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7章

  • 外臺秘要
  • 佚名
  • 4954字
  • 2015-12-29 09:34:19

心痛方八首

《病源》心痛者,由風冷邪氣乘于心也,其痛發(fā)有死者,有不死者,有久成疹者。心為諸臟主而藏神,其正經不可傷,傷之而痛,為真心痛,朝發(fā)夕死,夕發(fā)朝死。心有支別之絡脈,其為風冷所乘,不傷于正經者,亦令心痛,則乍間乍甚,故成疹不死。

又心為火,與諸陽會合,而手少陰心之經也,若諸陽氣虛,少陰之經氣逆,謂之陽虛陰厥,亦令心痛,其痛引喉是也。

又諸臟虛受病,氣乘于心者,亦令心痛,則心下急痛,謂之脾心痛也;足太陰為脾之經,與胃合,足陽明為胃之經,氣虛逆乘心而痛,其狀腹脹歸于心而痛甚,謂之胃心痛也;腎之經,足少陰是也,與膀胱合,膀胱之經,足太陽是也,此二經俱虛而逆,逆氣乘心而痛者,其狀下重不自收持,苦泄寒中,為腎心痛也。

診其心脈急者,為心痛引背,食不下。

寸口脈沉緊,苦心下有寒時痛。

關上脈緊,心下苦痛。

左手寸口脈沉則為陰,陰絕者,無心脈也,苦心下毒痛。(出第十六卷中)《備急》療心痛方桂心末,溫酒服方寸匕,須臾六七服。干姜依上法服之亦佳。忌生蔥。(文仲、《集驗》、《肘后》同,出第一卷中)《延年》療心痛。茱萸丸方。

吳茱萸(一兩半) 干姜(一兩半) 桂心(一兩) 白術(二兩) 人參(一兩) 橘皮(一兩) 附子(一兩半炮) 蜀椒(一兩出汗) 甘草(一兩炙) 黃芩(一兩) 當歸(一兩)上十一味,搗篩為散,蜜丸。一服五丸如梧子大,日三服,稍加至十五丸。忌豬肉、生蔥、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藥盡更合,酒飲無拘,食前后任意。(《肘后》有桔梗一兩,出第十五卷中)《救急》療心痛方取驢糞絞取汁五六合,及熱頓服,立瘥。(《肘后》同)又方東引桃枝一握,切,以酒一升,煎取半升。頓服,大效。(《肘后》同,出第八卷中)《必效》療心痛方當歸末,酒服方寸匕,頻服。(《備急》、文仲同)又方生油半合,溫服,瘥。(《肘后》、《備急》、張文仲同,并出第五卷中)《古今錄驗》療心痛。黃連湯方。

黃連(八兩)上一物 咀,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絞去滓,適寒溫,飲五合,日三。忌豬肉、冷水。(《肘后》、《范汪》同,出第八卷中)

九種心痛方三首

《廣濟》療九種心痛,蛔蟲冷氣,先從兩肋,胸背撮痛,欲變吐。當歸鶴虱散方。

當歸(八分) 鶴虱(八分) 橘皮(六分) 人參(六分) 檳榔(十二分) 枳實(六分炙)上八味,搗篩為散??崭怪蠼獥楋嫹酱缲?,日二服,漸漸加至一匕半,不利。忌生蔥、生冷物、油膩、粘食。(出第四卷中)《千金》療九種心痛,一蟲心痛,二注心痛,三氣心痛,四悸心痛,五食心痛,六飲心痛,七冷心痛,八熱心痛,九去來心痛,悉主之。并療冷沖上氣,落馬墮車。附子丸方。

附子(一兩炮) 巴豆仁(一兩去心、皮,熬) 人參(一兩) 生野狼毒(一兩炙令極香)食茱萸(一兩) 干姜(一兩)上六味,搗末,蜜和。空腹服如梧子三丸,一日一服,弱者二丸。卒中惡心痛,口不能言,連年積冷,流注心胸痛者,亦服之,好好將息,神效。忌野豬肉、蘆筍。(《必效》、《經心錄》同)又療九種心痛方取當太歲上新生槐枝一握,去兩頭。水三升,煮一升,頓服之。(并出第十三卷中)

