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如何在生死面前超脫自我
- 讓自己成為上帝:自控決定成敗
- 劉燁
- 1049字
- 2016-03-04 17:08:20
對死亡不該有不健康或不正確的觀念,但也不該像個傻瓜一樣,對此渾然不知。每一個人都會死,所以我們更應該正視死亡。
人生自古誰無死?沒錯,有生必有死,但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人們往往會做出不同的決定:
有的人對偶然的不幸,郁郁寡歡;有的人為一時的委屈,感到終生無望。甚至草草地了結了生命。
有的人嗜酒如命,縱欲無度,命喪街頭。
有的人為了金錢鋌而走險,或殺人越貨,或貪污受賄,最終走上人民的審判臺。
唉,何必呢?難道他們的生命就是消耗許許多多的生活資料?難道他們的生命就是可以在人世間分占一小片黃土?那么,我們可以想象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們將會是怎樣的絕望和痛苦。
韓愈曰:“生而不淑,孰謂其壽?死而不朽,孰謂之夭?”的確,偉人離我們很遠但他們的英容笑貌都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并且世代相傳。
“為了喚醒世人而選擇死”的譚嗣同在獄壁上寫了一首詩:“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居然還能笑看人生,這種為國富民強甘愿獻身的一腔熱血將永遠彪炳史冊。
美國芝加哥自然歷史博物館研究員,動物學家卡爾·施密特。他就是一位科學的勇士。有一天,他下班后一個人在實驗室觀察一條南美洲毒蛇。猛地驚醒過來的毒蛇在他手指上咬了一口,他趕緊從傷口往外抽血,可已經遲了,他開始感到頭暈和惡心,想打電話到救護站,偏偏電話發生了故障。他知道自己性命難保就干脆坐在桌子旁,記錄自己垂死時的感覺和癥狀,作為他最后的“實驗報告”,作為第一手資料留給后人。他終因中毒引起腦溢血與世長辭。
為什么他們的生命是如此的光輝耀眼呢?不用說這就是生命的選擇不一樣,他能改變你的一生,他能毀了你的前程,但他也能讓你站在科學的頂峰!他是誰,他就是“選擇生命”。
如何在生死面前超脫自我?對死亡不該有不健康或不正確的觀念,但也不該像個傻瓜一樣,對此渾然不知。每一個人都會死。
我們也許能拖延一會兒,但終究還是得赴約,這提醒我們留意我們是否能在余生創造出更豐盛的生活品質。
假設你知道自己只剩下一年、兩年、五年的生命,那么會如何運用這段日子?會培養什么樣的友誼?會去何處游覽?會去看什么書?會多久上一次教堂?
英國牧師約翰·福來契是最受尊敬的圣人,在他生命的最后幾小時里,有一個人來見他,之后這個人帶著敬畏的語氣說:“我原以為去見一位一只腳踩在墳墓里的人,但我見到的卻是一位一只腳站在天堂的人!”
我們應該以全部的熱忱和興奮來經營一生,也該知道,有一天,這個生命必將結束。正因為我們知道它終將結束,所以,我們更應該熱愛和珍惜所擁有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