葶藶子(三兩)上一味,以物盛于甑上蒸令濕,徹上即搗萬杵,自堪為丸,不須蜜和,如不得,以少蜜和之,一服五丸,漸加之七丸,以微利為度,得利即停,不可多服。令人不甚能食,若氣發又服不瘥又葶藶子療水氣極效方。
取葶藶子一合,熬令色黃,搗碎別研如面,取大棗二十顆去核,以水一大升,煮棗取半升汁,去棗滓,納前件葶藶子,并棗汁于銅器中,緩火煎令堪成丸,平旦空腹頓服盡必不能頓者近效療水氣方。
商陸根(去皮取白者不用赤色切如小豆一大盞)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以上,爛即取粟米一大盞,煮成粥,仍空腹服。若一日兩度服,即恐利多,每日服一頓即微利,不得吃生冷等。
皮水方三首
病源肺主于皮毛,腎主于水,腎虛則水妄行,流溢于皮膚,故令身體面目悉腫。按之沒指而無汗也,腹如故,不滿亦不渴,四肢重而不惡風是也,脈浮者名皮水也。(出第二十卷中)深師療皮水,如腫水氣在皮膚中,四肢集集動,木防己湯方。
木防己(三兩) 黃 (三兩) 桂心(三兩) 茯苓(六兩) 甘草(二兩炙)上五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忌海藻菘菜生蔥酢物。(出第十九卷中)范汪皮水一身面目悉腫,甘草麻黃湯主之方。
甘草(二兩炙) 麻黃(四兩去節)上二味,以五升水先煮麻黃再沸,去上沫,乃納甘草煮得一升,絞去滓,適寒溫,先服一升,重復之,日移二丈所當汗出,汗出勿復服,不汗乃復服,當慎護風寒,數日乃出入,忌海藻菘菜。(出第二十八卷中)古今錄驗皮水,越婢湯加水主之方。
麻黃(六兩去節) 大棗(十二枚擘) 白術(四兩) 生姜(三兩切) 甘草(二兩炙) 石膏(半斤)上六味 咀,以水七升,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乃納余藥煮,取二升,絞去滓,適寒溫,服七合,日三,忌同前。(范汪同已上三方并本出仲景傷寒論)
水腫從腳起方四首
病源腎者,陰氣也,主于水,而又主腰腳,腎虛則腰腳血氣不足,水之流溢,先從虛而入,故腳先腫也。(出第二十一卷中)肘后若腫從腳起稍上進者,入腹則殺人,療之方。
小豆一斛,煮令極爛,得四五斗汁,溫以漬膝以下,日日為之,數日消盡。若已入腹者不復漬,但煮小豆食之,莫雜吃飯及 (音圭)魚鹽,又專飲小豆汁,無小豆,大豆亦可用,如此之又方削楠及桐木煮取汁以漬之,并飲少許,如小豆法。(并出第一卷中)范汪療水腫從足始,轉上入腹則殺人,豚肝方。
生豬肝一具,煮如食法,細切,頓食令盡,不得用鹽,可用苦酒,豬重五六十斤以上肝者,一頓啖盡,百斤以上豬者,分兩服。(肘后同)又若但兩足腫者方。
銼蔥葉煮令爛以漬之,日三四度,良也。(集驗同并出第二十八卷中)
水癥方二首
病源水癥者,由經絡痞澀,水氣停聚,在于腹內,大小腸不利所為也,其病腹內有結塊,堅強在兩脅間,膨膨脹滿,遍身腫,所以謂之水癥。(出第二十一卷中)深師療水癥,腹內胸脅牢強,通身腫,不能食,海藻丸方。
海藻(一兩洗) 水銀(一兩) 椒目(一兩) 芒硝(一兩) 葶藶(一兩熬) 大黃(一兩)甘遂(一兩熬) 杏仁(三十枚去尖皮熬) 桂心(一兩) 附子(一兩炮) 茯苓(一兩)大戟(一兩) 松蘿(一兩) 干姜(一兩) 巴豆(三十枚去心皮熬)上十五味下篩,蜜和服如小豆二丸,日三,不知,稍稍加之。忌豬肉大酢生蔥蘆筍。(范汪同出第十九卷中)范汪療水腫大腹水癥丸方。
