過分依戀時也總是帶著同情和友善。當然,最蠻橫和最卑劣的人除外。

孤弱無能常在極端仁慈的人身上得到體現,這是一種比其他任何東西更能引起我們憐憫的品性。仁慈者所具備的仁慈本身,并不包含任何使其變得低級卑俗或令人不快的東西。可令我們感到懊惱的是,仁慈者對世人如此仁慈并不合適,因為世人不配得到它。仁慈者之所以成為虛偽欺詐的背信棄義者和忘恩負義者作弄的對象,就是因為他們本身具有的仁慈的品性。

其實,在所有人中,仁慈者最不應該,也最難接受這種痛苦和不安。憎惡和憤恨則完全相反。那些可憎激情的強烈發泄,會使人變得足夠招致每個人的恐懼和厭惡,這樣的人猶如文明社會中的野獸,應該遭到驅逐。

道德點評

與憤怒等不友好的情感相反,還有一些總令人愉悅的情感,如仁慈、善良、寬容、憐憫等友好的情感。這類情感無論何時何地都會讓人心情舒暢。和藹可親的情感,無論表現得如何過分,都不會招致我們的反感。

論自私的情感

還有一類情感,介于上述友好與不友好的情感之間,我們稱之為自私的情感。這類情感絕不像友好的情感那樣,有時使人覺得十分合宜與優雅;也不像不友好的情感那樣,有時又使人覺得煩惱和討厭。

個人的幸運或不幸,是我們快樂或悲傷的起因,第三類情感便據此構成。即使快樂和悲傷如何過分,也絕不會像過分的憤怒那樣令人不愉快,因為絕不會有相反的同情感促使我們去反對它們;而即使它們恰如其分,也絕不會像公正無私的博愛與慈善那樣令人愉快,因為絕不會有加倍的同情感使它們得到我們的贊許。但是,悲傷與快樂之間還是存在著這樣一個差異:小快樂和大悲傷最容易引起我們的同情。

如果一個人的運氣足夠好,以致他的生活層次突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那么有一點不容置疑,他最好的朋友們給予他的那些祝賀,并非全都是真誠的。即使一個暴富者具備最偉大的優點或功勞,他也常常使我們感到不快,因為嫉妒的感覺往往阻止我們衷心附和或同情他的喜悅。

對于這個暴富者來說,如果他的判斷力還沒有完全喪失,他就一定會察覺到這一點,從而盡可能克制他的喜悅,盡可能壓抑他的新處境自然會在他身上激起的那種飄飄然的感覺,而不是表現出一副因為交到好運而得意洋洋的樣子。他裝模作樣地采取適合自己從前處境的樸素打扮,做出適合自己從前處境的謙遜行為;他加倍關心起他的老朋友們,并努力顯得比從前任何時候都更為低調、殷勤和彬彬有禮。

暴富者的這種舉動,正是我們所要贊許的那種行為。因為我們似乎期待,和我們同情他感到的幸福相比,他更應同情我們因他的幸福而感到的嫉妒與憎惡。

但是,暴富者的這一切努力最終也很難贏得我們的贊許。一方面,我們懷疑他的謙卑缺乏真誠;另一方面,他對刻意的謙卑也感到厭倦。因此,用不了多長時間,所有老朋友都會被他拋諸腦后,只留下一些最卑鄙的人甘心成為仰賴他的附庸。同時,他也很難交到新朋友。他和新朋友平起平坐的行為,會讓新朋友們覺得自尊受到了羞辱,這種羞辱,絕不亞于他的舊交們因為他超越了他們而覺得自尊受到羞辱的程度。

此時,暴富者如想對這兩種羞辱作出彌補,就對他保持謙卑的耐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通常,他很快就會覺得厭倦,很快就會被舊交們的慍怒和新朋們的傲慢所激怒。他們會以輕視的態度對待前者,以粗暴的態度對待后者,直至最后變得狂妄不可理喻,遭受眾人的鄙視。

被人關愛總使人感到幸福,如果這種感覺就是幸福的主要部分,那么,絕對意外的幸運的降臨就不會對幸福有什么促進作用。最幸福的應該是這樣的人:他緩慢而穩健地逐步晉升到高貴的地位,在他的每一次晉升前,大家便已盼望他占有那個位置很久了,所以,他的每一次晉升,絕不可能在他身上引起過度的喜悅,也不可能招致旁人的猜忌或嫉妒。

但是,如果幸福并不十分重要,就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同情了。在獲得極大成功時,得體的舉止是保持謙卑;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上,例如,在昨晚和我們共度良宵的朋友們身上,在為我們安排的節目上,在昨晚所說的話及所做的消遣上,在此刻交談時的小插曲上,以及在所有填補人生空虛的那些可有可無的小玩意兒上,我們可以盡情地表示自己的心滿意足。

