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6章

  • 壽世保元
  • 佚名
  • 4348字
  • 2015-12-29 09:34:23

消積保中丸陳皮(去白一兩) 半夏(湯浸切片一兩) 白茯苓(去皮二兩) 白術(shù)(去蘆炒二兩) 香附(醋炒一兩) 青皮(去肉四錢) 木香(三錢不見火) 檳榔(七錢) 莪術(shù)(醋炒八錢) 三棱(醋炒八錢) 萊菔子(炒一兩) 砂仁(炒四兩) 神曲(炒一兩) 麥芽(炒六錢) 白芥子(炒一兩)川芎(八錢) 黃連(姜炒一兩) 桃仁(去皮尖一兩) 梔子仁(姜汁炒一兩) 紅花(五錢)當歸(酒炒一兩) 干漆(炒黃五錢) 真阿魏(醋浸五錢)上為細末。姜汁酒打稀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食后白湯送下。體虛人。加人參一兩。外宜化鐵膏貼之。一論五積六聚。狀如 瘕。隨氣上下。發(fā)作有時。心腹疼痛。上氣窒塞。小腹脹滿。大小便不利。宜以大七氣湯三棱(一錢) 莪術(shù)(一錢) 青皮(二錢) 陳皮(二錢) 桔梗(八分) 藿香(三錢) 益智仁(一錢五分) 香附(二錢) 肉桂(八分) 甘草(八分)上銼一劑。生姜三片。棗一枚。水煎。溫服。渣再煎服。心脾痛。加烏藥、枳殼。

一論心腹堅脹。脅下緊硬。胸中痞塞。喘滿短氣。囗瘕積塊。化痰飲。寬胸腹。順氣進食。消脹軟硬。用此三棱煎丸三棱(生細銼半斤搗為末以酒三升于砂鍋內(nèi)慢火熬成膏) 青皮(去穣二兩) 蘿卜子(炒二兩) 神曲(炒二兩) 麥芽(炒三兩) 干漆(炒令煙盡三兩) 杏仁(湯泡去皮尖炒黃色三兩) 砂(用瓷盞細研入水調(diào)和坐于炭火上候水干取出為末)上為細末。三棱膏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丸。食遠。米飲送下。

一論男婦五積六聚。七 八瘕。破一切血。下一切氣。宜消 破積丸三棱(煨) 干漆(炒去煙) 大黃(煨) 砂(入醋煎干) 巴豆(去油各一兩)上為末。醋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至七丸??招?。米湯送下。量虛實加減服之。

不可過服。損人之真氣。

一論 積。心腹內(nèi)結(jié)一塊如拳。漸上撞心。及腹脹痛。

保安丸大黃(三兩酒浸一宿蒸焙) 干姜(炮一兩) 大附子(炮去皮臍用五錢) 鱉甲(醋煮一伏時炙黃色一兩五錢)上為細末。

陳米醋一升。煮取四五合。和藥為丸。

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五更。醋湯下。天明時。再服五丸。去積如魚腸膿血爛泥而下一論虛弱之人。腹內(nèi)積聚癖塊。脹滿疼痛。面黃肌瘦。肚大青筋。不思飲食。此藥消痰利氣。扶脾助胃。開胸快膈。消痞除脹。清熱消食。久服積塊漸消。大效。

加味保和丸白術(shù)(去蘆炒五兩) 枳實(麩炒一兩) 陳皮(去白三兩) 半夏(泡姜炒二兩) 白茯苓(去皮三兩) 蒼術(shù)(米泔浸炒一兩) 川濃樸(姜炒二兩) 香附(酒炒一兩) 神曲(炒三兩)連翹(二兩) 黃連(酒炒一兩) 黃芩(酒炒一兩) 山楂肉(三兩) 麥芽(炒一兩) 蘿卜子(二兩) 木香(五錢) 三棱(醋炒一兩) 莪術(shù)(醋炒一兩)上為細末。姜汁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七八十丸。食后。白滾湯送下。

一論五積六聚。七 八瘕?;蜃蠡蛴摇;蛏匣蛳??;蚋怪杏袝r攻作疼痛。諸醫(yī)誤治。以攻擊太過。以致面黃肌瘦。四肢困倦。不思飲食等癥。宜以此方久服。則元氣漸復(fù)。脾胃健壯蓋養(yǎng)正積自除。譬如滿坐皆君子??v有一小人。自無容地而出。此潔古之言。豈欺我哉。

