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心懷感恩,牢記使命(2)
- 感恩、敬業、執行
- 黃曉林
- 2932字
- 2016-02-29 10:02:09
很多人為了保住工作,總是按部就班地去做事情,他們往往認為自己“已經工作了”,然而,問題卻原封不動留存在那兒。其實,他們并沒有真正完成自己的工作,他們沒有處理掉問題。
懂得感恩的人,他們不會抱怨工作中的困難,因為他們明白,工作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任何一件事情,無論工作中遇到什么樣的艱難,只要你認真去做,全力以赴去做,你一定會發現問題終將被你克服。
感恩,以提升能力為前提
我們身處的現代社會,知識總量是以爆炸式的速度而急劇增長的,老知識很快過時,知識就像產品一樣頻繁更新換代。近十年來,人類的知識大約是以每3年增加一倍的速度向上提升。這就使企業持續運行的期限和生命周期受到極大的挑戰。據初步統計,世界上IT企業的平均壽命大約為5年,尤其是那些業務量快速增加和急功近利的企業,如果只顧及眼前利益,不注意員工的培訓學習和業務能力的提高,就會導致整個企業機制和功能老化,成立兩三年就會“關門大吉”!
根據劍橋大學的一項調查,半數勞工的技能在1~5年內就會變得一無所用,而以前這些技能的淘汰周期是7~14年,特別是在工程界,畢業后在學校所學的還能派上用場的不足1/4。因此,提升自我的業務能力已成為員工們迫不及待的選擇。
許多員工心懷感恩,感恩企業給自己發展的平臺,提供自己生存資料,他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推動企業的發展,那么首先就應該從提升自我的能力入手。感恩首先必須以能力為前提,提升自身能力是回報企業的第一步。
南昌鐵路局高級技師劉發根,2001年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九江縣沙河街北列檢所,這是一個遠離繁華都市的安寧村莊,同來的同學們都很失望。但是出身農村的劉發根卻不這么想,他反而很感謝自己不用自己去找工作就能有一個‘不錯’的工作崗位。而且在這里一來自己可以把攢下的錢供弟弟妹妹上學,二來安靜的地方更容易讓自己靜下心來鉆研業務。
劉發根對這份在別人眼里毫不起眼的工作充滿了感激和熱愛。他決心在這里闖出一片天地來。剛走上工作崗位時,還沒有具體工作任務,而且正值酷暑難耐時節,其他同學總是一點完名就不見了蹤影,而劉發根總是老老實實地跟著師傅,得知哪里有車輛故障,他總會飛奔到現場看師傅怎么處理,并一一都記在本子上。為了能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他常常一個人在站修所里,對那些報廢的車輛零件拆了裝、裝了拆,反反復復地摸索練習。對于學習專業知識劉發根更是書不離手,他把7000多道技術業務題更是倒背如流。
參加工作的第二年,劉發根被推薦參加段里的訓練。3年的訓練里,他抓住點滴時間發奮學習,刻苦熟記了7000多道技術業務題,經常帶傷參加大強度訓練。
經過刻苦的訓練和學習,劉發根的業務技能有了飛速的提高。在2005年舉行的全國首屆鐵道行業技能競賽更換貨車鉤項目中,他以26秒的優秀成績打破了鐵道部保持了20年的記錄,獲得了全能第一。
2006年,年僅25歲的他被破格評為檢車員高級技師。
取得一定成績之后,劉發根不忘感恩單位。之后,他擔任起了單位的業務教練,他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技術心得和單位的每一位員工分享。用他自己的話說,我今天的成績離不開大伙的關心和幫助,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傾我所能回報社會,回報大家。
而優秀的員工在感恩心的驅使下,視自我提升為己任,持續不斷地勤奮學習,主動地充實和提高自己,竭盡自己的力量為企業的發展增磚添瓦,用自己的感恩之心和學習能力用心培育企業的生命之根。
