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爸爸財富大趨勢
- (美)羅伯特·清崎 莎倫·萊希特
- 9738字
- 2018-12-29 19:06:28
第4章 噩夢的開始
2001年11月30日,在《今日美國》財經版的首頁上有一張很大的彩色照片。照片上是一位58歲的男士。他頭發灰白,雙手交叉放在胸前,顯得聰慧而又氣度不凡。盡管他看起來很像一家大公司的CEO,但實際上他只是安然公司的一名忠實雇員。安然公司的CEO和其他一些高層管理人員攫取了上百萬乃至上千萬美元,而公司卻倒閉了。
他之所以成為封面人物——而不像往常那樣是一些CEO級別的人物——是因為這位忠心耿耿的員工的401(k)計劃里的資金,已經由于股市崩盤、經濟低迷以及他服務了一輩子的安然公司倒閉而喪失殆盡。有一段時間,他們公司的股價曾上漲到每股100美元。他也曾覺得自己很富有,在退休金計劃中不斷購買自己公司的股票。到了2001年11月30日,安然公司的股價跌至每股35美分以下,而且還在繼續走低。同時,他的401(k)計劃也由曾經的市值31.7萬美元跌至當時的10萬美元左右。很明顯,他可能永遠不能退休了。另一方面,他最重要的資產——時間,也已經快要耗盡了。在《雇員退休收入保障法》通過25年后,富爸爸的預言開始應驗了。
2001年12月2日,《邁阿密先驅報》的頭版頭條刊登了一篇呼吁政府改革401(k)退休金計劃的文章。文章認為,我們制定了要求駕車者必須系安全帶的法律,卻沒有出臺要求投資者理智投資的法律。我想說的是,為什么不把這些話告訴我們的教育系統呢?
沒過多久,幾乎所有的報紙、電視臺、廣播電臺都在就安然公司倒閉的事件發表憤怒的抨擊言論。一家地方廣播電臺的主持人質問:“政府怎么能讓這種事情發生?”“為什么安達信會計公司不向股東們提出警告?”“已經準備退休的員工將永遠不能退休了。”“為什么安然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攫取了上千萬美元,卻沒有給員工留下任何東西?”其他一些媒體甚至將安然公司破產案與“9·11”事件相提并論。后來,我終于在電視上聽到了一個比較理智的聲音:“安然公司的破產是個案,但絕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數百萬雇員在退休金計劃中損失了數十億美元,他們怎么樣了?其他數百家公司的員工也許沒有把錢賠光,卻可能在股市中丟掉了多年來攢下的退休金,他們怎么樣了?當他們得知自己的退休夢想可能永遠無法實現時,他們的感覺如何?現在他們還會像以前那樣信任股市嗎?投資者對股市的信心持續降低,這已經成為一個日益突出的問題。除了安然公司和讓人難以信任的會計行業之外,還有更為嚴重的問題。”
接著,一些電臺和財務規劃師又在老調重彈:“如果員工能多元化地投資,這樣的問題或許就能避免。”一個很著名的共同基金經理人用肯尼迪式的表情和他那波士頓口音說道:“我們一直建議客戶進行多元化投資,為什么安然公司的管理者不這么建議自己的員工呢?如果那些員工實現了投資多元化,他們或許就不會面臨目前的困境了。”