加減補中益氣湯黃 (蜜水炒一錢半) 人參(一錢) 白術(shù)(去蘆炒一錢半) 白茯苓(去皮一錢) 陳皮(七分)柴胡(五分) 當歸(酒炒一錢) 半夏(泡姜汁炒七分) 山楂肉(五分) 枳實(麩炒五分) 濃樸(姜汁炒七分) 甘草(炙四分)上銼一劑。生姜三片。棗一枚。水煎。溫服。與前加味保和丸兼而服之。久則病根自拔按上諸方。虛弱人患積塊久不愈者。宜用化鐵膏肥皂四兩熬膏。生姜四兩。蔥半斤。蒜半斤。皮硝半斤化水。大黃末四兩。入膏再熬。

貼塊上。內(nèi)服前方保中丸。

一治痞塊。心下堅硬。狀若覆杯者。服此一料即愈。

三棱(二兩) 莪術(shù)(二兩) 檳榔(二兩) 草果(二兩) 陳皮(二兩) 枳殼(二兩) 山楂(二兩) 小茴(一兩) 甘草(一兩) 砂仁(五錢) 木香(五錢) 浮鐵皮(五錢) 濃樸(姜炒四兩)沉香(三錢) 枳實(一兩) 神曲(酒炒二兩) 麥芽(炒二兩) 青皮(二兩) 蒼術(shù)(米泔浸四兩)收貯。

一男子腹內(nèi)有痞者。先以燙熱好醋。將痞上洗凈。量所患大小。用面圈圈定。用皮硝一升。

放入面圈內(nèi)鋪定。用紙蓋硝上。熨斗盛火。不住手熨。俟硝化盡。再用熱醋洗去。用紅絹攤膏。貼于患處。用舊鞋底炙熱。熨兩三次。每七日一換貼藥。重者不過三七。腫血化去。

一小兒幼女患痞者。釅醋熬硝洗之。用紅絹攤膏貼患處。一人將小兒雙手抱住肩上。卻用木鱉子搗爛。搽于雙腎上。后用膏貼。炙鞋底熨之。覺腹內(nèi)大熱為度。

一戴雷門夫人。年近三旬?;几棺笥幸淮髩K。堅硬如石。

有時作痛。肚腹膨悶。經(jīng)水不調(diào)或前或后?;蚨嗷蛏佟;蜷]而不通。白帶頻下。夜間發(fā)熱。脈急數(shù)。予以千金化鐵丸當歸(酒炒一兩半) 白芍(酒炒一兩半) 川芎(七錢) 懷生地(酒洗一兩半) 白術(shù)(去蘆炒一兩半) 白茯苓(去皮一兩) 陳皮(去白一兩)青皮(七錢半) 半夏(姜汁炒一兩) 枳實(麩炒七錢五分) 木香(炒七錢五分) 香附(炒一兩) 檳榔(五錢) 蘿卜子(炒五錢) 三棱(炒五錢) 紅花(五錢) 干漆(炒令煙盡五錢)桃仁(去皮尖五錢) 莪術(shù)(醋炒一兩五錢) 砂(為末瓷器內(nèi)煨過五錢) 琥珀(五錢)上為細末。醋打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錢。白湯送下。早晚各進一服。服盡藥其塊潛消。經(jīng)水即調(diào)。而后孕生一女也。