愉悅的心情是建立在一種特殊的品味風趣的基礎上,對所有日常發生的小事都覺得趣味盎然的興致。經常保持這種心情,會使人顯得優雅合宜,因為我們很容易對這種愉悅的心情產生同情:它使我們內心產生同一種喜悅,讓我們對每一件給別人帶來幸福心情的事情感到由衷的愉悅,即使是一些瑣碎的小事也不例外。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最美好的季節,我們之所以如此喜歡這個人生季節,就是因為以上這個原因。朝氣蓬勃的青少年雙眼中閃耀的喜悅傾向,似乎使他們紅潤的臉頰更顯光輝。這種喜悅即使出現在與老年人同性別的青少年身上,也會使老年人的心情變得比平時更為高興。他們會暫時忘掉虛弱多病的軀體,縱情沉浸在他們年輕時愉快的思緒中。盡管這些思緒時隔久遠,早顯生疏,但當眼前青春的笑臉又使它們浮現在腦海中時,他們仍會以更大的熱情去擁抱它們、追憶它們。

悲傷則與此不同。輕微的苦惱不足以激起同情,劇烈的痛苦往往容易引起最深度的同情。如果人們為每一件不愉快的小事煩躁不安,為廚師或管家最輕微的失職苦惱,為朋友在上午相遇時沒有向自己問好念念不忘,為兄弟在自己講故事時哼小調生氣,為天氣不好、路況糟糕、缺少同伴深感枯燥無味、情緒低落,那么在我看來,這樣的人即使有理由得到同情,也不可能得到太多。

對喜悅來說,不管是輕微的原因,還是充足的緣由,都足以使我們縱情沉湎于這種情感,因為喜悅本身就是一種愉快的情感。只要我們沒有因為嫉妒而心生偏見,我們就很容易對他人身上的喜悅報以同情。

悲傷則是一種令人痛苦的情感,因此,即使遭遇不幸的是我們自己,我們內心也會自然而然地抗拒和排斥它。我們或者會盡力完全不去想象這種情感,或者在想到它時就立刻盡力甩掉它。事實上,我們偶爾也會去想象那些因微不足道的小事所引起的悲傷,但是我們卻不愿意對別人身上發生的同樣的事感到同情,因為我們對于別人的同情總不及我們對自己的情感強烈。

不得不格外指出的是,人類心中一直存有一種惡意。這種惡意不僅會完全阻礙我們對他人的小苦惱產生同情,而且會使他人的小苦惱多少變得有趣。這或許正是我們常通過開玩笑取樂,通過看到我們的同伴在遭受逼迫、催促、戲弄時的氣惱表現取樂的原因。

意外的小事故會給人帶來一定程度上的痛苦,但教養良好的人會盡力掩飾這種痛苦。那些老于世故的人則不是這樣。他們會故意拿自己的煩惱開玩笑,因為他們知道,即使他們不這樣做,他們的朋友也會這樣做。很多人都保持著這樣的習慣,即從他人的角度看待牽涉到自己的每一件事。這樣的習慣使他們在遭遇那些微不足道的不幸時,將這些不幸視作他的朋友們所想的那樣不值一提。

與此相反的是,深重的痛苦常常引起人們強烈而真誠的同情,如我們甚至常為一個悲劇的演出而淚流滿面。所以,如果你正處于這種不幸的巨大悲痛中,如貧困、疾病、恥辱、絕望等,即使這些悲痛的發生與你的過失有一定關系,你也仍可信賴自己所有朋友的極其真誠的同情,并且在利益和自尊許可的范圍內,你也可以信賴他們極為厚道的幫助。不過,如果你的不幸并不嚴重,或是在雄心壯志上小遇挫折,或是被情人拋棄,或是遭受妻子嚴格看管,那么,朋友們的取笑將是不可避免的。

道德點評

自私情感的強烈程度,往往難以讓我們判斷其好壞,因為它完全出于一種人的本性,它既不會讓人非常厭惡,也不會讓人非常高興。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我們一般容易同情輕度的高興和沉重的悲傷。如果你一夜之間飛黃騰達了,這時你的言談舉止應該更加低調。小小的苦惱激不起同情,劇烈的痛苦卻喚起最深的同情。如果你碰到了一些小小的苦惱,你也不要指望同伴會寄予多大的同情,你就等著他們幸災樂禍的嘲笑吧!

論對悲傷的同情感

對他人的痛苦抱有同感,是“同情”的本義。雖然一位已故的優秀哲學家認為,人們對快樂的同情亦是出于人類自身的天性,但實際上,我們對他人悲傷的同情,的確比對快樂的同情更為常見。

我們多少會對他人過度的悲傷產生同感,這種感覺不是完全的同情。即使我們贊同他人,也無法在情感上達到和諧一致。雖然我們不會同受苦的人一起流淚哀嘆,但當我們感到他的軟弱無助、情感失控時,仍會主動去關心他。而如果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得意忘形、手舞足蹈的人,則會報以輕蔑和憤怒,因為我們無法體會也不可能同他一起享受快樂的感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钦州市| 永丰县| 龙胜| 久治县| 东乌珠穆沁旗| 保德县| 新蔡县| 益阳市| 文化| 潞城市| 苍山县| 定安县| 布拖县| 安平县| 牙克石市| 杭州市| 无极县| 泽库县| 赫章县| 永福县| 崇州市| 宁津县| 和硕县| 吐鲁番市| 怀远县| 财经| 德庆县| 岳西县| 渭源县| 阆中市| 蛟河市| 南木林县| 古田县| 曲阜市| 永胜县| 昭觉县| 襄垣县| 太湖县| 广东省| 全州县| 西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