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環境人類學發展概述(4)

  • 環境人類學
  • 王天津 田廣
  • 5000字
  • 2016-03-02 10:15:09

第三節人類活動對地球環境的負面影響

人類本來就是自然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是由于一些人陳舊思想的作用與非理性行為的活動,致使在社會上長期存在用掠奪自然環境的方式獲得經濟增長的做法,結果導致生態循環在很多方面失衡。

一、人類非理性活動惡化地球環境

近百年來,地球氣候正經歷一次以全球變暖為主要特征的顯著變化,這種全球性的氣候變暖與人類活動增強而加劇的溫室效應密切相關。長期以來,人類一些不科學的意識與非理性的行為活動,人們在某些方面一味地對自然資源強取豪奪,這種做法直接影響了地球上各圈層自然生態原本穩定的循環。

(一)全球環境惡化概括

人類的一些狹隘思想和掠奪行為在一段時期表現得較為突出,這是導致環境惡化的根源。依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簡稱“聯合國糧農組織”)公布的《2010年全球森林資源評估》(Global Forest Resources Assessment 2010)報告,過去的10年,全世界毀林速度每年約1300萬公頃。主要由于人為砍伐,54個國家的森林不足其土地總面積的10%,有10個國家或地區根本沒有森林。缺少了森林遮蔽,全球每年沙漠化土地達600萬公頃,受沙漠化威脅的土地面積達3800多萬平方千米,共有8.5億人正被沙漠化困擾。全球溫室氣體比例增高的原因是大氣中的二氧化碳(CO2)增多,而綠色森林通過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降低溫室氣體比例。但是,2005年以來,全球森林生物質能源中的碳儲量每年減少約5億噸,主要原因是森林面積減少了[張敏、夏朝宗、黃國勝、陳新云:《2010年全球森林資源評估特點與啟示》,《林業資源管理》,2011年第1期。]。這份報告公布的信息十分重要,一些地方森林退化情況嚴重,使得全球變暖的趨勢更加明顯。

森林和草原植被退化或消亡,導致了十分嚴重的惡果,主要是溫室效應凸顯、土地沙漠化與水土流失嚴重、水資源缺乏、生物多樣性減退等,全球性的生態危機日益加劇,影響全人類生存的環境危機不斷出現,全球變暖造成的災害沖擊波不斷,人類的生存受到威脅。例如,北極冰川消融的速度逐漸加快,2009年夏天,北極冰川覆蓋率已降到了歷史最低點。大量融冰進入海洋,影響了海洋洋流與大氣循環。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災難性氣候的厄運降臨到了世界許多國家。極端天氣頻頻出現,長時間干旱,酷暑高溫,使得世界不少地方發生森林大火。面對熊熊大火,各種滅火手段似乎顯得有些無力。希臘2007年森林火災發生時,史上最強的熱浪席卷了歐洲南部。澳大利亞在2009年山火發生時,遭遇了百年一遇的酷暑和干旱。在美國,20年前蔓延范圍超過2000公頃的大火較為罕見,然而在過去10年中,出現了200多起蔓延范圍超過兩萬公頃的大火。全球變暖使得大洋上空形成的熱帶風暴數量大幅度增加,狂暴的颶風頻繁襲擊美國東海岸,還有英國、德國沿海地區,形成滔滔洪水,造成當地巨大的財產損失與人員傷亡。極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持續上升,使得馬爾代夫、基里巴斯、圖瓦盧等島國將面臨被淹沒的危險。

(二)環境污染影響久遠

生命與環境最密切的關系是環境元素建造生命體本身,因此人類生存的基礎是自然環境,而以綠色森林被毀滅為典型的環境惡化正在摧毀著自然環境,與此同時,一些非理性的人為經濟活動又使工業污染四處擴散,直接損害人體健康或者危及生命。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在2004年曾發表一份公報表述了環境污染對兒童生命與健康的嚴重危害。該公報指出,當今世界由于工業化、城市人口膨脹、氣候變化、化學產品應用和環境惡化等,使得兒童的身體健康遭受著嚴重威脅。兒童處于身體發育階段,身體抵抗能力弱,因而成了環境污染最大的受害者。5歲以下兒童人數占世界總人口的10%。由于空氣、水源及其他環境污染,導致全球每年有30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世界衛生組織在2007年的一份報告中又指出,化石燃料物質等造成的空氣污染日益嚴重,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正在加劇。例如,汽車使用的汽油和發電廠使用的煤等化石燃料產生了二氧化碳、可吸入顆粒物和其它污染氣體,這些會導致人們過早地死于哮喘、呼吸紊亂和心臟病。空氣污染造成的死亡人數在逐年增加,估計到2020年全世界死于空氣污染的人數將達到800萬人。生命彌足珍貴,人人都要珍惜。當代科學家通過大量研究得知,地球的年齡已經有46億年了,現代人的生命存在時間則很短。