礬石(十分熬) 躑躅花(十分) 細辛(十分) 半夏(十分洗) 藜蘆(十分) 丹參(十分) 承露(十分承露是落葵) 巴豆(十枚去心皮熬) 苦參(十分) 雄黃(十分) 大黃(十分)芒硝(十分) 大戟(十分) 烏頭(二十分炮) 野狼毒(十分) 野葛(二分)上十六味搗下篩,蜜和藥成,以置腫上,并服如黍米三丸,日三。欲取下者服五丸。禁食生魚生菜肥肉,千金不傳,謂之千金丸。(并出第三十五卷中)
水瘕方一首
病源水瘕者,由經絡痞澀,水氣停聚,在于心下,腎經又虛,不能宜利溲便,致令水氣結聚而成形,瘕在于心腹之間,抑按作水聲,但欲飲而不用食,遍身虛腫是也。(出第二十一卷古今錄驗水瘕病,心下如數升油囊,滎滎作聲,日飲三斗,不用食,但欲飲,久病則為瘕,堅有蝦 鱉,療之方。
取蓖麻成熟好者二十枚去皮,杯中研令熟,不用搗,水解得三合,宿不餐,清旦一頓服盡,日中許當吐下青黃如葵汁,當囊結裹,其病不盡,即三日更增服三十枚蓖麻如上法。若病如慎不
石水方四首
病源腎主水,腎虛即水氣妄行,不依經絡,停聚結在臍間,少腹腫大鞭如石。故云石水,其候引脅下脹痛而不喘是也,脈沉者名曰石水,脈微大亦曰石水,腫起臍下至少腹垂垂然,上集驗膀胱石水,四肢瘦腹腫方。
大豆(五升) 防己(四兩) 桑根白皮(切三升) 白術(四兩) 澤漆葉(切三升)射干(四兩) 白皮(四兩一云切三升)上七味切,以水一斗半,煮取六升,去滓,納好酒三升,更煎取五升,分五服,日再夜一,余煎明日服之。(千金同出第六卷中)千金療膀胱石水,四肢瘦,腹腫方。
桑根白皮(六兩) 射干(四兩) 澤湯(五兩) 澤漆(切一升) 茯苓(四兩) 防己(一兩)上九味切,以水五斗,煮大豆取三斗,去滓澄清,取汁一斗,下藥煮,取三升,空腹溫分三服。(出第二十一卷中)集驗療石水痛引脅下脹,頭眩痛,身盡熱,灸法。
灸關元又灸石水法。
灸章門然谷。
暴腫滿方四首
集驗療暴患遍身腫滿方。
大豆上一味,搗篩為散,粥清服三方寸匕,日再,甚良驗。
又療身體暴腫如吹方。
巴豆(三十枚合皮 咀)上一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綿納汁中以拭腫上,隨手減矣,日五六拭,勿近目及陰。(范汪同并出第六卷中)備急療身體暴腫滿方。
榆白皮搗屑隨多少,雜米作粥食,小便利即消,陶效方。(出第三卷中)古今錄驗澤漆湯,療寒熱當風,飲多暴腫身如吹,脈浮數者方。
澤漆(二兩炙) 知母(二兩) 海藻(二兩) 茯苓(二兩) 丹參(三兩) 秦艽(二兩) 木防己(二兩) 豬苓(二兩去皮) 大黃(三兩) 通草(二兩) 青木香(二兩)上十一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忌酢物。(出第十一卷中)
氣滿胸急方八首
古今錄驗療氣忽發滿胸急者方。
茯苓(四兩) 杏仁(四兩) 橘皮(二兩)上三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作三服,日三,隨小便下愈,飲盡更作。忌酢物。
又茯苓杏仁煎方。
茯苓(四兩) 杏仁(四兩) 橘皮(三兩) 蘇子(一升碎) 甘草(三兩炙) 芍藥(四兩)白前(三兩) 五味子(三兩) 生姜汁(五合) 蜜(六合) 竹瀝(二升)上十一味切,以水九升,先煮諸藥,取三升,去滓,納竹瀝生姜汁蜜等和攪,微火煎取四升,一服四合,日再夜一。
