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5章

  • 壽世保元
  • 佚名
  • 4001字
  • 2015-12-29 09:34:23

沉香快脾丸青皮(四錢) 陳皮(四錢) 三棱(煨四錢) 莪術(煨四錢) 蒼術(米泔浸炒四錢) 白術(去蘆四錢) 白茯苓(四錢) 砂仁(四錢) 草果仁(四錢) 木香(四錢) 沉香(二錢) 丁香(二錢) 藿香(四錢) 良姜(四錢) 大腹皮(洗用四錢) 肉桂(四錢) 連翹(四錢) 商陸(白的四錢) 黑丑(頭末四錢) 僵蠶(三錢) 神曲(四錢) 麥芽(四錢) 益智仁(四錢) 雄附子(五錢看病虛實實者不用)上二十四味為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仍照前用之。第一。五更蔥白湯下。第二。五更陳皮湯下。第三。五更桑白皮湯下。

沉香化氣丸 治蠱常服調理。

青皮 陳皮 三棱 莪術(煨) 人參 白術(去蘆) 白茯苓 山藥 砂仁 丁香 木香沉香 檳榔 白豆蔻 石菖蒲(以上各用六錢) 官桂(一兩) 蘿卜子(二兩) 黑丑(頭末二兩八錢)上為末。醋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姜湯下。

一治前癥服藥忌鹽醋。一百日之后。用藥開鹽法。

豬苓 澤瀉 白術 白茯苓 肉桂 鹽(各等分)上銼。每用七錢。用鯽魚一個。破肚去凈腸雜。將前藥入魚肚內。加麝香少許。入瓦內火焙黃色。存性為末。姜、棗湯調服。

一論腹脹緊硬如石。或陰囊腫大。先用甘草煎湯一鐘。熱服之后。即用此藥敷之。

大戟 芫花 甘遂 海藻(各等分)上為末。醋糊和藥涂腫處。一加椒目。尤效。

按上諸方。治諸鼓脹腫滿殊效。其中有病患氣血虛。不敢服者。又有服之而不效者。此皆得病日久。或誤投攻擊藥太過。以致脾胃元氣虛損之極。宜服后諸方。實有起死回生之功也一凡看蠱識癥。一、朝腫暮消是陽蠱。二、朝消暮腫是陰蠱。三、腹上青筋起。氣喘潮熱是氣蠱。四、四肢不收。無肉肚大。是食蠱。五、遍體腫。肚不脹。是翳油蠱。六、遍身潮熱是脾蠱。七、房室過多是腎蠱。八、泄瀉潮熱是腸蠱。九、衄望上下。大小便不通。是胃蠱一論水腫。四肢頭面皆浮。面腫或單腹鼓脹。皆屬脾虛不能制水。氣虛不能運化。治之補元氣。養心血。健脾胃。以培其本。清濕熱。平肝木。利水道。以治其標。此藥主之。

行濕補氣養血湯人參(二錢去蘆) 陳皮(二錢) 當歸(三錢) 川芎(一錢五分) 白芍(酒炒二錢) 白茯苓(三錢) 蘇梗(一錢) 不油白術(一錢五分去蘆) 川濃樸(姜炒八分) 大腹皮(三錢洗) 蘿卜子(三錢炒) 海金沙(三錢) 木香(八錢) 木通(二錢) 甘草(八分)上銼。姜、棗煎服。氣虛。倍參、苓、術。血虛。倍芎、歸芍。小便短少。加豬苓、澤瀉、滑石。以消其腫也。服后。腫脹俱退。惟面足不消。此陽明經氣虛。倍用白術、茯苓。

一論單腹蠱脹。只宜補中行濕。利小便。切不可下。宜用行濕補中湯人參(二錢) 白術(麩炒二錢) 白茯苓(三錢) 蒼術(米泔浸一錢五分) 陳皮(一錢五分) 濃樸(姜炒一錢) 黃芩(二錢) 麥冬(去心二錢) 澤瀉(二錢)氣不運。加木香八分。木通二錢。氣下陷。加柴胡八分。升麻四分。朝寬暮急血虛。加當歸三錢。川芎一錢五分。白芍炒二錢。香附二錢。黃連姜炒六分。去人參。朝急暮寬氣虛。倍參、術。朝暮急者。氣血俱虛。宜雙補之。

一論腫脹之癥。因內傷而得者。或誤服攻擊克伐之劑。以致元氣虛憊。脾胃傷損。腫脹尤甚于前。此氣血兩虛。腎水干涸。用此方。以金匱腎氣丸兼進。

加味補中益氣湯黃 (炒二錢) 人參(一錢) 白術(去蘆炒二錢) 白茯苓(二錢) 陳皮(八分) 柴胡(四分)升麻(三分) 白芍(酒炒一錢五分) 當歸(酒炒三錢) 蘿卜子(炒三錢) 濃樸(姜炒一錢)甘草(炙八分) 枳實(麩炒八分)上銼一劑。生姜煎服。