五疸

脈經(jīng)曰。凡黃候寸口脈。近掌無脈。口鼻黑色。并不可治。大抵脈大者死。微細者生。

無脈鼻氣冷者。不治也。凡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必發(fā)黃也。

內(nèi)經(jīng)曰。諸濕腫滿。皆屬脾土。夫黃膽為病。肌肉必虛腫而色黃。蓋濕熱郁結(jié)于脾胃之中。

久而不散。故其土色形于而與肌膚也。蓋脾主肌肉。肺主皮毛。母能令子虛。母病子亦病。

是故有諸中者必形諸外。其癥有五。曰黃汗。曰黃膽。曰酒疸。曰谷疸。曰女癆疸。雖有五者之分。終無寒熱之異。丹溪曰。不必分五。同是濕熱。如 曲相似。故曰。治濕熱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又曰。濕在上宜發(fā)汗。濕在下宜利小便。二法并用。使上下分消其濕。則病無有不安者也。一論治腎疸目黃。甚至渾身俱黃。小便赤澀者。宜腎疸湯羌活 防風(fēng) 本 獨活 柴胡(各五分) 白茯苓(一錢) 澤瀉(三分) 豬苓(四分)白術(shù)(五分)神曲(炒六分) 蒼術(shù)(一錢) 黃柏(二錢) 人參(三分) 葛根(五分) 升麻(二分) 甘草(三分)上銼一劑。水煎。熱服。

一論濕熱發(fā)黃。汗黃尿赤。及寒熱嘔吐。而渴欲飲冷水。身目俱黃。小便不利。不思飲食。用茯苓滲濕湯豬苓 澤瀉 蒼術(shù)(米泔浸) 白茯苓 陳皮 枳實(麩炒) 黃連(炒) 黃芩 梔子 防己茵陳 木通上銼。生姜三片。水煎服。如飲食不思。乃傷食。加砂仁、神曲、麥芽炒各三分。

一論黃膽專屬濕熱。飲癥相似。

茵陳五苓散茵陳(三錢) 白術(shù) 赤茯苓(各一錢半) 豬苓 澤瀉(各一錢) 蒼術(shù) 山梔 滑石(各一錢二分) 官桂 甘草(各二分)上銼。燈心水煎服。

一論五疸。俱是脾胃濕熱相蒸。以致遍身發(fā)黃如梔子水染者。是病延日久。醫(yī)誤以寒涼之過。損傷元氣脾胃。以致身體黑瘦。四肢沉困。憎寒發(fā)熱。不思飲食等癥。宜以加味益氣湯黃 (蜜炒一錢五分) 人參(一錢) 白術(shù)(去蘆炒二錢) 陳皮(八分) 當歸(一錢)柴胡(五分) 升麻(五分) 茵陳(四分) 蒼術(shù)(米泔浸炒四分) 梔子(炒四分) 豬苓(四分) 赤茯苓(一錢) 澤瀉(四分) 黃連(四分) 滑石(四分) 甘草(炙四分)上銼。生姜煎服。以六味地黃丸。加蒼術(shù)、白術(shù)、茵陳、黃柏各二兩。蜜丸。相兼而進之。

一治發(fā)黃癥。身口俱發(fā)如金色。小便如濃煮柏汁。諸藥不效。用加味解毒湯黃芩(二錢) 黃連(六分) 黃柏(一錢五分) 梔子(三錢) 柴胡(八分) 茵陳(二錢)龍膽草(二錢) 木通(二錢) 滑石(三錢) 升麻(五分) 甘草(八分)上銼。燈心煎服。大便實。加大黃二錢。目睛黃。倍龍膽草。

一治發(fā)黃。脈沉細而遲。體逆冷。腰以上自汗。宜以加味姜附湯茵陳(二兩) 大附子(一枚麩炒去皮臍) 干姜(炮一兩五錢) 甘草(炙一兩)上銼四劑。水煎服。

一治黃膽。(安陵馬進覺傳極效)露珠飲露珠即土豆。形如姜。搗爛。取汁半碗。溫服立效。

一治黃腫妙方 王少川傳。

蒼術(shù)(一斤) 廣陳皮(半斤) 川濃樸(五兩) 草果(一兩) 砂仁(一兩) 青礬(四兩)茵陳穗(半斤) 香附米(一斤)上青礬同香附米炒燒過。俱為細末。醋打面糊為丸。如梧子大。每空心酒下。姜湯亦可一治黃腫病最捷。用此綠礬丸五倍子(半斤炒黑) 綠礬(四兩姜汁炒白) 針砂(四兩醋炒紅) 神曲(半斤炒黃)上為細末。生姜汁煮紅棗肉為丸。如梧子大。每服六七十丸。溫酒下。不能飲酒。米湯下。終身忌食蕎面。