諸蟲心痛方一十八首

《廣濟》療諸蟲心痛,無問冷熱蛔蟲心痛。檳榔鶴虱散方。

當歸 桔梗 芍藥 橘皮 鶴虱(各八分) 人參(六分) 桂心(六分) 檳榔(十分)上八味,搗篩為散。空服煮姜棗湯服方寸匕,漸漸加至二匕,不利。忌豬肉、生蔥、油膩、小豆、粘食等。

又療蛔蟲心痛,積年久不瘥方。

取苦酒五合,燒青錢二文令赤,安酒中,則取雞子白一顆,去卻錢,瀉著酒中,頓服之瘥。無所忌。

又主心腹攪結痛不止,仍似有蛔蟲者。當歸湯方。

當歸 橘皮 細辛 甘草(炙) 生姜(各四分) 大黃(八分別漬) 鶴虱(二分)上七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如人行四五里進一服,不利。未瘥,三日更作服之。忌海藻、菘菜、生菜。(《救急》同,出第四卷中)《短劇》溫中當歸湯。療暴冷心腹刺痛,面目青,肉冷汗出,欲霍亂吐下,脈沉細者,及傷寒毒冷下清水,變作青白滯下,及白滯后,還復下清水者,悉主之,此方可以調諸冷痛也。

當歸 人參 干姜 茯苓 濃樸(炙) 青木香 桂心 桔梗 芍藥 甘草(炙各二兩)上十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日三服。不耐青木香者,以犀角一兩代之。忌海藻、菘菜、豬肉、醋物、生蔥等。

又凡厥心痛與背相引,喜螈 ,如物從后觸其心,身傴僂者,腎心痛也。

厥心痛,腹脹滿不欲食,食則不消,心痛尤甚者,胃心痛也。

厥心痛,痛如錐針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

厥心痛,色蒼如死灰狀,不得太息者,肝心痛也。(《千金》同)厥心痛,臥若徒居,痛間動作,痛益甚,色不變,肺心痛也。

真心痛,手足清至節(jié),心痛甚,旦發(fā)夕死,夕發(fā)旦死。

心腹中痛,發(fā)作腫聚,往來上下,痛有休止,腹中熱,喜涎出,是蛔蟲咬也。(出《甲乙經》第一卷中)《千金》療心腹中痛,發(fā)作腫聚,往來上下,痛有休止,多熱喜涎出,是蛔蟲咬也,并宜溫中當歸湯,服兩三劑后,若不效有異,宜改方增損湯,其溫中當歸湯在前《短劇方》中,此是增損湯方。

芍藥(六兩) 黃芩(四兩) 濃樸(四兩) 桔梗(四兩) 柴胡(四兩) 當歸(三兩) 升麻(三兩)上七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忌豬肉。(出第十三卷中)張文仲療蛔蟲心痛。鶴虱散方。

鶴虱二分末。溫酢一盞和服之,蟲當出。(《備急》、《千金》同)又干漆丸方干漆熬,搗,蜜和丸。服十五丸,日再。(《備急》同)又方取槐上木耳燒灰,末如棗大。正發(fā),和水服。若不止,飲熱水一升,蛔蟲立出?!侗匦Х健吩?,酒下。(《備急》同)又方發(fā)時取鹽一匙,納口中,水下立定,蟲即出。(《備急》同,出第一卷中)《延年》療蛔蟲惡吐水,心痛。鶴虱丸方。

鶴虱三兩搗篩,蜜和為丸。用蜜漿水準旦服二十丸,日只一服。(《古今錄驗》用十兩。云韋云患心痛,十年不瘥,令服此便愈)又鶴虱丸 療蛔蟲心痛方。

鶴虱(六兩) 吳茱萸(五兩) 橘皮(四兩) 桂心(三兩) 檳榔(四兩)上五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大。一服二十丸,蜜湯下,日二服,加至三十丸,以蟲出為度。忌生蔥。(出第十五卷中)《救急》療心痛不可忍似蛔者。胡粉丸方。

生真胡麻(一合) 胡粉(半合熬,搗)上二味,先以豬肉脯一片,空腹啖,咽汁勿咽肉,后取胡粉和胡麻搜作丸,以少清酒使成。頓服盡。十歲以上,斟酌增減。忌生冷、豬肉、魚、雞、蒜、酢、滑等七日。若是蛔,吐水者是也。(出第八卷中)《必效》療 心痛方(士弱氏曰∶ ,井中小蟲,蓋痛一處若小蟲咬也)取 鱺魚淡炙令熟,與患人吃一二枚,永瘥,飽食彌佳。

