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用慈愛和權柄引導
珍珍沒有做家庭作業,老師打電話給她的父母,請他們幫助她。但是他們無法幫她,因為12歲的珍珍不聽他們的,她不順從父母的權柄。珍珍的父母對女兒無能為力,希望學校能引導和督促她。
這樣的故事并不少見。在10至12歲以前,很多兒女從心理上已經離開家了。我這里所指的并非那些無家可歸的兒童,而是一般家庭中的孩子。他們從心理上離開父母,不再接受父母的權柄,也不再詢問父母的意見了。
我們的文化已經失去對父母的敬重,這就像一艘既沒有羅盤又沒有舵的船,不但失去了方向,也失去了引導自己的能力。
為什么會這樣呢?這主要是幾個問題在當前的文化中交集造成的。
很多人有兒女,但是不想做父母,他們認為做了父母就不可能再追求個人愿望和夢想。在這個只顧自己不管別人的文化里,兒女成了很明顯的負擔。因此,父母花最少的時間陪小孩,還美其名曰重視與孩子相處的質量。這種觀念很受現代人的歡迎。
今日做父母的,有許多人也屬于極欲擺脫權柄的一代。美國20世紀60年代的種族意識和反戰熱潮,大大影響了人們的思想,各種抗議運動風起云涌,改變了人們對權柄和個人權利的觀念。結果,在文化上,人們不再接受父親在家中的主導地位,妻子也不再順從地聽從丈夫,連假裝順從也不必了。做父親的不再怕他的老板,也不怕忽然被解雇。昨日的老板用權柄來達成他們的目標,今日的老板則是用獎金。
我想說的是:在這樣的環境里,孩子們在學校里不再需要乖乖地坐成一排,不再是必須先舉手才可以說話;在家里不再害怕跟父母頂嘴的后果。孩子的角色本來要求他們順從,但是他們不再接受。
這實在加重了父母的負擔。對他們來說,舊的教養兒女的方法不能再用,以前獨裁的方法不再有效,但他們也不知道有什么新的好方法。
教會里的弟兄姊妹仍用舊辦法來養育兒女,他們對孩子說:“你要聽話,否則就會被處罰?!边@辦法似乎行得通,孩子似乎也聽話,但這只是外表的順從?,F在就連這個方法也漸漸失效了,因為我們已不再像上一代那樣尊重權柄。大家喜歡這種教養方式,是因它簡單易行,卻沒有意識到,這種方式并不合乎圣經教導。
今天的父母既挫敗又迷惑。兒女的行為不像該有的樣子,父母也不知道為什么,因此很多人下結論說:根本不存在教養兒女的好方法。有些人在挫敗中對孩子聽之任之,也有些人繼續強用20世紀50年代的獨裁方式。不知不覺的,整整一代孩子就被耽誤了。
即使在教會里,我們也好不到哪里去,也在漸漸地失去我們的孩子。幼童的父母想到青春期的問題就怕,青少年的父母被不斷地提醒,那種日子很快就會來臨。當我的三個孩子都到了十多歲的時候,很多人來安慰我,因為許多人都知道,孩子愈大,問題愈多。
因此,我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要肯定地告訴大家:即使在這個世代,仍然可以用敬虔的方式教養兒女。你不必破罐破摔,認定做好父母是不可能的,而要拿出勇氣來。也許經驗告訴你,失敗是不可避免的,但我要告訴你,經驗并不可靠。
圣經才是我們唯一可靠的指南。圣經是神的啟示,神有無限的知識,因此能給你絕對的真理。在圣經里,神的啟示既有力又完全,它呈現出一幅準確又包羅萬象的圖畫,內容包括了兒女、父母、家庭生活、價值觀、教導、養育、管教,等等。凡作為父母所需要的裝備,你都可以在圣經中找到。
上帝的方法完全夠用,但遺憾的是,人們卻不嘗試去用它。教會之所以會出現世俗文化中的問題,是因為我們上一代沒有照著圣經的方法教養兒女。我們只用“有效”的方法,而不是合乎圣經的方法。不幸的是,我們連所謂有效的方法也抓不住了,隨著文化的改變,曾經適用的方法已不再適用。
父母的工作具有多面性,你要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成為慈愛的權柄,引導兒女有一天能和你在神的主權下,享受親密的關系。
在此,我把圣經中與子女教育相關的教導概述如下。
權柄
神要求一切被造者都生活在權柄之下,他對我們有權柄,并且在已經建立的群體(例如家庭、公司、教會、國家等等)中,將權柄賦予不同的人,因此你不必因對兒女運用權柄而感到局促不安。
你不可以為了自己的目的和方便來運用這種權柄,而必須按照圣經教導,為了兒女的益處來引導他們。
談到運用權柄,我們總是會走兩個極端:不是傾向于粗暴的獨裁主義,就是傾向做一個無力的膽小鬼。然而,神以他的話和榜樣來呼召你成為一個慈愛的掌權人。你要做的,不是如何使兒女聽你的話,而是你要做個真正的仆人─為人舍命的權柄者。你成為兒女生命中的權柄,其目的不是把他們控制在你的權力之下,乃是要使他們有能力自制,因而能自由地生活在神的權柄之下。
主耶穌是個好榜樣。他是發命令的神,擁有一切的權柄,卻以奴仆的形象來到世界上。他貴為君王,但謙卑服事;他取了仆人的樣式,但掌管萬有。他有至高權柄,又那么慈愛,并且都是為了他百姓的益處?!都s翰福音》13章3節提到,耶穌雖知道父神已將萬有放在他的權柄之下,卻仍然拿一條手巾束腰,為門徒洗腳。當他的子民順從他的權柄時,他就賜他們能力,使他們得自由。
作為父母,你必須運用權柄,也必須要求兒女順從,因為神要他們聽從并孝敬父母。你運用權柄,但不可以像個殘忍的工頭,而要成為真正愛他們的父母。
如果父母是“和藹可親的君王”,孩子很少會迫不及待地離開家,他們不會逃離一個能夠滿足其需要的家。誰愿意斷絕被愛又被尊重的關系呢?誰愿意離開真正了解自己的父母呢?誰會遠離一個幫助他成功的人呢?
25年來,我擔任過學校行政人員、牧師和圣經輔導員,同時還是一位父親。根據我的經驗,孩子一般不會反抗真正慈愛又無私的權柄。
引導
既然對兒女而言父母是權柄,那么引導便是父母對兒女的工作。父母是兒女的引導者,幫助兒女認識自己,以及他所生活的世界,這就是引導的過程。父母引導兒女對自我和自己的反應進行評估,使他不僅知道自己在干什么,還能明白其中的原因。你必須引導他們的思想,幫助他們獲得分辨力和智慧。
這個引導的過程,比起僅僅教兒女該怎么做和怎么想,要有更豐富的互動關系。你要將自己的生命投到孩子身上,借著坦誠的溝通,顯明生命的意義和目的。這不是一種簡單的指導,而是要求你坦誠地分享自己的生命,因為價值觀和屬靈生命傳承,不能只靠言傳,更要靠理解和領悟。
《箴言》13章20節說:“與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身為有智慧的父母,你的目標不是只和子女談論,更要示范出有朝氣、有活力的生命,這生命是出于對神和對兒女的真誠。為人父母的工作,就是求神賜給你智慧,來引導兒女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