忌海藻菘菜酢物。
又方甘遂(三兩熬) 茯苓(四兩) 杏仁(四兩) 澤漆葉(三兩炙) 黃芩(四兩) 澤瀉(三兩) 郁李仁(五兩碎) 橘皮(三兩) 樸硝(四兩)上九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忌酢物。
又方桑根白皮(切二升) 郁李仁(一升碎) 赤小豆(二升) 橘皮(三兩) 蘇葉(三兩) 茅根(切二升)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適冷暖,稍稍飲之。
又方桑白皮(四兩) 橘皮(三兩) 茯苓(四兩) 甘遂(三兩熬) 杏仁(三兩) 澤瀉(三兩)黃芩(四兩) 赤小豆(一升)上八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忌酢物。(一方甘草三兩)又方羊腎(一具去脂破) 桑根白皮(四兩) 茯苓(四兩) 橘皮(三兩) 李根白皮(四兩) 黃(三兩) 玄參(三兩) 生姜(四兩)上八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忌酢物。
又方豬腎(一具去脂破) 桑根白皮(五兩) 茯苓(四兩) 澤漆葉(三兩炙) 防己(三兩) 澤上十味切,以水一斗三升,先煮腎桑根皮澤漆葉大豆。取八升,去滓,納余藥,煎取一升七合,分為三服。忌酢物。
又方大棗(三十枚擘破) 烏梅(三十枚打破)上二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納蜜和調,不得過甜,不得過酢,稍稍含咽之。(并出第十一卷中)
虛熱及先服石風水腫方三首
集驗蔥豆洗湯,療虛熱及服石熱,當風露臥,冷濕傷肌,熱阻在里,變成熱風水病,心腹腫滿,氣急不得下頭,小便不利,大便難,四肢腫如皮囊盛水,晃晃如老蠶色,陰卵堅腫如升藥,赤小豆(一升) 蔥(合青切一升) 蒺藜子(一升碎) 菘菜子(一升舂碎) 蒴(切五升)巴豆(一百枚合心皮打破)上六味,以水一石二斗,煮取四斗,以淋洗身腫處。(古今錄驗同)又豬蹄洗湯,療丈夫服石有虛。因勞損熱盛當風臥,傷于風濕,身變成熱,風水腫病腹滿豬蹄(一雙) 黃柏(五兩銼) 蒴 根(切三升) 葶藶子(五合) 蒺藜子(一升)上五味以水三斗,煮取二斗,冷以洗之,日三。(古今錄驗同并出第六卷中)古今錄驗蔥白膏方,療與前蔥豆湯同。
蔥青白(切半升) 菘菜子(半升) 葶藶子(半升破) 蒴 (切半升) 青木香(二兩切)莽草(一兩切) 丹參(切半升) 生蛇銜(半升) 蒺藜子(一升破)上九味,以豬肪五升煎之三沸,令水氣竭,去滓,敷痛處。(集驗同出第十一卷中)
三焦決漏水病方二首
深師療三焦決漏,水在脅外,名曰水病,腹獨腫大,在腹表用大麝香丸。華佗方。
麝香(三銖研) 雄黃(六銖研) 甘遂(十二銖熬) 芫花(十二銖熬)上四味搗合下篩,和以白蜜,丸如大豆二丸,酒下,日三服,可至四丸,節飲食。禁肥肉生菜之輩有效。(千金同)古今錄驗療通身手足面目腫,食飲減少,此是三焦決漏,精液不通,水氣卻行者,鯉魚湯方。
鯉魚(重五斤者) 茯苓(六兩) 澤漆(五兩炙) 人參(二兩) 杏仁(一兩) 澤瀉(五兩) 甘草(二兩炙)上七味切,以水二斗五升,煮魚取一斗半汁,納藥煮取四升,未食服一升,日三,以小便利為度,年八十病大困,服此瘥。忌海藻菘菜酢物。(并出第十一卷中)