又方熊膽如大豆和水服,大效。

又茱萸丸方吳茱萸(一升) 桂心(二兩) 當歸(二兩)上三味搗篩,蜜和丸如梧子。酒服三十丸,日再服,漸加至四十丸,以知為度。忌生蔥又丁香散方丁香(七枚) 頭發(fā)灰(一棗許)上二味并末,和酒服之。

又鶴虱檳榔湯方鶴虱(二兩小兒用一兩) 檳榔(二七枚)上二味,以豬肉汁六升,煮檳榔,取三升,去滓,納鶴虱末。先夜不食,明旦空腹頓服之。須臾病下及吐水,永瘥,神效。七日禁生冷、酢。(并出第五卷中)

冷氣心痛方五首

《廣濟》主冷氣心痛,肋下鳴轉,喉中妨食不消,常生食氣,每食心頭住不下。桔梗散方。

桔梗 當歸 芍藥 茯苓 橘皮 濃樸(炙) 白術(各八分) 蓽茇(四分) 豆蔻子(四分)上十二味,搗篩為散。空腹煮姜棗飲服方寸匕,日二服,加至一匕半,不利。忌生蔥、豬肉、酢物、桃、李、雀肉等。(一方有枳實,不用桔梗,出第四卷中)《深師》療胸滿短氣,心痛吐涎虛冷。防風茯苓湯方。

防風(二兩) 茯苓(二兩) 桂心(六兩) 甘草(二兩炙) 半夏(四兩洗) 干姜(四兩炮)人參(三兩)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絞去滓,分三服,良。忌酢物、生蔥、海藻、菘菜、羊肉、餳。(出第十六卷中)崔氏療心痛與冷氣痛者,特相宜。烏頭丸方。

烏頭(三兩炮) 附子(三兩炮) 赤石脂(三兩) 蜀椒(二兩出汗) 桂心(二兩)干姜(二兩)上六物,搗篩,蜜和為丸。痛發(fā)時溫清酒服三丸如梧子,覺至痛處,痛則止,若不止加至五六丸,以知為度。若早朝服無所覺,至午時又服三丸。此方丹陽有隱士出山云得華佗法,其療略同。若久心痛,每旦服三丸,稍加至十丸,盡一劑,遂終身不發(fā)。忌生蔥、豬肉。

(張文仲、《備急》同,出第四卷中)《延年》療冷氣久,刺心痛不能食方。

當歸 桂心 桔梗 吳茱萸 人參 白術 高良姜(以上各六分) 橘皮(三分)上八味,搗篩為散,蜜和為丸,如梧子大。一服十丸,酒下,日二服,加至十五、二十丸為度。忌生蔥、桃、李、豬肉、雀肉等。

又療心痛冷痛,腹?jié)M如錐針刺,及蟲嚙心痛。當歸湯方。

當歸(三兩) 桔梗(二兩) 吳茱萸(三兩) 桂心(三兩) 芍藥(二兩) 大黃(二兩)上六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三合,去滓,納鶴虱一兩,攪溫一沸,分三服,空腹服之,微利為度。忌豬肉、生蔥。(出第十五卷中)

惡疰心痛方三首

《廣濟》療惡疰撮肋連心痛。當歸湯方。

當歸(八分) 青木香(六分) 檳榔(十顆碎) 麝香(一銖研)上四味,切,以小便一大升半,煮取六大合,絞去滓,下麝香末,分溫三服,服別如人行四五里進一服,微微利。忌生菜、熱面、豬犬肉、粘食、蒜、陳臭物。(出第四卷中)崔氏療疰在心腹,痛不可忍方。

取東引桃枝削去蒼皮,取白皮一握。以水二大升,煮取半升。一服令盡,則瘥。如不定,更依前服之。無忌。

又療心腹痛不可忍,似疰病者,或暴得惡疰攪刺欲死。桃仁大黃湯方。

鬼箭羽(二兩) 桃仁(六十枚去皮、尖) 芍藥(四兩) 鬼臼(二兩削去皮) 橘皮(一兩)湯成下) 麝香(一分研,湯成下) 樸硝(二兩研,湯成下) 大黃(三兩別浸)上十三味,切,以水九升,急火煮取三升,溫分三服。如人行相去六七里服,但得快利三四行,必瘥。忌生蔥、生血物。(并出第四卷中)

