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 外臺秘要
- 佚名
- 4972字
- 2015-12-29 09:34:19
曲末(一升) 干姜(六兩) 丁香 豆蔻(各四兩) 高良姜(五兩)上藥搗篩為散,以飲下之,初服一方寸匕,日再服,稍稍加至二三匕良。
又膿血相和痢候,食不甚稀,每出膿血,與食相兼,腹亦小痛,有此候者,宜依后黃等五味散服之方。
黃 (六兩) 赤石脂(八兩) 濃樸(五兩炙) 干姜 艾葉(炙各二兩)上藥搗篩為散,以飲下之,初服一方寸匕,日再服,稍稍加至二三匕良。
又腸 痢候,食稀或稠,便但似膿,每便極滑,痢有常期,有如此者,宜依后豆蔻子等八味散服之方。
豆蔻子 丁香(各三兩) 細辛 附子(炮) 干姜(各四兩) 人參 黃 (各五兩)赤石脂(六兩)上藥搗篩為散,以飲下之,初服一方寸匕,日再,稍稍加至二三匕良。
又前件諸痢,患無新舊,如藥療之, 差還發,此即縱以新藥止之。終存其根,本由腸胃中冷熱不調,病根固結,必須湯藥滌之,以泄病勢,痢后更以藥物補助之,有此候者,宜依后附子等六味湯以利之。后服高良姜十味散以補之方。
附子(炮) 細辛 甘草(炙) 人參(各二兩) 干姜(三兩) 大黃(五兩)上藥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四合,去滓,分溫三服,服如人行十里久,一服此湯,當得快利姜等高良姜 細辛 黃 白術 苦參(各五兩) 丁香(二兩) 人參 干姜(各四兩) 豆蔻子(三兩) 赤石脂(六兩)上藥搗篩為散,以飲下之,初服一方寸匕,日再服之,稍稍加至二三匕。(并出上卷中)
十六
五痔方一十二首
崔氏論曰∶凡痔病有五,若肛邊生肉如鼠乳出孔外,時時膿血出者,名牡痔也,若肛邊腫痛若不四廣濟療五痔方。
生槐煎(五分) 皂角(二兩炙去皮子) 麝香(研) 鰻鱺魚(炙) 雄黃(研) 莨菪(熬) 丁香 木香(各二分)上八味搗篩,以槐煎和丸,分為五丸,取一凈瓶可一升以來,掘地埋之,著一疊子于瓶上,鉆疊子作孔,納火瓶中,灰蓋之,然后納藥一丸燒,以下部著疊孔上坐,便通汗,其盡一丸,藥即止,內痔以藥一丸納下部立效,仍不及熏。忌魚熱面等。
又療五痔, 皮散方。
皮(炙) 鱉甲(炙) 當歸(各六分) 黃 槐子 大黃(各八分) 蛇皮(炙五寸)露蜂房(炙五分) 本 桂心(各五分) 豬后懸蹄甲(十四枚炙)上十一味搗為散,空腹以米飲服方寸匕,日二,漸加一匕半,不利。忌如前方。
又療五痔下血不止方。
槐子 五色龍骨 葉(炙令紫色) 干姜 芎 當歸 茜根 吳茱萸(各六分)白蘞 附子(五分炮) 黃 (八分) 大黃(十分) 豬懸蹄甲(十四枚炙) 發灰(四分)上十四味搗篩,蜜丸,空腹以飲服如梧子二十丸。日二,漸加至四十丸,若利恐多,以意減之。忌如前方。(出第四卷中)短劇療五痔散,主酒客勞及損傷,療下部中旁孔,起居血縱橫出方。
赤小豆(四分熬) 黃 (三分) 附子(炮) 白蘞 桂心(各一分) 芍藥 黃芩(各二分)上七味搗為散,以酒服方寸匕,日三,止血大驗。(文仲同備急集驗同)又方藜蘆 大黃 黃連(各半兩) 楝木子(十四枚) 桃仁(十四枚去皮) 巴豆(四枚去皮心) 蓖麻(十四枚一名狗蟬)上七味 咀,以豬肪一升煎三沸,下去滓,敷贅肉上,日三,外著此膏,內服紫參丸,常并行。(古今錄驗同)又療五痔,大便肛邊清血出,紫參丸療不瘥,服之無不瘥方。