如果有人問及富爸爸這個問題,他可能也會說安然公司事件是一個特例,尤其是那些高層管理人員的貪婪和明目張膽的腐敗行為。不過,富爸爸也很清楚這并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最近幾年,不僅安然公司的員工遭受了重大損失,福特、思科、可口可樂、施樂、朗訊、聯合航空、寶麗來、美泰克、來德愛等公司的員工,也都有不同程度的類似遭遇。如果有人問富爸爸如何評價安然公司員工的處境,如何評價所有投資股市的員工的處境,他可能會這樣回答:“他們的問題并不在于缺乏多元化的投資,而在于缺乏財商教育和理財智慧,僅僅憑借多元化是不能解決所有問題的。”
整個2001年,到處都是令人震驚的新聞,比如恐怖分子襲擊了紐約世貿大廈和華盛頓五角大樓。當我們沉浸在這場悲劇和痛苦之中時,安然公司、安達信會計公司的丑聞又出現在了各大報刊的頭條。就連正在阿富汗進行的戰事,都沒有安然公司事件那樣引人注目。安然公司曾經是公認的美國第七大公司,現在卻成了到目前為止美國最大的申請破產的公司。
在各種媒體聳動視聽的報道中,公眾很容易忽略掉更為本質的東西,因為真正的問題肯定不會出現在頭版新聞上。在安然公司以及后來的世界電信公司的破產過程中,退休金改革的眾多缺陷之一,在2001年12月2日的《邁阿密先驅報》上被提了出來。對我而言,比安然公司丑聞更值得關注的是,一位退休員工向一個經常在各種報刊上發表文章的財務規劃師提出的一個簡單的問題。
問題:我今年已經70歲了,我希望我的個人退休金賬戶能維持自己今后的生活。明年我不得不退休了,因此我很希望得到您的建議。幾年之前,有人建議我用退休金投資共同基金。有一段時間情況的確不錯,但和很多人一樣,我近兩年來損失慘重。我是不是應該認栽,然后把剩下的錢變成更安全但利息較低的儲蓄?
回答:有時候人是需要堅持自己的計劃的,現在就是這樣的時候。股市總是有漲有跌的,如果你有多年的投資經驗,那么你就有可能擺脫困境。總體來看,股市還是持續上漲的,很少有像今天這樣大幅度的下跌。我理解你的痛苦,不過,2%的利率和暫時沒有收益并不足以讓你取消這些投資。
檢查你的共同基金,確保它們都很穩定,并且注意了解相對保守的成長收益型基金的相關信息。進取型基金相對來說是風險比較大的。告訴你的基金管理人,通過每月出讓你的基金,來達到你要求的最小投資分布。這又被稱為一種系統提取,運用起來非常有效。
你意識到現行法律的一些缺陷了嗎?你是否注意到這位70歲的退休員工所寫的:“明年我不得不退休了,因此我很希望得到您的建議。”你是否注意到了財務規劃師的回答:“告訴你的基金管理人,通過每月出讓你的基金,來達到你要求的最小投資分布。”
賣家多于買家
我想說的是,當大家一邊品著咖啡,一邊讀著有關安然公司丑聞的報道,并認為安然公司的問題跟自己無關的時候,這位退休者的提問給了我們一記當頭棒喝——安然公司的問題其實是大家都需要面對的問題。20多年前,富爸爸注意到《雇員退休收入保障法》的缺陷之一,就是要求退休員工在75歲之后,必須通過每月出讓股權來收回現金。聽起來這并不是什么大事,但我們都知道,正是這些小事決定了大事的成敗。
也就是說,根據法律,隨著時間的推移,有越來越多的人將要通過出讓股權來收回現金。與此同時,年輕的員工則被要求買進股權。現在,并非只有社會科學家才能看到這個計劃的缺陷。隨著越來越多的人一天天地變老,這個問題將變得越來越嚴重。換句話說,當股市上的賣家多于買家時,股票的價格怎么能上漲呢?