一名懂感恩的員工,第一天走上工作崗位的時候,就已經意識到,自己就是公司的主人,自己成長的每一步都與公司息息相關。
對每一名員工來說,成長意味著一種責任,一種不可推卸、逃避的責任,一種不斷感恩圖報的責任,一種并不難卻要奉行終生的責任。
一個企業是否具有競爭力,最根本的不是看短時間這個企業取得了多少勞動成果,獲得了多少效益,而是要看這個企業具有多強的自我提升力。這就像看一棵樹的長勢一樣,我們不能只看到它蔥蔥郁郁的外表,而是應該看樹的根是否能夠強有力的汲取營養。如果大樹的根已經開始腐爛,那么無論多么光鮮的外表都無法挽回大樹最后要死亡的命運。因此,優秀的員工要謹記,感恩以能力為前提,員工要以提升能力為己任。
投注熱情,熱愛自己的工作
在現代社會中,職場人士承擔著巨大的壓力。同事之間的競爭,工作方面的要求,以及一些日常生活瑣事,無時無刻不在禁錮著我們的心靈。于是在種種壓力、種種禁錮之后,無精打采、垂頭喪氣和漠不關心扼殺了我們心中對事業的追求和激情。從熱愛工作到應付工作,再到逃避工作,激情的喪失使我們的工作變得單調而瑣碎,毫無生氣。
他們每天只是應付工作,既厭倦又無奈,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也不清楚究竟怎樣才能找回自己的激情。在老板眼中你也由一個前途無量的員工變成了一個普通的員工。這些員工變得麻木懈怠,早已經忘了工作的價值和意義。
“5·12”大地震后,一位在在重災區綿竹參加支教工作的老師,當親眼目睹災后的景象后說:“我對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生命本來是一趟沒有意思的旅程,但是工作讓生命變得有意義。把握每一分鐘工作,不虛度,不浪費,這就是工作的意義,也是人生的意義。”工作在本質上不是累贅,更不是對人的一種懲罰,也不是人們經過思考后想干的事。工作是一種神圣的安排,是造物主用快樂和有意義的活動填補人類生命意義的一種方式。
我們應該對工作心存感恩,工作不僅保證了我們的衣食住行,更重要的是使我們的人生有所追求,豐富了我們的精神世界。所以,我們要克服一時的懈怠與疲憊,熱情地投入工作。
一個晴朗的下午,美國作家威·萊·菲爾普斯去逛紐約的第五大道,突然想起來自己的襪子破了,需要買雙新的短襪。至于買一雙什么樣的,作家覺得那是無關緊要的。他看到第一家襪子店,就走了進去。一個年紀不到17歲的少年店員迎面向他走來,詢問道:“先生,您要什么?”
“我想買雙短襪?!弊骷铱吹竭@位少年眼中閃著光芒,話語里充滿激情?!澳欠裰滥鷣淼降氖鞘澜缟献詈玫囊m店?”作家一愣,發覺自己從來就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因為他僅僅需要一雙短襪,走進這家商店純粹就是一種偶然。
很快,少年麻利地從貨架上拿下幾只包裝不同的盒子,并快速地把里面的襪子一一打開,展現在作家的面前,讓他鑒賞?!暗鹊?,小伙子,我只要買一雙!”作家有意提醒他。“這我知道,”少年說,“不過,我想讓您看看這些襪子有多美,多漂亮,真是好看極了!”
少年的臉上洋溢著興奮之情,像是在向作家宣揚他所信奉的宗教玄理。作家立刻對這個少年產生了興趣,把買襪子的事情拋之腦后。作家略微猶豫一下,然后對那個少年說:“我的朋友,如果你能一直保持這樣的激情,如果這份激情不只是因為你感到驚奇,或因為得到一個新的工作——如果你能天天如此,把這種激情保持下去,不到10年,你會成為美國短襪大王。”
雖然沒有成為短襪大王,但是這個少年在不到10年的時間,已經成為建筑業大亨。
感恩能讓你時刻保持最佳的精神狀態,可以提高一個人的責任感,使你更主動、更深入地投入自己的工作。一個感恩的人肯定也會是一個責任心強,能夠以主人翁精神對待自己公司的人。
感恩工作,就是要對工作投注最大的熱情。無論在什么公司工作,他都會認為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是世界上最神圣、最崇高的;無論工作中遇到的困難有多大,或是質量要求多么高,他都會始終一絲不茍地完成。