紫參 秦艽 亂發灰 紫菀 濃樸(炙以上各一兩) 本(二兩) 雷丸(半升) 白芷(一兩) 蟲(半兩熬) 貫眾(三兩去毛) 豬后懸蹄甲(十四枚炙) 虻蟲(半兩去翅足熬)石南(半兩炙)上十三味搗篩,以羊脊骨中髓合豬脂各半升煎,和丸如梧子。未食酒服十五丸,日再,亦可飲下,劇者夜一服,四日肛邊癢止,八日膿血盡,鼠乳悉愈,滿六十日,終生不復發,久服益善,有痔病十八年,肛出長三寸,服此方即愈,亦療脫肛,有人熱可除羊髓,以赤蜜代。(集驗備急千金同)集驗療五痔,有氣痔,溫寒濕勞即發,蛇蛻皮主之,牡痔,生肉如鼠乳在孔中頗見外,妨于更衣,鱉甲主之,牝痔,從孔中起外腫,五六日自潰出膿血, 皮主之,腸痔,更衣挺出,久乃縮,牡豬左懸蹄甲主之,脈痔,更衣出清血,蜂房主之方。
上所主藥,皆下篩等分,隨病倍其所主藥為三分,旦早以井華水服方寸匕,病甚者旦暮服之,亦可至四五服,唯得食干白肉,病瘥之后,百日乃近房室,又用藥納下部,有瘡納中無瘡納孔中。(千金刪繁文仲同)又方野葛末上一味,以刀圭納藥中服,五日知,二十日瘥,三十日愈。(徐安用之良千金同)又方煮槐根洗之,又煮桃根洗之。(千金備急同并出第九卷中)刪繁療五痔,桃葉蒸痔方。
桃葉(一斛) 細糠 胡麻(各一斗熬)上三味合為一家蒸之,取細糠熟為度,納小口甕中,將肛門坐,桃葉氣熏入肛門,蟲出當死。(出第十七卷中)千金療五痔方。
皮(三指大切) 熏黃(如棗大) 熟艾(一握)上三味,穿地作坑,調和,取便熏之,取口中熏黃煙氣出為佳,火氣稍盡即停,三日將息,更熏之三度,永瘥,勿犯風冷,羹 將補,慎雞豬魚生冷。
又方桑耳上一味作羹,空腹下飯飽食之,三日食之,待孔卒痛如鳥啄,取大豆小豆各一升合搗,作兩囊中蒸之,及熱更互坐之,即瘥。(并出第二十四卷中)
十六
五痔數年不瘥方六首
深師療五痔數年不瘥,槐子丸,主燥濕痔,痔有雌雄,為病苦暴,有干燥腫痛者,有崩血無數者,有鼠乳附核者,有腸中煩癢者,三五年皆殺人。忌飲酒及作勞色,犯之即發方。
槐子 干漆(熬) 木根皮(各四兩一各 子即茱萸)秦艽 黃芩 白蘞 青木香 牡蠣(熬) 龍骨 附子(炮八角者) 雷丸 蒺藜子 白芷上十六味搗篩,蜜和為丸,一服二十丸,日三服。(千金翼同千金翼有丁香茱萸根皮無雞舌香 木根皮)千金小槐實丸,主五痔十年方。
槐子(三斤) 龍骨(十兩) 礬石(燒) 硫黃(各一斤) 白糖(二斤) 大黃(十兩) 干漆(十兩熬)上七味,搗篩石二種及糖,并細切,納銅器中,一石米下蒸之,以綿絞取汁,以和藥合作丸,并手捻之,丸如梧子大。陰干,一服二十丸,日三服。(深師同)又槐酒,主五痔五十年不瘥方。
槐東南枝(細銼一石) 槐東南根(細銼二石) 槐白皮(銼一石) 槐子(一石)上四味,大釜以水十六石,煮取五石,澄取漬,更煎,取一石六斗,炊兩石黍米,上曲二斗釀之,攪令調,封泥七日,酒熟取清飲,日三四,適寒溫量性,常令小小醉耳,合時更煮滓,取汁濤米,洗器,不得用生水,此藥忌生水故也。(深師并翼同)又方涂熊膽,取瘥乃止,但發即涂,一切方皆不及此。(救急并翼同并出第二十四卷中)古今錄驗療三十年痔,肛出下血如雞肝,此腸痔,肛邊生痤橫肛中,此牡痔,肛邊生乳,此牝痔,皆飽勞氣所生方。