前文已經簡單描述,現代人或者說晚期智人雖然最早的生存活動年代是距今10萬年前,但是作為現代人最重要的智慧特征,其代表是文字,而考古發掘已經證明,最早的文字發明時間不足萬年。利用不同文字世代流傳、積累的知識,當代人創造了大量尖端的科學技術,創造了無數商品,觀測到了約150億光年的宇宙天體。在浩瀚無際的宇宙之中,蔚藍色的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1萬年,10萬年,46億年,150億光年,這些數字傳達的信息十分明顯,而且非常深邃。宇宙演變萬分神奇美妙,地球自然環境渾然天成,客觀自然規律精妙絕倫。無疑,人類存在與活動的機緣巧合怎么說也不過分,同樣,遵循自然規律的意義怎么說也不過分。然而,人類在自我發展中的一些行為極其無知,有些甚至是愚蠢的,簡直是自毀家園。馬可·奧勒留(Marcus Aurelius,公元121~180年)是古羅馬帝國唯一的一位哲學家皇帝,也是西方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哲學家帝王,著有十二卷本以自己與自己對話形式的曠世哲學名著《沉思錄》。馬可·奧勒留是古代希臘羅馬文化中的晚期斯多葛學派代表人物之一,這個重要哲學派別在西方文化思想史上產生了綿長深遠的影響。馬可·奧勒留曾說:“尋找吧,你會有所發現。因為,從自然那里,你獲得了發現真理的能力。”[[古羅馬]馬可·奧勒留著,何懷宏譯:《沉思錄》,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9年。]保護地球環境,順從自然規律,從實踐中認識發展方向,這些是人類文明持續繁榮的根本所在。違背客觀規律,必將招致懲罰。

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是在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制度基礎上進行的,而曾經存在了千百年的舊制度的腐朽、落后嚴重地影響著現代化的建設,加之現代人工作中存在著一些失誤,因而當代中國也出現了環境污染的情況。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2012年2月初公布了一份關于2009年中國環境經濟核算報告,宣布了一些權威性的數據和情況。報告表述,中國自2004年以來基于退化成本的環境污染代價從人民幣5118.2億元提高到2009年的9701.1億元。2008年的環境退化成本為8947.6億元。令人焦慮的是,2009年環境退化成本和生態破壞損失成本合計13916.2億元,約占當年GDP的3.8%,較上年增加9.2%,超過2009年全國GDP增幅8.7%的數值[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2009年中國環境經濟核算報告》,人民網,2012年2月1日,http://www.people.com.cn.]。中國經濟發展的環境污染代價持續上升,環境污染治理壓力日益增大。環境惡化更是直接威脅民眾的身體健康、精神愉快。2011年9月26日,世界衛生組織首次發布了《全球城市戶外空氣污染報告》(Urban Outdoor Air Pollution Database)。這份報告涵蓋了94個國家的1086座城市,使用了一種參數表示空氣污染程度,它是PM10(particles,表示1立方米空氣中直徑≤10μm懸浮顆粒物的微克數)。報告指出,只要年均PM10超過20μm就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這份報告采用中國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數據,而且做了對比。中國PM10的平均濃度為98μm,在94個國家中排例第80位。中國城市中空氣污染最嚴重的是蘭州,PM10濃度為150μm[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網站:http://www.who.int/en.]。為了保證人們的身體健康、生活幸福,保持經濟可持續增長,遏制空氣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損失,保護環境,治理污染十分重要。

二、陳舊制度是造成環境污染的根源

人類文明正在面臨著掠奪資源的生產方式所帶來的環境惡化困境,2008年源于美國華爾街的金融危機加劇了環境保護的困難。改革舊體制,抵御外來沖擊,這是中國實施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陳舊生產方式弊端重重