這個問題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很多人都被牽涉其中。安然公司丑聞的連鎖反應將會以不同的形式影響成千上萬的人。上面這位70歲的退休員工所提出的問題,同樣會產生連鎖反應,可能以不同形式影響數千萬、甚至上億人。
讓我們在更大的范圍內來分析這個連鎖反應。日本曾經是世界經濟的發動機,擁有勤勞、節儉的人民,現在卻處在破產的邊緣。這是日本的人民或是其國家領導人的過錯嗎?換句話說,如果號稱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美國的經濟停滯,而世界經濟第二發達國家——日本的經濟也陷入困境,那么這種連鎖反應可能很快就會掀起軒然大波,于是,就算是生活在沙漠中的人也必須建造一只方舟了。
在2001年12月2日的《邁阿密先驅報》上,那位退休員工提出的問題似乎并沒有引起多大關注,因為那時年滿70歲的人還不多,并且這些人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擁有固定繳款型退休金計劃。很多人還享受著固定福利型退休金計劃,兩種退休金計劃在不同的規則下運作。而且,很多在1946年以前出生的人都有過高薪的工作,在向嬰兒潮中出生的人高價出售自己的房子時又賺了一大筆錢,所以他們都有積蓄。因此,盡管這位退休員工提的這個問題極為重要,報紙的編輯還是把它安排在了版面上很不起眼的位置。
問題是,當數百萬嬰兒潮中出生的人開始從股市中抽回資金時,又會發生什么呢?股市還會像在20世紀90年代那樣,每年以10%、20%甚至30%的速度上漲嗎?如果你出生在1946年之后,你的固定繳款型退休金計劃中又滿是股票、債券和共同基金,那么從你的立場出發,我當然希望股市持續不斷地上揚,但歷史往往并不盡如人意。
因為現在年齡超過70歲、擁有固定繳款型退休金計劃的人還很少,因此這個計劃的缺陷對市場的影響還十分有限。但是,到了2016年,第一批從嬰兒潮中出生,又擁有固定繳款型退休金計劃的人將年屆七十,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上漲。富爸爸多年前預言這件事的時候,并不是用塔羅牌或是看茶葉渣這類稀奇古怪的占卜方法來測算的。他是根據法律和時代的變化、市場經驗和人口老化現象作出判斷的。他不是在猜測,而是根據客觀規律、歷史和現實得出的結論。
供給與需求
對于股票、共同基金、債券或者諸如此類的有價證券,只要買家多于賣家,其價格就會上漲。從1990年到2000年,很多在嬰兒潮中出生的,年齡在30~50歲之間的人都紛紛進入股市,為自己的固定繳款型退休金計劃賬戶注入資金,因而股市出現了繁榮。在更早的20世紀70年代同樣出現過一次股市繁榮期,因為當時很多在嬰兒潮中出生的人剛剛離開家庭或是大學,開始購置自己的第一處房子。如果那時候你已經記事了,或許還記得那場狂熱很快就不只限于房地產業,而當利率突破20%,緊隨其后的就是一場恐慌和市場蕭條。政府提高利率是為了抑制通貨膨脹,而導致通貨膨脹的部分原因就是7500萬在嬰兒潮中出生的人進入了職場,他們有錢消費了。也就是說,這7500萬人購買任何東西都足以促成市場繁榮。反之,7500萬人出售任何東西也足以引起一場大規模的市場蕭條。這是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是市場的供求法則。