一論脾腎虛。腰痛腳腫。小便不利。或肚腹脹痛。四肢浮腫。或喘急痰盛。已成蠱癥。

其效如神。此癥多因脾腎虛弱。治失其宜。元氣復傷而變癥者。非此藥不能救也。必以補中益氣湯。早晚兼濟。可收全功矣。

金匱腎氣丸懷熟地黃(四兩) 白茯苓(三兩) 牛膝(去蘆酒炒一兩) 肉桂(一兩) 澤瀉(一兩) 車前子(一兩) 山萸肉(酒蒸去核一兩) 山藥(一兩) 牡丹皮(一兩) 大附子(炮去皮臍五錢)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米飲送下。臨臥時。服補中益氣湯。

一論單腹脹。及脾虛腫滿。膈間閉塞。或胃口作痛。此補中有消之意也。

調中健脾丸黃 (蜜炙二兩) 人參(去蘆二兩) 白術(黃土拌炒六兩) 白茯苓(二兩) 陳皮(鹽水炒二兩) 半夏(泡七次三兩半) 蒼術(米泔浸炒二兩) 黃連(吳茱萸浸水炒去茱萸二兩半) 香附(童便浸炒三兩) 白芍(炒三兩半) 蘇子(炒一兩五錢) 蘿卜子(炒一兩半) 山楂肉(炒三兩)薏苡仁(炒三兩) 沉香(六兩另研) 澤瀉(炒一兩半) 五加皮(炒二兩) 草豆蔻(酒炒一兩) 法制栝蔞(一兩用大栝蔞二個鑲一孔每個入川椒三錢多年糞 二錢敲米粒大外用棉紙糊再加紙筋鹽泥封固曬干炭火煨通紅取出去泥要黑色一并入藥)上為細末。煎荷葉、大腹皮湯。打黃米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日進三服。白滾湯送下。

上方法制栝蔞。多不便制。予每不用此味。亦護奇功。如有更妙。

按上諸方。治腫脹屬虛。皆宜用此王道之劑。病者苦其腫脹難堪。予令朝服丸藥。夕服湯藥或三朝五日。間服蟠桃丸。或石干散一服。謂之下棋打劫而治。病者暫抒一時之寬。醫者一補一攻。亦善治之良法也。

一人脾胃虛弱。肚腹膨脹。遍身腫。按之成窠。其脈沉細。右寸為甚。此脾胃虛寒之癥治以八味丸。或金匱腎氣丸。以補腎陽。行生化之源。至暮服之。小便通。又數劑。腫消。即止前藥。復與六君子湯。加木香、官桂、炮姜。以燥脾導氣而瘥。后因不戒慎。病作。但有氣惱。或飲食稍多。即泄瀉。仍用八味丸。倍附子。

一儒者失于調養。飲食難化。胸膈不利。或用行氣消導藥。咳嗽喘促。服行氣消導藥。肚腹漸脹。服行氣分利藥。睡臥不能。兩足浮腫。小便不利。大便不實。脈浮大。按之微細。兩寸皆短。此脾胃虧損。朝用補中益氣加姜附。夕用金匱腎氣加骨脂、肉果。各數劑。諸癥漸愈。再佐以八味丸。兩月乃能步履。卻服補中益氣。半載而康。

水腫

補遺

蟠桃丸(益國主秘傳)治男婦渾身頭面手足浮腫。肚腹脹滿疼痛。上氣喘急。千金不傳之妙。

沉香(三錢) 木香(三錢) 乳香(三錢箬上炙) 沒藥(三錢箸上炙) 琥珀(一錢或五分)白丑(生用頭末八錢) 黑丑(用牙皂煎濃汁浸半日鋪鍋底焙一半生一半熟取出研末八錢) 檳榔(一兩一半生一半用牙皂煎汁浸透焙熟)上為細末。牙皂水打稀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錢七分。五更晨。砂糖煎湯送下。

石干散 張靜虛道人治蠱脹神方 薛兵巡傳。

石干(一錢) 黑丑(一錢頭末) 沉香(五分) 木香(五分) 檳榔(一錢) 葶藶(八分)琥珀(五分) 海金沙(一錢)上共為末。聽用。患者先服五皮飲一二帖。然后服此末藥。實者一錢。虛者九分。空心蔥白湯下。隔一日一服。輕者二帖。重者不過三帖。全愈后。服健脾養胃之藥。永不發也。服藥要忌鹽葷腥二七。則腸胃清。病根拔。