一論黃胖。飲食無味。四肢無力。行步倦怠。脈澀而遲?;蚋褂蟹e塊脹滿。

加減胃苓湯蒼術(shù)(一錢五分) 陳皮(一錢五分) 濃樸(姜炒八分) 豬苓 澤瀉(各二錢) 白術(shù)(一錢五分) 白茯苓(三錢) 藿香(三錢) 半夏(姜炒二錢) 大腹皮(三錢) 山楂(三錢) 蘿卜子(三錢) 三棱(一錢) 莪術(shù)(一錢) 青皮(一錢) 甘草(八分)上銼。生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溫服。

一治黃膽倦怠。脾胃不和。食少。小便赤。宜以平胃散。合五苓散加滑石。

一治黃腫。腹中有積塊脹滿者。

退金丹 山東李西嶺傳。

蒼術(shù)(酒炒八兩) 香附(八兩) 青皮(去穣三兩) 陳皮(四兩) 良姜(一兩) 濃樸(姜炒三兩) 烏藥(四兩) 三棱(煨三兩) 莪術(shù)(煨一兩) 青礬(八兩用百草霜同炒)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送下。

一治酒疸食疸。五積六聚。七 八瘕。心腹疼痛。潮熱等癥。不問大人小兒。皆可用此紫金丸血竭(二兩) 沉香(一兩) 青皮(二兩) 陳皮(二兩) 枳殼(去穣麩炒二兩五錢) 濃樸(姜炒二兩) 百草霜(一兩) 皂礬(四兩用醋煮過) 蓬術(shù)(醋炒三兩) 香附(去毛一兩)針砂(醋炒一兩) 干漆(炒過性二兩) 檳榔(二兩) 黃石榴礬(二兩即金絲礬是也) 蓁艽(一兩) 三棱(醋炒三兩) 甘草(五錢) 一方。加蒼術(shù)、白術(shù)各一兩。

上為細末。用大棗煮爛。去皮核。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溫酒送下。

米飲亦可。

一治遍身發(fā)黃。妄言如狂??嘤谛赝?。手不可近。此中焦蓄血為患。宜用桃仁承氣湯。

打下瘀血即愈。

一治黃病愛吃茶者。用白術(shù)(去蘆炒三兩) 蒼術(shù)(米泔浸三兩) 軟石膏(煨一兩) 白芍(炒一兩) 黃芩(一兩)薄荷葉(一錢) 膽星(一兩) 陳皮(一兩)上為細末。砂糖水調(diào)神曲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砂糖水下。

一治黃病愛吃壁泥者。用黃泥(一斤) 砂糖(四兩同泥炒干)上為細末。黃連膏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招?。糖湯下。

一治黃病愛吃生米者。

陳皮 白芍 神曲(炒) 麥芽(炒) 山楂 白茯苓(去皮) 石膏(各一錢) 濃樸(七分)蒼術(shù)(一錢二分) 藿香(五分) 白術(shù)(一錢五分) 甘草(三分)上銼。水煎熟。入砂糖一蛤蜊殼。食前服。

一治黃膽秘方大蝦蟆一個。黑礬三錢。豬肚一個。上二味裝入肚內(nèi)煮爛。蝦蟆去骨。用煮湯洗令肚凈吃之即愈。

一治五勞疸方四苓散合四物湯。去川芎。加茵陳、麥門冬、滑石、甘草。

一治諸黃膽??诘?。耳鳴腳軟。惡寒發(fā)熱。小便白濁。此為虛癥。用八味丸。(方見補益)用四君子湯吞下。

一治黃膽病。醫(yī)不愈。耳目悉黃。飲食不消。胃中脹熱生黃衣。蓋胃中有干糞為病。用煎豬脂一小升。溫?zé)帷nD服之。日三次。燥糞下去。乃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孟州市| 云和县| 夏河县| 封开县| 安泽县| 广元市| 芜湖县| 龙游县| 霍山县| 抚远县| 江阴市| 当涂县| 黄平县| 正镶白旗| 马尔康县| 库尔勒市| 碌曲县| 金湖县| 罗城| 江川县| 凤凰县| 封丘县| 兰考县| 曲阜市| 珲春市| 乌苏市| 高碑店市| 大冶市| 湘乡市| 玉龙| 内黄县| 临安市| 义马市| 海伦市| 广水市| 同江市| 水城县| 敦煌市| 天台县| 建湖县| 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