男女新久腫方三首
范汪療久腫新腫方。
黑大豆一斗,清水一斗,煮之令得八升,去豆,以八升薄酒投中,更微火上煎,令得八升,之。
千金療男女新久腫,得惡暴風入腹,婦女新產上圊,風入臟中如馬鞭者,噓吸短氣咳嗽大豆煎方。
大豆一斗,擇令凈,以水五斗,煮取一斗三升,澄清納釜中,以一斗半美酒納汁中,更煎取除飲之,常使酒氣相接。(范汪并翼同)又方楮枝皮一大束切煮取汁,隨多少釀酒,旦服醉為佳,不過三日腫減,瘥后,可常服之。
(并出第二十一卷中)
水腫小便澀方三首
廣濟主下水氣,若小便澀,水腫氣妨悶不能食,海蛤丸方。
昆布(洗) 橘皮 赤茯苓 漢防己 海蛤(研) 郁李仁 桑根白皮 澤漆(炙) 檳榔杏仁(去皮尖各四分) 大黃(六分) 葶藶子(二十分微火熬令黃)上十二味搗篩,蜜和丸,飲服如梧子十五丸,日二服,加至二十五丸,以小便利為度。
忌熱面冷滑大酢。(出第五卷中)崔氏療水腫盛滿,氣急喘咳,小便澀如血者方。
桑根白皮(六兩) 澤漆葉(切二升炙) 白術(二兩) 生姜(四兩) 郁李仁(六兩) 杏仁(二兩) 橘皮(二兩) 玄參(三兩)上八味切,以水九升,急著火煮取四升,溫分四服,相去六七里久,或利黃水三五升,及小便利為候,即瘥者可頻服三四劑佳。忌桃李雀肉青魚酢等。(出第六卷中)古今錄驗療男女心上脹滿,胸背痛,食進少,面微似腫,小便如澀方。(出姚大夫)杏仁(八分熬) 橘皮(五分) 蘇子(三合) 防己(五分) 葶藶(六分熬) 茯苓(八分)上六味搗篩,蜜和為丸如小豆,細切桑根白皮煮為飲,用服此丸,初服十丸,日再,漸加至三十丸。(千金同出第十一卷中)
上氣大便澀方二首
崔氏療上氣大便澀方。
葶藶子(四兩熬) 牽牛子(一兩熬) 杏仁(二百顆) 大棗(四十枚去皮) 芒硝(一兩)牛酥(一合)上六味搗一萬杵,更別著牛酥,乃更搗一萬杵,空腹服八丸,用粥飲下藥。先禁咸醬等物。
又療上氣大便秘澀方。
杏仁(五兩熬) 印城鹽(三兩) 干姜(三兩)上三味搗篩,以醬汁和之,令得相著,作甕可長一寸余,如指大,兩頭尖,仍以薄綿裹之,納及。
水病雜療方一十二首
集驗療水腹大臍平者法。
灸臍中腹無文理者不可療又水腹脹皮腫法。
灸三里,風水灸解 。(并出第六卷中)千金翼鯉魚炙主腫滿方。
鯉魚長一尺五寸,以尿漬令沒一宿,平旦以水從口中灌至尾,微火炙令微熟,去皮,宿勿食鹽,頓服之,不能者再服令盡,神方。(肘后備急張文仲千金同)又有人虛肥積年氣上似水病,眼似腫而腳不腫方。
楮葉(八兩)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納米煮粥,亦當以水煮羹菜等皆用之,秋中多收,以者一崔氏療一切腫方。
取紅藍花熟揉搗取汁服之,不過再三服便愈,服之多少,量腫大小而進花汁也。
又療水腫已上少腹,連臍硬,氣上悶方。
苦瓠子(一兩)上一味,以面如作餛飩法,其面勿著鹽,作二七枚,湯中煮待浮,漉出及暖吞之。如不下,以湯汁下之,能禁生冷酢滑及肉油膩佳若恐虛,煮牛乳服之。如此隔日作,漸加至三七枚,又療水病瘥后,口中習習熱瘡出方。
先以鐵鐺中著水一小斗煮金器,不問多少,煎取二小升,出金,取金水著病患口中含良久,應欲言語有要事,方可吐出,勿咽之,殺藥氣。(并出第六卷中)張文仲羊胃湯,久病羸瘦不生肌肉,水氣在脅下,不能食,四肢煩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