一治腫脹仙方。名金棗兒。

紅芽大戟一斤。紅棗三斤。水煮一日夜。去大戟。用棗曬食之。立消。

一治水脹。黑豆煮去皮。焙干為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

一治腫脹仙方。名天命飲。

白商陸根似人形者。搗取汁一合。生姜自然汁二合。點黃酒一盞和勻。空心服。三日服一次。元氣濃者服五次。薄者三次。忌鹽醬。凡人年五十以里者可服。五十以外者不必用。

一治腫病。用粟米、綠豆各一抄。豬肝一葉。切碎。三味煮作粥食之。至重者不過五次其腫自消。忌氣惱生冷之物。

一治十種水病。不瘥垂死者。用青頭雄鴨一只。治如食法。細切。和米并五味。煮極熟化粥食之。

一方用鯉魚一尾。重一斤。和蔥白冬瓜煮食之。

一方用癩蝦蟆一個。入豬肚內煮食。去蝦蟆。將豬肚一日俱食盡。

一治蠱腫。用田螺不拘多少。水漂。加香油一盞于水內。其涎自然吐出。取其涎。曬干為末每服不過三分。酒調下。其水自小便而下。其氣自大便而出。其腫即消。即服養脾胃之藥為妙。

一治水氣腫滿腹脹者。用黑白牽牛頭末。每服二錢。大麥面三錢。水和為餅。以火煨熟取食之。茶湯送下。

一治十腫蠱脹。輕者服此效。苦丁香去梗。微焙為末。用棗肉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飲下。行水。日進二服。

一治十腫水氣。五蠱脹氣。其效如神。一人患腹脹。陰囊腫大。不一劑而病愈。真仙方也。

甘遂赤皮細花不蛀者。不拘多少。用蕎麥面水和作濃餅。內摻神曲末。將濃紙包甘遂在內。

炭火中燒熟。取出。曬干為末。每服一錢二分。以細面約一兩許。合和水調干。作面片。次用商陸二錢半。巴豆一個去殼。水一碗半。砂鍋內煎至一碗。去渣。再入鐵鍋內。入前面片。煮熟食之。其商陸湯。任其意。服與不服。不在其限。服不一二時。水從大便出。如是血蠱則下血。氣蠱即下氣。當時腫消。若有喘嗽。盡皆妥貼。若腹中塊漸消散。只一服見效忌鹽醬冬瓜香油葷腥之物。半月后用鹽。亦須炒過用之。若蠱癥。加胡椒一錢。與巴豆同煮。其巴豆須看虛實加減。其壯者加至一二個。無不效。

積聚

脈來大強者生。沉小者死。脈來附骨者積也。在寸口。積在胸中。在關上。積在臍旁。

在尺部。積在氣沖。脈在左。積在左。脈在右。積在右。脈兩出。積在中央。脈來小沉而實者。脾胃中有積聚。不下食。食則吐。

積者。生于五臟之陰也。其發有根。其痛有常處。脈必結伏。聚者。成于六腑之陽也。

其發無根。其痛無常處。脈必浮結。由陰陽不和。臟腑虛弱。四氣七情失常。所以為積聚也。久則為 瘕成塊。不能移動者是囗。或有或無。或上或下。或左或右者是瘕。氣不能成塊。塊乃有形之物。痰與食積死血。此理曉然。在中為痰飲。右為食積。左為死血。治法。咸以軟之。堅以削之。行氣開痰為要。積塊不可專用下藥。徒損其氣。病亦不去。當消導。使之熔化其死血塊。去須大補。痞塊在皮里膜外。須用補藥。宜六君子湯加香附、枳實開之。

一論五積六聚。囗瘕 癖。痰飲食積。死血成塊者。

化堅湯白術(去蘆二錢) 白茯苓(去皮三錢) 當歸(三錢) 川芎(一錢五分) 香附(炒二錢)山楂(二錢) 枳實(一錢) 陳皮(二錢) 半夏(姜炒二錢) 桃仁(去皮尖十粒) 紅花(八分) 莪術(一錢) 甘草(八分)上銼一劑。生姜三片。水煎服。肉積。

加黃連六分。面積。加神曲二錢。左有塊。倍川芎一錢。右有塊。加青皮二錢。飽脹。加蘿卜子三錢。壯人。加三棱一錢。弱人。加人參二錢。

一論五積六聚。痰積血積。食積氣積。一切積塊。或中或左或右。或上或下。久不愈者用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济宁市| 太仆寺旗| 兴国县| 城固县| 凤凰县| 册亨县| 青浦区| 望谟县| 九龙城区| 双牌县| 开平市| 安多县| 马公市| 黎城县| 会昌县| 静乐县| 泰兴市| 瑞昌市| 龙口市| 崇仁县| 安丘市| 洪洞县| 永胜县| 宾阳县| 盈江县| 彭山县| 龙川县| 奉化市| 高安市| 保德县| 博客| 沙田区| 三台县| 仪征市| 都江堰市| 汉源县| 集安市| 景泰县| 望城县| 寿阳县| 云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