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3章

  • 南平縣志
  • 吳栻
  • 2815字
  • 2016-01-04 09:59:23

延平兩營,於雍正十年領帑本銀三千二百二十八兩,開廣恩當店,營運生息。因當寡息微,於乾降三年,移解鹽道衙門,借給鹽商廖恩光等代運又於乾隆九年,將剩息銀四百五十兩,給當商林密等領運;又奉文乾隆十四年起,歸還司庫原本,現在以息作本,計銀三千六百七十八兩,每兩月息一分五厘,應收息銀六百六十二兩四分,每吉事賞銀三兩,兇事賞銀四兩。

副總府在天河邊坊,舊在酒務巷,清康熙五十年毀,移駐今所。舊址改為箭道。

都司署在天河邊坊,原右營守府,嘉慶年間新設。

左營守府在梅山寺坊,嘉慶年間,移駐將樂。

右營守府在天河邊坊,今為都司署。嘉慶間,本營移駐永安。

千把公署在迎仙坊,原廣恩當鋪,今廢。

提鎮行臺在酒務巷坊,較武圃場內。

演武場即較場,在縣治東門外,演仙下里,周圍一百十丈八尺,原屬民田,設較場后,苗派演仙里,每六升作七升計,今之七升即其地糧也。舊時馬道不平,演武廳朽壞,乾隆二十三年,副將李如筠、知縣趙愛,各捐俸重建屋二十四間,東邊打靶亭一所。

教武圃場即箭道,在酒務巷坊,本舊協署基。乾隆年間,副將李如筠,因城外演武場遼遠,以此時率兵弁較射,向稱射圃,三十年始改今名。

火藥庫在普通寺左,三皇殿舊址。原在北鎮街十烈祠邊。康熙五十四年,知府任宗延移建,民國官產處變賣。

軍裝庫在酒務巷坊,舊協鎮署,乾隆三十年,協鎮李如筠建。

威遠樓在北門城堞上,最高可以望遠,一名敵樓。

窩鋪繞城共六十四所,左屬左營,右屬右營。

炮臺繞城三十二座,左屬左營,右屬右營。

炮位無炮房,收貯城樓。大東門六位,小東門七位,延福門二位,西門五位,南門三位,北門七位。

水陸塘汛康熙五年,總督張朝璘檄行府縣,凡水陸險要處所,每十里設立塘房望樓,安兵守把。每險處十名,山僻處五名,巡哨水路,則上下船只,遇晚灣泊,支更防護。陸路商賈經過,務保無虞。其兵即在延營經制內撥。

左營管轄二十五塘,共兵一百一十名。除養廉公糧外,實一百零一名。

南路

陸塘水東底三名。

十里庵五名。

麻 梨五名。

安 濟五名。

桔 溪五名。

金 砂五名。

茶 洋五名。

岳 溪五名。

龍 源五名。

清 風五名。

武 步五名。

峽六名,外委一員,跟丁一名。

水塘土埠州二名。

九里潭二名。

蛟 坑二名。

鐵 場二名。

漳湖坂二名,千總一員,跟丁五名,字識一名,已上赴省路。

山塘羅 源二名。

鳩 源二名。

大 蓋二名。

龍巖寨三名。已上赴尤溪路。

雙髻鴉三名。

巨 口三名。

遵 教三名。

大 演三名。

右營管轄三十一塘,共兵一百六名。除養廉公糧外,實兵九十六名。

東路

陸塘水東三名。

坵 墩五名。

上 京五名。

高 桐五名。

大 橫五名,外委一員,跟丁一名。

水塘埂 埕三名。

黯淡灘三名。已上赴建寧府路。

西路

陸塘南 門三名。

秋 竹二名。

西 芹二名。

發 竹二名。

砂 溪五名。

渡 頭二名。

青州峽三名。

水塘漁船窟二名。已上赴沙縣路。

北路

陸塘城門衕二名。

吳 坑二名。

王 臺四名,千總一員,跟丁五名,字識一名。

紫嶺壩二名。

樟 槎二名。

筼 筜二名。

三 連三名。

水塘鸕鶿口二名。

浪 石二名。

峽 陽二名。

詔 口二名。

燕子巖二名。

王 埠二名。

高 梧二名。已上赴順昌縣路。

山塘長窠嶺三名。

巖頭亭三名。已上赴峽陽路。

嘉慶十二年十二月,知縣楊桂森捐俸新建腰塘九座,坐址西北路,詳明撥兵防守,督緝奸匪。

沙溪上綏靖塘。

渡頭上泰安塘。

又沙溪上永靖塘。

城門衕上永寧塘。

吳坑上永安塘。

王臺上興福塘。

紫嶺上新興塘。

樟槎上長安塘。

筼簹上聯升塘

馬塘水陸塘外,水東、清風二處,加馬兵四名,以為接遞提督奏摺差使。如遇軍政年,於峽、清風、岳溪、金砂、安濟、十里庵、上京、大橫、并西路南門底塘,西芹、沙溪、王臺、樟槎,洋坑尾、每逢二十里,添馬兵二人。