在未來若干年內,很可能在2016年之前,人們即使不清楚個中原因,也會知道股市不會總像20世紀90年代那樣,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攀升。不幸的是,數百萬的雇員無法退出自己的401(k)計劃和個人退休金賬戶,或者即便能夠退出也為時已晚。數百萬在嬰兒潮中出生的人即便知道股市即將陷入危機,也不大可能會提前出售股票,因為政府會對提前變現強行征收懲罰性稅款。他們只好不再提前支取,而是繼續把錢留在市場里,尋求投資多元化,將資金從一種共同基金轉成另一種共同基金,尋求看起來更安全的“避難所”。很多人已經意識到自己陷入了財務困境,卻沒有認識到許多法律缺陷帶來的全面影響。苛刻的大眾一旦認清了這種現實,就會拼命挽救自己的退休金和未來的生活,這又會引起一場恐慌。不幸的是,世上所有的多元化投資都不能保護他們免受股市大崩盤的影響。
沃倫·巴菲特被認為是美國最富有、最有智慧的投資家,他曾經說過:
多元化是無知者的保護傘,對于那些清楚自己應該怎么做的人來說,它的意義并不大。
需要指出的是,巴菲特的意思并不是說不要進行多元化投資。他多次講過自己從不進行多元化投資,但他從來沒有建議過任何人不要進行多元化投資。他只是說,多元化是無知者的保護傘。換句話說,如果你不想多元化,就要接受財商教育。如果你沒有接受過財商教育,而且也沒有這方面的打算,那么就實行多元化投資吧。
富爸爸的話更為直接,他多半會說:“如果你在財務上一無所知,那么一定要讓投資多元化。”在1979年,他對我說:“《雇員退休收入保障法》的缺陷之一,就是沒有建議人們接受財商教育。福特總統和國會改革了法律,卻沒有讓教育系統提供適當的財商教育,財務知識對于擁有固定繳款型退休金計劃的人來說非常必要。政府卻將財商教育的工作留給了華爾街的金融家。”
接著,富爸爸用一種更加嘲諷的口氣說:“讓華爾街的金融家來提供財商教育,無異于請一只狐貍來喂小雞。如果狐貍夠聰明,就會耐心地把小雞養肥。它們會竭盡全力獲取小雞的信任,并利用華而不實的小冊子、門類繁多的分支機構和被訓練得很像投資人的體面推銷員,來照看這些小雞。這些推銷員都接受了相關的訓練,會說一些似乎很有道理的金融界行話,把它們偽裝成一些建議,比如:‘制訂計劃,長線投資,選擇家族企業的基金、待業基金、小額成長基金、免稅市政公債。保留20%的現金,投資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羅斯個人退休金賬戶、可展期債券、技術股、藍籌股、新企業等。當然,還是要實行多元化、多元化,再多元化。’”正如富爸爸曾經向我指出的:“退休金改革將會改變我們運用的詞語,不過很多人可能弄不懂它們的含義。”就這樣,狐貍微笑了,它們知道小雞非常快樂。小雞在新的避難所里感到非常安全,它們擁有一份安穩的工作,并放心地把自己的資金交給那些在財務上非常精明的人。接著,它們看到股市在20世紀90年代不斷上揚,就覺得自己非常明智,并且得到了非常好的建議。它們認為自己的財務規劃師會照顧自己,讓自己致富,并讓自己免受雞窩外嚴酷世界的傷害。
但是,到了2000年3月,世界開始發生變化。隨著高新技術泡沫的破滅,股市開始走低。電視評論員說:“股市將在下個季度回升。”但是,下個季度來了又去了,股市的表現依然萎靡不振。于是,電視評論員又說:“股市將在下個季度回升。”財務規劃師也在說:“要有耐心,長線投資,投資要多元化。”小雞們感覺稍微安全了些,它們覺得自己在做一件充滿理財智慧的事情。它們進行長線投資,把投資多元化,股市的回升好像就在不遠的拐角處。
“9·11”事件讓股市一度受挫,但是很快又出現了回升。于是,股市的上漲讓小雞們的信心更足了。接著,安然公司破產了。一時間,來自全美各地的很多被養肥的小雞,開始在鐵絲環繞的“雞窩”避難所里咯咯大叫,表達不滿。盡管它們聲音響亮,狐貍們還是繼續說:
“要有耐心,長線投資,投資要多元化。”世界上最大的股市崩盤沒有在安然公司破產后發生,原因之一就是狐貍們還沒有享用雞肉大餐的打算。它們知道,這些小雞過幾年之后會變得更肥。而且在現行法律的推動之下,小雞們將不斷涌入股市,購買更多的共同基金,進行多元化投資。問題是,一些小雞開始不安,它們提出了疑問,就像前面那位70歲的邁阿密退休員工提出的問題一樣。這些疑問讓那些偽裝成投資人的財務規劃師反復回答:“不要擔心,快樂一點,還應該購買更多的股票,投資要更加多元化。”
現在,我還想重申一下,“要有耐心,長線投資,投資要多元化”對于缺乏財商教育和投資經驗的人來說算是個實在的建議。需要強調的是,作為個人,你可以有3種基本選擇。它們是:
1.不做任何事情。
2.遵循過去財務規劃師提出的所謂多元化投資的建議。
3.接受財商教育。
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作出選擇,不過,我還是建議大家接受長期的財商教育。今天,已經有很多人加入到我們的行列中來了。
2002年2月,美聯儲主席艾倫·格林斯潘擔心人們對股市和整個會計行業喪失信心,他面向全國發表了講話,談到需要讓學校的孩子接受財務知識方面的教育。他知道,如果人們對股市失去信心,那么我們的所謂資本主義就會遇到麻煩。如果沒有投資者注入資金,經濟就會走向崩潰。也正是出于這番顧慮,他在國會發表演講,認為需要對美國的孩子進行財商教育。美聯社在2月6日的一篇報道中提到:
最好能在小學和初中就讓孩子們了解一些基本的財務概念。格林斯潘說,良好的數學基礎,可以提高年輕人的理財能力,從而使他們免于作出錯誤的財務決策,這些錯誤造成的損失可能需要好多年才能挽回。
“我個人的經驗是,數學能力包括對數據的處理和對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這些將提高人們的財商,幫助人們掌握各種支配著我們日常決策的更抽象的聯系。”他說。
格林斯潘的國會演講剛剛結束,主持這次直播的財經新聞電視臺的主持人就開始采訪一家規模龐大、很有名氣的共同基金公司的總裁,問他如何評價格林斯潘的演講。這位有名的共同基金總裁立刻回答:“我完全贊同格林斯潘先生的觀點,我們的確需要學習財務知識,財務知識意味著多元化、多元化,還是多元化。”
“謝謝你精辟的建議!”主持人對那位著名的共同基金總裁說,“如果我們打算向孩子們傳授財務知識,就必須教他們多元化。”
如果富爸爸尚在人世,他一定會說:“格林斯潘并沒有說‘多元化’,他只是在呼吁要在學校教育中加入財務知識的教育。格林斯潘說這些是為了保證美國的發展進步,進一步說,財商教育是世界第一的國家保持第一的關鍵。”富爸爸或許還會說:“學習財務知識并不意味著要多元化,這兩個概念相去甚遠。將兩者混同起來,不過是狐貍教育小雞的另外一個例子罷了。”
我們做生意的人,都想讓消費者永遠購買自己的產品或服務。對共同基金總裁和財經電視臺的老板來說,也是如此。你或許沒有注意到,這家財經新聞電視臺最主要的廣告客戶就是這些共同基金公司。因此,他們自然會讓一家共同基金的高層人員來評論格林斯潘發表的關于學習財務知識的演講,而不是請巴菲特來說兩句(他從來不做電視廣告,因為他根本沒有這樣做的必要)。巴菲特的共同基金——伯克希爾·哈撒韋——也許是全美最昂貴的基金,這都源于它高效的管理方法和曾取得過的巨大成功。于是巴菲特把自己的基金做得那么成功那么昂貴。據說,他曾告訴投資者不要再投資自己的基金了,因為就連他本人也認為自己基金的價格過高了。如果他想告訴人們別投資自己的基金,那他顯然也無須在任何財經新聞電視臺做廣告了。這可能也是電視臺沒有請他來評論格林斯潘的演講的原因。電視臺邀請的都是些會付給自己廣告費的客戶,前面那位受到邀請的總裁自然要說些對自己的共同基金最有利的話。