大黃(如金色者十兩) 滑石(七兩研碎) 芒硝(三兩) 桑白皮(二兩) 棗(三十枚)黃芩(五兩) 杏仁(二兩研)上七味切,以酒一斗二升,煮取二升,盡服之,當下。
又療十年痔,如鼠乳膿出,便作血劇。白蘞散方赤小豆(四分) 黃 (三分) 芍藥(二分) 白蘞(二分) 黃芩(三分) 桂心(三分) 附子(炮) 牡蠣(各二分熬)上八味搗篩為散,酒若泔汁服方寸匕,日三服。(并出第三十卷中)
十六
五痔脫肛方二首
千金療五痔脫肛,槐皮膏止痛癢血出方。
槐白皮(二兩) 薰草 辛夷 甘草 白芷(各半兩) 野葛(六銖) 巴豆(七枚去皮)漆子(六枚) 桃仁(十枚去皮) 豬脂(半斤)上十味切,以豬脂煎,三上三下,去滓,以綿沾膏塞孔中,日四五過,蟲死瘥,止癢痛大佳。(出第二十四卷中)必效五痔脫肛方。
以死蛇一枚指大者濕用,掘地作坑,燒蛇取有孔板覆坑,坐上,蟲盡出。(張文仲處出第六卷中)
十六
腸痔方一十五首
肘后療患腸痔,每大便常有血方。
以蒲黃水服方寸匕,日三瘥。(備急文仲崔氏千金古今錄皆同)又方礬石(熬) 附子(炮各一兩)上二味搗篩,蜜丸如梧子。服二丸,酒下,日三,稍增,百日永瘥不發。(備急文仲崔氏千金同)又方以鯉魚作 ,姜齏食之,任性多少良。(崔氏用鱔魚)又方常食鯽魚羹,及蒸,隨意任之。(備急文仲同并出第三卷中)文仲療腸痔方。
以槐木上耳搗末,飲服方寸匕,日三。(肘后古今錄千金同)又方白薔薇根 枸杞根(各二分曝干)上二味搗篩為末,服方寸匕,日三,五六日當更小腫,是中病。(崔氏備急肘后同)又方生地黃(一斤切) 酒(二斗)上二味,以酒漬地黃三日,隨意飲多少,即瘥。(肘后備急同)又方取枳根皮末,飲服方寸匕,日三,亦可煮汁常飲。(肘后備急崔氏皆同)備急療腸痔方。
以谷子燒末敷之,深者導之。(文仲崔氏同)又方以槐白皮一擔銼,水煮令濃,脫衣入中坐,當如欲大便狀,冷更易,不過三,蟲出。
又方搗槐白皮作屑粉,以導之。(崔氏文仲千金必效同)又方以蘩蔞燒灰,礬石熬,和為粉粉之。(崔氏文仲范汪同出第六卷中)刪繁療肺虛勞寒損,至腸中生痔,名曰腸痔,肛門邊有核痛,寒熱得之,好挺出,良久乃縮,而瘡生,豬懸蹄青龍五生膏方。
豬懸蹄甲(三枚炙) 生梧桐白皮(四兩) 生龍膽(五分) 生桑白皮(五分) 蛇蛻皮(五分)雄黃(五分) 生青竹皮(六分) 生柏皮(七分炙) 露蜂房(炙) 蜀椒(汗各三分) 皮上十三味細切,綿裹,以苦酒二升浸一宿,于火上炙燥搗篩,以豬脂三升和,微火煎之如薄糖,敷并酒服如棗核。(出第七卷中)崔氏療大便后出血,此腸痔之疾,宜服薤白湯方。
薤白(切七合) 羊腎脂(一升)上二味,緩火煎,令薤白黃,去滓頓盡,末瘥更服,即止,得膿血與糞相和即瘥。
又方白礬(燒汁盡) 附子(炮去皮) 干姜(各一兩)上三味搗篩,蜜和,飲服二丸至三丸,日二服。(并出第四卷中)
十六
諸痔方二十八首
廣濟療痔下血方。
以蛇不問多少煎煮,肉消盡,去滓,用汁和婆羅粥著少鹽食之,大效,一無所忌。
又黃 丸方黃 枳實(炙各三兩) 烏蛇(炙) 當歸 赤石脂(各二兩) 皮(二兩炙)上六味搗篩,蜜丸,空腹酒下如梧子二十丸,日二服,更不加減。(并出第四卷中)范汪療痔下血,黃連曲散方。