心痛癥塊方二首

《廣濟》療心痛癥塊硬筑,心氣欲絕。當歸湯方。

當歸 桔梗 芍藥(各八分) 濃樸(十分炙) 橘皮(八分) 人參(六分) 高良姜(十分) 桃仁(五十枚去皮、尖) 生姜(八分)上九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溫三服,服別相去如人行六七里進一服不利。忌豬肉、生冷、油膩、雞魚、粘食、小豆、大蒜。(出第四卷中)張文仲療心下堅痛,大如碗,邊如旋 (音盤),名為氣分,水飲所結方。

枳實(七枚炙) 白術(三兩)上二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腹中軟,即當散也。忌桃、李、雀肉等。

(此張仲景《傷寒論》方,《備急》、《肘后》同,出第一卷中)

心背徹痛方四首

仲景《傷寒論》,心痛徹背,背痛徹心。烏頭赤石脂丸主之方。

烏頭(二分炮,去皮) 附子(一分炮,去皮) 赤石脂(二分) 干姜(二分) 蜀椒(一分汗)上五味,搗篩,蜜和丸。先食服如麻子大,一服三丸,少少加之。忌豬肉、冷水。(《千金》、《必效》、文仲、《范汪》、《經心錄》等同,出第十五卷中,《千金》分兩小別)張文仲蜀椒丸 療胸中氣滿,心痛引背方。

蜀椒(一升出汗) 半夏(一升洗) 附子(一兩炮)上三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大。一服五丸,日三。忌豬羊肉、餳等。(出第三卷中)《范汪》療心下切痛引背,胸下蓄氣,胃中有宿食。茱萸煎方。

吳茱萸(一升) 蜀椒(五升) 甘草(二兩炙) 干地黃(一斤)上四味,以清酒三升漬三宿,絞取汁,銅器中煎令沸,麥門冬五升去心、干漆一斤納煎,中色黃,絞去之,納石斛五兩、阿膠一斤、白蜜六升,凡九味以湯煎,令可丸,取如棗大。含,稍稍咽之,日三,甚者日五六服。膝脛重痛者,加石斛;少氣,加麥門冬。服藥五日愈,當下癥。忌海藻、菘菜、蕪荑等。(奉車都尉陳蓋試有驗)又芫花湯 主卒心痛連背,背痛徹心,心腹并懊痛,如鬼所刺,絞急欲死者方。

芫花(十分) 大黃(十分)上二味,搗下篩,取四方寸匕,著二升半苦酒中合煎,得一升二合,頓服盡。須臾當吐,吐便愈。老小從少起,此療強實人良,若虛冷心痛,恐未必可服。(并出第十八卷中)

卒心痛方一十四首

《肘后》療卒心痛方先煮三沸湯一升,以鹽一升,合攪飲之,若無火以作湯,仍可用水鹽或半升服之。(《古今錄驗》同)又方吳茱萸(二升) 生姜(四兩切) 豉(一升) 酒(六升)上四味,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又方白艾成熟者三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之。若為客氣所中者,當吐蟲物出。(《范汪》同)又方取灶下熱灰,篩去炭分,以布囊盛,令灼灼爾。更番以熨痛上,冷者更熬令熱。

又桂心散方桂心 當歸(各一兩) 梔子仁(十四枚)上三味,搗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五服。亦主久心痛,發(fā)作有時節(jié)者。忌生蔥。

又桂心丸方桂心(一兩) 烏頭(一兩炮)上二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子。服三丸,稍增之。忌生蔥、豬肉。

又療暴得心痛如刺??鄥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昌县| 昂仁县| 冀州市| 留坝县| 逊克县| 苍梧县| 保德县| 菏泽市| 龙川县| 凤山市| 伽师县| 平顺县| 成安县| 昌乐县| 汝州市| 祁东县| 周口市| 沈丘县| 旌德县| 定州市| 托克逊县| 比如县| 福清市| 武定县| 弋阳县| 玉溪市| 保康县| 内丘县| 当雄县| 兰溪市| 临夏县| 博兴县| 河间市| 分宜县| 平南县| 浦北县| 色达县| 右玉县| 南岸区| 彩票| 留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