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南山回望:心中有物,方外得存(7)

不管古人今人,老少男女,“信”是不可或缺的,孔子甚至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沒有信用的人行走于世,就等于行車沒了軸承,還行什么。南先生由感而發:尤其一些當主管的人,處理事情不多想想,驟下決定,以致隨時改變,使部下無所適從,是以部下也不知道這個領導到底有沒有能耐。

一諾千金,自己說話一定要算數,自己許下的諾言,一定要去實現它。古人有重信甚至超過珍惜生命者,行為雖略顯極端,但卻足矣震撼人心。

漢代,名士張劭和范式同在太學學習,二人脾氣相投,結拜為兄弟,后來兩人分別返鄉,張劭與范式約定第二年重陽將到范式家拜見他的父母,看看他的孩子。當約好的日期快到的時候,范式把這件事告訴他母親,請他母親準備酒菜招待張劭。

然而,范式左等右等,直到太陽西墜,新月懸空,仍不見張劭來赴約,母親問:你們分別已經兩年了,相隔千里,你就那么認真地相信他嗎?范式回答:張劭是一個講信用的人,他一定不會違約的。范式一直候在門外,直至深夜時分,才見一黑影隱隱飄然而至,仔細一看,來得卻是范式的鬼魂。

原來為了養家,張劭忙于經商,不知不覺忘了二人重陽之約,直到當日早上才回想起來??墒菑膹堐克诘纳疥柕竭@里足有一千里路,一天之內無論如何都走不到了。為了守約,他想起古人曾說過:人不能一日千里,而鬼魂可以。于是揮刀自刎,讓鬼魂來這次赴約。

“請兄弟原諒我的疏忽??丛谖乙黄\心上,你去山陽見一見我的尸體,那我死也瞑目了?!睆堐康墓砘暝捳f完,就飄走了。而范式,在趕到山陽見了張劭靈柩后,自愧張劭為己而死,也揮刀自刎來回報張劭的信義!眾人驚愕不已,后來就把二人葬在了一起。漢明帝聽說此事,非常贊賞二人互相之間的真誠與心意,在他們墓前建了一座廟,稱為“信義祠”。

“大車無輗,小車無軏?!陛r和軏都是車子上的關鍵所在。做人也好,處世也好,為政也好,言而有信,信之必果,是關鍵所在,有如大車的橫桿,小車的掛鉤,如果沒有了它們,車子是絕對走不動的。

南先生進一步說,真正的君子,是要少說空話,多做實在的事情。假如你身為領導或上司,自己先做,用不著你說,做完了,大家都會跟從你,順從你。

信不是口口聲聲說完便罷,南先生以他的行動來道明何謂真正的“信”。先生年老移居香港后,居處頓成熱點,大陸政商界重量級人物亦不時來訪,世界各地的參禪修道者更是函電垂詢問題。先生均不辭辛勞,熱誠接待,有函必復,有問必答,無不親力親為,從不怠慢,正與孔子的信諾相媲美。先生的坦蕩與誠懇,實應當為世人效仿和沿襲。

勤拂常拭,心燈明亮如新

《道德經》開篇即言“道可道,非常道?!崩献釉谡f這句話的時候,大概也是一肚子糊涂。因為“道”是個說不清楚的東西,于是,他只能用“用之不勤”來形容“道”的永恒玄妙?!坝弥磺凇钡降资鞘裁匆馑寄??

在《老子他說》中,南懷瑾先生用臨濟義玄禪師的一首詩偈給“用之不勤”做出了進一步的闡釋。詩云:“沿流不止問如何?真照無邊說似他。離相離名人不稟,吹毛用了急須磨?!?

要了解這首詩的意義,可以從“吹毛立斷”這個成語入手。將毛發置于刀或劍刃上,用力一吹即可削斷毛發,形容刀劍極為鋒利。而“沿流不止”,是指人的思想情緒、知覺感覺,素來都是隨波逐流的,被外境牽引著順流而去,自己無法把握中止。如果人能虛懷若谷,對境無心,反求諸己,便能照見心緒的波動起滅。

“道”本來便是一個離名離相的東西,修與不修,都說不上對與錯,但只有時時反省感悟,才能讓自己的思緒清靜明晰。一把極其鋒利的寶劍,拿一根毫毛,捱著它的鋒刃吹一口氣,這根毫毛立刻就可截斷。然而,雖說其鋒刃快利,無以復加,但無論如何,一旦動用,即便只是借鋒斷毛,也必然會有些微的磨損。用得太勤,便是多用、常用、久用,如此一來,便會違反“綿綿若存”的綿密妙用了。如若久用、勤用、常用、多用,那利劍也會慢慢變成鈍鐵。因此,即便是吹毛可斷的利劍,也要一用便加修整。隨時保養,才能使它萬古常新,“綿綿若存”。這就是老子“用之不勤”的最好說明——道,需要隨時修行,保持常新。

道是如此,做人也要如此,做事更要如此。勤于磨練,勤加修習,人才能從無所為到有所為。

五祖弘忍的上座弟子神秀曾有一首詩偈,雖不如當時充役火頭僧的六祖慧能之作,但用在“用之不勤,綿綿若存”上卻極有深意。神秀曰:“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此詩中的“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二句,與南先生的“吹毛用了急須磨”有異曲同工之妙。

有位虔誠的佛教信徒,每天都從自家的花園中采擷鮮花到寺院供佛。一天,當她送花到佛殿時,碰巧遇上希德禪師從佛堂出來,希德禪師道:“你每天都這么虔誠地以鮮花供佛,根據佛典記載,常以鮮花供佛者,來世當得莊嚴相貌的福報?!?

