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是企業的生命底線
市場競爭無比激烈,如果企業給客戶、給市場提供的結果——業績跟不上市場的需求,得不到客戶的認可,那么任憑你曾是業界霸主,還是龍頭老大,你的結局就是退出市場。
2010年1月19日下午,日本航空公司和旗下兩個子公司向東京地方法院申請破產保護,之后京都陶瓷公司名譽董事長稻盛和夫接掌了日航。這是日本歷史上金融業外最大的破產案。據媒體報道,日航破產的最主要原因是受到全球經濟衰退的影響,業績大幅下滑,最終資不抵債。
日航的破產說明一個問題:企業要生存,就必須創造業績這個結果,沒有結果,就沒有一切。對因業績不佳而早已風雨飄搖的日航來說,破產是必然的結局。
結果,是企業和員工的成長之基石,生命之“底線”。只有創造結果,才可以為企業帶來利潤;只有創造結果,員工才能獲得報酬;創造結果,是公司和個人能夠保持優勢生存,締造常青基業的根本保障。
2010年7月,諾基亞公布了其第二季度運營財報,諾基亞的市場地位正在節節下滑。導致諾基亞衰退的根源正是蘋果。盡管蘋果的iPhone手機只占全球不到15%的智能手機市場份額,但iPhone所掀起的手機創新浪潮卻讓諾基亞受到重創。
諾基亞公司曾經輝煌一時。諾基亞將是一個移動互聯網公司,且已有了網絡應用程序的概念。此時肩負起諾基亞移動互聯網戰略的部門是多媒體事業部(也就是智能手機部門)。其掌門人AnssiVanjok的一句話讓許多人至今記憶猶新:“目前手機的全球普及率已經超過個人電腦,手機已成為很多人體驗互聯網的第一終端,未來移動計算的主流設備將是手機,而非傳統計算機?!爆F在看來,這些都是富有前瞻性的概念。盡管戰略上不落人后,但諾基亞卻在手機屏幕的尺寸、手機控制方式等看似不起眼的戰術問題上出現失誤,這些失誤直接導致諾基亞至今仍未走向正軌。
諾基亞久居手機龍頭老大之位,時間長了,對市場的變化失去了警覺,新產品千呼萬喚也難見蹤影。當舊的系統已經不能與時代同步時,諾基亞公司就已經OUT了。
事到如今,諾基亞已經失去了獨自發展一款成熟手機操作系統的時間窗口,只能與英特爾公司合作,共同發展Meego操作系統,而商品化的產品恐怕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面世。與之相反的是,作為手機操作系統后來者的Google,卻牢牢抓住了新一代手機操作系統的核心要點,對大屏幕和手控觸摸屏的支持非常到位。Google現在已經取代諾基亞,成為蘋果最大的手機操作系統競爭對手。
諾基亞公司的失敗可以證明,任何企業都必須不斷進取,創造結果。要想在弱肉強食的市場中生存下去,首先就要從結果抓起。沒有結果,企業就要被市場無情地拋棄,淡出人們的視線。
以“成敗論英雄”是殘酷的,卻又是必然的,我們沒有選擇。對任何企業而言,一切必須以結果為導向,結果決定著企業的行業座次。不追求結果,企業必然會失去最原始的動力,落在別人的后面;不看重結果,企業的生存將不能保障。
一切以利潤為導向,是企業保持生存優勢,締造常青基業的根本保障。放棄了對利潤的堅守,就是放棄企業生存的底線。企業的所有努力,目的在于給客戶提供一個是實實在在的產品,這是企業賴以生存的根本。對于員工來說,市場原則就是應為企業提供物有所值的結果。
企業的發展要靠業績,員工生存要靠業績。業績可以為企業帶來利潤,有了利潤才可以追加生產,不斷擴大企業的規模;有了業績,員工才可以掙到薪水。無論你從事哪一行,你都必須用工作成績證明你可以幫助企業賺錢。誰為企業創造結果,誰就能得到老板的重用。不能為企業創造結果,你連生存的權利都沒有。
因此,作為企業的員工,都要樹立“為企業創造利潤”的市場原則,認真做好自己的工作,為企業提供最好的結果。
弱肉強食:結果就是競爭力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拉迪亞德·基普林曾經說:“弱肉強食如同天空一樣古老而真實,信奉這個原理的狼就能生存,違背這個原理的狼就會死亡?!?