如果富爸爸還健在,他或許會說:“一位共同基金經理建議你投資多元化,就像一個二手車推銷員會說,‘不要只買一輛車,要多買幾輛。因為你不知道你的車子什么時候會拋錨,這樣你就沒法去上班了不是嗎?因此不要冒險只買一輛車,還是分散風險買它6輛吧,然后每月向我們繳付車款,直到你40年后退休為止’。”我問你,哪一個推銷員不希望廣大的消費者那樣做呢?我想大多數人都不會購買6輛車以避免行駛過程中拋錨,因為我們大多都有這類生活常識。不過,要是談到金融工具,比如股票、債券、共同基金,很多人就不知道它們之間的區別了。因此,富爸爸認為沒有讓大眾接受長期的財商教育就是那次退休金改革的重要缺陷之一。
由于這次改革,財務規劃師成為發展最迅速的職業之一。老師、家庭主婦、前房地產代理商、保險推銷員、退休者、管道工、消防隊員等都來接受為期3天、3周或是半年的財務培訓課程,這些人忽然都具備了對你未來的財務安全提出建議的資格。
正如富爸爸指出的,整個財務規劃師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有些財務規劃師并不稱職。雖然很多財務規劃師都是接受了良好教育的專業人士,但也有很多人沒有接受過適當的財務培訓和教育就去給人們規劃財務。他們提出的這些財務建議可能會影響到一個人的財務未來和財務安全。財務規劃師的行業狀況十分混亂,因為各種所謂的專家意見多如牛毛,更不要說補償方式也在不斷變化。當你的財務規劃師因為向你出售某些東西而獲得報酬時,你心里會舒坦嗎?因此,投資者還是要擦亮眼睛,小心謹慎。某人自稱是財務規劃師,并不意味著他就懂財務規劃,更不要說懂投資了。正如富爸爸所說,沒有普及專業的財務訓練正是那次退休金改革的重大缺陷之一,因為現在很多人都在從那些比自己更貧窮、受教育更少的人那里尋求所謂的財務建議。
2002年5月5日,《華盛頓郵報》商業版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討論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文章的題目是:《應該在何時聘請一位懂行的財務規劃師》,副標題是“財務規劃師的隊伍在未加管制的市場中急劇膨脹”。文章指出:
調查表明,財務規劃師行業發展迅速,來自各行各業的人正在涌入這個未加管制的市場,向人們提供服務。而且可以預見,隨著嬰兒潮一代不斷被無情的歲月推到退休的邊緣,將會有更多的人被財務規劃師這一行所吸引。
人們可以通過不同的渠道找到經驗豐富的財務規劃師,3.95萬注冊財務規劃師(CFP)就是其中之一。財務規劃師都通過了考試,接受了繼續教育和課程培訓。財務規劃師一般會收取酬金(比如按服務時數收費、一次性收費或是根據管理資產額的百分比收費)、傭金或是將這兩種方式結合起來收費。
另外一批財務規劃師只需要雇主繳納會費就可以了,他們就是已經有16年歷史的美國個人財務規劃師協會(NAPFA)的成員。
接下來那篇文章還推薦了兩個網站,作為尋找個人財務規劃師的參考。這兩個網站分別是:由美國個人財務規劃師協會主辦的www.napfa.org,以及由財務規劃師協會主辦的www.fpanet.org。
財務規劃師行業的快速發展,是公眾對投資培訓和咨詢需求的必然反映。我還想在此重申這個重要論斷:退休金改革的最大缺陷之一,就在于它沒能告訴我們的教育系統——財商教育不再是可有可無的選修課了,它是一門必修課。
這個缺陷一度令富爸爸非常震驚。對他而言,國會在調整了相關法律之后,卻沒有要求學校開設基礎的財務知識課程,這無異于犯了瀆職罪,比安然公司丑聞中某些人的行為還要惡劣。當國會通過那項法案,并把對公眾進行財商教育的工作留給了那些金融市場的工作人員時,富爸爸就預感到了情況不妙。那項法案通過時,富爸爸意識到國會中的很多人其實完全明白自己在做什么。那些領導人心里其實很清楚,他們是在強制性地將無數員工辛苦賺來的數十億美元,拱手交給那些操縱金融市場的人。