信徒聞言十分欣喜又有幾分疑惑:“我每次來您這里禮佛時,覺得心靈就像洗滌過似的清涼,但回到家中,心就煩亂起來。作為一名家庭主婦,如何在煩囂的塵世中保持一顆清涼純潔的心呢?”希德禪師反問道:“你以花禮佛,對花草總有一些常識,我現在問你,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鮮呢?”信徒答道:“保持花朵新鮮的方法,莫過于每天換水,并且在換水時把花梗剪去一截,因為這一截花梗已經腐爛,腐爛之后水分不易吸收,花就容易凋謝!”希德禪師說:“保持一顆清涼純潔的心也是這樣啊,我們生活的環境就像瓶中的水,我們就是花,唯有不停凈化我們的心靈,改變我們的氣質,并且不停地懺悔、檢討,改掉陋習、缺點,才能不斷吸收到大自然的養分啊。”信徒聽后,翻然醒悟。

花需勤修,才能保持常新,人需苦練,才可精進。任何人欲修成一種技術、技巧都需要花工夫學會,耗時間學精。投機取巧做事不會長久,即會使用巧門或捷徑,也是功夫和經驗積累達到熟能生巧的結果。

佛家有一句話說得精辟:“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它是宋代長沙高僧景岑講經時說的佛偈:“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人未為真。百丈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币馑际歉嬖V世人,演習佛法雖然達到很高的境界,但是一定不能滿足,還要進一步努力,勤修苦練。

南先生說,“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是夸獎對方道行高深的贊言,也是鼓勵人精進的話。為什么說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呢?試想想看,在地上豎立一根一百尺高的竿子,當一個人由地面向上爬,爬到了一百尺的竿子上,再鼓勵他更進一步,這一步進到哪里去?再一步就是落空,掉到地上。所以這句話的意義是勉勵人,要由崇高歸于平實。一個人的人生,在絢爛以后要歸于平淡。

也許人們會深感自己在處理某些事情上任意自如,但事實上仍存在瑕疵,所能做的一是繼續精進,二是讓內心還回最初的謙虛。就像每個人都有一盞心燈,時時勤拂拭,才能明亮如新,不惹塵埃,觀照自我。如果永遠停留于舊的所得,將永難得到新的開悟。

不遷怒,不貳過

遷怒是人之常情,因為自己的心情不好,所以將脾氣發泄到別人身上,人們大多數時間都會犯這樣的過錯。最先倒霉的往往是家人,因為人們認為家人比較“好欺負”,即使家人會出言反駁,也不回傷害自己。南先生撫額長嘆,直言遷怒完全不是好事。

古時“不遷怒,不貳過”唯顏回一人而已,孔子贊顏回能做到這個境界,想必孔子自己也不能始終做到,南先生更是自言一輩子都做不到,他說時下的人恐怕一輩子也做不到不遷怒。看來有些事說得容易,做得卻實在太難。

南先生在其《天吶!媽呀!》一篇雜談里舉了兩個故事,以表遷怒的可怕,如果遷怒問題處理不好,將它放諸于國家大事,甚至有傾國傾城之危。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普魯士的名宰相俾斯麥與國王威廉一世共同協作。是以普魯士為中心的德國強盛起來。威廉一世的脾氣向來不好,因為處處受到俾斯麥的約束,回到后宮時經常氣得亂砸東西。一次,皇后問他:“你又受了俾斯麥那個老頭子的氣?”威廉一世說:“對呀!”皇后說:“你為什么老是要受他的氣呢?”威廉一世說:“你不懂。他是首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下面那許多人的氣,他都要受。他受了氣哪里出?只好往我身上出??!我當皇帝的又往哪里出呢?只好摔茶杯啦!”因為不能遷怒,所以威廉一世只好隱忍,而在他的隱忍之下,德國在那時能夠變得強盛。

南先生的另外一個故事是講朱元璋和馬皇后。朱元璋當了皇帝以后,有一天在后宮與皇后談笑,坦然興高采烈地跳起來說:“想不到我朱元璋也會當皇帝!”一時間得意忘形,又露出了寒酸時期的樣子,大為失態。當時還有兩個太監站在旁邊,他沒有留意到。不久,朱元璋出去之后,馬皇后立即對兩個太監說:“皇帝馬上要回來,你們一個裝啞巴,一個裝聾,否則你們兩人都會沒有命了,記住,聽話!”果然,朱元璋想到自己在人前失態,一定不能外傳,便回后宮問那兩個太監,結果他發現兩人一個是“啞巴”,一個是“聾子”,一想他們也不能說什么,這才放心離去。而馬皇后的聰明保了兩個太監的命。