通用前CEO杰克·韋爾奇提出的“生存第一、絕對競爭”的觀點一針見血地道出市場的真諦。市場的自然法則就是一切憑業績說話,企業要想生存,就必須用優異的業績來保持強大的競爭力,否則,等待企業的將是被淘汰的命運。
沒有競爭能力,企業就永遠不會成為強者,也不會存活太久。弱者永遠被人指揮、驅使,甚至被人吃掉。在自然法則中,唯有競爭力強者才能為王,高高在上。這也是為什么諸多企業提倡競爭文化的重要原因。只有作為企業細胞的員工強大了,業績提升了,整個企業才能得到徹底的改善,業績也才能有本質的提高。
在百度,新入職的技術員被分為9個序列的技術崗位,這9個序列的技術崗位共分為57個技術職稱,每半年進行一次評定,表現超凡的可以被破格提拔,變現最差的將有可能被淘汰。
崔珊珊是百度最初的七位創始人之一,她一開始進入百度公司的時候,還是一名普通的技術員,技術等級很低,薪水也比別人低得多,而且公司內部競爭也很激烈,她隨時都有被淘汰的可能。但是她一直秉承這樣一個信念:“只要我能努力給公司帶來業績,公司一定會認可我?!贝奚荷簽榇烁冻隽司薮蟮呐Γㄟ^不斷學習,掌握了過硬的技能,并為公司創造了很可觀的業績,而她自己也得到了公司的認可。她在百度經歷了工程師、高級工程師、技術經理、高級經理、技術總監五個級別的晉升,從一名普通員工,成長為高級管理者。從開始的單純做技術,轉為管理自己部門內的工程師,確保他們創造出最精良的技術產品。
崔珊珊用自己的努力為公司創造了很好的業績,最終也成就了她自己。在百度,像崔珊珊這樣把為公司創造業績放在第一位的員工很多,他們所有人的目標就是在自己所在的領域中做到第一,團隊目標就是為公司生產出最棒的產品。
華為也強調結果至上,在衡量一個員工是否優秀的時候,有三個標準:第一是決定值,即你的銷售額是否上升;第二是提升率,比如你去年的銷售額是1000萬元,今年是1200萬元,那么提升率就是20%;第三是市場份額,在同樣的市場區域里,你的銷售額是1000萬元,你同行業的競爭對手的銷售額是多少?這三個數字其實就是結果。華為從這三個數字上衡量員工的優秀與否。
企業作為一個經營實體,必須靠利潤維持發展,而要發展便需要企業中的每個員工都貢獻自己的力量和才智。企業是員工努力證明自己業績的戰場,無論從事何種職業,如果你沒有做出業績,你遲早是一個被淘汰的弱者。
老吳是個退伍軍人,幾年前經朋友介紹來到一家服裝企業做渠道拓展專員,這個崗位是老吳從來沒有接觸過的,但他并沒有就此退縮,而是利用所有的業余時間學習業務知識,積極向老員工請教。
老吳很快掌握了做事的方法和技巧,開始獨自與客戶洽談,他的業績十分出色。2010年的3月,在進公司后的第三月,老吳和云南的客戶簽訂了一份購貨合同,這是他的第一份業績。由此,他當月的工資比前兩個月的總和都要高。
進入公司第三個年頭,老吳已經成了公司最為倚重的營銷主管,整個公司近一半的業績都是他和他的團隊創造的。公司員工沒有一個人嫉妒他的高薪,他們知道,老吳所獲得的高薪都是靠他作出的一個又一個業績得來的。
因為老吳為公司創造了利潤,公司才會給予老吳相應的回報。員工做出業績是最為首要的任務。如果員工沒有業績,企業就沒有利潤,沒有利潤的企業就像是沒有喂飽的馬——不讓馬兒吃草,又要馬兒跑,可想而知,那必定是一副令人泄氣的場景。
高業績并不會憑空而來,必須要為自己設定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通過自己的努力與奮斗才能獲得。高業績并不是每個員工都能達到,一個優秀的員工必定敢于正視自己、超越自己,以最棒的業績證明自己的價值?!暗履芮诳儭笔瞧髽I考核員工的基本標準,對于老板來說,業績是最實在的標準,考核中所占的比例最大。沒有人會注意過程的酸甜苦辣,榮譽只會給予創造業績的英雄。