追求大量消耗能源的生活方式,為此而過度攝取資源,牟取超額利益,這是當代工業化國家真實的社會經濟、文化現實。一些工業化國家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們極力維護建立在以過度消耗資源為代價的經濟制度,他們甚至使用戰爭手段企圖在全世界強制推廣這種制度,同時還要強行輸出反映這個制度的價值觀念。美國和歐洲是世界上主要的資源消費國家,人口占世界的少數,消耗占世界的多數。世界石油資源消耗不斷增加,地球被過度利用,國際石油市場隨之快速的變化。美國、英國為了獲得中東石油,主導發動了兩次戰爭,另一些工業化國家則向盛產石油的利比亞開戰。對石油資源的爭奪已經毀壞了世界的和平與穩定,而且繼續引起動蕩和擴張。他們實行的資本主義制度、生產方式與消費習慣,導致了無休止的牟利和爭奪,負面影響很大。由制度問題導致環境的壓力越來越重,環境退化、氣候變化、土地和可用水資源不足,使得整個世界都面臨著稀缺資源的地緣政治問題。環境惡化,干旱、暴雨等極端天氣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威脅人類生存,造成大量由生態惡化引發而出現的人口貧困與社會動蕩。不符合客觀規律的制度扼殺了生產力,阻礙社會發展。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此早就有過深刻的理論闡述,如《資本論》就揭示了資本主義制度扼殺生產力而必然滅亡的歷史趨勢。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一些學者對此也提出了某些理念,而且形成了一個學術流派——制度經濟學(Institutional Economics)。20世紀60年代,制度學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約翰·肯尼斯·加爾布雷思(John Kenneth Galbraith,1908~2006年),他曾揭露資本主義制度的現狀與矛盾,提出要從結構方面進行改革的設想或方案[[美]約翰·肯尼斯·加爾布雷思著,沈國華譯:《加爾布雷思文集》,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年。]。一個制度形成之后,改變這個制度絕非輕易之事。過度消耗資源、無限地追逐利潤的資本主義制度雖然有不少技術創新、發明,社會管理方面也積累了一些好方法,但是,構成這個制度經濟基礎的貪婪資本的本質很惡劣,其無孔不入地掠奪自然財富,結果必然造成了資源浪費與環境污染。換一個角度,這也是一種自然界發出的警示,即資本主義追捧的發展模式的最終結局是“過度利用——全面崩潰”。

令人擔憂的是,過度利用的陳舊生產體系在最終崩潰前不會自行停止運轉,目前仍然在為人們制造災難。例如,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認為,自18世紀末以來,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CO2)含量增長了35.4%,這主要與人類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和土地利用方式有關。為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國際社會以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相應的組織為指導思想與活動機構,幾十年來從多個方面努力地減緩溫室效應,然而最終效果卻令人遺憾。全球碳計劃(Global Carbon Project)在2011年12月底公布的研究分析顯示,1990年是《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設定的基準年,20年后,全世界化石燃料在2010年造成的碳排放比基準年增加了49%。2000~2010年,化石性燃料的碳排放量平均每年上升3.1%,這是20世紀90年代同類量上升速度的3倍,全球總體排放量在2010年首次達到了100億噸碳[G.P.Peters,G Marland,C Le Quéréand T Boden,etc,Rapid Growth in CO2Emissions after the 2008-2009Global Financial Crisis,Nature Climate Change,online,December 4,2011.]。可以說,在環境退化與破壞對世界經濟和21世紀文明造成的影響面前,軍事威脅顯得黯然失色。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审旗| 张家川| 滨海县| 漾濞| 锡林郭勒盟| 萝北县| 江西省| 什邡市| 铜梁县| 沈阳市| 朝阳区| 桂林市| 基隆市| 得荣县| 读书| 多伦县| 运城市| 兴城市| 通许县| 康马县| 崇州市| 陆河县| 丰镇市| 宽城| 疏附县| 札达县| 常德市| 许昌市| 资兴市| 乐至县| 枞阳县| 毕节市| 江门市| 柘城县| 磐安县| 通化市| 泸州市| 老河口市| 兴国县| 玉屏| 韩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