臺戍臺平之后,內地各營,撥兵戍守各汛,更番輪直,三年一換。

左營步戰守兵

一起,撥戍臺城守營左軍二十二名,南路下淡水營十二名,北路中營十三名,左營四名,右營十名。

二起,撥戍臺鎮中營二十六名,左營三十六名,右營四十一名,北路淡水營十名。

馬班原派馬兵,因臺灣無馬,每馬兵一名,易守兵三名。撥戍臺鎮右營三名,七路中營四名,左營三名,右營二名,北路淡水營五名。

以上通戰守兵一百九十一名,郡汛撥六十三名,塘汛撥二十名,余撥順昌、將樂、尤溪汛。

右營步戰守兵

一起,撥戍臺城守營左軍二十二名,南路下淡水營十一名,北路中營十四名,左營九名,右營六名。

二起,撥戍臺鎮中營三名,左營七名,右營十二名。

三起,撥戍臺鎮中營二十三名,左營二十五名,右營三十三名,北路淡水營九名。

馬班與左營同。撥戍臺右營三名,北路中營四名,左營三名,右營二名,北路淡水營四名。

以上通戰守兵一百九十一名,郡汛撥五十八名,塘汛撥二十三名,余撥沙縣、永安、大田汛。

雍正二年,奉上諭:前往臺灣換班之兵丁,守戍海外巖疆,糧餉在臺灣支給。伊等所留家口,若無力養贍,則當差之兵丁,必致分心苦累,朕甚為軫恤!每月著戶給米一斗,以資養贍。內地米少,即動支臺灣所貯米石,合計船價雇募,運至廈門,交與地方官,躬親按戶給發,務使均沾實惠。

雍正七年,奉上諭:福建臺灣戍守之兵丁,其父母妻子留在內地,前已加恩,每月給與米糧,以為養贍之資。聞臺兵之例,每月將所領錢糧,加留五錢於內地,為養贍家口之用。朕思兵丁遠涉海洋,所得餉銀,又復扣除以養家口,恐本身用度,或有不敷。今沛特恩於駐臺之兵丁,每年賞銀四萬兩,為內地養贍家口之用。著總督等均勻分派,按期給發。俾兵丁本身食用既得寬舒,而父母妻子之在內地者,又得養贍,以示朕恤兵賞勞之至意!

今戍兵每名給路費銀一兩五錢,每月贍養家屬米一斗,折銀九分,每季贍銀八錢四分八厘五毫八絲,不分戰守,一體支給。

道光元年七月內奉文,裁撤馬戰兵十名。二年奉文,裁除馬步戰守兵二十八名。

咸豐二年正月內奉文,裁馬改步四十名。

同治六年正月內奉文,裁兵加餉案,內裁兵五成。計共裁馬步戰守兵三百零五名,另設字識五十六名,號令手一十四名。十三年六月內奉文,抽赴鎮武右營戰守兵一百六十五名,其撥戍臺灣之兵,換班至十二年止。

光緒十二年奉文,裁兵一成,戰守兵二十四名。二十二年四月內奉文,馬兵改支步餉。并二十三年先后奉文,裁減制兵二成,馬步戰守兵四十八名。二十三年六月內又奉文,裁減字號二成,裁除字識十名,號令手二名。二十七年七月內奉檄,勻裁抵補撫標練顏四名。二十九年十二月內奉文,字識號令手一概裁撤。三十三年六月內奉文,裁撤都司一員,裁兵四成。計共裁戰守兵四十四名,尚存戰兵一百二十名,內分左營存城四十名,塘汛一十三名。右營存城五十五名,塘汛一十二名。

鎮武營練兵五百名,清同治十三年編練,原系延平協兼統,駐扎東門大教場,后移教場后紗帽山。

福安水軍,清同治四年,總督左宗棠奏準開辦,設管帶官、哨官,分布炮船於上游內河各要地。光緒中,歸延建邵道兼統。

祥勝軍,光緒二十三年,福建陸軍統領孫道仁,委管帶官帶兵一營,駐扎延平城東小教場,兵房由兵士壘筑,后改福強軍。

民國

省警備隊兵,屬建寧府統領官徐鏡清統領,派營帶官一名,兵百名,駐延城普通寺。

縣警備隊,屬縣長管,設隊官一,巡官一,兵四十名。

水上警察,民國四年設,南平設分署長一,巡官一,兵××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图县| 朝阳县| 田林县| 丹棱县| 通化县| 新安县| 潮州市| 台江县| 永平县| 平武县| 巴青县| 醴陵市| 镇远县| 潼南县| 开阳县| 秭归县| 连平县| 安阳市| 五峰| 修文县| 东宁县| 天等县| 鄱阳县| 泗水县| 彩票| 疏附县| 耿马| 乐业县| 耿马| 仙居县| 康定县| 恭城| 长丰县| 武陟县| 木里| 天台县| 龙海市| 富源县| 敦化市| 尼木县| 同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