員工作為企業的一分子,唯有結果才能體現員工的價值。這是一個以結果制勝的時代,對于每一個員工而言,一切憑結果說話。每個員工都應該懂得:用最棒的結果在弱肉強食的職場博弈中取得勝利。
職場競爭的實質是業績的競爭
企業是一個商業組織,員工與企業之間是一種商業關系。什么叫商業關系呢?舉個例子:你要快遞公司送一本書,大致是20元錢,無論是刮風下雨,都是20元,甚至是下大雪,交通極困難,也是20元錢。如果是送信的員工碰到意外狀況,書沒有送到,你會不會給快遞公司付錢?不會。因為你在意的是結果。沒有結果,無論怎樣,誰都不會付錢。這就是商業邏輯。
很多銷售人員都有這樣的經歷: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受過千錘百煉、吃盡千辛萬苦,才把客戶搞定,把錢拿回來。
某公司有甲乙兩位銷售員同時在外面做銷售,同樣經歷了千山萬水、千言萬語、千錘百煉、千辛萬苦,但是最后銷售員甲把客戶搞定了,簽了訂單,把錢拿回來了,而銷售員乙卻丟失了客戶,跑了訂單,當然也不可能從把錢拿回來。到年終發獎金的時候,老板會不會大發慈悲,和藹地對甲乙兩位銷售員工說“你們兩個都很辛苦,付出了同樣的勞動,就發給你們同樣的獎金吧”?
老板會這樣做嗎?肯定不會!結果至上,業績至上。能夠簽訂單、為公司贏取利潤的員工,理所當然要得到公司的獎勵,老板會發給他很多獎金。而沒有業績、不能為公司創造利潤的員工,盡管非常辛苦,付出了不少心血,老板也不會給他發獎金。事情就是這么簡單。
在商業關系中,商業雇傭的本質就是為了結果,或者是為了利益交換。提供結果是員工的個人價值所在,也是企業聘請員工的最大理由。
員工不能為企業創造結果,就不可能獲得老板的重用。只有公司賺了錢,員工才會有回報。從某種意義上講,為公司創造結果就是為自己增值。努力工作會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能,不斷提升自己的價值,最終也會提升自己的職場位置。如果你想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有所發展,并擁有一份好的工作,就必須牢記,職場競爭的實質是業績的競爭。
1928年,喬·吉拉德出生于美國密歇根州底特律市東郊的一個貧民窟,他居住的地方離他少年時期的偶像喬·劉易斯家只有1英里,當喬·劉易斯成為世界拳王時,喬·吉拉德只是一名掙扎在貧困沼澤里的窮苦少年。
1977年,當喬·吉拉德離職退休時,他成了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他平均每天銷售6輛轎車,保持了連續12年的全球汽車銷售的最高紀錄。他的這一紀錄被載入了吉尼斯世界大全。
傳記作家湯普生為喬·吉拉德作傳時發現了一些秘密。
湯普生在喬·吉拉德屋子的墻上發現了許多人的照片。喬·吉拉德解釋說,這些人都是銷售業績驚人的員工,他初入這個行業時,還非常年輕,沒有經驗,那些員工們的業績讓他望塵莫及。每天早上面對這些員工的頭像,他都要在心里默念一段誓言:一定要超越他們。
這種習慣支撐著喬·吉拉德走過了他剛剛踏入推銷的最初幾年。
剛開始進入推銷業,因為沒有經驗,喬·吉拉德頻頻失敗,身邊的朋友也是日漸稀少。這個時候,喬·吉拉德對自己說:“沒關系!笑到最后才是勝者?!蹦繕嗽谒睦锞拖褚蛔呱?,他堅信自己一定會超越它。他牢牢地堅守著自己的目標,穩扎穩打,一步一個腳印,就這樣,三年后他成為美國汽車推銷的翹楚。
結果是一個人能力和價值的最好說明。喬·吉拉德之所以為人稱道,主要是有驕人的結果作為后盾。結果是檢驗一切的標準,一個人只能用業績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如果很賣力工作卻成效甚微,也不是老板想看到的情況。