這兩個故事都是講人生的修養與遷怒的。南先生說,一些人因為一點事情不高興,脾氣發到別人身上,不能反省自訟。尤其是領導別人的人,就要特別注意,遷怒不是好事。

其實,不遷怒也是符合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鬃诱f人不應當把對自己的要求套用在別人的身上,自己能做得到,不必非要求別人做到。遷怒也是這個道理。人的心中有憤恨,不要拿別人做出氣筒,自己消化了豈不是更好,還顯現涵養。

至于“不貳過”,南先生認為這也很難。“不貳過”指的是第一次犯了過錯,第二次又犯。“不遷怒”指的是操守,而“不貳過”已經升格為修養的一層。

人們雖然強調不可一錯再錯,然而真正能做到不多。于是先生只能奉勸世人:我們作人做事要盡量注意“不遷怒,不貳過”??梢?,達到這種境界只能盡量,而不是能夠。如今時下人人談《論語》,把“不遷怒,不貳過”作為人生準則的又有多少。不如像南先生一樣,坦言做不到,盡量去為之來得實在。

至剛、至凈、能容、能大

一個人如要效法自然之道的無私善行,便要做到如水一樣,保持至柔之中的至剛、至凈、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氣度。

“到江送客掉,出岳潤民田”,南懷瑾先生十分推崇水的厚德載物。水,具有滋養萬物生命的德性,使萬物得其潤澤,而不與萬物爭利。永遠不居高位,不把持要津,在這個永遠不平的物質世界中,寧愿自居下流,藏垢納污而包容一切。所以老子形容它,“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正所謂“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幾于道”的“幾”字,值得推敲,并非說若水的德性,便合于道了。老子只是拿水與物不爭的善性一面,來說明它幾乎近于道的修為而已。一個人的行為如果能做到如水一樣,善于自處而甘居下地,所謂“居善地”;心境像水一樣,善于容納百川的深沉淵默,所謂“心善淵”;行為舉止同水一般助長萬物生靈,所謂“與善仁”;言語如潮水一樣準則有信,所謂“言善信”;立身處世像水一樣持平正衡,所謂“正善治”;擔當做事像水一樣調劑融和,所謂“事善能”;把握機會,及時而動,做到同水一樣隨著動蕩的趨勢而動蕩,跟著靜止的狀況而安詳澄止,所謂“動善時”;遵循水的基本原則,與物無爭,與世無爭,永無過患而安然處順,便是掌握了天地之道的妙用了。

古代,一位官員被革職遣返,他心中苦悶無處排解,便來到一位禪師的法堂。禪師靜靜聽完了此人的傾訴,將他帶入自己的禪房之中,桌上放著一瓶水。禪師微笑著說:“你看這只花瓶,它已經放置在這里許久了,幾乎每天都有塵?;覡a落在里面,但它依然澄清透明。你知道這是何故嗎?”此人思索良久,仿佛要將水瓶看穿,忽然他似有所悟:“我懂了,所有的灰塵都沉淀到瓶底了?!?

禪師點點頭:“世間煩惱之事數之不盡,有些事越想忘掉越揮之不去,那就索性記住它好了。就像瓶中水,如果你厭惡地振蕩自己,會使一瓶水都不得安寧,混濁一片;如果你愿意慢慢地、靜靜地讓它們沉淀下來,用寬廣的胸懷去容納它們,這樣,心靈并未因此受到污染,反而更加純凈了?!惫賳T恍然大悟。

佛說“大海不容死尸”,說明水性至潔,表面藏垢納污,實質卻水凈沙明,晶瑩剔透,至凈至剛,不為外物所染。儒家觀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币蚱涑A鞑幌?,能普及一切生物,有德;流必向下,不逆成形,或方或長,必循理,有義;浩大無盡,有道;流幾百丈山間而不懼,有勇;安放沒有高低不平,守法;量見多少,不用削刮,正直;無孔不入,明察;發源必自西,立志;取出取入,萬物就此洗滌潔凈,善于變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气| 云霄县| 工布江达县| 永靖县| 乐平市| 仙居县| 唐海县| 星座| 冷水江市| 紫金县| 茌平县| 囊谦县| 浦北县| 专栏| 长泰县| 大厂| 保靖县| 周至县| 杭州市| 荆州市| 庆阳市| 赣州市| 清涧县| 邓州市| 曲松县| 天镇县| 宜丰县| 泸定县| 吴桥县| 滨海县| 济阳县| 江门市| 兴文县| 莎车县| 开鲁县| 维西| 克拉玛依市| 佳木斯市| 宣威市| 五峰| 油尖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