黃連(二兩) 曲(一兩)上二味搗篩,薄蜜溲,先食以飲服五分匕,日三,不知,增至方寸匕。
集驗療痔, 皮丸方。
槐子(三兩) 附子(炮二兩) 當歸(二兩) 連翹(二兩) 干地黃(五兩) 干姜(二兩)礬石(二兩燒令汁盡) 續斷 黃 (各一兩) 皮(一具細切熬令焦)上十味搗篩,蜜丸,飲服十五丸如梧子,日再,加至三十丸,亦可主 ,常用大驗。(肘后備急文仲刪繁千金古今錄驗同)又方以生槐皮十兩,削去黑皮,熟搗,丸如彈子,綿裹納下部中,大效。(備急千金同)又方以槐赤雞一斤為散,飲服方寸匕。(千金云槐糯也)千金療痔神方。
以七月七日多采槐子,熟搗涎取汁,重綿絞,納銅器中盛,庭中高門上曝之,二十日以上煎成,取如鼠糞大納谷道中,日三,亦主 及百種瘡。(救急崔氏古今錄驗同)又方鯉魚腸(二具以火炙令香)上一味,以綿裹納下部中,一食頃蟲當出,魚腸數數易之,盡數枚當瘥,一方云坐上蟲出。(古今錄驗同)又方虎頭骨(炙) 犀角上二味各為末如雞子大,以不中水豬脂和,涂瘡上即瘥。(救急深師同并出第二十四卷中)崔氏療痔方。
雀林草(一大握粗切)上一味,以水二大升,煮取一升,頓服盡,三日重作一劑,無不瘥者。
又方取駱駝頷下毛,燒作灰,可取半雞子大,酒和頓服之。(并出第四卷中)必效熨痔法,痔頭出,或疼痛不可堪忍方。
取枳實, 灰中煨之,及熱熨病上,盡七枚立定,發即熨之,永除也。
又方以麝香當門子印成鹽相和,以手涂痔頭上,若令人著亦佳,其痛不可忍者,不過兩度永瘥。
又方以野豬肉炙,食十頓即瘥,三方云奇效。
又方取五月五日蒼耳子,陰干搗末,水服三方寸匕,日三瘥乃止。
又方以二十年久針線袋口燒作灰,分和水服。
又痔正發疼痛方以蔥和須濃煮湯,置盆中坐浸之,須臾即當痛止。
又方以貍肉作羹食之,或作脯食之,不過三頓,無不瘥。
又方以肥大棗一顆,剝去赤皮,取水銀掌中以唾研令極熟,涂棗瓤上,納下部中瘥。
又方以 蓄根葉搗汁,服一升,一兩服瘥。
又方姜屑(二兩)上一味以水三大合煮之,取一合,去滓,暖空腹服,隔日再服。忌豬肉蒜等。
又方倚死竹色黑者,取之折斷,燒為灰,篩和薄飲服之方寸匕。忌牛肉,余無所忌。(出第三卷中)古今錄驗療痔,黃 丸方。(是直殿中省散騎常侍郎甄立言處)黃 青箱子 漏蘆 鱉甲(炙) 野狼牙(各五分) 黃柏(四分) 犀角屑(八分) 斑蝥(去足翅熬) 皮(四分炙) 白礬(十分燒去汁) 芫菁(去足翅熬) 地膽(去足翅熬) 蜈蚣(各十枚炙) 豬懸蹄甲(七枚炙)上十四味搗篩為散,蜜和丸如梧子大,空腹以飲服二丸,日二,增之,以知為度。忌一切油膩莧菜。
又方掘地深一尺,圓徑四寸,炭火燒令赤,去火,以魚簿著口上,取莨菪子一合納坑中燒煙出,痔人坐上,以被擁當汗出,密室內作之,以煙盡更著一合莨菪子熏,避風如發汗法則瘥。
又療諸痔,及下血不止轉虛羸者,服之無不效方黃 枳實(各二大兩半細銼熬令黃) 黃礬石(一大兩炭火燒經一伏時仍數翻轉令勻著火冷訖細羅去沙凈)上三味,先搗黃 枳實篩訖,然后和礬石更搗勻,蜜和丸,空腹以酒下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日再服。忌蕎面豬肉蒜魚勞事,唯久服一年半年愈,良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