每一個成功者背后都是一部拼搏、努力、敬業成就的創業史,他們只是把自己成功的一面展現給了世人。而許多人只是看到了他們成功的結果,卻不知道取得成功的艱辛過程。如果你想追求成功的光鮮,首先就要給公司創造業績。
對于員工來說,只要具有創造結果的能力,失業就一定是臨時的、短暫的。不論是在何種職業,處于什么地理位置,每個老板總是在不斷地尋找能夠助自己一臂之力的人,同時也在拋棄那些不起作用的人——任何阻礙公司發展的人都要被裁掉。
員工要想獲得更好的生存發展空間,就必須以業績為中心。贏得業績,是對每個員工能力的最好證明。一個企業要想長期發展,僅僅依靠員工的忠誠是不夠的,只有業績是檢驗你工作能力的最好標準。能帶來業績的員工是公司最寶貴的財產,這樣的員工,走到哪里都是搶手的“香餑餑”。
羊還是狼,靠結果證明
我們所面臨的愈演愈激烈的職場,其實就是狼族所面臨的惡劣生存環境。那么,在相同的困境之下,如何生存,如何勝出并發展壯大,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直面和深思的問題。
狼的生存,就是在惡劣的環境中用堅強創造生存空間;員工的生存,就是在激烈的競爭中用拼搏扭轉逆境。有人說:“換個方向,你就是第一。”因為大多數人都是一個方向,千軍萬馬都是一樣的思維、一樣的行為,是群盲,就像羊群一樣。
你要做羊,還是做狼?
在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只有像狼一樣為自己打拼,贏得最好的結果,才能贏得老板的重視。要知道,老板首先考慮的是公司的生存與發展,高帽戴著再舒服也比不上公司利潤的增長。因此,老板最器重的員工,一定是那些成績斐然的員工。
董明珠36歲時南下打工進入格力電器。這個最初連營銷是何物都不知道的人,在15年的時間里,從最底層的 業務員一直做到珠海格力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格力集團副董事長,連續5次被美國《財富》雜志評為年度全球商界女性50強。剛到格力時,她接手的第一件工作是去安徽追討一筆前任留下的42萬元債款。她居然用40天的時間討回了這筆許多人都認為追回無望的欠款,個中艱辛只有她自己知道。
當年,她的銷售額達到1600萬元,打開了格力在安徽省的銷售局面。隨后,她被調往幾乎沒有一點市場份額的南京。在隆冬季節,她神話般地簽下了一張200萬元的空調供貨單。一年內,南京市場的銷售額上躥至3650萬元。正當南京市場蒸蒸日上之時,格力內部卻出現了一次嚴重的危機,部分骨干業務員突然“集體辭職”。董明珠經受住了誘惑,堅持留在格力,被全票推選為公司經營部部長,可謂受命于危難之時。成為格力的掌門人后,董明珠領導的格力電器連續多年空調產銷量、銷售收入、市場占有率均居全國首位。
有人問董明珠憑什么成功?她很自然地回答:“能打勝仗。”能打勝仗,能夠給企業一個好的業績,這樣的人才自然會被委以重任。
比爾·蓋茨曾說過:“能為公司創造結果的人,才是公司最需要的人。”公司不是慈善機構,老板不會允許那些不能創造結果,不能為公司創造結果的人待在公司里。老板總是希望自己的員工能創造出結果,而絕不希望看到員工工作賣力卻成效甚微。即使你費盡了全部的氣力,若做不出一點結果,那也是沒有用的。
追求業績是每個公司的終極目標,沒有哪個老板創立公司不是為了賺錢的。因此,老板們都希望員工頭腦中有一個簡單卻至關重要的概念,那就是公司的每一個成員都有責任盡力幫助公司解決實際問題。老板雇用員工不是用來欣賞對方做事的過程,而是要他為公司創造結果。用自己的結果來證明自己是一個強者,自然會贏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