不過,我想我得再次澄清,富爸爸并不反對投資股市,也不反對適當地使用一些手段鼓勵投資。讓富爸爸生氣的是,就連窮爸爸那樣的教師,也完全不明白國會在做什么。富爸爸反對耍花招,反對繼續漠視財商教育。在他看來,將財商教育的工作交給那些利用公眾對財務的無知牟取私利的人,就是一種犯罪。
現在,無數的職業財務規劃師、股票經紀人、房地產代理商、保險代理商、會計師、律師都在通過兜售投資建議賺錢。令富爸爸擔心的是,從事這項咨詢業務的人大多不是投資者,他們并不是像真正的投資人那樣完全依靠自己的投資來生活。他一直提醒我和邁克,提供投資建議的人大多是一些推銷員,他們工作是為了得到傭金、薪水和酬金。正是這些推銷員在代替金融機構提供財商教育,而且很明顯,他們只會把金融機構教給他們的東西再教給別人,否則他們就會丟掉飯碗。我們很奇怪,為什么那數百萬人越來越擔心自己的財務安全?他們之所以變得越來越缺乏安全感,就是因為他們接受的不是真正的財商教育,他們聽到的都是推銷員常說的表面上聽起來像財務知識的推銷語。正如富爸爸所說:“推銷員之所以會做我們的經紀人,就是因為他們在經濟上不如我們。”
巴菲特曾經這樣評價來自華爾街的財務建議,他說:
華爾街就是那些乘地鐵的人向那些開著勞斯萊斯的人提供建議的地方。
當然,我還是要澄清一下,我本人非常喜歡那些向我提供金融服務、介紹投資項目的推銷員。他們中的一些人還是我最好的朋友。他們讓我變得非常富有,這樣我就更喜歡他們了。我需要他們,他們也需要我。我付給他們傭金,因為我希望那些向我推銷的人也能夠成功。如果他們成功了,就會給我介紹更多的投資項目,而且往往會把最好的投資留給我。不想支付傭金的人拿到的往往是最糟糕的投資項目,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就在于此。事實上,我的有些朋友寧愿在買漢堡包和薯條時付給服務員20%的小費,也不愿意在一項可能讓自己賺大錢的投資上支付傭金。這完全是一種窮人的財務價值觀,他們可以慷慨地將小費付給那些讓他們越來越貧窮的人,卻不愿將傭金付給那些可能讓他們富起來的人。我有幾個朋友就是這樣。關鍵在于,作為投資者,你需要接受更好的教育,尋找自己信任的財務規劃師。但你如果沒有受過良好的財商教育,那么對你來說,這個推銷員和那個規劃師則沒什么兩樣。
在這里,我們不妨再次引用巴菲特的話:
市場就像上帝,只會幫助那些能夠自我幫助的人。
也就是說,如果你想在財務上取得成功,就不要把接受財商教育的事情都推給別人。
兩大缺陷
最后,讓我們回顧一下退休金改革的兩大缺陷。第一點,就是法律規定只有等到75歲,退休者才可以出讓自己擁有的股票等紙資產。幾年之后,我們將會看到這種恐慌。簡單來說,當第一批在嬰兒潮中出生的人(在嬰兒潮中出生的人有7500萬,如果將移民考慮在內就可能達到8300萬)年滿70歲,就會有越來越多的資金撤出金融市場,而不是注入市場。在2016年前后,可以出售退休金計劃中的有價證券的退休者的人數可能會達到一個峰值,但財務上的影響可能還會來得更早。就算沒有精深的數學知識相信你也能明白,當每年有越來越多的人拋售股票時,股價上漲的希望是多么渺茫。
第二個缺陷就是,財商教育的重任被交給了那些推銷自己金融產品的人。投資者越無知,他們就賺得越多。所以,現在的財商教育實際上變成了商品宣傳。
在下一章,我們將會繼續討論退休金改革的第三個缺陷。這個缺陷在前文中那位70歲退休者的來信中,同樣表現得非常明顯。正如我所講的,當很多人在品著咖啡,讀著安然公司、安達信公司的丑聞并慶幸自己未受牽連時,他們忽略了報紙下面這封退休者來信所反映的重要問題。退休金改革法案中存在的缺陷,將會深深影響人們未來和現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